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金昌市热浪对高血压疾病住院人数的影响及潜在混杂因素.方法 收集2011-2016年金昌市3所综合医院每日高血压住院信息及同期气象资料和大气污染物资料.描述分析纳入研究的气象因素与高血压住院人数,分别采用单向回顾性1∶6病例交叉研究、双向对称1∶6病例交叉研究和按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研究方法,在控制星期几效应、相...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奉贤区当地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状况,掌握大气主要污染物( SO2、NO2、PM10)急性暴露对当地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找出影响奉贤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最主要的污染物,为后续控制大气污染、减少疾病死亡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生态流行病学的原理,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广义相加模型分析的统计方法分析SO2、NO2、PM10与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关系。结果:2008-2012年间,奉贤地区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累计5373例,65岁以上老年组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最高(1214.74/10万)。单污染物模型显示,对奉贤全人群,SO2浓度每上升10μg· m-3,导致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增加1.82%(95%CI:0.09%~3.54%),NO2、PM10的浓度变化和奉贤当地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之间没有统计学关联;对65岁以上老年人群,SO2、NO2、PM10的浓度变化和奉贤当地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之间也没有统计学关联。 SO2的多污染模型拟合结果显示,SO2会增加循环系统疾病的死亡。结论:奉贤区大气气态污染物SO2是影响当地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四种大气污染物对东营市东营区呼吸系统疾病(肺炎、慢性阻塞型肺病、肺结核)日入院人数的影响,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东营区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每日大气污染物浓度及呼吸系统疾病入院数据,采用泊松回归分析将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与双向时间分层病例交叉设计相结合,分别计算四种污染物对三种呼吸系统疾病入院作用的RR值。结果 在排除气象因素、星期几效应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后,PM2.5、PM10、NO2、SO2日平均浓度每升高10 μg/m3,对肺炎入院影响的最大RR值为1.252(1.090~1.438)、1.094(1.021~1.173)、1.462(1.179~1.814)和1.275(1.079~1.505),滞后3 d、6 d、4 d和6 d;对慢性阻塞型肺病入院作用最大RR为1.478(1.245~1.754)、1.156(1.046~1.279)、1.774(1.297~2.428)和1.215(1.011~1.461),滞后4 d、5 d、4 d和0 d;对肺结核病入院作用最大RR值为2.423(1.618~3.630)、1.629(1.288~2.059)、1.892(1.220~2.935)和1.939(1.453~2.590),滞后3 d、0 d、0 d和5 d。结论 大气污染物浓度短时间内升高可使东营区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人数增加,不同污染物作用强度和滞后效应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012~2013年浙江省沿海地区热带气旋对医院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日就诊量的影响。 方法 使用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研究,控制气象因素的混杂作用,以Poisson回归模型分析浙江省苍南县2012~2013年夏季(7~10月)热带气旋与医院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日就诊量的关系,并按性别、年龄进行分层分析。 结果 在热带气旋影响期,全人群、男性和女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风险均上升,分别在滞后第3、4、6天达到最大值。<15岁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发病风险上升,在滞后第6天达到最大值(RR=1.298, 95%CI:1.016~1.658)。热带气旋对15~65岁人群及>65岁人群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热带气旋可增加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且存在滞后效应,<15岁人群为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5.
