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洁  金蕾  孙垚  潘丽  李亚芳  史宝欣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1):2602-2605
背景 我国每年死亡人数960~990万,其中仅有少部分人获得安宁疗护服务。安宁疗护准入标准可帮助医护人员识别出需要安宁疗护服务的患者,使其及时获得安宁疗护服务。然而截至目前,我国判定患者进入安宁疗护阶段的标准和办法尚未建立。目的 了解从事安宁疗护工作的医护人员对安宁疗护准入标准的认知,为我国安宁疗护准入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18年4-5月选取天津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从事安宁疗护工作的医护人员作为访谈对象。研究人员按照访谈提纲对受访者进行面对面深入访谈。访谈结束后,于24 h内将录音转录为文字稿,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后,共提炼出3个主题:(1)医护人员对安宁疗护准入人群的认知发生改变;(2)医护人员普遍认同将病情、心理情绪状态、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意应作为安宁疗护准入标准必须涵盖的3个维度;(3)当前我国判定患者进入安宁疗护服务的标准和办法尚未建立,通常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主观感受、基础情况,并综合医生的临床经验对患者做出是否准入的判定。大部分医护人员认为这种判定方法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但仍需进一步完善。结论 安宁疗护准入人群仍需进一步扩展,研究人员应保留当前安宁疗护准入判定方法中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内容,在后续研究中采用Delphi法进一步修订。可参考国外已发展成熟的安宁疗护准入标准,对其进行筛选及文化调试,编制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安宁疗护准入标准。  相似文献   

2.
安宁疗护可提高患者在生命终末阶段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和家属的身心痛苦。科学合理的安宁疗护准入标准可帮助医护人员识别出需要安宁疗护服务的患者,使其及时获得安宁疗护服务,因此明确安宁疗护的准入标准是推进安宁疗护发展的基础。本文就国内外安宁疗护准入标准的制定方法、具体内容及优缺点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安宁疗护准入标准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上海市社区安宁疗护准入、准出标准,以指导社区筛选出真正属于安宁疗护范畴并急需照护的人群。 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和焦点小组访谈确定出安宁疗护服务对象的准入、准出判断维度;于2017年7—8月间邀请6家上海市安宁疗护试点单位安宁疗护科资深执行人和管理者代表,经过两轮Delphi咨询,采集各位专家对社区安宁疗护准入、准出标准的意见。 结果 社区安宁疗护服务对象准入的4个判断维度分别是:病种、生存期、症状、患者和家属的主观意愿;准出的3个判断维度分别是:患者和家属的主观意愿、症状、患者死亡。居家和机构安宁疗护准入标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病种(机构比居家多一个脑血管病)、生存期(居家倾向于<180 d,机构倾向于<90 d)、症状(机构可以处理更多的临床症状)。居家和机构安宁疗护准出标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机构准出标准需考虑临床症状缓解、生存期延长等因素。 结论 本研究梳理的社区安宁疗护准入、准出标准,与现有的安宁疗护标准相比,补充了生存期的其他要求,明确了病种范围,并综合考虑了社区安宁疗护试点单位的服务能力和服务对象意愿的表达方式,新增了准出标准,为居家安宁疗护、机构安宁疗护和综合医院间有序转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上海市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安宁舒缓疗护服务开展现况,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途径。方法 于2013-09-11,采用自行设计的《上海市社区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服务开展情况调查问卷》对上海市20家(18家市级、2家区级)开展安宁舒缓疗护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当日住院患者例数、床位使用情况及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来源、住院天数、疾病种类、入院动机、入院方式、生活自理情况、对安宁舒缓疗护服务的了解途径及日均医疗费用)等。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单位发放问卷,由各中心舒缓疗护病房负责人填写。结果 调查当日,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舒缓疗护病房共有住院患者161例,平均住院患者数为8.05例;共有床位247张,病床平均使用率为65.2%(161/247);日均医疗费用为140.23元/人。入住舒缓疗护病房的患者中,住院天数>60d的占16.8%(27/161),生活不能自理的占89.4%(144/161),以减轻痛苦为住院动机的占75.2%(121/161),通过其他医疗机构转入的占26.7%(43/161)。结论 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安宁舒缓疗护服务开展较好,基本能满足服务范围内居民的服务需求。但仍存在生存期评估准确性较差、转诊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建议继续推进安宁舒缓疗护服务的社区建设;以居家为主体,打通转诊机制,注重构建服务网络体系;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安宁舒缓疗护服务行业管理;加大制度建设和培训教育力度,逐步形成舒缓疗护服务队伍;宣传报道,开展优逝教育,普及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5.
安宁疗护是由多学科团队为患有不可治愈疾病的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一项特殊的照护方式。照护团队为患者提供躯体、心理、社会、灵性的全面照护,并帮助家属减轻丧亲痛苦。国际上,转诊安宁疗护要求患者预计生存期在6个月以内,同时根据患者需求和照护目标,选择最佳照护模式。通过对安宁疗护定义、服务对象、转诊过程、服务团队和内容、实施模式进行阐述,同时对比安宁疗护和缓和医疗的异同点,有助于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安宁疗护。  相似文献   

