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背景:SchazkerⅤ、Ⅵ型骨折常造成交叉韧带、侧副韧带及半月板等部位的损伤,且塌陷移位严重,若仅采用一侧锁定钢板,则较难支撑及满意复位。目的:比较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与膝前正中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修复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后的效果及稳定性评价。方法:纳入76例Scha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n=38)和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n=38)进行治疗,通过X射线正、侧位片评估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并对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内侧后倾角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与结论: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组住院时间、内固定后开始负重时间显著少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P0.05),但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关节强直、骨折延迟愈合、针道感染、骨折延迟愈合、膝内翻畸形多项并发症比较,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组显著少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内固定松动断裂、膝关节不稳、切口感染、皮肤坏死、骨坏死及骨不愈合多项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组内固定后Rasmussen分级明显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说明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的临床疗效优于膝前正中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更具有生物力学上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背景: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单侧支持钢板容易形成偏心支撑,易导致成角畸形,而若仅用外侧支持钢板又容易出现膝关节内翻畸形。 目的:比较双切口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与双支持钢板内固定修复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11月收治8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内固定方式分为2组,外锁定内支持组采用外侧锁定钢板固定骨折情况相对较复杂及粉碎程度较重的外侧,内侧采用支撑钢板;内外支持组则内外侧均采用支撑钢板固定。术后随访2年,对比两种内固定方式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 结果与结论:所有随访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上止血带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术后随访发现,除完全负重时间外锁定内支持组明显早于双支持钢板组外(P < 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术后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及术后1年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双切口双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胫骨平台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与双支持钢板相比,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在完全负重时间上更具优势。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3.
背景:对于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均可应用。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普通解剖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的差异。 方法: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应用胫骨近端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118例,其中锁定加压钢板46例,解剖钢板72例。比较两种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愈合时间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所有胫骨平台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0-25周,锁定钢板组平均14周,解剖钢板组平均16周;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两组内固定后各有2例因开放性骨折切口感染,运用抗生素及伤口换药后愈合,1例出现筋膜间室综合征(解剖钢板组,内固定后),经切开减压后渐愈。解剖钢板组出现轻度膝内翻2例,锁定钢板组出现轻度膝内翻1例。按Karlstrom评估标准,锁定钢板组优良率为93%,解剖钢板组优良率为79%,锁定钢板组疗效优良率明显优于解剖钢板组(P < 0.05)。可见对于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锁定钢板比普通钢板有更多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2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锁定钢板固定组(58例)和解剖钢板内固定组(65例),随访1年,对比分析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锁定钢板固定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解剖钢板内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与解剖钢板内固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固定组内翻角为(84.0±2.0)°,解剖钢板内固定组为(82.5±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固定组后倾角为(8.3±1.9)°,解剖钢板内固定组后倾角为(8.5±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固定组治疗的优良率明显高于解剖钢板内固定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方法能获得更好的疗效,对于患者术后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背景:微创接骨板桥接技术的特点是间接骨折闭合复位,辅以适当稳定的内固定,可最大程度地保护骨折端及其周围的血供,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生物环境,在长骨干骨折治疗中具有良好疗效。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胫骨下段闭合骨折患者68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15-68岁。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和随机排列表分两组治疗,微创组(n=32)在C型臂X射线机监视下采用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置入治疗,传统组(n=36)采用普通胫骨加压钢板及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与结论:微创组手术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恢复负重行走时间早于传统组(P < 0.05),术中出血少于传统组(P < 0.05)。随访10-21个月,微创组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7%,传统组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1%,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表明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符合生物学及力学原则,具有创伤小、切口及软组织并发症少、利于骨折愈合等优势,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有效方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6.
