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比较GOLD2007与GOLD2014对COPD患者病情评估的差异。方法 根据2006年松江区小昆山、新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入户登记资料,于2008年1-2月对慢性咳嗽或气喘且年龄≥40岁、上海市户籍者按照GOLD2007的诊断标准,分批进行肺功能检查。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随访对象。小昆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访时间为2008年3月-2009年2月,新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访时间为2008年4月-2009年3月。分别采用GOLD2007与GOLD2014在患者随访1年后进行病情评估,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711例患者中有132例符合COPD诊断,小昆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1例,47例完成随访;新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1例,55例完成随访。GOLD2007评估Ⅰ期6例(5.9%),Ⅱ期21例(20.6%),Ⅲ期50例(49.0%),Ⅳ期25例(24.5%);GOLD2014评估A级23例(22.5%),B级2例(2.0%),C级46例(45.1%),D级31例(30.4%)。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种评估方法存在一致性(Kappa=0.412,P<0.001)。将Ⅰ+Ⅱ、Ⅲ+Ⅳ期病例数与A+B、C+D级病例数合并后,两种评估方法一致性较好(Kappa=0.948,P<0.001)。结论 两种评估方法对稳定期COPD病情评估存在一致性,但依据GOLD2014,A级患者明显增加,对临床治疗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杰  左露  孔欣怡  熊颖  李娟  李静虹  廖鹏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0):3717-3722
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极易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限于抗生素及激素类等药物,患者不良反应较大且容易耐药。目的 评估中医定向透化治疗在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8月于江西省胸科医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止喘治疗,并贴敷安慰剂贴膏(外观模糊,与治疗组透化贴重量相等)治疗。治疗组常规抗感染、止喘治疗同对照组,并贴敷透化贴剂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后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6 min步行试验(6MWT)、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嗜酸粒细胞计数(EOS)。将治疗组患者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标准进行分级,比较不同GOLD分级患者治疗前后CRP、PCT、EOS。结果 对照组患者试验过程中脱落6例,最终完成治疗74例。治疗组患者试验过程中脱落8例,最终完成治疗72例。治疗组患者按GOLD标准进行分级,其中GOLD A级12例,GOLD B级20例,GOLD C级22例,GOLD D级18例。治疗后治疗组患者FEV1/FVC高于对照组,6MWT长于对照组,PCO2、CRP、PCT、EOS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O2、FEV1/FVC高于同组治疗前,6MWT长于同组治疗前,PCO2、CRP、PCT、EOS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PO2、FEV1/FVC高于同组治疗前,6MWT长于同组治疗前,PCO2、CRP、PCT、EOS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2.191,P<0.05)。在治疗组中,GOLD A、B、C、D级患者治疗后CRP均低于治疗前(t配对值分别为12.38、53.79、63.38、65.40,P值均<0.05);GOLD C、D级患者治疗后PCT均低于治疗前(t配对值分别为3.54、5.83,P值均<0.05);GOLD A、B、C、D级患者治疗后EOS均低于治疗前(t配对值分别为4.50、5.56、5.76、7.09,P值均<0.05)。结论 中医定向透化治疗可以减轻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炎性反应程度,同时对改善其肺功能及预后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3.
