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后,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形态学变化及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 健康2月龄、12月龄斯普雷格-道利(Sprague-Dawley,SD)大鼠经腹腔注射LPS(1 mg/kg)后,分别于6 h,12 h,24 h,48 h,1 周处死,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treptavidin-peroxidase,SP)法进行抗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抗钙离子结合蛋白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不同时间点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阳性存活率及黑质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分别检测相应时间点血及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的变化。结果 腹腔注射LPS(1 mg/kg)后,老龄组大鼠小胶质细胞呈明显激活改变,且早于青年组小胶质细胞的高峰;各组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早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毁;老年组脑脊液中各种炎性因子水平高于青年组。结论 老化因素与外周炎性介质诱发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中脑和纹状体神经炎性反应因子及其调控因子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的影响。方法 将32只3月龄雄性SD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8只。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制备PD大鼠模型,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同时给予银杏叶提取物灌胃共30 d。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脑内纹状体中神经炎性反应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含量变化,同时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NF-κB的表达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纹状体中TNF-α和IL-1β均明显增加(P<0.01),大鼠脑内GFAP、Iba1和NF-κB表达明显增加(P<0.05)。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后明显逆转了上述神经炎性反应,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GFAP、Iba1和NF-κB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大鼠纹状体中TNF-α和IL-1β明显减少(P<0.05)。同时上述改变有明显剂量依赖性。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能改善PD大鼠脑内的慢性神经炎性反应,保护脑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为PD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在正常环境和炎症环境下对小胶质细胞活化的调节作用,探讨hUC-MSCs对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的免疫调节作用。 方法 将BV2细胞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条件培养基(hUC-MSCs-CM)和(或)脂多糖(LPS)共培养24或48 h后利用MTT比色法分析BV2增殖活力的变化,ELISA试剂盒分析BV2细胞上清中TNF-α和IL-6的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精氨酸酶1(Arg1)的表达, Real-time PCR分析TNF-α、IL-6、ARG1基因的表达水平。 结果 (1)BV2在LPS长程刺激下表现出明显的增殖效应,而hUC-MSCs-CM可以抑制这种增殖反应;(2)炎症刺激诱导BV2表达TNF-α和IL-6明显增多,而在hUC-MSCs-CM和LPS共刺激时TNF-α和IL-6表达明显低于LPS单刺激组;(3)hUC-MSCs-CM共培养组BV2细胞高表达M2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Arg1。 结论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抑制炎症所致的小胶质细胞增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旁分泌机制调节小胶质细胞向M2型活化,降低促炎因子表达,这可能是其最终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黄芩苷(baicalin)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人单核细胞THP-1的炎症反应的作用。 方法 利用LPS建立人单核细胞THP-1的炎症模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F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IL-8、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相对表达,确定最优的LPS刺激浓度。乳酸脱氢酶检测试剂盒检测黄芩苷的细胞毒性,优选其最佳使用浓度范围。对LPS诱导的人单核细胞THP-1炎症模型予以不同浓度的黄芩苷预处理,利用RT-qPCR法检测黄芩苷对LPS诱导的人单核细胞THP-1的IL-1β、IL-6、IL-8、GM-CSF和TNF-α的表达升高的影响。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1 μg/mL的LPS处理人单核细胞THP-1 24 h后均可显著引起IL-1β、IL-6、IL-8、GM-CSF和TNF-α的表达升高(P<0.05),黄芩苷在浓度为10、30、100 μmol/L时处理人单核细胞THP-1 24 h和48 h,无明显细胞毒性。30 μmol/L和100 μmol/L的黄芩苷可降低LPS诱导的人单核细胞THP-1的IL-1β、IL-6、IL-8、GM-CSF和TNF-α的表达升高。 结论 黄芩苷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人单核细胞THP-1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王浩  张震中  李中春  赵冰 《浙江医学》2017,39(6):445-448
