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照护者在长期照护患者过程中常出现心理压力,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有效的干预措施或可改善照护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目的 探讨关爱帮扶综合干预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家庭照护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于2016年3-5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在无锡市梁溪区、滨湖区、新吴区、锡山区、惠山区选取已同意纳入社区管理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40、42、36、38、44例,共计200例,以每例患者的1例主要家庭照护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管理,观察组采取关爱帮扶综合干预模式,干预时间均为1年。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1年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IEF)对家庭照护者的心理状况、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前两组家庭照护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家庭照护者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家庭照护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家庭照护者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家庭照护者WHOQOL-BRIEF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家庭照护者WHOQOL-BRIEF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家庭照护者生理领域得分,观察组干预后家庭照护者WHOQOL-BRIEF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及总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的关爱帮扶综合干预模式,可以缓解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照护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老年综合评估(CGA)的社区家庭访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银川市某两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干预组,另一家作为对照组,于健康体检日随机抽取老年高血压患者各39例作为研究对象。干预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基于CGA的社区家庭访视护理干预;对照组同期接受常规的社区家庭访视护理干预。于干预前、干预后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于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结果 最终71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干预组35例、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收缩压水平在组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两组患者舒张压水平在组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得分及生活质量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及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环境领域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CGA的社区家庭访视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压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社区综合干预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16年1月新乡市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中的精神分裂症在管患者150例,并随机分为家庭护理教育组、社交技能康复训练组、综合干预组3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接受相应的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家庭护理教育组患者及其家属接受精神分裂症相关内容的知识培训;社交技能康复训练组患者及其家属接受社交技能康复训练;综合干预组患者接受家庭护理教育组和社交技能康复训练组中所有干预措施,持续干预3个月。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和12个月时,分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康复状态量表(MR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严重程度、康复状况及社会功能。结果 干预期间患者死亡2例、失访1例、中途退出2例,最终纳入的患者分别为家庭护理教育组49例、社交技能康复训练组48例、综合干预组48例,共计145例。3组PANSS、MRSS、SDS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在PANSS、MRSS、SDSS得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其中,干预后6个月和12个月时,综合干预组和家庭护理教育组、社交技能康复训练组PANSS 、MRSS、SDS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护理教育组和社交技能康复训练组PANSS 、MRSS、SDS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干预后1年内精神分裂症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综合干预模式能有效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严重程度,改善康复状况和社会功能,并降低干预后1年内精神分裂症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肖体友  张秀琼  冯咏梅 《海南医学》2014,(19):2954-2956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初产妇产后负面情绪及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将2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和出院前的负面情绪及社会支持水平。结果两组产妇出院前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两组产妇社会支持(SSRS)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SSRS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可以减轻初产妇产后的负面情绪,提高社会支持水平和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康复治疗起始时间对运动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就诊以及在神经内科病房接受治疗的6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纳入的6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35):发病24~48 h给予患者首次运动康复治疗;B组(n=32,中途退出2例):发病48~120 h给予患者首次运动康复治疗。发病90 d时为研究终点。通过查阅病历资料的方式,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在发病后第7、14、30、60、90天时,分别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价患者运动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水平、第7天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第90天MR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其中,干预第7天时,A组患者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其中,干预第7、14、30、60、90天时,A组患者Fugl-Meyer下肢动功能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MRS评分为3~4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运动康复治疗提前至发病48 h内进行,能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服务团队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的影响。方法多阶段随机抽样选取102例患者及家属,使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52)与研究组(n=50)。由综合服务团队对50例研究组家庭提供干预,1年后与52例对照组家庭进行比较,比较方法包括采用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Is)、生活满意度指数A量表(LSIA)评定家属情况,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患者情况并分析复发率。结果采用非参数检验,干预1年后两组样本间LSIA总分(Z=-1.973,P<0.05)及SDSS总分(Z=-0.91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总分(Z=-0.80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0,P<0.05)。结论综合服务团队干预有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家属生活满意度,减少患者复发,提高其社会功能,可以考虑逐步纳入社区精神卫生日常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的疗效及家庭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2月~2016年7月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40例分两组,对照组采用自然观察法;家庭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家庭治疗.就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家庭功能量表各个因子评分、总分和前驱期早期精神分裂症康复效果、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 家庭治疗组前驱期早期精神分裂症康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家庭治疗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家庭功能量表各个因子评分、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家庭治疗组患者干预后家庭功能量表各个因子评分、总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的疗效及家庭功能的影响大,可提升治疗依从性和康复效果,改善家庭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沃森人文关怀理论对乳腺癌患者主观幸福感、自我护理能力及状态自尊的影响。方法 选择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20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沃森人文关怀理论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主观幸福感、自我护理能力及状态自尊情况。结果 整体分析发现: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干预1周、干预2周、干预1个月后主观幸福感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干预1周、2周及1个月后的主观幸福感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社会自尊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沃森人文关怀理论能提高患者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状态自尊水平,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9):167-170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家庭无缝对接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 年7 月至2020 年12 月沈阳静安精神卫生医院134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纸片法分为对照组67 例和观察组67 例,观察两组患者精神分裂症康复效果,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精神分裂症疾病知识认知、用药依从性评分、个人和社会功能(PSP)评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生存质量评定量表(LQOL)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精神分裂症疾病知识认知、用药依从性评分、PSP 评分、PANSS 评分、LQO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精神分裂症疾病知识认知、用药依从性评分、PSP 评分、LQOL 评分高于同组干预前,PANSS 评分低于同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精神分裂症疾病知识认知、用药依从性评分、PSP 评分、LQOL 评分高于对照组,PAN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无缝对接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患者康复效果、知识认知和用药依从性,改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时效性分析模式在颅内大动脉闭塞桥接治疗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110例颅内大动脉闭塞桥接治疗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时效性分析模式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 结果 两组FMA各维度评分组间、时间点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各时间点FMA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3、6个月后FMA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BI评分组间、时间点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各时间点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3、6个月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D-RISC评分组间、时间点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各时间点CD-RISC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3、6个月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时效性分析模式在颅内大动脉闭塞桥接治疗后患者护理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心理弹性,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肺康复运动方案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江苏省南京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肺癌化疗患者80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肺康复运动指导,试验组予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肺康复运动指导。比较两组肺康复运动依从性评分、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第12周,两组运动依从性得分高于干预第4周,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分析发现:6分钟步行试验时间点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困难Borg评分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试验组干预第12周6分钟步行试验长于本组干预前及干预第4周;两组干预第12周呼吸困难Borg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及干预第4周,干预第4周低于干预前(P<0.05);组间比较:两组6分钟步行试验、呼吸困难Borg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行为转变理...  相似文献   

12.
