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尹艳华 《医学综述》2015,21(1):99-102
肠促胰岛素作为一类新型降糖药备受关注,根据作用机制分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和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两类。这两类药物除具有安全降血糖、不增加体质量的优点外,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还对机体心血管、中枢神经、消化、运动等多系统发挥额外保护作用,包括降低血压、逆转心室重构、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调节脂质代谢,延缓肝脏脂肪变;保护神经细胞,减轻病变程度;增加骨密度,减少骨折风险;保护肾功能,减少蛋白尿。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对患者健康和生命威胁严重,但目前治疗手段匮乏。GLP-1类药物是近年研发的治疗糖尿病新药,它可促进胰腺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临床用于辅助降糖药物。研究显示除胰岛外,GLP-1受也表达在肾脏,动物实验显示GLP-1对糖尿病肾脏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并且这种保护作用与其控制血糖、血压及体重无关,是GLP-1直接作用于肾小球和肾小管起到保护作用。本文针对GLP-1类药物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马淑芳  王运兴  孙丽静 《医学综述》2014,(16):2978-2980
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目标是良好控制血糖,同时尽最大努力减少其相关的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新近出现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药物主要有两大类,即GLP-1类似物和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作为新型降糖药,此类药物集多效于一身,不仅保留了GLP-1的降糖、β细胞保护等多种生理作用,而且具备低血糖风险低,安全性好等特点,还能全面干预减轻体质量、降血压、调血脂等,较胰岛素、双胍类、磺酰脲类等常规治疗药物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加,此疾病已引起全世界的重视.尽管推出了一系列新的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制剂,但在全球范围内2型糖尿病(T2DM) 还是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指出,尽管 T2DM 患者在确诊后控制饮食,服用磺脲类药物、二甲双胍药物或胰岛素进行治疗,但胰岛β细胞功能仍会继续恶化,这使得日后血糖仍会逐渐地失去控制,进而需要增加更多、更强烈的联合用药并最终使用胰岛素[1].  相似文献   

5.
肠促胰岛素在1型糖尿病中的作用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选择性破坏,而引起机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肠促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已经得到证实,但在1型糖尿病的临床应用仍有待评估,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通过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抑制胰腺α细胞的胰高血糖素分泌、间接延缓胃排空和降低患者食欲来降低血糖水平,并且LP-1对胰岛β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运用肠促胰岛素治疗非肥胖性糖尿病小鼠的研究中证实肠促胰岛素有免疫调节、抗炎性反应及促进胰岛β细胞再生能力,因此极有可能运用肠促胰岛素延缓1型糖尿病发病、阻止病情进展恶化、部分恢复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能力。  相似文献   

6.
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的降糖作用已非常明确,其主要通过抑制DPP-4酶的活性,减少肠促胰素降解,从而增加体内胰高血糖素样肽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激素水平,促进胰岛素分泌以及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且降低胃排空率等来降低血糖。研究显示,DPP-4抑制剂具有心血管系统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脂和血压、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以及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来实现的。DPP-4抑制剂是否能够改善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危险尚无明确定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肠促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取21例初诊T2DM患者(T2DM组)和17例血糖正常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两组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0、30、120 min时静脉血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和胰高血糖素水平.结果 T2DM组患者OGTT中各时点的GLP-1水平[分别为(11.6±4.4)、(14.2±5.4)、(15.1±7.3)pmol/L]较对照组[分别为(18.8±3.1)、(21.8±4.2)、(23.7±4.8)pmol/L]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各时点GIP水平无显著变化;但T2DM组患者各时点胰高血糖素水平[(16.1±4.3)、(25.1±5.4)、(25.2±5.6)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4.8±5.9)、(18.7±4.7)、(15.7±5.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初诊的T2DM患者,空腹及糖负荷后30、120 min时GLP-1水平显著下降,GIP水平无变化,胰高血糖素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8.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能抑制二肽基肽酶Ⅳ的活性,从而减少胰高血糖素样肽1、葡萄糖促胰岛素多肽、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等的降解,促进胰岛素分泌,在降低血糖的同时具有保护β细胞功能的作用,且不会引起低血糖、体重增加等副作用,有望发展成为新的口服降糖药。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密切相关。随着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及其类似物的广泛应用,其对心血管系统的独特效应成为研究热点。该文概括地介绍和讨论了GLP-1的生理作用,对血糖、血脂、血压和体质量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改善作用,分别从抗炎、抗氧化应激、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等角度,探讨GLP-1对血管内皮功能、心力衰竭和缺血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肠促胰素的治疗包括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受体激动剂和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这类药物能够改善机体高血糖状态,保护β细胞功能,无体重增加,从而延缓糖尿病肾病病程的进展。此外,这类药物的胰腺外作用及GLP-1的依赖性和非依赖效应在糖尿病肾病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并引起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相关方面的前期临床和临床研究数据,提示这类药物对肾脏存在保护作用以及对血压及尿蛋白有改善作用,可能在糖尿病肾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王璐  邸阜生 《医学综述》2007,13(1):25-27
肠促胰岛素类似物(incretin mimetics)是一类具有多种抗高血糖作用的新型降糖药物,它模拟胰升糖素样肽(GLP)-1的作用;二肽基肽酶(DPP-Ⅳ)抑制剂抑制GLP-1的降解。这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为:增加葡萄糖依赖的胰岛素分泌;抑制不适当的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减缓胃的排空;和抑制食欲。研究显示,肠促胰岛素类似物和DPP-Ⅳ抑制剂还具有促进胰岛β细胞新生的作用,可能会成为未来2型糖尿病(T2DM)治疗领域的新药。目前,几种肠促胰岛素类似物和DPP-Ⅳ抑制剂正在进行T2DM治疗的末期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2.
傅丽 《医学综述》2011,17(16):2495-2498
随着对糖尿病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具有多种作用机制的新型抗高血糖药物逐步应用于临床。胰高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及二肽基肽酶Ⅳ(DPPⅣ-)抑制剂都是通过减少GLP-1在体内的降解,从而达到抗高血糖的目的。2型钠葡萄糖转运子抑制剂是通过增加尿中葡萄糖的排泄而控制高血糖。现就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评价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合并皮肤病发病情况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无锡市糖尿病患者合并皮肤病的流行情况,分析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将67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有皮肤病组和无皮肤病组,对皮肤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糖尿病合并皮肤病的患病率为78.6%,其中感染性皮肤病患病率最高,为55.9%,其余依次为糖尿病密切相关的皮肤病(33.1%)、其他皮肤病(12.7%)、糖尿病治疗药物相关的皮肤病(0.4%).皮肤病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及高血压、冠心病、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无皮肤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性别构成、家族史、体质指数、血脂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肤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合并症,以感染性皮肤病为主;糖尿病合并皮肤病可能与长期的代谢紊乱及微血管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4.
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病,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而心理问题诱发或加重躯体疾病,并影响治疗效果,心理健康与治疗躯体疾病同等重要,临床医务人员不仅要重视药物等临床治疗,还要对患者的心理状况采用个体化心理干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病理心理状态,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躯体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还可提早康复,预防复发,以减少医药费用。  相似文献   

