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符山花  包利利  赵达  李俊  林芳婷  彭芸 《西部医学》2023,35(5):654-661+669
目的 探讨Bcl-2小分子抑制剂ABT-737对经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来源外泌体(Exo)处理的卵巢癌细胞自噬性凋亡及干性特征的作用。方法 利用佛波酯(PMA)与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THP-1为M2型TAM,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巨噬细胞相关标志物表达;差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透射电镜与纳米粒子追踪技术观察外泌体形态及径粒分布,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标志蛋白表达,Dil结合PKH67染色检测TAM来源外泌体被卵巢癌细胞系SKOV3摄取情况;实验分组为对照组、Exo组、Exo+ABT-737组,采用TAM来源外泌体与ABT-737按照分组处理SKOV3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双荧光mRFP-GFP-LC3实验检测细胞自噬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Beclin-1、p62)与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leaved-caspase3)表达,肿瘤细胞成球实验检测细胞干性,Western blot检测肿瘤干细胞相关蛋白(CD133、OCT4、SOX2)表达。结果 经PMA与IL-4...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颈癌HeLa细胞外泌体对细胞迁移、侵袭及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阐明其外泌体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宫颈癌HeLa细胞,采用超速离心法分离宫颈癌HeLa细胞外泌体,透射电镜下观察外泌体形态表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外泌体标志蛋白CD63和CD81的表达,鉴定分离出来的外泌体。将HeLa细胞分为外泌体组(Exo组)和对照组,2组细胞分别用含和不含HeLa细胞外泌体的培养基培养。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HeLa细胞摄取外泌体情况,其中外泌体采用PKH26荧光标记,HeLa细胞用DAPI荧光进行核染色,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测定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Wnt1、β-catenin和T细胞因子4(TCF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透射电镜下观察,HeLa细胞中分离的外泌体为是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40~100 nm的囊泡状小体,且富含CD63和CD81蛋白。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Exo组HeLa细胞膜表面有外泌体附着,而对照组HeLa细胞膜表面无外泌体附着。Transwell小室实验,Exo组HeLa细胞中侵袭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t=17.894,P<0.01)。细胞划痕实验,Exo组HeLa细胞迁移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t=9.689,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Exo组HeLa细胞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Wnt1、β-catenin和TCF4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t=13.159,P<0.01;t=15.478,P<0.01;t=7.734,P<0.01)。结论:宫颈癌HeLa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促进宫颈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HeLa细胞来源外泌体可促进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及下游TCF4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探究负载骨髓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GelMA水凝胶对软骨损伤的修复情况。方法 首先利用超速离心法分离提取出骨髓干细胞上清液中的外泌体,并通过外泌体透射电镜、粒径分析以及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表面marker。检测负载外泌体的GelMA水凝胶相关性能(包括流变以及电镜)。通过BCA测蛋白法检测外泌体的释放情况,以及通过PKH26红色荧光染料标记外泌体,观察外泌体被RAW264.7细胞吞噬情况。将RAW264.7细胞种在孔板表面,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单纯外泌体组(Exo组)、单纯水凝胶组(GelMA组)、负载外泌体的水凝胶组(GelMA-Exo组)。通过q-PCR以及免疫荧光检测负载外泌体的GelMA水凝胶对于RAW264.7细胞极化的影响。建立材料/RAW264.7细胞/软骨细胞Transwell共培养模型,上室为软骨细胞,下室为材料/ RAW264.7细胞,分组与上面一致,通过q-PCR以及免疫荧光检测损伤软骨细胞的修复情况。构建大鼠膝关节软骨损伤模型,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单纯损伤组(SI组)、单纯水凝胶组(GelMA组)以及负载外泌体的水凝胶组(GelMA-Exo组),通过HE和Masson染色检测软骨修复情况。结果 通过对提取的细胞进行多系分化能力的检测,成功获取了骨髓干细胞。通过透射电镜、粒径分析以及Western blot检测,成功分离出骨髓干细胞外泌体。负载外泌体的GelMA水凝胶明显促进RAW264.7细胞向M2型极化(P<0.05)。