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额外标记染色体(sSMC )是指除正常46条染色体外额外多出来的、无法通过传统显带技术识别的异常小染色体.人群中sSMC携带率约为0 .05%,其中大约有 30% 的患者能观察到异常表型.在这些sSMC中约有一半是由15号染色体形成的衍生物.15q11-13区是已知的基因组重排易感性区域,存在大量短串联重复序列,它们具有高度相似的序列(相似率高达97%)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容易发生错配和重组.15q11-13重复综合征常见的表型有发育迟缓、智力障碍、早期的中枢性肌张力减退、语言发育落后、癫痫和自闭症等[1].本文报道了1例15q11-13部分三体与四体综合征的孕妇和胎儿,探讨其受累基因及胎儿将来的可能表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SHANK3,UBE3A等热点基因拷贝数变异(CNV)与孤独症的相关性.方法 对75名孤独症患儿及112名健康父母和30名正常对照进行研究,利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及全基因组芯片重点对22q13区域(SHANK3基因)、15q11-13 (UBE3A,GABRB3基因)、15q13微缺失区域及CHRNA7基因、16p11微缺失区域等区域进行基因组DNA拷贝数变异检测.结果 ① MLPA分析显示,75名孤独症患儿有6名存在22q13区域的SHANK3基因第15外显子杂合缺失(8.0%,6/75),正常组缺失率为1.4%(2/14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6名SHANK3杂合缺失的患儿及6名正常对照进行全基因组芯片分析显示,孤独症患儿CNV变异总数和所涉及的染色体长度都远远高于对照组,在第1,9,15,16,21,22号染色体CNV变化较大.结论 高通量全基因拷贝数变异研究有助于孤独症研究,22q13及SHANK3基因可作为孤独症热点区域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3.
早老素基因-1突变与老年性痴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静  刘艾  刘协和 《华西医学》2000,15(1):123-124
老年性痴呆(Alzheimer Disease,AD)有家族遗传性和散发性两种.家族遗传性老年性痴呆(Familial Alzheimer Disease,FAD)又分为早发型(EOFAD)和晚发型(LOFAD),被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通过基因扫描和定位克隆方法已筛选出4种与AD明确相关的致病基因,即位于21q11.2-21q21区域的APP基因;19q13-13.2区域的APOE基因;14q24.3区域的早老素-1(Presinilin1,PS-1)基因,和1q31-42区的Presinilin 2基因,其中PS-1基因可能是EOFAD的主要责任基因,并且也有报道PS-1基因的某些突变和多态性也与散发性AD有关.  相似文献   

4.
<正>Prader-Willi综合征(PWS)又称为Prader-Labhar-Willi综合征[1]。1956年由Prader等首次报道,是一种由父源15号染色体q11~13区域异常导致的遗传性疾病,其患病率为1/5 000~1/29 000。主要临床特征为肌张力低下、智能减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报告1例潜在Angleman综合征风险妊娠的产前遗传学诊断.孕妇曾生育过15q11-13缺失的Angleman综合征患儿.该妇女再次受孕,要求产前诊断.方法 孕妇于妊娠26周时在常规B超引导下,经羊膜腔穿刺抽取胎儿脐带血进行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并用15号染色体含有15q11-13的特异位点的双色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 胎儿染色体核型为47,XX,+mar与母亲核型相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提示15q11-13没有缺失.孕妇于40周时剖腹产一个健康女婴,现孩子生长发育正常.结论 对潜在染色体病风险胎儿进行产前诊断非常重要,以避免染色体病孩子的出生.  相似文献   