李凡  盛春风  高臻  蒋炯  刘君  张静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6):4493-4497
呼吸门诊综合诊疗中心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分级诊疗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是呼吸专科与社区全科相互转诊的过渡桥梁。本文介绍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分级诊疗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叙述了呼吸门诊综合诊疗中心在呼吸系统慢病分级诊疗中的临床意义:(1)对社区全科医生早期筛查患者进行明确诊断,提高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期诊断率,确保诊断的准确性;(2)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初治患者制定规范的诊疗方案,对复治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升级或降级提供指导建议;(3)推广雾化吸入治疗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及规范的雾化吸入治疗;(4)开展全科医生培训,提高社区全科医生肺功能仪、无创机械通气、家庭氧疗及呼吸康复训练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5)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认知能力等。同时,本文还介绍了呼吸门诊综合诊疗中心的场地设施、人员配备以及相关诊疗规范。  相似文献   

4.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COPD防治的主要场所,稳定期COPD患者主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但是全科医生对COPD的诊治缺乏规范依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是针对COPD的全球纲领性文件,其主要目的是推行全球规范的预防与治疗,从而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延缓COPD患者肺功能恶化,提高生命质量,降低经济负担,获得良好的成本效果。本文介绍了GOLD的演变、修订情况,提出全科医生应用GOLD防治COPD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周血WBC、C反应蛋白(CRP)及纤维蛋白原(FIB)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稳定期中老年COPD患者204例,根据GOLD分级标准将COPD患者分为4组,其中GOLD1级组51例,GOLD2级组52例,GOLD3级组51例,GOLD4级组5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中老年人20例作为对照组。对COPD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每3个月定期检测患者肺功能、外周血WBC、CRP及FIB水平,监测患者COPD急性加重发生的情况。结果稳定期COPD4组WBC、CRP及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COPD急性加重史患者稳定期外周血WBC、CRP及FIB水平均高于无COPD急性加重史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WBC、CRP、FIB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均呈正相关(r=0.769、0.773和0.761,均P<0.05)。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外周血WBC、CRP、FIB水平较正常健康体检人群水平更高,同时与COPD的急性加重有关,可以作为COPD急性加重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背景 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有效干预对降低脑卒中的发病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组尝试在农村社区开展全专联合干预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服务模式,以提高社区全科医生的诊疗水平和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目的 探究农村社区全专联合干预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效果。方法 2015年3-4月于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立新村和彭赵村随机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459例缺血性脑卒中高危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立新村237例,彭赵村222例。将立新村人群作为干预组,彭赵村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进行干预。干预组由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共同根据每例脑卒中高危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干预、跟踪、随访。对照组由全科医生依据诊疗规范进行管理。2016年7月进行随访,内容包括体检和复查,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颈动脉彩超检查的变化情况,对2次颈动脉彩超检查均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的比较。结果 干预组患者干预后TC、LDL-C、SBP、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颈动脉彩超检查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共58例患者2次颈动脉彩超检查均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照组72例。两组2次颈动脉彩超检查均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转为稳定的比例(分别为36.2%、2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92,P=0.052);干预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转为不稳定的比例(6.9%)低于对照组(13.9%)(χ2=4.565,P=0.033)。结论 基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的联合监督管理,能有效控制甚至逆转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高危因素,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值得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上海市市郊城乡结合部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DP)防治现状,为CODP社区防治提供基本数据。方法对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新浜两个乡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区域内,40岁以上慢性咳嗽、气喘711例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确诊COPD132例,采用调查问卷进行面对面的防治现状调查。结果依据肺功能判断为COPDⅠ级的患者有6例,Ⅱ级29例,Ⅲ级58例,Ⅳ级39例。患者中未吸烟者68例,占总人数的51.5%;曾经吸烟但已戒烟者40例,占30.3%,现仍在吸烟者24例,占18.2%。吸烟者中,COPDⅡ级5例,Ⅲ级12例,Ⅳ级7例。所有患者既往均未进行肺功能检查。除Ⅰ级外,1年中Ⅱ、Ⅲ、Ⅳ级患者门诊就诊数仅为46例,占总人数126例的36.5%,住院病例为35例,占总人数126例的27.8%。1年中COPD患者服用过茶碱类药物16例(16/132,占12.1%),服过B:受体激动剂24例(占18.2%),吸入支气管扩张剂仅9例(占6.8%),吸人激素的仅3例(2.3%)。有26例COPD(占19.7%)患者服用过一些成分不明、无国家药物生产批号的非法药物。在97例Ⅲ、Ⅳ级COPD患者中,家庭氧疗的仅为1例。结论社区COPD患者诊断治疗严重不足,需要规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1年5月-2022年5月于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就诊的80例AECOPD患者为AECOPD组,根据肺功能分级标准分为A组24例(GOLDⅠ级)、B组19例(GOLDⅡ级)、C组20例(GOLDⅢ级)、D组17例(GOLDⅣ级),根据随访6个月内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58)和预后不良组(n=22);同期纳入80例COPD稳定期(SCOPD)患者作为SCOPD组及8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及计算NLR、PLR、PCT、CRP、IL-6水平、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结果 对照组、SCOPD组、AECOPD组FEV1、FEV1/FVC依次降低,PCT、CRP、IL-6、NLR、PLR依次升高(F=415.603、344.576、700.091、1 478.186、561.854、332.932、125.060,P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肺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指南中肺功能Ⅱ级和Ⅲ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稳定期患者改善呼吸困难、生活质量和运动耐力以及提高肺功能指标的作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全科医学科就诊的GOLDⅡ级和Ⅲ级COPD稳定期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最终分析有效数据94例(对照组2例退出试验),其中康复组48例,对照组4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12周的肺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指标、COPD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圣乔治呼吸问卷(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改良英国呼吸困难指数(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相似文献   

10.
