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从“汤剂相态-纳米组装”角度阐释气血双补方抗慢性心衰炮制增效机理。方法:通过离心和透析相结合的方法,将气血双补方炮制前后的煎煮液进行汤剂相态分离;采用激光笔、纳米粒径仪和透射电镜对汤剂分离的不同相态进行表征。结果:气血双补方炮制前后的煎煮全溶液被分离成真溶液、纳米胶体溶液及混悬溶液3个相态。与生品组相比较,炮制品组丁达尔效应更强,分离得到的纳米胶体溶液粒径分布更均匀,多分散指数更小,表面电位更大,电导率越低,体系更稳定。同时透射电镜观察到纳米球形聚集体,进一步推测中药炮制可能通过改变汤剂体系,促进有效成分发生纳米组装,并在体内产生一定的“归经作用”,对病灶部位实现靶向递送,发挥抗慢性心衰增效作用。结论:该研究首次从“汤剂相态-纳米组装”角度剖析气血双补方抗慢性心衰炮制增效机理,为中药炮制机理的创新研究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冯星星  谢琪  杨丛莲  孔丽  张志平 《药学学报》2021,(12):前插1,3203-3211
传统中医药历史悠久,体系独特,技术完善.中药多以复方形式使用,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目前研究发现中药复方中的部分活性成分具有自组装特性,这些中药活性成分主要通过π-π堆积、静电作用、氢键和配位作用等非共价作用自组装形成纳米粒.基于中药活性分子自组装制备的复合纳米制剂可以提高难溶性中药活性分子的溶解度,改善它们在人体...  相似文献   

3.
中药在煎煮过程中化学成分会发生分子识别形成自组装纳米粒(self-assembled nanoparticles, SAN)业已成为行业共识。煎煮液中难溶性成分多以纳米颗粒的形式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低溶解度的问题,但难溶性成分在煎煮液中的转移率依旧很低,限制了药效的发挥。本研究对传统中药煎煮自组装现象进行改良,将波棱瓜子的水煎液和醇提液以微沉淀的方式构建自组装纳米粒(micro-precipitation self-assembled nanoparticles, MP-SAN),开展形貌学表征,利用现代光谱和热分析技术检验MP-SAN的形成及其理化性质的变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MP-SAN中木脂素类成分的量值传递规律。MP-SAN呈现类球状结构,形态均匀,粒径为(245.3±3.2) nm,多分散性指数为(0.13±0.03), zeta电位为(-48.9±5.9) mV,稳定系数为(86.05%±2.27%);综合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等技术研究表明,水煎液和醇提液间发生分子识别,在非共价键的作用下发生电子云的重排,所形成的MP-SAN具有更好的热稳...  相似文献   

4.
自组装药物传递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组装药物传递系统(SADDS)是基于药质体提出的新概念和新给药系统,融合了前药、分子自组装和纳米技术,是两亲前药形成的自组装纳米体系。其突出的特点是自组装体几乎没有辅料的参与,载药量大,稳定性好,在体内可获得靶向、控释效果,特别适合于抗病毒和抗肿瘤治疗。SADDS是学科交叉的产物,是药剂学研究的新方向。本文阐述了SADDS概念的来源、特点和研究进展,并展望了SADDS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5.
张祎 《北方药学》2013,(8):69-70
不同的构筑单元通过自主装可以获得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组装体,在医药、纳米科技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自组装在纳米药物中的过程和原理,对不同材料的自组装技术和应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共价结合制备肝素-藤黄酸接枝物(GA-Hep), 考察GA-Hep胶束的性质及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通过酰胺键将藤黄酸与肝素连接制备GA-Hep, 透射电镜观察胶束形貌、纳米粒度仪分析胶束的粒径及Zeta电位、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临界聚集浓度(critical aggregation concentration, CAC)、噻唑蓝(MTT)法考察自组装胶束体外对肺癌细胞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GA-Hep胶束为球形, 平均粒径(163±1.16)nm, Zeta电位为(-29±0.91)mV, 取代度为(44.50±0.15)%, CAC值为(0.004±0.000 61)mg·mL-1, 体外抗肿瘤试验结果表明GA-Hep对A549细胞的IC50为(31.22±0.14)μg·mL-1。结论: 该研究表明GA-Hep具有较高的载药量, 并形成稳定的胶束, 同时保留了藤黄酸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7.
钙离子诱导硫酸软骨素自组装的AFM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Ca^2 试剂掺入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CS)溶液中诱导分子链在云母表面聚集形成自组装膜,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在不同的时间段研究Ca^2 试剂对硫酸软骨素自组装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S浓度为1.2mg/ml时,Ca^2 能很好的诱导CS自组装膜的形成,这种自组装结构会随时间发生形态学改变,具有不稳定性。说明了无机小分子通过与同种大分子的表面活性基团相互作用可以诱导高分子物质的自组装,这种自组装结构是一种非平衡状态下的耗散结构。  相似文献   

8.