背景:胫骨平台3柱骨折多为高能量暴力引起,一般为粉碎性骨折,伴随关节面破裂、塌陷,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并发症多,是创伤骨科的难点。 目的:观察前后联合双切口3块钢板固定治疗合并复杂后侧骨折的胫骨平台3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双切口3块钢板固定治疗12例复杂胫骨平台3柱患者,前外侧切口采用一块高尔夫棒型钢板固定,后内侧用一块长钢板加一块短“T”型钢板固定。 结果与结论:12例患者内固定后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骨折均获愈合。X射线愈合时间为(14.0±1.1)周,完全负重时间为(15.1±1.7)周。内固定后即刻Rasmussen评分为(16.8±0.6)分。内固定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屈126.3°,伸-1.3°,膝关节HSS评分为(89.1±2.5)分。内固定后即刻,3,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及胫骨平台后倾角度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 > 0.05)。患者内固定均未发生切口皮肤坏死、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果表明,对于合并复杂后侧骨折的胫骨平台3柱骨折,双切口3钢板固定方法兼顾到了骨折的复杂性和胫骨平台后侧的解剖学形态特殊性,疗效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7.
尹金旺  王晓桐 《医学信息》2019,(19):102-103
目的 评价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骨折愈合率、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骨折愈合率为98.57%,高于对照组的8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确切,骨折愈合快速,手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临床治疗四肢骨折的有效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钢板内固定术联合中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9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术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膝关节活动度、手术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91.05±4.36)d vs(114.39±4.08)d]、完全负重时间[(97.14±21.56)d vs(106.84±22.05)d]、6个月后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89.58%,高于对照组的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1.25%,高于观察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钢板内固定术联合中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优良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并比较应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PPO)与常规切口普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5例胫骨骨折患者分观察组(为微刨经皮钢板)与对照组(普通钢板)两种方法治疗,对比分析其术中及术后的一般情况,并对其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切口大小、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手术时间和术后功能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技术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是治疗胫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切口双侧钢板与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V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98例Schatzker V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单侧锁定钢板组(47例)和双切口双侧钢板组(51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指标、膝关节胫骨平台内翻角(TPA)、胫骨平台后倾角(PA)、关节活动度(ROM)、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双切口双侧钢板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多于单侧锁定钢板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长于单侧锁定钢板组(P<0.05),术后开始运动锻炼时间短于单侧锁定钢板组(P<0.05)。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2组TPA、PA、膝关节伸直ROM和屈曲ROM、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Rasmussen评分与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比较均升高(P<0.05),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比较均降低(P<0.05),双切口双侧钢板组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膝关节伸直ROM和屈曲ROM、HSS评分、Rasmussen评分大/高于单侧锁定钢板组(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杂开放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方式固定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本院骨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7例胫骨平台开放性骨折患者的手术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比较27例采用钢板内固定(内固定组)患者及30例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外固定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外固定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08.7±16.4 min、术中出血量65.8±21.7 mL、住院时间17.3±4.9 d均显著的短于内固定组患者(P<0.05);内固定组患者的功能锻炼开始时间1.8±0.9月、术后负重时间3.8±0.6月、骨折愈合时间3.6±0.8月,均显著的短于外固定组患者(P<0.05)。内固定组和外固定组术后3 d、3、6个月时分别测量TPA、PA角,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6个月、末次随访内固定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82.41±2.88)、(85.92±3.27)、(88.84±3.75)]分均显著的高于同期外固定组患者的[(80.17±2.74)、(83.86±2.98)、(86.44±3.85)]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内固定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为优级率70.37%高于外固定组的43.33%,良和差的构成比均低于外固定组,内固定组在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分布优于外固定组(P<0.05)。结论:复杂开放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手术可以减轻对患者的创伤,缩短手术时间,但是不利于骨折复位及早期患者对膝关节进行功能锻炼,这可能是造成术后外固定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较内固定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腕桡侧入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中出血量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腕桡侧入路掌侧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予以腕桡侧入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前、术后3个月疼痛程度和腕关节功能。