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传统和按年龄校正的血浆D 二聚体临界值分别联合二分类Wells量表对可疑肺栓塞的除外价值。方法:入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因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怀疑肺栓塞的患者335例,其中复选年龄>50岁的患者274例;应用二分类Wells量表进行临床肺栓塞可能性评估,选择Wells量表评分≤4分患者,分别联合血浆D-二聚体传统临界值(500 μg/L)和按年龄校正的临界值(年龄>50岁患者为:年龄×10 μg/L),以CT肺动脉造影为确诊肺栓塞的金标准,比较两种临界值对可疑肺栓塞的除外价值。结果:(1)传统和按年龄校正的血浆D-二聚体临界值分别联合二分类Wells量表诊断肺栓塞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4(95%CI:0.703~0.818)和0.814(95%CI:0.756~0.8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5,P =0.121);(2)传统血浆D-二聚体临界值联合二分类Wells量表诊断肺栓塞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100%、48.9%、28.8%、100%,0.49;按年龄校正的血浆D-二聚体临界值联合二分类Wells量表诊断肺栓塞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97.4%、62.3%、35.5%、99.1%,0.60。与传统临界值相比,按年龄校正的血浆D-二聚体临界值联合二分类Wells量表,诊断肺栓塞的特异性(传统临界值组48.9%,年龄校正临界值组62.3%)明显提高,敏感性(传统临界值组100%,年龄校正临界值组99.1%)无明显降低;(3)222例二分类Wells量表评分≤4分患者中,90例(40.5%)患者血浆D 二聚体<传统临界值(500 μg/L),25例(11.3%)患者血浆D-二聚体介于传统临界值(500 μg/L)与年龄校正临界值(年龄×10 μg/L)之间。结论:应用按年龄校正的血浆D-二聚体临界值联合二分类Wells量表可提高50岁以上肺栓塞患者诊断的特异性,未明显降低敏感性,可用于可疑肺栓塞的排除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随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临界值在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螺旋CT肺动脉造影作为诊断急性肺栓塞的金标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疑似肺栓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分别计算随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临界值组和传统临界值组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传统D-二聚体临界值组敏感度为93.75%,漏诊率为6.25%,特异性为50.36%,误诊率为49.64%,准确性为57.31%,阳性预测值26.50%,阴性预测值97.68%,Youden指数为0.44,年龄校正组相对应的分别是93.75%、6.25%、60.14%、39.86%、78.04%、30.99%、98.05%、0.54。结论 两组临界值的敏感度相同,但是年龄校正D-二聚体临界值的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明显增加,两者之间Youden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并发无症状肺栓塞的早期诊断、抗凝治疗时机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并发无症状肺栓塞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时期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其入院时与肺栓塞发生及治疗后的关系,观察抗凝治疗的出血风险及疗效。结果6例患者在发病初有意识障碍或使用过镇静剂。所有患者入院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3062(852,4931)滋g/L,肺栓塞确诊时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17057(4917,25631)滋g/L,抗凝治疗7d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2853(1006,7411)滋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21)。7例患者血肿稳定后,短期使用足剂量或低剂量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肺栓塞,均无脑出血扩大及再发栓塞情况。结论意识障碍或使用镇静剂可能增加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并发无症状肺栓塞的机会;血浆D-二聚体可作为无症状性肺栓塞的临床监测指标;脑出血血肿稳定后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肺栓塞可能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预示作用及对临床工作的意义.方法:将42例晚期肺癌(Ⅲb-Ⅳ期)患者分为两组,对20例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和22例肺癌未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入院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比较,同时将此42例晚期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20例早中期肺癌(Ⅰb-Ⅲa期)患者D-二聚体水平比较,对结果进行分析.对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进行胸水引流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并与姑息性治疗患者血浆D-二聚体进行比较.结果:晚期肺癌患者中,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血浆D-二聚体显著高于未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晚期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显著高于早中期肺癌患者(P〈0.05).晚期肺癌患者进行胸水引流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引流前(P〈0.05),且显著高于姑息性治疗患者(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显著升高对肺癌患者有一定临床价值,提示肺癌预后差,需要临床干预,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方姗 《中外医疗》2010,29(32):98-98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对肺栓塞与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鉴别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29例经临床确诊的肺栓塞,36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结果肺栓塞组D-二聚体含量测定均升高(阳性率100%)。