体外共培养模型表明负载外泌体的GelMA水凝胶能显著促进损伤软骨细胞的修复通过调节RAW264.7细胞由M1型向M2型转化(P<0.05)。HE和Masson染色表明负载骨髓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GelMA水凝胶明显促进软骨损伤的修复。结论 负载骨髓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GelMA水凝胶能够通过改善免疫微环境明显促进大鼠软骨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鼠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 Exo)对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 hydrochloride, D-GalN)/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 LPS)诱导的急性肝损伤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提取小鼠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分化实验进行验证。超速离心法提取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透射电镜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对其鉴定,纳米颗粒追踪分析测定外泌体粒径电位。通过活性氧荧光探针考察外泌体减轻活性氧损伤的功能。CCK-8检测外泌体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腹腔注射D-GalN/LPS制备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考察外泌体对D-GalN/LPS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 原代间充质干细胞表达CD29和CD44两个标志蛋白,而不表达CD31和CD117,具有成骨分化能力。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为具有典型杯状结构的纳米囊泡,表达CD9和CD63两个标志性蛋白。与PBS组相比,干细胞外泌体能够减轻L02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提高L02细胞活性,且外泌体本身对L02细胞活性没有影响。与PBS组相比,Exo治疗组能够改善肝脏组织损伤,降低转氨酶水平,调节丙二醛、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结论: 在细胞实验中,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能够减少活性氧,保护肝细胞的活性;在动物实验中,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能够下调氧化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促进肝脏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外泌体对神经干细胞活力的影响。  方法  分离培养小鼠星形胶质细胞,收集细胞上清后超离出外泌体并予以鉴定。取原代培养的第2~6代神经干细胞,分别以0、20、40、60 μg/mL外泌体的条件培养基处理,CCK-8法筛选出培养神经干细胞的最佳外泌体质量浓度(40 μg/mL)。实验分为实验组(40 μg/mL外泌体处理的神经干细胞)和对照组(加入同等体积PBS处理的神经干细胞),干预72 h后,EdU试剂盒标记阳性干细胞数。利用Transwell模型,通过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 DAPI)染色,荧光显微镜下分别统计出Transwell下室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细胞核个数。  结果  ①星形胶质细胞外泌体的鉴定:通过电镜、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外泌体浓度粒径等技术鉴定细胞上清超离出的外泌体;②CCK8实验检测:随着外泌体质量浓度的增加,促进原代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作用逐渐增强,且与对照组相比,40 μg/mL、60 μg/mL外泌体组对神经干细胞均有显著增殖作用,但此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所以选择40 μg/mL为最佳干预质量浓度;③EdU检测:实验组EdU标记阳性细胞数高于对照组(P<0.05);④Transwell模型中,实验组处理的神经干细胞从Transwell膜上层迁移到下层的细胞个数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外泌体可提高神经干细胞的生存活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来源外泌体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ypertrophic scar-derived fibroblasts, HSF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验证BMSCs来源外泌体抑制HSFs合成胶原的信号通路。方法 分离并培养SD大鼠BMSCs、BMSC来源外泌体及SD大鼠HSFs,设置空白对照组(PBS组),实验组(BMSCs来源外泌体组),阴性对照组(去外泌体间充质干细胞浓缩上清液组)。流式细胞周期实验及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外泌体对HSFs增殖及迁移的影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检测3组细胞中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1、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3组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的蛋白水平及smad2/3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BMSCs来源外泌体抑制了HSF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与PBS组比较,BMSCs来源外泌体组TIMP-1、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RNA表达显著降...  相似文献   

7.
