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2014年于我院就诊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共4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手段与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DVT发生率、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术后观察组DVT发生率、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手段与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防止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循证实践程序和实施步骤、确定护理方案对60例髋部骨折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实施循证护理并作出评价。结果60例患者有3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结论在髋部骨折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积极有效的,使护理工作有证可循,有据可依,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背景: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筛查能力并实行个性化预防方案,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的重要措施.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其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模型.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无锡市中医医院收住入院的325例髋部骨...  相似文献   

4.
谷爱青 《医学信息》2010,23(6):1636-1637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肌泵运动预防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 对68例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践.结果 循证护理患者术后应用肌泵运动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应用循证护理指导临床实践能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完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下肢骨折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蓉 《医学信息》2007,20(6):995-996
目的探讨老年人下肢骨折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护理作用。方法对98例老年病人进行观察和对症护理,针对深静脉血栓发生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结果在98例高龄骨折病人中只有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02%)。结论对下肢骨折、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病人做好预防和护理可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卫勇  李军  张勇  余浩  谢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24(27):4338-4342
文题释义:髋部骨折:主要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常常需要行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即使采用了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物预防,下肢仍然常形成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导致血液回流受阻并且可引发静脉功能不全的一种疾病,深静脉血栓栓子脱落后流入肺动脉可导致肺栓塞以及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 背景: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容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但目前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尚不明确。 目的:统计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探讨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42例髋部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男99例,女143例,平均年龄69.1岁,其中股骨颈骨折18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53例。所有患者对治疗及试验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无抗凝禁忌,入院后予以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常规双下肢行血管彩超检查,根据结果分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组、下肢非深静脉血栓组(下肢伴有深静脉血栓形成时术前行下腔滤器置入)。对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实验室检查(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红蛋白)、合并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可能的血栓形成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采用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结论:①242例髋部骨折患者中58例(24%)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②下肢深静脉血栓组与下肢非深静脉血栓组的性别、骨折类型、D-二聚体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合并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2组患者的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③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受伤至手术时间≥5 d是髋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④说明髋部骨折患者即使在预防性抗凝药物治疗的情况下仍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其中高龄患者以及术前等待的时间长是其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ORCID: 0000-0001-8379-9230(卫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魏韡  毕义琴 《医学信息》2019,(12):185-187
目的 研究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系统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Barthel 指数评分,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护理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化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关节活动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生活质量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模式干预对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和便秘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42例下肢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并依据患者的严重程度分别行髋关节置换术和胫骨平台钢板固定术,术后对照组患者(n=71)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n=71)给予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模式干预,术后14d比较便秘情况,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发生情况,记录术后压疮、术后感染并发症,采用健康调查简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便秘、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下肢深静脉流速明显大于对照组,DVT平均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情感角色、总体健康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为转变干预护理模式能通过饮食、行为模式的改变减少骨折老年患者便秘的发生,并通过早期功能锻炼改善血液循环,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康复意识和行为。  相似文献   