如设定0.5mg/L为2种疾病的鉴别临界值。肺栓塞组阳性率为93.10%(有假阴性存在),肺心病组假阳性率为8.33%(有假阳性存在)。D-二聚体含量肺栓塞(1.213±0.485)mg/L,肺心病组(0.231±0.192)mg/L,2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D-二聚体含量测定可作为肺栓塞和肺心病急性发作期鉴别的初步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检验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 选择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在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接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将其设为研究组,另选择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检测,并对2组患者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D-二聚体水平(2.45±0.23)mg/L及纤维蛋白原水平(3.56±0.63)g/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轻型组D-二聚体水平为(1.30±0.22)mg/L,纤维蛋白原水平为(2.76±0.39)g/L,中型组D-二聚体水平为(2.37±1.12)mg/L,纤维蛋白原水平为(3.22±0.34)g/L,重型组D-二聚体水平为(3.39±1.21)mg/L,纤维蛋白原水平为(3.74±0.47)g/L,轻型组显著低于中型组和重型组,中型组显著低于重型组(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检验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可有效诊断脑梗死,且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ACL Advance全自动血凝仪以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60例妊高征患者和60例正常孕晚期孕妇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ROC曲线分析确立其对妊高征的诊断临界值。结果1.中、重度妊高征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正常晚期孕妇显著增高(P〈0.01);轻度妊高征患者和正常晚期孕妇血浆D-二聚体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ROC曲线下面积为0.942(SD:0.026;95%CI:0.891-0.993),孕妇血浆D-二聚体对妊高征的诊断临界值为0.514 mg/L,此时敏感性、特异性、Youden指数分别为89%、93%、81%。结论孕妇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对妊高征的辅助诊断有较高价值,以0.514 mg/L作为诊断界值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新乡市解放军371医院收治的40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不同分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Ⅰ~Ⅱ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537.5±113.6)μg/L,Ⅲ~Ⅳ期为(1 024.3±325.1)μg/L,均高于对照组的(202.3±62.6)μg/L,且Ⅲ~Ⅳ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临床分期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发生肺栓塞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9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64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肺栓塞将其分为发生组62例和未发生组102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患者发生肺栓塞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体质量指数>24 kg/m2、腺癌、静脉血栓史、手术治疗、白细胞计数>10×109/L、血红蛋白>140 g/L、D-二聚体>0.50 mg/L、白蛋白<35 g/L占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腺癌以外病理类型、手术以外治疗方式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静脉血栓史、手术治疗、白细胞计数>10×109/L、D-二聚体>0.50 mg/L均为肺癌患者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有静脉血栓史、手术治疗、白细胞计数>10×109/L、D-二聚体>0.50 mg/L均为肺癌患者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栓塞诊断中D-二聚体测定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50例肺栓塞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查的健康人50名,作为对照组,使用免疫比浊法对D-二聚体进行检测,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差异性。结果通过研究可以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1624.44±35.89)μg/L与(318.11±22.48)μg/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含量是诊断脑栓塞疾病的重要指标,通过免疫比浊法对其进行检测,具有创伤小、价格低廉、检查快速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合并感染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方法选取肿瘤性DIC患者39例(1组)、肿瘤性DIC合并感染患者42例(2组),健康人40名(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凝仪进行检测,用免疫比浊法测受试者血浆D-二聚体的值。结果对照组D-二聚体测值(0.74±0.35)mg/L,中位数0.8 mg/L,四分位数间距0.5 mg/L,病死率为0%,无人死亡;1组D-二聚体测值(7.81±9.33)mg/L,中位数5.4 mg/L,四分位数间距7.580 mg/L,病死率为64.1%,死亡24名;与对照组D-二聚体值以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D-二聚体测值(14.6±13.6)mg/L,中位数10.8 mg/L,四分位数间距11.975 mg/L,病死率88.1%,死亡37名;与对照组D-二聚体值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1组D-二聚体值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性DIC合并感染可使D-二聚体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2.