折胜利  宋兴华  周杨  何园  贾晶  刘彦博  王良华 《西部医学》2021,33(8):1096-1100,1105
目的 探讨骨肉瘤外泌体对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转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提取并鉴定骨肉瘤细胞U2-OS、MG-63,人成骨细胞hFoB1.19外泌体,将PBS、hFoB1.19、U2-OS、MG-63外泌体与人肺成纤维细胞MRC-5共孵育,CCK8法检测MRC-5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法检测MRC 5迁移和侵袭能力,qRT-PCR检测MRC-5细胞中炎症因子IL-1β、IL-6、IL-8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MRC-5细胞α-SMA、Vimentin、FAP表达,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结果 透射电镜和Western blot鉴定所提取的外泌体符合其结构特征;与U2-OS、MG-63外泌体共孵育后,MRC-5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增加,MRC-5中IL-1β、IL-6、IL-8表达显著增加,α-SMA、Vimentin、FAP表达显著增加,JAK2和STAT3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均P<0.001)。结论 骨肉瘤细胞外泌体通过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而促进成纤维细胞向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转化。  相似文献   

8.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来源外泌体miR-214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并转染miR-214抑制物(in-miR-214)及其阴性对照(in-miR-NC),分离并鉴定外泌体,同时检测miR-214表达。再次培养HUVEC,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氧化损伤组(H2O2组)、空白外泌体+氧化损伤组(exo NC+H2O2组)、in-miR-NC外泌体+氧化损伤组(exo in-miR-NC+H2O2组)和in-miR-214外泌体+氧化损伤组(exo in-miR-214+H2O2组)。qRT-PCR检测细胞中miR-214表达水平;MT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增殖、凋亡、迁移相关蛋白水平。结果 成功从HUVEC 细胞中分离出外泌体,且转染in-miR-214可抑制外泌体中miR-214表达(P<0.05)。H2O2诱导后,HUVEC细胞增殖活力和划痕愈合率降低,凋亡率增高;同时,细胞中miR-214表达水平增高,Cyclin D1、PCNA、Bcl2、MMP2和MMP9蛋白水平降低,Bax蛋白水平增高(P<0.05)。添加HUVEC外泌体和外泌体来源的in-miR-214可部分削弱H2O2 对HUVEC细胞的损伤,且后者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前者(P<0.05)。结论 HUVEC来源外泌体通过低表达miR-214保护HUVEC免受H2O2诱导的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修复脊髓后索损伤大鼠感觉的功能.方法 抽提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PBS对照组、外泌体组,构建后索损伤模型.外泌体组经尾静脉注射外泌体, PBS对照组注射等量PBS.胶带移除实验和体感诱发电位评估感觉传导功能.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脊髓后索形态.Western Blot检测STAT3蛋白和GAP43蛋白.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所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表达CD29和CD90.Western Blot显示抽提外泌体高表达HSP70与Alix.与PBS对照组相比,外泌体组NF-200染色阳性神经元累积光密度大,体感诱发电位波形与胶带移除实验潜伏期改善,STAT3与GAP43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可通过STAT3/GAP43通路修复后索损伤大鼠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肝癌干细胞外泌体对肝癌细胞增殖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流荧光细胞技术筛选人肝癌细胞株MHCC97干细胞,超速离心提取干细胞外泌体.MTT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程度,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增殖和耐药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肝癌细胞各时间点OD值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普通组(P<0.05).实验组肝癌细胞对5-氟尿嘧啶和阿霉素的半数抑制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普通组(P<0.05).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肝癌干细胞外泌体中survivin、c-myc、ras、ABCG2、MDR-1、MRP-1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较对照组的普通肝癌细胞明显增强,而P53和PTEN的表达则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干细胞外泌体能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诱导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其机制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增殖和耐药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碱制法炮制前后斑蝥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的影响。方法 提取生品斑蝥中的斑蝥素和碱制斑蝥中的斑蝥酸钠。以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为研究对象,生斑蝥与碱制斑蝥处理细胞后,采用CCK-8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作用,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侵袭作用,WB观察药物对A549细胞MMP1、MMP2蛋白表达的影响,ELISA法检测细胞炎症因子IFN-γ、IL-1β和TNF-α水平,AnnexinV/PI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生斑蝥与碱制斑蝥均可使A549细胞活力明显降低;生斑蝥与碱制斑蝥均能抑制A549细胞迁移,且生斑蝥高浓度组划痕愈合程度最低,与生斑蝥高浓度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碱制斑蝥较生斑蝥抑制A549细胞侵袭作用更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且生斑蝥与碱制斑蝥均可抑制 MMP1和MMP2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炎症因子IFN-γ水平,但对IL-1β、TNF-α含量则没 有显著影响,Annexin V/PI双染荧光拍照发现生斑蝥组与碱制斑蝥组红绿荧光强度均增加,且碱制斑蝥组荧光增加更明显。