门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和肺功能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门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临床特点、就诊规律、治疗情况和肺功能改变。方法 对呼吸科门诊的 2 83例COPD病人 ,采用询问病史和复习门诊病历的方法 ,调查不同严重程度COPD患者临床特点、就诊规律、治疗情况和肺功能改变 ,分析病情、就诊和肺功能之间的的关系。结果  74例 ( 2 6 % )为首次就诊组 ,139例 ( 4 9% )为间歇就诊组 ,70例 ( 2 5 % )为定期就诊组。就诊的主要原因是急性发作和症状持续。气促是病人就诊时的主要症状。当出现Ⅲ级或以上的气促时 ,96 %的病人已经达到GOLD分级重度或以上。仅 12 %的病人过去曾经接受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证实门诊首次就诊的COPD患者中有 5 2 %达到GOLD分级Ⅱ级或以上 ,在规律就诊组有 79%达到Ⅲ级或Ⅳ级。结论 门诊COPD病人普遍存在就诊延迟、不规则治疗和肺功能检查率低的问题。肺功能检查有利于正确诊断和判断COPD的严重程度 ,对提高早期诊断和防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背景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围术期足踝肿胀及切口愈合一直是手术医生关注的重点,临床医生也一直在试图缩短手术等待期并降低切口感染率。目的 探讨红外线联合气压治疗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围术期应用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40例(40足)跟骨骨折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围术期常规康复治疗,包括:正确体位摆放、冰敷消肿、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患肢红外线联合气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跟骨周围皮肤褶皱试验阳性所需时间、术后切口恢复情况、术后肿胀、踝周径差值、疼痛、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情况。结果 观察组跟骨周围皮肤褶皱试验转阳性所需时间为(6.4±0.7)d,短于对照组的(8.2±1.2)d(t=-5.794,P<0.001)。观察组切口治愈率为70%(14/20),高于对照组的35%(7/20)(χ2=4.912,P=0.027)。观察组Ⅱ度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584,P=0.018)。入院第5天、术后第5天,观察组踝周径差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入院第5天、术后第5天,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围术期应用红外线联合气压治疗,有利于消除肿胀,缓解疼痛,促进术后切口愈合,降低患者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相对罕见,但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可发生局部淋巴结、肝、肺和骨转移,以肝转移最为常见,约有50%患者容易发生肝转移,治疗方式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对患者的生命质量有一定的影响。目的 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患者手术治疗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04—2013年SEER数据库中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数据,纳入476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切除原发性肿瘤,将其分为手术治疗组和非手术治疗组。提取患者基线资料和临床特征,研究的终点是总体生存时间。结果 476例患者中,手术治疗组125例(26.3%),非手术治疗组351例(73.7%)。手术治疗组生存时间长于非手术治疗组(χ2=57.649,P=0.001)。将患者分别按照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化程度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T1、T2、T3期患者中,手术治疗组生存时间均长于非手术治疗组(χ2=5.543,P=0.019;χ2=11.494,P=0.001;χ2=34.240,P<0.001)。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中,手术治疗组生存时间均长于非手术治疗组(χ2=29.392,P<0.001;χ2=30.722,P<0.001)。组织学分化程度Ⅰ~Ⅱ级和Ⅲ~Ⅳ级患者中,手术治疗组生存时间均长于非手术治疗组(χ2=18.513,P<0.001;χ2=11.219,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60岁〔HR=1.973,95%CI(1.476,2.637)〕、组织学分化程度为Ⅲ级或Ⅳ级〔HR=3.864,95%CI(2.279,6.551);HR=2.801,95%CI(1.278,6.141)〕、非手术治疗〔HR=4.845,95%CI(2.853,8.226)〕是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患者的手术切除提高了生存率。淋巴结转移和不同T分期与生存率无关,而年龄和组织学分化程度对生存率有显著影响。对于年龄<60岁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患者,原发性肿瘤切除术应被视为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医联体内知识共享的范畴,为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间知识共享机制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 于2016-07-26至2016-08-22在“周康航新”医联体内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人员、全科医生及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周浦医院)管理人员、专科医生共39名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主要内容为在临床、科研及其他方面需要上/下级医疗机构提供的支持、可以向上/下级医疗机构提供的支持。