陈锋  章锐锋  马国峰  应可净 《浙江医学》2012,(17):1444-1446
目的探讨随年龄调整的D-二聚体临界值标准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螺旋CT肺动脉造影为诊断标准,检测1056例疑似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浓度,分别计算传统标准和随年龄调整的临界值标准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结果按传统D-二聚体标准判断结果,阴性352例,阳性704例,其中真阳性156例,真阴性343例,按新的D-二聚体标准判断结果,阴性474例,阳性582例,其中真阳性156例,真阴性465例.两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前者依次为94.55%、38.50%、47.25、97.44%、22.16%,后者依次为94.55%、52.19%、58.81%、98.10%、26.80%,两者的Youden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8,P<0.01).结论应用随年龄调整的D-二聚体临界值标准,在敏感性不降低的情况下,提高了D-二聚体检测在老年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肺癌患者中血浆D-二聚体检测是否对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有预测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肿瘤科住院的58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VTE分为有VTE组与无VTE组,比较其D-二聚体水平。结果:有VTE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较无VTE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诊断VTE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最佳诊断界值为2.955 mg/L。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肺癌合并血栓性疾病中具有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结核性胸腔积液(Tuberculous pleural effusion,TP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观察组)及60例非结核性胸积液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浆D-二聚体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诊治价值,利用ROC曲线探讨血浆D-二聚体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最佳临界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临界值定为4.65mg/L,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和80.0%。结论结核性胸腔积液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非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临界值定为4.65mg/L时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15.
血浆D-二聚体联合肺螺旋CT对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和肺螺旋CT联合检查在肺血栓栓塞症(PT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5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确诊的67例PTE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研究组(A组),另选71例非肺栓塞患者为对照组(B组),两组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无显著性。所有患者均先行D-二聚体测定,随后即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对两组的D-二聚体测定值和CTPA表现进行分析,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和最后诊断。结果 A组D-二聚体(500μg/L58例,(500μg/L9例;阳性率(敏感性)和阴性率分别为(58/67)87%和(9/67)13%。71例非肺栓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与阴性率(即特异性)分别为61%和39%,两组阴性率(分别为13%和39%)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67例PTE患者CTPA检查呈阳性表现者59例,阳性率为88%。71例非肺栓塞组患者CTPA检查呈阳性结果者4例,67例呈阴性,阴性率(即特异性)9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67例PTE经D-二聚体和CTPA联合检查诊断者59例(88%)。结论 D-二聚体阳性或阴性不能诊断或排除肺栓塞,低特异性的D-二聚体和CTPA联合检查有助于提高PTE的诊断正确率,可作为PTE诊断的一线检测,是诊断肺栓塞的主要方法,对降低医疗成本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奕杰  张杰  王晓陶  董淑文  段宪武  王婷 《西部医学》2021,33(12):1797-1801
目的 比较分析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联合简化Geneva评分预测模型及包含了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的比值(RVED/LVED)三者联合的预测模型对老年急性肺栓塞(AP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9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疑似老年APE患者136例,检测D-二聚体水平,根据年龄校正D-二聚体是否阳性进行简化Geneva评分,完善超声心动图并计算RVED/LVED。以CT肺动脉造影(CTPA)为“金标准”,分析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简化Geneva评分及RVED/LVED对老年APE的诊断价值,并比较D-二聚体联合简化Geneva评分和三者(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简化Geneva评分、RVED/LVED)联合预测模型对老年APE的诊断价值。结果 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诊断老年APE的灵敏度为96%,特异度为80%,阳性预测值为91%,阴性预测值为90%。简化Geneva评分诊断APE的灵敏度为84%,特异度为85%,阳性预测值为89%,阴性预测值为74%。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与简化Geneva评分联合阳性诊断老年APE的灵敏度为82%,特异度为93%,阳性预测值为96%,阴性预测值为73%;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与简化Geneva评分联合阴性诊断老年APE的灵敏度为98%,特异度为72%,阳性预测值为87%,阴性预测值为94%。ROC曲线显示,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诊断老年APE的AUC为0.847[95%CI(0.775,0.929),P<0.001],简化Geneva评分诊断老年APE的AUC为0.772[95%CI(0.687,0.857),P<0.001],RVED/LVED诊断老年APE的AUC为0.657[95%CI(0.560,0.754),P=0.004],REVD/LEVD cut-off值为0.46,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联合简化Geneva评分诊断老年APE的AUC为0.852[95%CI(0.779,0.925),P<0.001],三者联合预测老年APE的AUC为0.857[95%CI(0.786,0.928),P<0.001]。