3445例住院死亡病例统计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的三级甲等医院,2000年-2008年共收治病人206,329人次,其中死亡3445人.本文对3445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2000年-2008年住院死亡病案资料.采用Excel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我院2003年~2005年循环系统病例病案首页资料为样本,应用CHAID法,综合分析超长住院日的影响因素及倾向发生超长住院日的患者群,以便在医疗工作中采取相应对策,减少超长住院日病例的发生。1资料选取2003年~2005年入院的循环系统病例病案首页资料,共计10018例,剔除治疗结果为“其他”、住院日为0、服务性质特殊或关键指标有缺失的病例,得到合格病例9008例,占89.92%。本文将住院日≥60d者视为超长住院日病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广州市大气污染对居民每日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方法 收集广州市多家医院2006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呼吸系统疾病每日死亡人数的统计资料,结合同时期环境监测和气象资料,建立自回归模型(auto-regression model),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在消除了气象、季节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期间广州市大气污染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关系.结果 大气污染在冬季对居民呼吸系统疾病造成的死亡影响高于夏季.呼吸系统疾病日死亡人数较多月份与各污染物浓度较高的月份趋于一致.大气中NO 2和PM 10的浓度每增加10 μg/m 3,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日死亡人数分别各增加1%(P <0.01).灰霾天的空气污染物浓度高于非灰霾天.结论 广州市大气主要污染物NO 2和PM 10浓度的升高,引起居民呼吸系统疾病的日死亡人数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脑血管疾病急性发病例数的季、月、日分布情况,并探讨气象因素对脑血管疾病急性发病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10年12月,北京急救中心经120电话出诊院前急救且被诊断为急性脑血管疾病的院前急救病历8 886份,以及同时期北京观象台观测的北京市气象资料。分析脑血管疾病急性发病例数的季、月、日分布情况;采用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探讨气象因素对脑血管疾病急性发病的影响。结果 (1)脑血管疾病急性发病例数冬、春季高于夏、秋季;高发月(1月最高,11月次之)和低发月(9月最低,6月次之)均呈双峰单月型分布;日变化有明显的昼夜规律,8:00~10:00为高发期,22:00~次日7:00为低发期。(2)不同季节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气温、相对湿度、极大风速及平均风速及日较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海平面气压、低温日变化、高温日变化、平均气温日变化及日较差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COX回归分析显示:春季,最高气温(滞后时间为1 d)、平均海平面气压(滞后时间为1 d)及平均风速(滞后时间为3 d)对脑血管疾病急性发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夏季,平均气温日变化对脑血管疾病急性发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秋季,最低气温和平均海平面气压(滞后时间为3 d)对脑血管疾病急性发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冬季,平均风速(滞后时间为3 d)、高温日变化及日较差变化对脑血管疾病急性发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管疾病急性发病存在季节性、月分布、日变化规律。不同季节气象因素对脑血管疾病急性发病的影响不同:春季,最高气温、平均海平面气压及平均风速是其影响因素;夏季,平均气温日变化是其影响因素;秋季,最低气温和平均海平面气压是其影响因素;冬季,平均风速、日较差变化及高温日变化是其影响因素。气象因素对脑血管疾病急性发病的影响存在一定滞后效应,且不同气象因素的滞后效应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9.
26年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病例疾病构成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建江  朱武 《农垦医学》2001,23(6):374-375
1973年~ 1 999年期间 ,我院呼吸系统收治病例中 ,死亡病例总计 2 4 0例 ,占内科系统死亡病例的 2 7.1 2 %。本文着重研究 2 6年间呼吸系统死亡病例的疾病构成比 ,并对 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的构成比进行对比分析。1 材料与方法本组病例均为我院 2 6年间呼吸科住院的单纯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病例 ,总计 2 4 0人例 ,男性1 6 2例 ,女性 78例 ,男女之比为 2 .0 8∶1。年龄 1 1~87岁 ,平均年龄 5 0 .6 1岁。其中 ,汉族 1 5 3例 ,回族7例 ,蒙古族 5例 ,维吾尔族 1 0例 ,哈萨克族 6 5例。对本院 2 6年间 ,呼吸系统住院死亡病例进行归类整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热浪天气对中国人群死亡的影响.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Med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和参考文献追溯法收集截止2020年12月31日公开发表的关于热浪对中国人群死亡影响的相关文献;采用Stata16.0软件对纳入...  相似文献   

11.
王晟  占达良 《海南医学》2016,(7):1090-1092
目的 探讨吸烟对饮酒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CVDM)和全因死亡(ACM)风险的影响,分析吸烟量和饮酒量同时升高对饮酒高血压患者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方法 选取2004年1~12月我院老年病科诊治的饮酒高血压患者1000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吸烟信息及个人疾病史等资料,随访记录患者的CVDM和ACM.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吸烟指标对饮酒高血压患者CVDM和ACM风险的影响.结果 在CVDM风险和ACM发生风险方面:每日吸烟量>10支高于1~10支,累计吸烟量≥20包/年高于0.1~19包/年,吸烟年限>35年高于1~35年,开始吸烟年龄<20岁高于>20岁,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每日饮酒量>200 ml/d,累计饮酒量≥20(盅/年),饮酒年限>35年或饮酒开始年龄≤20岁患者的CVDM风险分别为RR=2.352、2.693、2.254、2.336;ACM风险分别为RR=3.092、2.346、1.936、2.018.结论 吸烟可增加饮酒高血压患者CVDM和ACM风险,风险的大小与吸烟量和吸烟年限呈剂量反应关系;饮酒量和吸烟量同时升高可进一步增加此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拔牙安全性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5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拔牙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56例心血管病患者拔牙均顺利完成,仅26例术中出现恐惧、心率加快,6例出现暂时血压升高,对症处理后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心血管疾病患者拔牙术前充分心理辅导,术中麻醉确切、手术操作快速准确和术后观察可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刘浩宇  常广磊  段芹  张冬颖 《重庆医学》2013,(27):3242-3243
