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宋旭光  许华宁  何玉冰  蔡婷 《医学信息》2018,(23):155-157,160
回顾性分析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超声图像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根据声像图特征分为5型,观察超声图像分型、血流信号分类及BI-RADS分类标准。结果 50例患者共65个病灶,37个病灶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相符合,诊断准确率为56.92%。其中Ⅰ型:导管扩张伴导管内实性结节,19个病灶,2个误诊;Ⅱ型:导管扩张伴远端中断处实性团块,5个病灶,1个误诊;Ⅲ型:囊实性混合回声团块,15个病灶,5个误诊;Ⅳ型:实性团块而无导管扩张,24个病灶,19个误诊;Ⅴ型:单纯导管扩张,2个病灶,2个误诊。彩色血流信号结果:23个病灶表现为0级;19个病灶表现为Ⅰ级;10个病灶表现为Ⅱ级;13个病灶表现为Ⅲ级。BI-RADS分类结果:2类2个病灶;3类59个病灶;4A类3个病灶;4C类1个病灶。结论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表现有多种类型,诊断时应结合临床表现,运用多种超声成像方法综合诊断,以便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经过手术证实的33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进行高频超声诊断,回顾分析超声图像特征。结果高频超声诊断检出率为90.91%%,误诊率为6.06%。结论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能够清晰显示病灶大小、部位、形态、血供情况与内部回声,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无创无痛,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5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对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缘、回声、钙化、毛刺征、腋下淋巴结肿大、血流分级、阻力指数进行统计,并用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超声检查在诊断乳头区域乳腺疾病中的价值。方法对159例经超声检查并经临床或病理明确诊断的乳头区域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其超声诊断符合率,并对其声像图特点包括二维、彩色多普勒、弹性成像特点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包括乳腺导管扩张症7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0例;导管内乳头状增生8例;纤维腺瘤16例;乳腺囊肿29例;软纤维瘤3例;腺病10例;炎性病灶5例;乳头湿疹样癌(Paget病)1例;浸润性导管癌4例。超声检出率100%,诊断符合率94.97%。结论乳头后方乳腺病变声像图有特异性表现,超声检查可作为其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的X线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2个乳腺癌(114例)的乳腺X线表现,依据美国放射学会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标准,进行乳腺X线判读。结果:122个乳腺癌中导管内原位癌23例(18.9%),浸润性导管癌77例(63.1%),小叶原位癌1例,浸润性小叶癌4例,乳头状癌12例,粘液癌5例。导管内原位癌乳腺X线影像学多不具备典型恶性征象,21例(91%)伴钙化,诊断BI-RADS-4a以上正确率为91%。浸润性导管癌1级多数不具备典型恶性征象,诊断BI-RADS-4a以上正确率为75%。浸润性导管癌2级(33例)和3级(40例)乳腺X线影像有相同的征象,二者较导管原位癌具有较明显的恶性征象,浸润性导管癌2级和3级诊断BI-RADS-4b以上正确率为77%。结论:按照BI-RADS分类标准判读乳腺X线影像在诊断早期乳腺癌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用于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乳腺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准确率及声像图特点。结果病理诊断68例为良性肿瘤,占比85.00%, 12例为恶性肿瘤,占比15.00%。多普勒超声诊断良性病变检出率为98.53%,恶性病变检出率为83.33%,均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乳腺病变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度较高,可判断肿瘤良恶性,值得运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尹淑红  王淑云 《医学信息》2018,(18):157-159
目的 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纤维腺病诊断的正确率。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5月大兴区妇幼保健院超声诊断为BI-RADS 4级,经病理或手术证实为乳腺纤维腺病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乳腺纤维腺病的大小、形态、边界、边缘、纵横比、内部回声、钙化及有无后方衰等,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检查,观察病变内部及周边血流分布情况。结果 在乳腺纤维腺病超声表现中,病变的边缘前后回声光滑、左右边界欠清有尖角形成、部分内部见纤细分隔、后方回声正常、缺乏血供为最重要的特征。结论 熟悉超声图像特点可以提高对乳腺纤维腺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8.