目的探讨丹皮酚(Pae)预处理抑制1-甲基-4-苯基吡啶(MPP+)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激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MPP+刺激的BV2小胶质细胞建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以不同浓度的Pae预处理BV2小胶质细胞,采用CCK-8、免疫细胞荧光法、ELISA分别检测BV2小胶质细胞增殖活性、吞噬活性和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释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PP+0.1滋mol/L可明显诱导BV2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促进BV2小胶质细胞增殖活性、吞噬活性的增强以及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释放(均P<0.01)。与MPP+组比较,MPP++Pae(5、25滋mol/L)组预处理后MPP+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增殖活性、吞噬活性明显减弱,BV2小胶质细胞释放的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IL-6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PP+可诱导BV2小胶质细胞激活,促进细胞增殖、吞噬活性增强以及炎症因子释放;经MPP++Pae(5、25滋mol/L)预处理后,可抑制以上效应,推测与抑制小胶质细胞吞噬活性及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低氧预适应对急性脑梗死小鼠保护作用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N)、假手术组(control,C)、急性脑梗死组(cerebral infarction,CI)和低氧预适应(hypoxic preconditioning,HP)+急性脑梗死组(HP+CI)4组,每组小鼠6只,共24只。复制低氧预适应和光化学急性脑梗死模型,行为学方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TNF-α、IL-1β和IL-6浓度。结果 N、C组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CI、HP+CI组均出现明显神经功能缺损症状,CI、HP+CI组与N、C组相比,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CI组与CI组相比,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HP+CI组小鼠血清TNF-α、IL-1β和IL-6明显升高,与N、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CI组与CI组相比,TNF-α、IL-1β和IL-6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氧预适应对急性脑梗死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减少TNF-α、IL-1β和IL-6炎性反应因子释放,抑制急性脑梗死后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常压高浓度氧治疗(normobaric hyperoxia,NBO)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κB,NF-κB)及其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κB,IκB)表达的影响,探讨NBO治疗对脑缺血后NF-κB介导的炎性反应损伤的作用。方法 将15只健康雄性SD大鼠(280~320 g)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n=3)、正常氧浓度组(Normoxia,n=6)和NBO (n=6)组,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缺血90 min再灌注24 h。Sham组和Normoxia组大鼠术后呼吸普通空气,NBO组大鼠术后至再灌注前呼吸100%常压氧气。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的检测方法,研究NBO治疗对脑缺血核心区炎性因子IL-1β、TNF-α和转录调节因子NF-κB及其抑制蛋白IκB表达的影响。结果 免疫荧光结果显示:1与Sham组相比,Normoxia组缺血核心区IL-1β、TNF-α及核移位NF-κB p65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5),荧光强度增强;2与Normoxia组相比,NBO组缺血核心区IL-1β、TNF-α及核移位NF-κB p65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5),荧光强度减弱。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1与Sham组相比,Normoxia组缺血核心区NF-κB p65显著升高,IκB明显降低(P<0.05),2与Normoxia组相比,NBO组缺血核心区NF-κB p65水平显著降低,IκB明显升高(P<0.05)。结论 NBO治疗可能通过调节缺血核心区转录调控因子NF-κB的适度活化来抑制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从而实现脑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枸橼酸铁铵(FAC)对小胶质细胞释放炎性因子的作用。方法分别用脂多糖(LPS)、FAC、LPS+FAC刺激小胶质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培养基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对照组和FAC组几乎检测不到炎性因子的释放,LPS组IL-1β、TNF-α释放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F=38.864、102.504,q=8.204、14.369,P0.01),LPS+FAC组IL-1β、TNF-α释放量较LPS组显著增加(q=4.517、5.610,P0.01)。结论 FAC可以刺激激活状态小胶质细胞释放大量炎性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引发的病理、免疫机制,以期为UC的治疗提供新的线索。方法 将24只8周大的C57BL/6J清洁级子鼠分为DSS水溶液喂食1、3、5 d组以及无DSS水溶液对照组4组,每组6只。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小鼠结肠病理特征;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验证免疫因子在小鼠UC组织的表达状态。结果 随着小鼠饮用DSS水溶液时间的增加,其体质量逐渐下降,结肠长度逐渐缩短,脾增大。小鼠肠黏膜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DSS水溶液喂食5 d组的小鼠肠黏膜有肠溃疡的症状,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染色可观察到中性粒细胞广泛浸润;此外,与对照组相比,炎性反应因子及炎性反应相关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IL-1β、IL-6、趋化因子配体-1[chemokine (C-X-C motif) ligand 1,CXCL-1]、CXCL-2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水平显著增高。