对访谈结果进行提炼和汇总,得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求导向、周浦医院需求导向的医联体内知识共享范畴。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求导向的医联体内知识共享范畴设计成问卷,于2016-11-15至2016-12-06选取90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进行调查,以了解其对各项内容的重要性评分。结果 访谈结果显示:周浦医院基本可以满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临床、科研方面以及在协助培养青年医生、专业发展指导方面的需求,但在临床检验中心建立、行政和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未予回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尚不能完全满足周浦医院的需求。最终形成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求导向的医联体内知识共享范畴包括临床支持(92类疾病规范诊治/相关知识、医患沟通4项、辅助资源11项)、科研支持(10项)、其他支持(5项)3个部分,重要性评分分别为4.16~4.96、4.58~4.62、4.66~4.76分。根据重要性评分,排在前6位的病种分别为高血压(4.96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4.94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94分)、糖尿病(4.94分)、脑梗死/脑栓塞(4.94分)、脑卒中(4.94分),排在第1位的医患沟通技巧为急性病或危急情况下沟通处理指导(4.91分),排在第1位的辅助资源为辅助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检查前准备工作及辅助检查指导(4.89分);排在第1位的科研支持为论文撰写指导或专项培训(4.62分);排在第1位的其他支持为协助培养青年医生(4.76分)。结论 目前医联体内知识共享需以满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求为主,且以社区常见慢性病的规范诊疗为重。建议从社区常见慢性病的联合管理方案入手,以知识共享为契机,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临床技能。  相似文献   

14.
刘贤兵  李芳  陈晓萍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3):2808-2813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情况及营养神经干预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衢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COPD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行肌电图检查,分为周围神经病变组(72例)及无周围神经病变组(48例)。周围神经病变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亚组36例和未干预亚组36例,干预亚组给予甲钴胺联合硫辛酸治疗3周。所有患者入组后随访12个月,每次随访时统计发病次数,完成肺功能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结果 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男性、吸烟率、年发病次数、CAT评分、mMRC级别、合并焦虑/抑郁比例较无周围神经病变组高,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较无周围神经病变组低(P<0.05)。周围神经病变组有症状者年发病次数、CAT评分、mMRC级别、合并焦虑/抑郁比例、症状分级较无症状者高,FEV1较无症状者低(P<0.05)。COPD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干预亚组与未干预亚组FEV1、CAT评分、mMRC级别、HAD评分治疗方法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及时间主效应显著(P<0.05)。干预前两组FEV1、CAT评分、mMRC级别、HA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第1、3、6、9、12个月干预亚组FEV1较未干预亚组高,CAT评分、mMRC级别、HAD评分较未干预亚组低(P<0.05)。干预亚组与未干预亚组不同时间点合并焦虑/抑郁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干预前、随访第1个月两组合并焦虑/抑郁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第3、6、9、12个月干预亚组合并焦虑/抑郁比例低于未干预亚组(P<0.05);干预亚组随访第6个月合并焦虑/抑郁比例低于干预前和随访第1、3个月,随访第9、12个月合并焦虑/抑郁比例高于随访第6个月(P<0.003)。结论 周围神经病变是COPD常见的合并症,与性别、吸烟、病情相关,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均有影响;大部分患者早期并无症状,出现症状者多病情较重;营养神经干预治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评估测试(CAT)在评估COPD患者临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入选舟山市普陀区人民医院门诊COPD稳定期患者100例进行CAT评分和BODE指数评分,对两者结果做Spearman相关分析。记录3年随访患者病情急性加重次数和生存情况,并分析两种指标评估预后的差异。结果:CAT评分1、2、3和4级患者分别为28、30、29和13例,而根据BODE评分1、2、3和4级患者分别为31、29、28和12例。CAT评分与BODE指数总分、4个变量得分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237、-0.772、0.789、-0.767、0.888,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T与BODE中的气流阻塞程度、呼吸困难程度、运动能力3个变量相关。随着CAT分级级别增加,COPD患者急性加重发作次数和病死率也相应增加两种指标在评估各级COPD患者急性加重发作次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人数两者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1级: χ2=0.919,2级: χ2=0.001,3级: χ2=0.177,4级: χ2=0.322,均P>0.05)。结论:CAT评分与BODE指数相关性较好,CAT适用于评价COPD患者生活质量,便于医师和患者简易快捷地了解病情,指导和监督治疗。  相似文献   

16.