9.
游红林  胡松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1,43(9):1538-1541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三组,即A组(35例)、B组(37例)、C组(38例).A组术后第1d使用华法林预防DVT,B组患者术后1d采用物理方法预防DVT,C组术前12h采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DVT.比较三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及术前、术后7天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因子、术后3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较治疗前均有所好转,相对比C组好转更显著(P<0.05).术后7天三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8、D-二聚体均有显著下降,C组患者指标更低,组间、手术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及B组(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并无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中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钠处理,可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影响较小,降低了患者炎症反应及血栓形成风险,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骨转移癌患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大手术是血栓形成的重要的危险因素,此类患者术后预防性抗凝尚无标准化的方案。 目的:比较骨转移癌患者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与利伐沙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行开放手术治疗的73例脊柱、骨盆及下肢的骨转移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使用药物将患者分为低分子肝素组(n=41)及利伐沙班组(n=32)。 结果与结论:低分子肝素组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9例(22%),利伐沙班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6例 (19%),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11,P=0.74)。2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32%和6.2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校正χ2=0.083,P > 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因此,低分子肝素和利伐沙班在预防骨转移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相当。两者均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并伴有一定的出血风险。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1.
马静  杨绍平 《医学信息》2019,(3):178-179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妇科肿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研究。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3例妇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随机分组,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9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并给予常规护理干预,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105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并给予预防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DVT发生率、自理能力评分、患者满意度和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61% vs 11.22%),自理能力评分[(97.00±1.47)分 vs(92.00±1.61)分]、满意度得分[(96.52±1.46)分 vs(92.41±1.27)分]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8.31±4.45)d vs (10.13±3.3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有效预防妇科肿瘤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了患者护理质量并缩短了在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术后实施延续性护理对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远期功能恢复效果的价值。方法:纳入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老年患者68例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各34例。所有患者院内均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仅接受常规随访,观察组院外接受延续性护理,通过组建延续性护理服务小组、建立出院访视档案、组织成立延续护理俱乐部等措施,将系统、规范的院内护理延伸至院外。持续12个月后,对比2组康复锻炼依从性、生活质量、髋关节与膝关节功能评分、焦虑及抑郁评分、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进行康复锻炼时,锻炼时间、锻炼动作严格遵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健康调查简表(MOS 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3、6、12个月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12个月时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及抑郁量表(HAMA及HAMD)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明显低于对照组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提升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远期功能恢复效果,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半髋及全髋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行全髋关节置换术51例(全髋组),行半髋关节置换术45例(半髋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疼痛情况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等相关指标,给予1年以上随访,观察髋关节恢复情况,并进行评定。结果全髋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与半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及1年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半髋组术后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全髋组(P〈0.05)。结论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和半髋置换术均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颈头下型骨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4.
背景: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危险并发症之一,药物治疗是预防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临床上正逐步规范用药方案,以取得最佳的预防效果。 目的:探索置换后预防血栓的规范化治疗措施。 方法:回顾分析固原市人民医院骨科2010-01/2011-05接受髋关节置换者110例,应用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利伐沙班及华法林防治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资料,用药方案根据《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2009版)》的要求。将上述临床结果与2007-01/2009-12接受骨科髋关节置换后不规律用药者123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无因注射抗凝药物而产生明显不适症状。两组中均有少量病例在置换后出现不同深静脉血栓临床症状。不规律用药组和规律用药组D-二聚体检测分别有45,29例阳性。不规律用药组与规律用药组的深静脉血栓主要发生在置换后4周内,随着置换后用药时间的延长,血栓发生率出现下降趋势。置换后12周时规律用药组发生血栓人数明显低于不规律用药组(P < 0.05)。提示在髋关节置换后规律应用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利伐沙班及华法林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尚缺少严格遵照《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进行血栓预防的大宗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情况的报道。 目的:调查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在进行规范预防性抗凝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 方法:纳入2005-01/2010-07于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对置换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高危因素、预防措施、症状特点、治疗方案及转归。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67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其中16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5例为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诊断分布为股骨颈骨折14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例,血友病性关节炎1例。其合并症1~4个,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围手术期皆应用规范物理、药物疗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4例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2例以肺栓塞为首发症状。多数预后良好;1例死于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关的肺部感染,1例抗凝治疗后并发脑出血导致植物生存状态。提示进行规范预防治疗可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但仍不能完全杜绝其发生。髋部骨折、长期卧床、高龄、代谢性内科疾病仍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6.
陆筠  张吴花  胡雯晴 《医学信息》2018,(20):168-169,176
目的 探讨运用思维导图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7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妇科恶性肿瘤手术100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根据护理思维导图进行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LEDVT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DVT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组满意率为90.00%,高于常规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思维导图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并减轻DVT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7.
背景:老年髋部骨折后发生对侧髋部再骨折数目在逐年增加。 目的:阐述老年髋部骨折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再次对侧髋部骨折的认识。 方法:于2001-01/2011-07对老年单侧髋部骨折患者567例和老年再发对侧髋部骨折患者30例,分析再发对侧骨折病例的发生率、骨折类型、年龄、性别、骨密度、骨质疏松、再骨折时间间隔和合并症。 结果与结论:单侧髋部骨折与再发对侧髋部骨折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和骨密度值接近。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率为5.0%。转子间骨折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率高于股骨颈骨折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率(P=0.018)。再发对侧骨折组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单侧骨折组(P=0.032)。初次骨折后发生对侧骨折的间隔时间平均2.4年,其中1年发生的最多,占40.1%。提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率较高,对于伴有骨质疏松和合并症的转子间骨折患者在术后1年内应加强预防,防止对侧髋部骨折的再次发生。 关键词:再发对侧髋部骨折;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骨密度;骨质疏松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4.042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s

Treating anaemia in older patients who have undergone hip fracture surgery is to enhance functional recover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i-operative haemoglobin levels and outcome after hip fracture surgery are controversial. We assessed whether higher haemoglobin levels predict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fter hip fracture surgery in elderly subjects.

Study design

A follow-up study in a historical cohort was performed in 317 patients aged 65 years old undergoing hip fracture surgery over the period 2004–2006 at the Leiden University Medical Centre.

Mean outcome measures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asses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re- and post-operative haemoglobin level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fter controlling for age and sex.

Results

Anaemia after hip fracture surgery was present among 86% of the patients.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fter hip fracture surgery in elderly subjects with post-operative anaemia (10.7 days)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in elderly subjects without post-operative anaemia (7.5 days, p = 0.007). Post-operative haemoglobin levels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ere inversely related (p = 0.013).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as not related with pre-operative haemoglobin level.

Conclusion

Higher postoperative haemoglobin levels predict shorter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fter hip fracture surgery in the elderly. A definitive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has to demonstrate whether this association is causal.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预防脊柱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9例脊柱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9)。对照组采用SEP的疗法,观察组采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SEP监测的疗法。在治疗期间观察与记录两组患者的DVT发生率、住院期间疼痛、肿胀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恢复正常活动的时间和住院时间、生活质量量表-74(GQOL-74)以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形成、疼痛和肿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肿胀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的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与GQOL-74评分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血浆粘度、全血低剪切粘度、高剪切粘度和红细胞聚集均下降,但是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GQOL-74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SEP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手术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的高凝状态和预防下肢DVT形成。此外,它还能有效缓解下肢疼痛和肿胀,提高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