张慧霞 《中国民康医学》2023,(6):174-176+180
目的:观察家庭固定照顾者回授法照护在老年硬核性白内障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92例老年硬核性白内障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家庭固定照顾者常规照护,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庭固定照顾者回授法照护。比较两组照护前后患者视力水平、照顾者照护能力评分、患者健康行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照护满意度。结果:照护后,观察组患者视力水平、HPLP-Ⅱ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照顾者照护技能、照护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17%(1/46),低于对照组的19.57%(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照护满意度为97.83%(45/46),高于对照组的78.26%(3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固定照顾者回授法照护可提高老年硬核性白内障术后患者视力水平、HPLP-Ⅱ评分、照护满意度和照顾者照护能力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全方位护理在耐多药肺结核(MDR-TB)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2例MDR-TB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全方位护理,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SRS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优良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方位护理应用于MDR-TB患者可提高SSR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以及降低SAS评分和SDS评分,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林金燕  林飞飞  朱嘉子 《广东医学》2020,41(23):2465-2469
目的探讨强化式干预对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参与为期6个月的强化式干预。干预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认知功能、治疗依从性、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进行比较。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康复状态量表(MRSS)、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的评分情况。结果(1)干预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PANSS评分和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语义流畅、数字序列等各个维度的MCCB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的ITAQ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治疗后观察组的MRSS量表、ADL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强化式干预对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IKAP模式指导下的家庭跟进照护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中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产科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7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家庭延续照护干预,研究组实施IKAP模式指导下的家庭跟进照护。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简明健康调查表36(SF-36)评估患者负性情绪、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生理职能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中应用IKAP模式指导下的家庭跟进照护,疏导不良心理情绪,减少妊娠和分娩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决策辅助在胰十二指肠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5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的病区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决策辅助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焦虑抑郁情况、治疗决策参与程度与决策满意度。结果:干预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腹胀、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焦虑评分、焦虑抑郁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决策参与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决策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决策辅助可引导患者积极参与临床决策,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决策满意度,促进胰十二指肠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曾芳  肖扬君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32):110-114
目的 探究格林模式下预防感染对脑外伤患者感染认知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龙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宣教,观察组基于对照组进行格林模式预防感染宣教,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知识知晓率、感染率、应对方式、家属照护能力。结果 观察组患者感染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积极及消极应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45d,观察组及对照组积极应对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及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观察组及对照组家属处理个人情绪、调整生活满足照护需求、适应照护角色、评估家人与社会资源、应变需求与提供协助等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45d,观察组及对照组各指标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45d,观察组各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外伤患者予以格林模式的预防感染宣教,可明显提升患者感染知识知晓率,降低感染率,改善患者的应对方式,提高家属的照护能力。  相似文献   

18.
尹华卿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6):1998-2002
目的 探讨社区多部门系统干预模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社会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 于2016年3—5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册管理的、被明确诊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神卫生防治工作者(精防工作者)按照目前浦东新区精神疾病管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常规管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街道办事处、派出所、残疾人联合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组织)等部门进行多部门管理。两组干预时间均持续1年。干预前和干预后1年时,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PRS)、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评估患者症状、社会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PANSS、PSP、WHOQOL-BPRS、FA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PANSS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SP各项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WHOQOL-BPRS生理、社会关系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FAD问题解决、沟通、情感反应及总的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分,WHOQOL-BPRS心理、环境评分,FAD角色、情感介入、行为控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多部门系统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和社会功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雪雁  谭红菲  李新  魏海霞 《黑龙江医学》2022,(18):2266-2268+2272
目的:观察家庭管理方式对白血病患儿综合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5月—2020年4月收治的180例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家庭管理干预,两组患儿均干预6个月。观察患儿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健康状况简明调查问卷(SF-36)评分、家属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比较干预后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儿CBCL评分及家属SAS、SDS评分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SF-36评分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家属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57、8.467、7.241,P<0.05)。结论:良好的家庭干预可改善患儿家属负性情绪及患儿心理行为,提高患儿综合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同时还能提升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奥瑞姆自我照护理念下的护理策略对腹腔镜肝胆微创手术患者自我照护能力、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情绪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进行腹腔镜肝胆微创手术患者(胆结石)96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全部患者分成常规组及观察组,例数均48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奥瑞姆自我照护理念下的护理策略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照护能力、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心理、并发症。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评分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结束1d,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SAS、SDS评分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结束1d,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常规组(P<0.05),SAS、SD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奥瑞姆自我照护理念下的护理策略能明显改善腹腔镜肝胆微创手术患者自我照护能力、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