结论 DSS水溶液喂食5 d可形成UC模型,并伴随炎性反应因子、趋化因子大量浸润,提示UC的发生发展与炎性反应因子浸润密切相关,可能通过抑制其免疫因子的释放而控制UC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紫铆因抑制脂多糖(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活化建立体外神经炎症细胞模型.MTT法检测紫铆因对BV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内核因子-κB(NF-κB) p65和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细胞内NF-κcB p65的核转录活性变化.结果 紫铆因干预BV2细胞24 h后,对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紫铆因能显著下调LPS诱导BV2细胞活化后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紫铆因能明显降低LPS诱导BV2细胞活化后,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并且能有效抑制NF-κB p65的核转录活性,阻止其向核内转移.结论 紫铆因可以抑制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降低BV2小胶质细胞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小胶质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小胶质BV-2 细胞分为对照组、丙泊酚组、脂多糖(LPS)组、LPS+ 丙泊酚组,对照组细胞加入PBS 液,丙泊酚组细胞加入丙泊酚30μmol/L,LPS 组细胞加入LPS 1μg/ml,LPS+ 丙泊酚组细胞加入丙泊酚30μmol/L+LPS 1μg/ml。采用MTT 比色实验测定细胞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测定细胞p38MAPK 和TLR4mRNA 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p38MAPK 和TLR4 蛋白表达量。结果 LPS 组和LPS+ 丙泊酚组小胶质细胞活性低于对照组和丙泊酚组(P <0.05),LPS+ 丙泊酚组小胶质细胞活性高于LPS 组(P <0.05);LPS 组和LPS+ 丙泊酚组小胶质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6、TNF-α 水平高于对照组和丙泊酚组(P <0.05),LPS+ 丙泊酚组小胶质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6、TNF-α 水平低于LPS 组(P <0.05);LPS 组和LPS+ 丙泊酚组小胶质细胞p38MAPK、TLR4 mRNA 和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和丙泊酚组(P <0.05),LPS+ 丙泊酚 组小胶质细胞p38MAPK、TLR4 mRNA 和蛋白表达量低于LPS 组(P <0.05);丙泊酚组和对照组小胶质细胞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丙泊酚能抑制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和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丙泊酚可下调TLR4-p38MAPK 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钩藤碱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及胶质细胞产生的炎症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胎鼠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通过免疫细胞荧光染色鉴定后,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LPS模型组、LPS+钩藤碱组、LPS+宁动颗粒组,在干预后0、1、3、6、12 h收集细胞培养液,并ELA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的含量。结果LPS介导的炎性组中,在时间上3、6 h作用TNF-α,IL-1β的含量达到高峰;TNF-α,IL-1β浓度,与LPS模型组比较,空白对照组、LPS+钩藤碱组与LPS+宁动颗粒组培养液中IL-1β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且LPS+钩藤碱组与LPS+宁动颗粒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钩藤碱可以显著抑制LPS诱导的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的炎性因子TNF-α,IL-1β,起到抗炎而保护神经元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膳食油脂棕榈液油(palm oil,PO)、可可脂(cocoa butter,CO)、大豆油(soybean oil,SO)对人血清补体成分C3、C4、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活性调节蛋白(secreted regulatory proteins,RANTES)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健康青年大学生作为受试者,按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分别是棕榈液油组、可可脂组、大豆油组,每组31名,共93名,分别摄入受试油脂12周,分别在实验开始的第0周和实验结束的第12周检测受试者血清补体成分C3、C4、细胞炎性反应相关因子包括TNF-α、IL-10、趋化因子及RANTES水平。结果 各组受试者实验前后比较,受试者血清补体C3、C4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棕榈液油组和大豆油组受试者血清TNF-α水平显著性降低(P<0.05);大豆油组受试者血清IL-10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3组实验前后受试者血清RANTE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验前比较,实验后,3组油脂血清补体成分、细胞炎性反应因子和活性调节蛋白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棕榈液油、可可脂和大豆油这3种膳食油脂均可能降低人体炎性反应状态,尤其是大豆油的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脑血红蛋白(neuronal hemoglobin,nHb)在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引起的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在MES23.5细胞中瞬时转染空载(myc)和nHb质粒,部分转染细胞外加α-syn,免疫荧光化学方法鉴定基因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α-syn与nHb表达水平。