15.
高嘌呤饮食的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嘌呤饮食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268例高嘌呤饮食的T2DM患者分为T2DM非心血管并发症组和T2DM心血管并发症组,另选择8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尿酸、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体质指数、病程和血压的差异,并对T2DM心血管并发症组和T2DM非心血管并发症组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2DM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高嘌呤饮食的T2DM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为53.73%(144/268).T2DM心血管并发症组、T2DM非心血管并发症组患者的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心血管并发症组较非心血管并发症组血尿酸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收缩压高、病程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收缩压和血尿酸是T2DM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尿酸是T2DM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可能与其嘌呤代谢异常有关,与嘌呤类饮食摄入过多无关.病程和收缩压亦是T2DM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血小板微粒是血小板在活化和凋亡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微颗粒,其膜上表达有多种活性标志物,使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活性。血小板微粒不仅具有很强的促凝活性,而且还有一定的抗凝、抗炎及介导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作用;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尤其与急性心肌梗死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关系更为密切。随着对血小板微粒认识的不断深入,其有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新的诊疗靶点。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发病一个重要机制是胰岛功能的进行性衰退。多项研究表明,沙格列汀可以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HbAlc、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单独使用或与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磺脲类、胰岛素联合应用均有效。本文对沙格列汀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朱敏  李智  胡敏  方京冲  史虹莉 《上海医学》2004,27(12):909-912
目的 观察exendin- 4对链脲佐菌素 (STZ)造模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  8周龄的雄性C5 7BL/6种小鼠 6 0只 ,均分为 6组 ,即注射用水组、exendin 4 0 .1μg/g体重组、STZ +注射用水组、STZ +exendin 4 0 .1μg/g体重组、STZ +exendin -4 0 .2 μg/g体重组、STZ +exendin- 4 0 .4 μg/g体重组 ,记录给药期间(1~ 10d)和实验第 12、15、18、2 4天血糖及第 30天时 (观察阶段 )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 (IPGTT)的结果。结果 注射用水组和exendin -4 0 .1μg/g体重组给药期间及治疗后观察阶段血糖的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STZ +不同剂量exendin 4治疗组在给药期间和治疗后观察阶段血糖较STZ +注射用水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给药期间不同剂量exendin 4治疗组中 ,STZ +exendin 4 0 .1μg/g体重组的效果优于其他两组 ,其血糖值与注射用水组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后观察期间 3种治疗剂量组血糖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实验 30d时 ,STZ +不同剂量exendin 4治疗组与STZ +注射用水组IPGTT结果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exendin- 4对正常小鼠没有致低血糖作用 ,对STZ造模的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有改善作用 ,停药后仍有一定的后续作用 ,药效与剂量不成依赖性。  相似文献   

19.
肠道菌群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文艳  陈曦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7):3292-3297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全球一直呈上升趋势,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CVD)为最常见的一种,有较高的患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但目前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未能满足临床需求,亟需探索新的防治策略。肠道菌群作为机体不可分割的“器官”,对宿主的生理活动有很大影响,不仅影响宿主代谢、神经发育、体内能量平衡和免疫调节,还对血压、血糖、血脂和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有重要作用,这些均为ACVD发病的危险因素,因此通过对肠道菌群的有效调节来预防或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成为一种有效手段。本文对肠道菌群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及目前常用的调节菌群失调的治疗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ACVD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