钙离子对海藻酸钠自组装行为影响的AFM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氯化钙试剂掺入海藻酸钠溶液中诱导分子链聚集形成自组装膜,研究钙离子对海藻酸钠自组装膜结构的影响。运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对不同浓度海藻酸钠在钙离子作用下的自组装膜进行成像,并结合红外谱图分析。当海藻酸钠浓度在0.01mg/m1和0.1mg/m1时,5m/m1 Ca^2 能很好的诱导海藻酸钠自组装膜,这种自组装结构呈现出典型的“蛋盒结构”。无机小分子通过与同种大分子的表面活性基团相互作用可以诱导高分子物质的自组装,这种自组装结构是一种非平衡状态下的耗散结构,自组装结构受高分子本身的性质与浓度、加入的小分子试剂的浓度、基片的性质以及外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将多肽与化合物通过连接键或直接与连接分子偶联制备多肽-药物结合物(PDCs)作为新型前药,有效地改善了药物的理化性质,通过合理设计多肽序列、选择敏感性连接键,赋予了PDCs更多功能,可以通过调控其自组装行为构筑多种形貌的纳米结构,如:纳米管、纳米纤维、纳米带、水凝胶等,以适应不同的临床需求。基于这种策略制备的PDC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控性等,因而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这篇综述分析了PDCs的设计以及由其构建的纳米药物在全身和局部给药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汤剂是中药传统剂型,在其煎煮过程中各种复杂成分产生物理相互作用和化学反应,其中物理相互作用包括范德华力、氢键、静电作用、π-π堆积等,化学反应包括美拉德反应、氧化反应、水解反应、降解反应、聚合反应等。化学反应产生的新物质和原有成分可进一步产生作用。这些作用成为汤剂中微粒形成的基础。微粒粒径范围从纳米到微米,多由多糖、蛋白质构成基质,包裹水不溶性分子,可增加难溶性成分的分散程度和不稳定成分的稳定性,以及降低易挥发成分的挥发和毒性成分的毒性,最终获得高效吸收和降低毒性的目的。本文从汤剂煎煮过程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的角度阐述汤剂中的微粒形成机制,阐述微粒的研究方法,分析微粒中成分和成分间相互作用,进而说明传统中药汤剂的药效特点,为中国汤剂现代化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推动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与传统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化学分离-结构鉴定-生物活性”的研究模式不同,近年来涌现出了“组分互作-聚集体结构-生物活性”研究的新范式。本文是基于中药药效物质微纳组装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以中医药理论的“整体观”和“系统观”为指导,从聚集体的视角出发提出“中药软物质科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领域。系统阐述了中药软物质的定义、研究思路和方法、表征技术、研究挑战以及理论和现实意义,希望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中药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希望能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乃至中药现代化进程提供更广阔的理论和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2.
药物在机体内需通过跨膜转运才能进入细胞中,进而发挥治疗作用。药物载体作为能将药物装载作用于靶细胞/组织的工具,能够解决药物在生物体内运输过程中诸如半衰期短、稳定性差和难溶于水或脂质等问题,但也存在着药物包裹率低、易渗漏的缺点。自组装是指无序的基本结构单元自发排列成有序结构。自组装药物载体可以保护药物不受生物体内免疫系统的影响,使药物在合适的条件下以可控、高效和低副作用的方式作用于靶细胞。概述自组装结构药物跨膜转运的基本概念,总结近年来生物医学领域相关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为研究人员提供自组装结构药物跨膜转运新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3.