结论 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与简化Geneva评分联合预测模型对老年APE患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包含了RVED/LVED的三者联合预测模型对老年APE的诊断价值更高;当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与简化Geneva评分联合阴性时,对于排除诊断APE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夏曙光  黄宇玲 《河北医学》2014,(8):1291-1295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对血压正常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择血压正常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9例,按随机单盲的原则分为常规治疗组(44例)和依那普利组(45例):常规治疗组予以抗凝、抗栓等药物治疗;依那普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5mg/d口服。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周、2周、4周、6周分别进行血浆FIB、D-二聚体的测定。结果:治疗后依那普利组FIB、D-二聚体水平在第1周、2周时分别为(8.47±0.87)g/L、(0.95±0.11)mg/L;(7.98±0.89)g/L、(0.92±0.11)mg/L。常规治疗组FIB、D-二聚体水平在第1周、2周时分别为(8.45±0.89)g/L、(0.93±0.11)mg/L;(8.26±0.89)g/L、(0.89±0.11)m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第4周时,依那普利组FIB、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6.55±0.98)g/L、(0.76±0.08)mg/L,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7.20±0.79)g/L、(0.85±0.11)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那普利具有降低心肌梗死患者血浆FIB、D-二聚体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改善心肌梗死后凝血-纤溶系统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D-二聚体以及Wells临床评分系统对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疑似PE患者共46例,以多层CT肺动脉造影为确诊PE的金标准,检测20例确诊为PE患者(PE组)、26例非PE患者(非PE组)及对照组14名健康受试者血浆缺血修饰白蛋白(IMA)、D-二聚体含量,利用ROC曲线分析并比较IMA、D-二聚体对PE的诊断价值。结果:PE组患者血清IMA和血浆D-二聚体均较非PE组与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ROC曲线分析,IMA的最佳界值为63.45 U/mL时,其诊断PE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0%、76.90%、75.00%、90.90%。D-二聚体的最佳界值为0.795 mg/L时,诊断PE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0%、57.70%、66.67%、89.47%。IMA联合Wells评分诊断PE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00%、38.45%、54.89%、98.20%;D-二聚体联合Wells评分诊断PE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00%、28.85%、51.29%、97.45%。结论:血清IMA可用于PE的诊断,其诊断的特异性高于血浆D-二聚体。与Wells评分结合时,血清IMA诊断PE阳性预测值比D-二聚体高,而阴性预测值和敏感性与D-二聚体相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初步建立妊娠各期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参考区间。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西区的1065名健康单胎孕妇、2例孕期静脉血栓,3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以及健康非孕妇对照者120名(健康对照组)。将孕妇按孕龄分为三组:早孕组(<14周,351名),中孕组(1427周,348名),晚孕组(>2740周,366名),使用SYSMEX CS-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各组孕妇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进行检测及统计学分析,初步建立妊娠期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参考区间。妊娠期组妇女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浓度呈偏态分布,D-二聚体浓度采用百分位数(P95)表示参考区间的单侧上限,纤维蛋白原浓度采用双侧百分位数法表示(P2.5P97.5)。采用本研究建立的D-二聚体参考区间评估2例孕期静脉血栓,3例DI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验证研究中建立的参考区间的有效性。结果随孕龄的增加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逐渐升高,不同孕龄组间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妊娠期妇女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孕龄呈正相关(r=0.735,P<0.05),尤其在孕32周后增加明显。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0.41(0.22,0.59)、1.46(1.03,2.05)、1.70(1.20,2.43)、0.23(0.12,0.37)mg/L FEU。妊娠期间血浆D-二聚体浓度在不同孕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建立不同参考区间。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血浆D-二聚体参考区间分别为00.73、03.09、04.14 mg/L FEU;采用D-二聚体参考区间评估的2例静脉血栓和3例DIC孕妇的D-二聚体水平,结果均为阳性。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早孕期未见明显升高,孕中、晚期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与孕龄呈正相关(r=0.706,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为2.59(2.32,2.94)、4.16(3.67,4.42)、4.46(4.07,4.78)、2.53(2.27,2.86)g/L,除早孕组外,其他组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中、晚孕期血浆纤维蛋白原参考区间分别为2.695.64、3.026.05 g/L。结论初步建立我院检验科的健康孕妇妊娠各期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参考区间,提高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在妊娠期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 )、D-二聚体及抗凝血酶Ⅲ( AT-Ⅲ)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肺癌患者73例(观察组),健康志愿者6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FIB、D-二聚体及AT-Ⅲ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FIB、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AT-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均<0.05);Ⅲ、Ⅳ期患者血浆FIB、D-二聚体水平高于Ⅰ、Ⅱ期(P<0.05),而Ⅲ、Ⅳ期患者AT-Ⅲ水平低于Ⅰ、Ⅱ期(P<0.05)。结论检测FIB、D-二聚体以及AT-Ⅲ的水平可作为肺癌进展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