JC-1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膜电势水平,TUNEL染色和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死亡情况。结果 过表达nHb可与α-syn在胞质及线粒体均形成复合物,并显著降低游离α-syn在胞质及线粒体的水平,同时,nHb过表达可显著逆转α-syn所致线粒体膜电势下降及细胞凋亡。结论 nHb表达增高可缓解α-syn致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并分析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3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IL-6的浓度。方法 选取慢性牙周炎患者和健康人群共218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牙周炎患者的血清中IL-33、TNF-α、IL-6的浓度。结果 与健康人群相比,中度及重度牙周炎患者血清中的IL-33显著降低(P <0.01),而重度牙周炎患者血清中的TNF-α显著升高(P <0.01),中度及重度牙周炎患者血清中的IL-6浓度显著升高(P=0.042,P <0.001)。结论 血清中TNF-α、IL-6浓度与牙周组织炎性反应呈正相关关系,可以作为提示牙周炎活跃期的一个信号分子,而IL-33浓度与牙周组织炎性反应呈负相关关系,在慢性牙周炎病理过程中可能具有保护协调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诱导星形胶质细胞产生炎性反应及姜黄素对它的抑制作用。方法在2015年3月—2015年7月期间,分离培养了10只新生1~2 d的昆明小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培养10 d后传代分组,实验分PBS对照组(n=6)、LPS刺激组(n=6)、LPS联合姜黄素干预组(n=6)。 ELISA检测炎性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释放。结果与PBS组的IL-6(873.82±20.28)、IL-1β(680.62±10.35)和TNF-α(492.73±8.56)比较,LPS刺激组IL-6(1132.42±78.09)、IL-1β(821.87±14.33)和TNF-α(559.32±9.6)的分泌增加(P<0.05);姜黄素能显著抑制 LPS 诱导的IL-6(1014.79±52.08)、IL-1β(738.84±7.33)和 TNF-α(476.7±10.38)的分泌,与 LPS 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能抑制LPS激活星形胶质细胞所致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补肾益髓方(Bu Shen Yi Sui Formula, BSYS)促进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小鼠小胶质细胞向M2极化的作用。方法 80只C57BL/6小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醋酸泼尼松及BSYS组。各造模组小鼠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yelin oligodendroglia glycoprotein,MOG)35-55诱导EAE模型。给予BSYS 方干预后,观察小鼠的神经功能评分。于造模第23天和第40天分别取材,HE染色观察小鼠脑和脊髓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法测定小胶质细胞M1、M2型标志物CD86、Arg-1表达,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 PPAR-γ)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抗炎因子干扰素-β(interferon-β,INF-β)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BSYS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和炎性细胞浸润评分显著降低(P<0.05);脑及脊髓组织中CD86表达下降(P<0.05),Arg-1表达升高(P<0.05),抗炎因子INF-β、TGF-β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PPAR-γ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01)。结论 BSYS对EAE小鼠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上调PPAR-γ表达,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极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研究黄芪甲苷对大鼠脑缺血后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M1/M2极化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黄芪甲苷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黄芪甲苷组造模后即刻腹腔注射黄芪甲苷(40 mg/kg),随后1次/d,连续给药3 d。各组术后第1、3天采用改良的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NSS)和角试验进行神经功能评价;术后第3天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料(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实时逆转录PCR检测M1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8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的mRNA表达,以及M2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206、精氨酸酶1(Arg-1)、类几丁质酶3样分子1/2(YM1/2)及抗炎因子IL-10、TGF-β的mRNA表达;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脑缺血周边区CD16/32/Iba1和CD206/Iba1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黄芪甲苷组mNSS分值降低、右转次数减少(P < 0.05或P < 0.01),脑梗死体积减小(P < 0.01),M1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标志物CD86、iNOS、TNF-α、IL-1β和IL-6的mRNA表达下调(均P < 0.01),M2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Arg-1、YM1/2、IL-10和TGF-β的mRNA表达上调(均P < 0.01),脑缺血区CD16/32+/Iba1+细胞数量减少(P < 0.05),CD206+/Iba1+细胞数量增加(P < 0.01)。结论: 黄芪甲苷对大鼠脑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从M1型向M2型转化、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