结论 碱制法炮制后斑蝥的抗癌作用显著提高,具有抑制A549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MP1和MMP2的表达,促进凋亡及上调炎症因子IFN-γ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穿心莲内酯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用穿心莲内酯0,5,10,20,40和80 μmol/L处理MDA-MB-231细胞24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伤口愈合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 2,UCP2) 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UCP2和丙酮酸脱氢酶(pyruvate dehydrogenase,PDH)蛋白表达水平;乳酸试剂盒检测乳酸含量;JC-1染色后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穿心莲内酯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与0 μmol/L组相比,10,20,40 μmol/L组MDA-MB-231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受到抑制(P<0.05或P<0.01);UCP2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0.05或P<0.01),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DH蛋白表达上调,细胞内乳酸含量下降(P<0.05或P<0.01)。结论:穿心莲内酯可能通过抑制乳腺癌的糖酵解和改变能量代谢的方式抑制MDA-MB-231细胞的迁移与侵袭,其机制可能与UCP2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去甲基酶ALKBH5对滋养细胞HTR-8/SVneo迁移、侵袭功能及对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的影响。方法 将ALKBH5高表达、抑制及其阴性对照NC质粒转染人滋养细胞系HTR-8/SVneo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Westen boltting(WB)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中ALKBH5 mRNA及ALKBH5蛋白的表达水平。并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转染后滋养细胞迁移、侵袭功能变化,同时通过 WB 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Vimentin、Fibronectin、E-cadherin、N-cadherin、MMP9及MMP2的表达水平。结果 ALKBH5组与未转染组(Control)和无意义序列组(NC)相比,ALKBH5 mRNA及蛋白高表达效果显著(P<0.05);shALKBH5组与未转染组(Control)和无意义序列组(NC)相比,ALKBH5 mRNA及蛋白抑制效果显著(P<0.05)。ALKBH5高表达后HTR-8/Svneo细胞迁移、侵袭功能降低(P<0.05),EMT相关蛋白中上皮标记物E-cadherin蛋白表达上调,间质标记物Fibronectin、N-cadherin、MMP2蛋白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KBH5表达抑制后HTR-8/Svneo细胞迁移、侵袭功能增强(P<0.05),EMT相关蛋白中上皮标记物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间质标记物Fibronectin、N-cadherin、MMP2蛋白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KBH5通过抑制EMT过程降低滋养细胞迁移、侵袭能力,从而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阐明其分子机制。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MMC-772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10、20、40 μmol?L-1ATRA组。利用MTS/PMS法检测SMMC-7721细胞的增殖能力,划痕愈合和侵袭实验检测SMMC-7721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MMC-7721细胞中MMP-9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20和40 μmol?L-1ATRA组SMMC-7721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P<0.01)。划痕实验,20和40 μmol?L-1ATRA组SMMC-7721细胞处理24 h 后划痕距离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Transwell实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0、20和40 μmol?L-1ATRA组SMMC-7721细胞处理24 h后穿膜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Real-time PCR分析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20和40 μmol?L-1ATRA组SMMC-7721细胞处理24 h后,MMP-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 ATRA可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MP-9有关。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沉默转录因子SNAI1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Tca8113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Tca8113细胞,将其分为Tca8113细胞组、sh-control组和sh-SNAI1组,其中sh-control组、sh-SNAI1组分别用sh-control、sh-SNAI1转染Tca8113细胞。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划痕愈合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NAI1 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NAI1、c-Myc、cyclin D1、Bcl-2、Bax、caspase-3、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Tca8113细胞组、sh-control组比较,sh-SNAI1组的细胞存活率、侵袭细胞数、划痕愈合率、SNAI1 mRNA及蛋白SNAI1、cyclin D1、MMP-2、MMP-9、c-Myc、Bcl-2水平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特异性短发夹RNA(shRNA) 干扰心肌缺血预适应上调基因1(myocardial ischemia preconditioning upregulated gene 1,MIPU1)对人脑星形细胞瘤U251 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瞬时转染MIPU1 shRNA干扰质粒,蛋白质印迹检测其干扰效率,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Hoechest 染 色法和caspase-3 活性检测细胞凋亡程度,划痕实验及Transwell 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结果: 转染MIPU1 shRNA 可明显降低MIPU1 蛋白的表达(P<0.05);与对照组比较,MIPU1 shRNA 组的U251 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凋亡 明显增加,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减弱(均P<0.05)。