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VAS评分、PRWE评分以及Gartland-Werl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Gartland-Werley评分下降,PRWE评分上升,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腕桡侧入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确切,有助于缩短骨折延迟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双钢板法治疗SchazkerⅣ、Ⅴ、Ⅵ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骨科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对收治的4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双钢板法治疗(改良组),术后随访1年,并与本院骨科2009年至2011年收治的33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普通组,采用普通的双钢板法治疗)的手术、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改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76.3±23.4 min、术中出血量225.4±81.3 mL,高于普通组患者(P<0.05)。改良组患者的术后负重时间19.8±5.8月,骨折愈合时间3.6±0.8月,均显著的短于普通组患者(P<0.05)。改良组和普通组术后3 d、3个月、末次随访时分别测量TPA、PA角,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6个月及末次随访,改良组患者的屈曲、伸直均优于普通组患者,但仅屈曲功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为优良率95.24%,高于普通组的75.76%(P<0.05)。结论:改良双钢板法治疗Schazker Ⅳ、Ⅴ、Ⅵ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较普通单钢板法虽然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增多,但其复位效果更好,术后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均缩短,同时患者可以早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文题释义:机器人辅助:计算机导航和机器人辅助内固定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逐渐开展,应用机器人导航辅助微创治疗骨盆、髋臼、脊柱骨折疗效满意,目前尚无应用机器人辅助经皮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研究相关报道。此次研究应用Ti-Robot(第3代TINAVI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定位骨折塌陷位置并规划导航复位路径以微创、精准完成手术。 Schatzker 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Ⅱ型为胫骨平台外侧裂陷骨折,Schatzker Ⅲ型为外侧平台单纯压缩骨折。SchatzkerⅡ-Ⅲ型骨折共同点是其均存在外侧平台塌陷,其治疗关键在于精准定位并复位塌陷关节面并坚强固定,机器人辅助手术的核心是精准和微创,在复位此类骨折方面优势明显。 背景:精准、微创手术已成为当下外科手术追求的目标,伴随智能机器人的快速发展,骨折的精准、微创治疗也成为了必然趋势。 目的:评价机器人辅助经皮复位微创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在天津市天津医院采用机器人辅助和传统透视辅助内固定治疗单纯Schatzker 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机器人组22例,传统组26例。所有患者均为单侧、闭合、新鲜胫骨平台骨折。统计2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螺钉一次性成功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并在末次随访时记录膝关节活动度,采用Rasmussen影像学及临床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 结果与结论:①术前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与传统组相比,机器人组在术中失血、切口长度、透视次数、置入固定螺钉总钻孔次数、平均住院日、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固定螺钉一次置入成功率等方面均具有优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而2种方式的手术时间相当(P=0.932);③机器人组对比传统组在膝关节活动度及Rasmussen临床功能评分反面亦具有优势(P < 0.05);④另外机器人组术后有更少的并发症;⑤提示机器人辅助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效果满意,其在微创手术、精准复位、坚强固定、加速术后康复方面存在明显优势。 ORCID: 0000-0003-2656-1001(付雪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宋国涛 《医学信息》2019,(3):123-124,127
目的 观察锁定钛板联合植骨手术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采用锁定钛板联合植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AO解剖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00% vs 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行锁定钛板联合植骨手术,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恢复快,且术后不良少,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前正中入路双钢板固定在Schatzker分型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60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膝前正中入路联合双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行膝内外侧切口联合双钢板治疗。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治疗后12个月,以HSS评分系统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以X线片测量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胫骨近端后角(PPTA)数据。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0.05);而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切口皮肤坏死、切口感染、骨折再塌陷均少于对照组,但骨折愈合延迟较对照组高;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0.00%)稍低于对照组(2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83.33%)优于对照组(60.00%)(=4.022,=0.04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PTA、PPT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7 d X线片显示,对照组患者双钢板固定在位,骨折复位比较理想;观察组患者的胫骨平台内固定后关节面平整,骨愈合良好。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结果显示患者伤口愈合良好。结论 前正中切口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对于Schatzker分型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有助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