6.
正小胖威利综合征,即普瑞德-威利氏症候群,是一种15号染色体异常的基因遗传疾病,第15号染色体印迹基因区(15q11. 2)存在基因缺陷~([1])。缺陷基因在大脑所有组织区均有表达,导致了所编码的小RNA(small RNA)缺少和snRNA修饰异常,从而出现丘脑功能障碍和发育迟缓~([2])。由于下丘脑发生病变的原因,易引起肥胖症,表现为患者在进食后也没有饱腹感,而生长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缺乏进一步促使肥胖和代谢综合征~([3])。在国际上以体重指数(BMI)定义肥胖。病态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骨髓瘤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骨髓浆细胞恶性肿瘤,来源于后生发中心的B细胞,常具有复杂的染色体异常。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位点的易位为早期遗传学异常,引起易位伴随区域的癌基因的失调(11q13区域的cyclin D1,4p16.3区域的FGFR3/MMSET,16q23区域的c-maf和6p21区域的cyclin D3)以及13号染色单体的丢失或肿瘤抑制基因位点13q14的缺失,该缺失提示预后不良。其它的分子学异常包括继发的变化和癌基因的活化(N-RAS和K-RAS的突变,c-Myc的改变等),这通常和疾病的进展相关。这些研究不仅为临床预后评估、指导治疗提供参考,更为开发新疗法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伴t(11;19)(q23;p13)白血病临床实验室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初诊t(11;19)(q23;p13)患者的临床实验室资料,包括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融合基因、细胞免疫表型等。结果 21例患者中,16例为t(11;19)(q23;p13.1),核型表现为(11q+,19p–),伴有融合基因MLL-ELL阳性。男7例,女9例。分型诊断:1例AML-M2,3例AML-M4,10例AML-M5,另2例为CMML;5例为t(11;19)(q23;p13.3),核型表现为(11q–,19p+),伴有融合基因MLL-ENL阳性。1例男性,4例女性。分型诊断:3例proB-ALL,1例preB-ALL,1例T-ALL。结论 t(11;19)(q23;p13)为少见的非随机染色体易位,t(11;19)(q23;p13.1)主要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出现,且与单核系相关,而t(11;19)(q23;p13.3)主要在婴幼儿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出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6例初发髓细胞白血病,急性原始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h)、急性4E0)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细胞形态学特征及临床表现。方法:采用细胞形态学(M)结合细胞遗传学(C)和分子生物学(M)检查方法检测患者骨髓标本。结果:细胞形态学特征:M2h为异常中幼粒细胞增生,M3为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M4E0为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增生,CML为粒系细胞增生。染色体及融合基因检测表明:M2h、M3、M4E0、CML分别与各自特异性染色体及融合基因t(8;21)(q22;q22),AML1—ETO、t(15;17)(q22;q21)/PML—RARα、inv(16)(p13;q22)/CBFB—MYH11、t(9;22)(q34;q11)/BCR—ABL密:切相关。结论:①M2h、M3、M4E0;CML4种白血病患者不论在临床特点上,还是细胞形态学上都有各自一定的特征。②4种白血病分别与特定的染色体及融合基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③特定的染色体和融合基因可作为白血病的标记物,对白血病的诊断、预后估计、监测治疗和微小残留白血病等都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报道 1例伴有t(11;2 0 ) (p15 ;q11)易位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AML -M 5 )病例及其染色体涂染、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的研究结果。方法 :骨髓细胞经直接法或 2 4h培养法常规制备染色体标本 ,以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 ;以 11号和 2 0号整条染色体涂染探针进行染色体涂染 ;采用RT -PCR技术检测NUP98-TOP1融合基因的转录本。结果 :R显带和全染色体涂染的结果证实该患者染色体异常为t(11;2 0 ) (p15 ;q11) ;RT -PCR检测到NUP98-TOP1融合基因的转录本。结论 :染色体涂染和RT -PCT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检出t(11;2 0 ) (p15 ;q11)。  相似文献   

11.
绝大多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病人具有非随机染色体t(15;17),该易位使15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基因与位于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RARα)基因融合,表达PML-RARα融合蛋白,病人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敏感。变异型t(11;17)(q23;q21)APL对ATRA不敏感,是一种独特的APL类型,患者产生的t(11;17)(q23;q21)使11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PLZF)基因与位于17号染色体上的RARa基因融合,而且与经典APL不同的是,所有病人体内同时表达PLZF-RARα和RARα-PLZF二种融合蛋白,其独特的发病机制引起了广泛关注。通过对融合基因及其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分析并借助转基因动物研究,现已基本明确RARα-PLZF融合蛋白在t(11;17)(q23;q21)APL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进一步阐明融合基因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中是不可空缺的。本文就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作者分析了27例婴儿白血病的染色体变化。ANLL18例,其中16例为M_4或M_5,ALL9例,7例缺乏CALL抗原,仅HLA-DR~+,为未分化型ALL,2例具有胞浆免疫球蛋白,呈前B细胞表型。作者发现89%ANLL患者具有染色体异常。最常见的结构异常是易位(12/16),倒位(3/16)和缺失(2例)。2例病人有整条染色体增加,其中1例为Down’s综合症患儿。未发现全条染色体丢失者。结构异常依次较多累及11、9、16和10号染色体;涉及的区域为11q23-25、9p21-22、11q12-13、16p13、16q22和10p11-13。非随机染色体异常包括3例M_4E_6的inv(16)(p13q22)。9例ALL全都具有核型异常。  相似文献   

13.
<正>Prader-Willi综合征又称低肌张力–低智能–性发育低下–肥胖综合征,本病最早由Prader于1956年报道一例,到1961年Prader和Willi补充报告了14例,之后将此征称为Prader-Willi综合征[1]。人类父源15号染色体q11-13区域的异常是导致该疾病发生的原因[2]。最近研究显示,出生发病率在1/29 000,平均病死率在3%[3]。2015年4月17日,我  相似文献   