背景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易出现反复喘息,且下呼吸道分泌物中半胱氨酸白三烯(CysLTs)水平升高。而孟鲁司特是一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关于其治疗RSV毛细支气管炎症状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改善婴幼儿RSV毛细支气管炎后症状及减轻反复喘息发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6月连续纳入在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出院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Ⅰ期,治疗组:口服孟鲁司特颗粒(4 mg)12周,1次/d;对照组:口服安慰剂12周,1次/d。对两组无症状天数、个人日记评分进行评估。随访9个月(Ⅱ期),观察Ⅰ+Ⅱ期反复喘息人数和医疗资源应用情况等。依据意向性分析(ITT)原则,应用全分析集(FAS)分析数据。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186例,治疗组92例,对照组94例。治疗组完成Ⅰ期研究的患儿为89例,对照组为90例;治疗组完成Ⅰ+Ⅱ期的患儿为84例,对照组为86例。治疗组平均依从性为97.8%(7 560/7 728),对照组平均依从性为97.4%(7 690/7 896),两组患儿平均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6,P=0.07)。在Ⅰ期研究期间,两组无症状天数、日间无症状天数、夜间无症状天数、个人日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研究过程中(Ⅰ+Ⅱ期),治疗组RSV毛细支气管炎喘息复发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喘息患儿出现2次及以上喘息比例低于对照组(χ2=5.14,P=0.02)。Ⅰ+Ⅱ期研究期间治疗组医疗资源应用人数、β-受体激动剂应用人数、糖皮质激素应用人数、住院人数低于对照组(P<0.05)。在事后亚组分析中,治疗组有湿疹史与父母哮喘史的患儿中无症状天数〔(49.7±20.2)、(51.3±20.9)d〕多于对照组〔(36.3±20.4)、(37.8±19.3)d〕(t=2.19,P=0.03;t=2.24,P=0.03)。整个研究过程中没有患儿因不良反应退出研究,两组间胃肠道紊乱、皮疹、转氨酶升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3,P=0.63;χ2=0.03,P=0.86;χ2=0.15,P=0.69)。结论 口服孟鲁司特(4 mg)12周不能改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呼吸道症状,但能降低患儿反复喘息发作次数。口服孟鲁司特(4 mg)有一定效果且安全。  相似文献   

17.
邓明  张柠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6):2013-2016
目的 比较北京市朝阳区城区和近郊区慢性病患者的社区就诊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促进患者有序就医。方法 2016年6月在北京市朝阳区城区和近郊区医联体中抽取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自编问卷对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某天就诊的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比较城区和近郊区慢性病患者社区就诊情况的差异。共发放问卷341份,回收有效问卷320份,有效回收率为93.8%。结果 城区和近郊区的慢性病患者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医保类型、职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区和近郊区的慢性病患者首选社区就诊、支持社区首诊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社区满意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区和近郊区的慢性病患者选择社区就诊的前五位原因排序相同,分别是离家近,患者少、等待时间短,医务人员态度好,取药方便,医疗费用经济。城区和近郊区慢性病患者选择社区就诊原因为离家近,患者少、等待时间短,医务人员态度好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郊区慢性病患者选择社区就诊原因为取药方便、医疗费用经济者所占比例高于城区慢性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于费用负担水平、就医习惯及就医便利性的差异,城区和近郊区慢性病患者的社区就诊情况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城区慢性病患者社区首诊意愿低于近郊区的慢性病患者。  相似文献   

18.