自组装多肽通过分子间非共价键作用力自组装成各种高度有序的纳米结构,表现出有别于单个小分子或小分子聚集体的独特性能,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综述介绍了自组装多肽的概念、设计原则、分析方法,重点对其在药物递送、生物医学检测、组织工程、疫苗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及展望。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制备蓝萼甲素自组装纳米胶束,并考察其性质。方法以三嵌段聚合物聚酯 聚乙二醇(PLGA PEG PLGA)为载体,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蓝萼甲素胶束,并通过正交实验筛选最佳制备工艺;采用芘荧光探针法测定临界胶束浓度(CMC),透析法测载药胶束包封率和载药量,Zetasizer nano ZS仪测定其粒径和Zeta电位,透射电镜观察形态,并对其体外释放进行研究。结果胶束的CMC为2.5×10-3 mg•mL-1;平均粒径(62.49±0.60)nm,电位为(-25.4±0.4) mV;平均包封率(84.85±2.00)%;平均载药量(5.36±1.00)%;体外缓释约12 h,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用三嵌段聚合物PLGA PEG PLGA可制备蓝萼甲素纳米胶束,因其缓释和纳米粒度特性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生物纳米技术在药物递送领域的应用为高端创新制剂的研发注入了新动力,一系列新型纳米递药系统被相继开发乃至应用于临床。其中,由小分子药物或前药自组装形成的纳米递药系统因具有制备工艺简便、载药量超高和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等优势而备受关注,已成为纳米递药系统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总结了小分子自组装纳米递药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对小分子前药自组装纳米递药系统进行介绍,包括两亲性、疏水性和二聚体小分子前药自组装纳米递药系统。其次,分别介绍小分子化学药物和小分子生物药物自组装纳米递药系统的最新进展。再者,对小分子杂化共组装纳米递药系统进行总结和分析,包括小分子纯药共组装纳米递药系统、小分子前药共组装纳米递药系统及小分子前药/小分子纯药共组装纳米递药系统。最后,讨论了小分子自组装纳米递药系统的合理设计、应用前景和临床挑战,以期为新一代纳米制剂的设计与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自拟中药汤剂在预防中小学生流感中的效果。方法在我院附近4所中小学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随机整群抽样调查,在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将调查对象分为预防组1633人和对照组1633人,预防组每日给予自拟中药汤剂预防流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每两周记录一次受访者流感样症状发生情况,统计调查结果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2012年2月至4月流感样症状发病率为5.08%,预防组发病率为2.0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8,P<0.01);对照组普通感冒症状发病率为12.98%,预防组发病率为12.1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P>0.05)。预防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拟中药汤剂能有效预防流感发生,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药房》2019,(8):1143-1147
目的:了解磷脂-壳聚糖自组装纳米粒的研究进展,为新型药物递送载体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思路。方法:以"壳聚糖""磷脂""纳米粒""自组装""Chitosan""Lecithin""Phospholipid""Nanoparticles""Self-assembled"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lsevier、SpringerLink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02年-2018年11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磷脂-壳聚糖自组装纳米粒的形成机制和微观结构、制备方法以及作为药物递送载体的应用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99篇,其中有效文献34篇。带正电荷的壳聚糖与磷脂中负电荷基团通过静电相互作用自组装形成脂溶性致密内核、壳聚糖包裹带正电荷水化外壳的核壳结构纳米粒;采用常规的溶剂注入法制得的磷脂-壳聚糖自组装纳米粒,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能促进药物渗透吸收和提高生物利用度等,在口服、经皮、眼部及鼻腔黏膜等给药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今后可考虑对壳聚糖或纳米粒表面进行结构修饰和功能性设计,并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如何精准调控自组装纳米粒的微观结构、尺寸大小、药物分布以及功能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尼莫地平自组装前体脂质体(NL),研究其在小鼠体内的分布行为,并与溶液剂(NS)的组织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方法: 采用LC-MS方法测定血浆及各组织中尼莫地平的浓度,并比较两种制剂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特征.结果: NL水合后的粒径和Zeta电位分别为(446.8±5.4) nm, (20.6 ±1.2) mV;与普通注射剂比较,药物在脑中的Cmax显著提高(P<0.01),同时在肝、脾、肺中的分布也略有增加.结论:本法制备的NL工艺简单,质量稳定,且在小鼠体内的分布行为优于普通制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人结肠癌Caco-2细胞对异硫氰基荧光素(FITC)标记的自组装海藻酸钠纳米粒(sSAN-FITC)的摄取及影响因素。方法:Caco-2细胞加入sSAN-FITC孵育后采用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对sSAN-FITC的摄取情况;通过采用荧光酶标仪检测细胞内FITC的荧光强度,观察sSAN浓度、作用时间、环境pH值对细胞摄入sSAN的影响,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结果:sSAN可以被Caco-2细胞摄入;与空白对照组比较,3种影响因素中,随着sSAN浓度升高及作用时间延长,荧光强度增强(P<0.01),当pH值低于或高于7.0时,荧光强度均增强(P<0.01或P<0.05)。结论:sSAN可被Caco-2细胞摄取,且呈浓度、时间依赖性,并受pH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程建军  杨鑫 《药学学报》2021,(8):2102-2111
天然生物相容性材料如兼具抗癌活性及自组装功能的萜类小分子天然产物,在生物医学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然而,其分子自组装结构的机制并未深入系统性研究,且作为活性载体用于药物输送的研究工作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四环三萜麦角甾醇、豆甾醇及五环三萜甘草次酸和熊果酸的分子组装机制,并揭示萜类小分子自组装可能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