14.
int—2基因属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基因家族,定位于染色体11q13,其扩增或与hst-1基因共扩增见于许多人类恶性肿瘤。为了探讨白血病发生发展过程是否涉及int-2基因改变,尤其是白血病继发或伴发骨髓纤维化是否存在int—2基因扩增,我们对40例白血病进行int—2基因Southern印迹杂交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T 细胞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T-ALL)中染色体易位种类较多,常见为:(1;14)(p34;q11)、t(11;14)(p13;q11)、t(10;14)(q24;q11)和t(7;19)(q34;p13)等.在一般情况下,T-ALL 中染色体易位的结果一侧累及14q11上的T 细胞受体(TCR)α/δ艿或7q34上的TCRβ基因,另一侧累及一个潜在的原癌基因,现已发现易位涉及的原癌基因产物大多为转录因子。由于染色体易位,导致原癌基因的活化,这可能在T-ALL 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一个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伴有11q23/MLL基因重排的恶性血液病的细胞遗传学特点,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诊断及鉴定恶性血液病11q23/MLL基因重排中的价值。方法用间期FISH分析11q23/MLL基因易位细胞的3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核型特征,用MLL双色分离探针绿色标记在(5′MLL,光谱绿)和(3′MLL,光谱桔红)。结果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及间期FISH分析白血病患者30例,结果显示11q23+/MLL+患者9例(30.0%),12q23-/MLL+患者4例(13.3%),11q23+/MLL-患者2例(6.7%),11q23-/MLL-患者15例,检测到部分病例染色体核型分析与间期FISH方法检测11q23异常与MLL基因重排不一致。结论FISH在检测11q23/MLL基因重排方面与传统的常规细胞遗传学相比具有检出率高的优势,能更有效、直观地分析恶性血液病的染色体异常,对于恶性血液病的诊断以及异常染色体的检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20号染色体长臂部分缺失(20q-)是恶性血液病中仅次于Ph染色体的第二个最常见的结构异常。它主要和髓系疾病相关。该异常系中间缺失,各例缺失区的大小不一致,其共同缺失区位于20q11.2- 20q13.1。骨髓增殖性疾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关键缺失区分别定位于约2.7Mb和2.6Mb的区域,二者重叠区约1.7Mb大小,已初步确定了一些有关候选基因。基因的缺失/失活可能在该类疾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此外,还有少见的20q-的特殊类型如20q-重复、双着丝粒20q-和等臂20q-。涉及20q的隐匿易位, 易于误认为20q-,诊断时需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分析中国人群与欧美人群在强直性脊柱炎(AS)易感基因定位方面的异同点。方法:采用全基因组扫描法对中国9个AS家系101份DNA样本进行基因分型和连锁分析:采用比较分析法对国外3个课题组的基因定位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群均在HLA区域尤其是D6S276附近存在连锁遗传标记:除HLA区域外.中国人群在D3S1292(3q)、D4S1535(4q)和D18S64(18q)处可能存在与AS相连锁的标记,而欧美人群在D1S255(1p)、D3S1300(3p)、D6S441(6q)、D9S1862(9q)、D11S4094(11q)、D16S515(16q)和D19S420(19q)等处存存与AS相连锁的标记。结论:中国人群与欧美人群在HLA区域肯定存在1个或1个以上易感基因或标记;此外,不同人群在非HLA区域的不同部位还存在多个AS易感基因或标记。总之,多个易感基因的协同作用是AS发生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9.
外套细胞淋巴瘤 (MCL )是与染色体 t(11,14 ) (q13;q32 )高度关联的具有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特征的一类独特的恶性淋巴瘤 ,在 MCL病人中 ,染色体 t(11;14 ) (q13;q32 )易位与位于 11q13的细胞癌基因bcl-1重叠 ,该癌基因与位于 14 q32的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增强子毗邻 ,导致原癌基因失调 ,细胞周期紊乱。 bcl-1主要易位簇 (MTC)裂点区与免疫球蛋白绞链 (JH)区外显子的 3′部分具有高度同源序列 ,可通过 PCR法检测。材料和方法 作者研究了 5 0例 MCL病人 ,2 7例其它型非何杰金 (NHL )病人 (13例滤泡型、4例弥漫性大细胞型、2例小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20.
染色体的缺失可见于各型肿瘤中,包括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主要存在于5q、6q、8q、9q、11q、13q和17q。杂合性缺失分析是一有效的检测染色体缺失的方法,从而进一步研究在染色体的特定区域是否有可能存在抑制基因,达到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