目的分析心血管疾病常见死亡原因及其性别、年龄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心血管内科死亡病例资料,分析其心血管疾病罹患情况、直接死亡原因及其性别、年龄差异。结果 (1)181例心血管疾病死亡病例中,冠心病(115/181,64%)和高血压(96/181,53%)是最常见的基础疾病,肺部感染(104/181,57%)是最常见的并发症。(2)基础疾病罹患情况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0岁以上心血管死亡患者基础疾病以冠心病、高血压为主;随年龄增加,并发肺部感染的比例逐渐增加。(4)死亡的直接原因,前3位的分别是心源性猝死(44/181,24.3%)、多器官衰竭(24/181,13.3%)、心源性休克(24/181,13.3%)。结论加强老年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特别是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诊疗管理,加强心血管疾病人群肺部感染的治疗干预,在诊疗中重点保护靶器官功能,可能降低心血管住院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Li XY  Wang J  He Y  Fan L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1):1847-1851
目的 了解老年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病 (PAO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以及老年心血管高危人群PAOD的患病率。方法 以北京万寿路地区 6 0岁以上人群 2 12 4人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 94 3人 ,女性 1181人 ,年龄 6 0~ 95 (6 8 5 4岁± 5 4 3岁 )。以踝肱动脉压比值 (ankle armindex ,AAI)≤ 0 9为PAOD诊断标准 ,确定和比较PAOD患者人群与非PAOD人群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和糖尿病的患病率。结果  (1)本次抽样调查人群中PAOD的现患率为 15 9% (标化现患率后为16 4 % )。 (2 )老年PAOD人群中主要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为高血压 (5 5 8% ) ,高脂血症 (5 4 3% ) ,冠心病 (4 1 0 % ) ,糖尿病 (2 5 4 % ) ,其中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均明显高于非PAOD人群 ;PAOD人群中女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和男性冠心病的患病率亦明显高于非PAOD人群 (P均 <0 0 1) ;PAO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为非PAOD人群的 1 36~ 1 6 3倍。 (3)老年心血管高危人群PAOD的患病率明显增高 ,患有 1~ 3种心血管高危因素人群PAOD的现患率分别为 17 5 5 %、2 0 33%和2 2 14 % (χ2 =7 2 4 0 8,P <0 0 5 )。结论 老年心血管高危人群PAOD的患病率明显增高 ,而PAO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亦明显高于非PAOD人群 ,其流行病学调查、诊  相似文献   

15.
COVID-19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CVMD)之间高共患病率和死亡率,及其潜在的心血管损伤风险,为其临床诊治带来巨大挑战。最新研究发现:高龄状态、免疫功能缺陷、炎症因子风暴及氧化应激损伤等是二者高共患病率的潜在机制;病毒直接侵袭、心肌氧供需失衡以及血管内皮与凝血功能障碍则可能是COVID-19患者心血管损伤的重要机制。此外,SARS-CoV-2细胞膜受体ACE2在各脏器与循环系统中的表达水平,不仅介导病毒对脏器直接侵袭损伤,还可参与机体炎症与氧化应激平衡的调节,从而影响患者COVID-19易感性与预后结局。本文将就COVID-19合并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上述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并探讨SARS-CoV-2引起心血管损伤机制,以期为COVID-19合并CVMD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谱勒检查对预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460例年龄在29~90岁的患者进行了颅外段颈动脉检测,并按年龄分组和心血管疾病与非心血管疾病分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检出率为58.48%(269/460),随年龄增长,病变检出率呈递增趋势,各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其中冠心病、高血压病、冠心病与高血压病组检出率为89.92%(232/258),CAS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8.32%(37/202)(P<0.05).[结论]中老年CAS的患病率较高,年龄、高血压是主要的危险因素.根据CAS的程度可预测心血管疾病的病程及预后,为临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检测依椐.  相似文献   

17.
特异性IgA抗体: 心脑血管病慢性肺炎衣原体感染的标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心脑血管病慢性肺炎衣原体(CP)感染的血清学证据。  相似文献   

18.
黄尧  操基玉  程自平 《安徽医学》2017,38(2):144-146
目的 探讨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012~2014年收治的13939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年龄分布、性别构成和疾病分布规律.结果 13939例患者中,男性7709例(55.31%),女性6230例(44.69%).不同年份间男性病例数均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7,P<0.05).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79岁(83.5%),心血管疾病种类排在前2位的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7101例(50.94%)和高血压病1501例(10.77%).结论 2012~12014年心血管疾病病例数逐年增多,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和高血压病是主要发病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