乳腺肿块的高频彩超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格会 《医学信息》2010,23(4):1143-1144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对乳腺良、恶性肿块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2008年9月~2009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乳腺肿块患者132例,并应用高频彩超对其进行检查,观察肿块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病灶后方回声及有无微小钙化灶.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观察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血流特征.结果 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超声检出率分别为95.05%和93.55%;乳腺良性肿块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主要为0~Ⅰ级,而恶性肿块主要为Ⅱ~Ⅲ级;乳腺良、恶性肿块在PI和RI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肿块高频彩超的各种征象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可以有效提高女性乳腺疾病诊断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肿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对86例乳腺良性肿块及恶性肿瘤患者分别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的超声诊断对照分析.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乳腺肿瘤的早期检出具有重要价值,能准确快速诊断乳腺肿块性质、大小、内部结构,能动态、清晰地显示病灶周边及内部血管分布情况及血流频谱的相关参数.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为乳腺肿块的性质提供可靠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诊断溢液性乳腺疾病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120例女性溢液性乳腺疾病患者,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3岁。临床症状以乳头溢液为主。回顾分析乳腺导管造影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超声、患侧乳腺钼靶平片+导管造影检查,并做病理组织检查。比较乳腺导管造影诊断的差异。结果 120例中,超声发现病灶108例,阳性率为90.00%;乳腺钼靶平片发现病灶102例,阳性率为85.00%;乳腺导管造影发现病灶117例,阳性率为97.50%。超声、钼靶平片、导管造影检查诊断良、恶性肿瘤灵敏度分别为80.00%、85.00%、90.6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46,P〈0.005)。手术病理证实:单纯导管内乳头状瘤37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伴导管扩张33例,纤维囊性乳腺病伴导管扩张21例,导管内癌及乳头状瘤癌变29例。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在诊断溢液性乳腺疾病中具有定位、定性的实用价值,对临床是否确定手术及切除范围提供了可靠、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研究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技术(DBT)和乳腺超声在诊断乳腺病变效能的不同以及联合应用对于乳腺诊断的价值。 方法:收集1 065例乳腺病变患者,其中333例有完整的病理检查资料。以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为标准,分析DBT、超声、DBT+超声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分布差异。根据333例病理结果,比较3种诊断模式的诊断效能。 结果:DBT与超声的BI-RADS分布有显着性差异(P=0.001),DBT与DBT+超声或超声与DBT+超声的BI-RADS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258, 0.394)。3种诊断模式均可明显区分恶性和良性乳腺病变(P<0.001)。多组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分析显示3种诊断模型存在差异([χ2]=14.982, P=0.001)。DBT的特异性、误诊率、准确性和阳性预测值明显优于超声。超声显示囊性病变优于DBT,且超声对确定良性肿块的敏感性优于DBT。DBT+超声的特异性为99.5%,误诊率为0.5%,阳性预测值也达到99%。DBT+超声的检查模式优于单独使用DBT或超声。 结论:与单独的DBT或超声相比,DBT和超声的组合可以提高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2.
阮吟  石彦  宣玲 《解剖与临床》2014,(4):299-302
目的:评价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及钼靶X线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资料,术前均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及钼靶X线检查,对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2种检查方法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钼靶X线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均低于2种方法联合应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均为筛查和诊断早期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杜丽 《医学信息》2018,(5):162-163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在此之前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鉴别诊断,并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甲状腺良恶性肿瘤血流分布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敏感性度。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发现,良性肿瘤37例(61.67%)、恶性肿瘤17例(28.33%)、结节性甲状腺肿3例(5.00%),其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血流分布高于良性肿瘤血流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敏感度96.67%。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诊断效果显著,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钼靶X线联合高频彩超在乳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什邡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2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直径<2 cm)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被序贯予以钼靶X线和高频彩超检查,比较钼靶X线、高频彩超及联合检测早期乳腺癌筛查的血流信号检出率、微钙化灶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结果 高频彩超血流信号检出率为80.16%,高于钼靶X线的21.43%;高频彩超微细钙化检出率为33.33%,低于钼靶X线的5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2.54%,高于钼靶X线的80.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6.83%,高于单用高频超声和单用钼靶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钼靶X线、高频彩超应用于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各有优劣,联合应用能提高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滤泡状结节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甲状腺单发结节患者155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33例;年龄18~71岁,平均年龄43.7岁.采用二维和彩色超声检查,重点分析甲状腺肿块内部和边缘回声特点、血流分布特征、搏动指数及血流频谱形态.结果 手术病理证实腺瘤89例,滤泡状腺瘤44例,滤泡状癌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结合BI-RADS分级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0月东莞市石碣镇参与“两癌”筛查乳腺体检者2874例,应用超声检查双乳情况。对2874例乳腺体检者进行随访,其中经穿刺检查或手术切除肿物组织病理检查发现,恶性肿瘤17例。以病理诊断结果为对照,评估高频超声结合BI-RADS分级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 乳腺恶性病变的高频超声高评分的例数高于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恶性病变BI-RADS评分Ⅳ级例数高于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超声评分与BI-RADS分级诊断乳腺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联合诊断时,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较单独高频超声评分诊断、单独BI-RADS分级诊断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两种方法联合诊断时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与两种方法单独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超声检查与BI-RADS评分分级在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上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两者联合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是较为理想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病变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甲状腺微小病变110例(病灶数116个),分为彩色多普勒超声组与超声弹性成像组,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通过病理确诊病灶116个,其中66例(病灶数70个)良性病变,44例(病灶数46个)甲状腺微小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病灶81个;超声弹性成像检出病灶112个。超声弹性成像检出率96.55%(112/116)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率78.45%(81/116)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微小病变患者应用超声弹性成像具有较高的病灶检出率、疾病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Identification of metastasis and occult micrometastases of breast cancer demands sensitive and specific diagnostic markers. In this study, we assessed the utility of a mouse monoclonal antibody to human mammaglobin for one such purpose.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s were performed on paraffin-embedded sections from a total of 284 cases, which consisted of primary breast invasive carcinomas (41 cases) with matched metastases to ipsilateral axillary lymph nodes, metastatic breast carcinoma to liver (1 case) and kidney (1 case), non-breast neoplasms (161 cases), and normal human tissues (39 cases). The results showed 31 of the 41 cases of primary breast cancer with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es were positive for mammaglobin (76%). In the meantime, we documented expression of mammaglobin in occasional cases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17%). Our data further validated that mammaglobin is a valuable diagnostic marker for metastatic carcinoma of breast origin, although endometrial carcinoma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maj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