结论: MIPU1 shRNA能有效降低U251 细胞中MIPU1 蛋白的表达, 干扰MIPU1的表达可促进U251细胞凋亡,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Wnt1诱导分泌蛋白 1(Wnt1 induced secreted protein 1, WISP 1)在食管鳞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食管鳞癌细胞株Eca109、TE 8和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 1a,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WISP 1表达。将食管鳞癌细胞株Eca109和TE 8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WISP 1 siRNA组,利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改变;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处理组细胞凋亡率;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VEGF A,VEGF C,MMP2,MMP9以及NF κB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VEGF C和MMP9分泌量。结果: 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食管鳞癌细胞中WISP 1表达量高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P<0.01);CCK8和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下调WISP 1后,食管鳞癌细胞株增殖明显抑制(P<0.05),凋亡率无明显影响;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下调WISP 1对VEGF A和MMP2 表达无明显影响,而VEGF C和MMP9表达明显得到抑制;酶联免疫吸附结果显示,VEGF C和MMP9分泌量随WISP 1下调也出现明显下降(P<0.05);下调WISP 1后,食管鳞癌细胞株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1);下调WISP 1表达显著抑制NF κB磷酸化并促进IκBα的磷酸化,抑制NF κB信号活化水平。 结论: WISP 1可通过NF κB通路,增加MMP9,VEGF C的表达和分泌,促进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转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iR-18b-5p调控神经前体细胞表达下调蛋白9(NEDD9)对乳腺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qRT-PCR检测人正常乳腺癌上皮细胞MCF-10A与2株乳腺癌细胞株(SKBR-3和SKBR-3/PR)中miR-18b-5p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SKBR-3/PR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表达IL-29的重组新城疫病毒LoSota株(recombinant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LoSota line expressing IL 29,rL IL29)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肺腺癌A549细胞,以rL-IL29感染的A549细胞为rL-IL29组,LoSota株新城疫病毒(NDVL)感染的A549细胞为NDVL组及PBS处理的A549细胞为对照组。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A549细胞中NDV HN、IL-29蛋白的表达;CCK8法、划痕试验及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rL IL29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E-钙黏蛋白、MMP2、波形蛋白及AKT/NF κB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A549细胞感染rL-IL29后,NDV HN及IL-29蛋白均稳定表达,且明显高于NDVL组及对照组;rL-IL29及NDVL感染A549细胞后能够抑制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且rL-IL29作用更强;与对照组及NDVL组比较,rL-IL29感染后A549细胞中E-钙黏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波形蛋白、MMP2(66 kDa/72 kDa)、p AKT及P65蛋白表达明显减弱(均P<0.05)。 结论: rL-IL29可能通过阻碍AKT/NF-κB信号通路上调E-钙黏蛋白表达和下调波形蛋白、MMP2蛋白表达,从而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沉默Yes 相关蛋白1(YAP1)对鼻咽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YAP1在鼻咽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在鼻咽癌细胞S26和S18中转染3条合成的小干扰RNA:si-NC, si- YAP1#1和si-YAP1#2,以转染阴性对照si-NC的细胞作为对照组,转染si-YAP1#1和si-YAP1#2的细胞作为实验组,实时荧光定 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的干扰效率;通过细胞计数、平板克隆形成等方法评估转染si-YAP1#1和si-YAP1#2后的实验 组和转染si-NC的对照组对鼻咽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用划痕和Transwell 方法分析各组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变化; 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c-myc、上皮性钙黏蛋白(E-cadherin)、神经性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等与细 胞增殖和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YAP1在鼻咽癌细胞系中高表达;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si-YAP1#1和si- YAP1#2的实验组细胞中YAP1的mRNA及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生长计数、平板克隆、划痕及Transwell等实验结果 均显示转染si-YAP1#1和si-YAP1#2的实验组细胞的生长和克隆能力、划痕愈合能力及侵袭能力较阴性对照组细胞明显下降 (P<0.01);且相较阴性对照组,实验组细胞中c-myc、N-cadherin和Vimentin等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E-cadherin的表达量增加。 结论YAP1在鼻咽癌细胞系中高表达,在鼻咽癌细胞中利用siRNA靶向敲低YAP1的表达后可以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迁移 及侵袭能力,提示YAP1可以作为一个潜在的鼻咽癌临床治疗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