张开进  李兴德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0):1187-1191
背景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常合并发生,两者共存时可引起住院次数增加、经济负担加重、病情恶化及死亡率上升等一系列问题。目的 了解COPD在HFrEF患者中的发生率,调查该类患者的用药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为Ⅱ~Ⅳ级的CHF患者238例。根据是否合并COPD,分为HFrEF+COPD组(n=26)和HFrEF组(n=212)。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用药情况、β-受体阻滞剂(BBs)使用情况及静息心率管理状况。结果 238例HFrEF患者中,合并COPD者26例,占10.9%。HFrEF+COPD组患者BBs、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s)使用率低于HFrEF组,抗血小板类药物使用率高于HFrEF组(P<0.05);两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CEI/ARB)、利尿剂、地高辛、他汀类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琥珀酸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酒石酸美托洛尔、卡维地洛的使用率和平均使用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rEF组,使用琥珀酸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酒石酸美托洛尔、卡维地洛达靶剂量50%以上但未达靶剂量者分别为5例(2.4%)、20例(9.4%)、10例(4.7%)、1例(0.5%),仅使用比索洛尔时2例(0.9%)患者达靶剂量;HFrEF+COPD组,使用琥珀酸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酒石酸美托洛尔、卡维地洛达靶剂量50%以上但未达靶剂量者分别为0例、2例(7.7%)、0例、1例(3.8%),无达靶剂量者。HFrEF组,静息心率55~60、61~70、>70 次/min者分别为7例(3.3%)、75例(35.4%)、129例(60.8%),HFrEF+COPD组,静息心率55~60、61~70、>70 次/min者分别为2例(7.7%)、10例(38.5%)、14例(53.8%)。两组静息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rEF患者合并COPD较常见,两组BBs均有使用,但使用率和剂量有待改善,且两组静息心率管理的达标率也较低,未来应对HFrEF+COPD的诊断和治疗给予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背景 结核病是严重的全球性问题,是全球第9大死因,结核性脑膜炎(TBM)是最严重的结核病之一,目前TBM的推荐治疗方案为2HRZE/10HR,但仍有约一半的TBM会导致死亡或残疾,危害严重;利奈唑胺(LZD)和左氧氟沙星(LFX)均是二线抗结核药物,抗结核作用强,同时两者均具有良好的血-脑脊液屏障渗透性。目的 探讨LZD联合LFX在TBM强化期应用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0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确诊TBM、很可能TBM、可能TBM患者共49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抗结核治疗方案;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LZD和LFX。观察基线及治疗第1、2、4、8周的脑脊液(CSF)变化,包括白细胞计数、葡萄糖比值(CSF/血浆)、氯化物、蛋白定量。于治疗第8周记录死亡、神经系统后遗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第1周的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均低于基线,葡萄糖比值、氯化物均高于基线(P<0.05);试验组第2周的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均低于第1周,葡萄糖比值、氯化物均高于第1周(P<0.05);试验组第4周的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均低于第2周,葡萄糖比值、氯化物均高于第2周(P<0.05);试验组第8周的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均低于第4周,葡萄糖比值、氯化物均高于第4周(P<0.05)。治疗第8周对照组死亡2例(8.0%),神经系统后遗症4例(16.0%),总发生率为24.0%(6/25);试验组死亡1例(4.2%),神经系统后遗症1例(4.2%),总发生率为8.3%(2/24)。两组死亡和神经系统后遗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03,P=0.27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0%(14/25)与66.7%(16/24),χ2=0.587,P=0.444〕。不良反应均在调整药物后好转,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TBM强化期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LZD联合LFX治疗,可以促进CSF指标恢复,改善疾病预后,且并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背景 目前全球高血压患病率正在逐步增高,而我国高血压患病人群不仅基数庞大并且在不断增加。当前对于高血压患病情况的研究多数基于临床分析,较少涉及血型分布等遗传规律。目的 分析高血压患病情况与ABO血型的相关性,为研究高血压的预防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08—2017年江西省居民健康档案中185 633例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确诊高血压,将其分为病例组(8 798例)和对照组(176 835例)。分别统计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血型。进一步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以及血型的分布情况。对性别、年龄进行亚组分析,判断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病情况与ABO血型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和病例组性别分布、年龄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5.863,P<0.001;χ2=2 765.236,P<0.001)。对照组和病例组血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02,P<0.001)。病例组A型、B型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O型、AB型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01),RR值依次为0.95、0.93、1.06、1.15。男性中,对照组和病例组血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286,P<0.001);病例组A型、B型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O型、AB型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01),RR值依次为0.95、0.94、1.06、1.16。女性中,对照组和病例组血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71,P<0.001);病例组A型、B型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O型、AB型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01),RR值依次为0.94、0.93、1.07、1.16。少年中(0~17岁),两组血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02,P=0.475);两组A型、B型、O型、AB型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中(18~45岁),两组血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33,P<0.001);病例组B型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O型、AB型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RR值依次为0.89、1.11、1.20。壮年中(46~60岁),两组血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82,P<0.001);病例组O型、AB型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RR值依次为1.07、1.20。老年中(>60岁),两组血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49,P<0.001);病例组A型、B型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O型、AB型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RR值依次为0.95、0.96、1.05、1.11。结论 高血压患者与非高血压者在血型分布中存在差异,O型与AB型与高血压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