6.
姜宏宁  张慧荣 《北京医学》2021,43(4):338-339
本文介绍了安宁疗护的起源及发展现状,依据安宁疗护的实践模式及收治对象的选择,明确综合医疗机构内开展安宁疗护病房的功能定位,分析开展安宁疗护病房的优势及存在问题.综合医疗机构内开展安宁疗护病房因其医疗资源丰富,易于建立跨学科团队,对临终患者进行多学科团队管理,多方面干涉,全方位介入,解决临终患者的多种不适症状.另外,综合医疗机构依托自身科研、教学资源优势,总结实践经验,开展科研、拓展团队式管理的能力与技术融合,完善工作标准和流程,培训相关人员以及指导各级机构的具体工作.尽管如此,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从业人员缺乏,从业人员福利待遇少,没有相应政策支持等,限制综合医疗机构内安宁疗护病房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赵越  刘兰秋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9):2330-2335
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是安宁疗护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为中心是安宁疗护服务发展的方向。英国与美国作为开展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较早的国家,在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的患者准入标准、服务团队与服务内容、经费保障等方面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也建立起了相对健全的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体系。我国可适当借鉴英国和美国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的发展经验,制定适合我国的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的患者准入标准,加强多学科安宁疗护团队建设,将非药物疗法纳入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范畴,实行按床日付费的支付方式,使疾病终末期患者能在其熟悉的环境中安详、有尊严地离世,保障其善终权益。  相似文献   

8.
背景 上海安宁疗护服务已走过30余年的历程,目前上海全市2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部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上海积极推进试点、制订服务规范、实施能力培训等措施,有力推动了安宁疗护持续、规范、高效发展。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心城区社区医疗机构肿瘤安宁疗护资源使用状况及从业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情况。方法 2019年3-9月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分别从上海市7个中心城区(黄浦区、徐汇区、杨浦区、普陀区、静安区、长宁区、虹口区)的14家试点安宁疗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取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42名为研究对象。分析试点机构2018年卫生统计报表和财务报表(安宁疗护病床使用率、安宁疗护时间、安宁疗护中心人均医疗费用、安宁疗护中心日均医疗费用)。并采用自行设计的《上海市安宁疗护试点机构医护人员从业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医护人员从业满意度进行调查与访谈,具体内容包括受访者的基本信息、从业满意度(薪资福利、职业发展、职业认同感、离职意向、同行关系、工作满意度)以及影响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职业满意度的因素。结果 2018年上海市中心城区试点安宁疗护机构的安宁疗护病床使用率为(48.42±2.34)%;平均住院时间为(41.8±3.5)d,人均医疗费用为(7 632.8±234.7)元,日均医疗费用为(182.6±22.6)元;居家安宁疗护平均时间为(56.2±7.5)d,人均医疗费用为(1 371.3±186.4)元,日均医疗费用为(24.4±4.2)元。社区医疗机构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对薪资福利、职业发展的满意度偏低,对同行关系和职业认同感的满意度偏高。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对居家安宁疗护和机构安宁疗护的工作满意度结果相似。影响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开展机构安宁疗护服务的主要因素是:“待遇较低、工作量大,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依靠机构自身运营补贴,专项经费不足”“长期面对即将死亡的患者,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较大”;影响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开展居家安宁疗护服务的主要因素是:“工作琐碎,医护人员待遇不足”“从业医护人员数量不足”“各方重视程度不足”。结论 上海市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有效减轻了社会和家庭负担,但仍存在安宁病床的使用率不高,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的待遇和满意度偏低,不同医疗机构间转诊不通畅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冯梅  罗丹  刘茜  刘湘萍 《医学与社会》2023,(10):115-119+125
目的:探讨湖北省急诊科护士安宁疗护知识状况与安宁疗护自我感知能力的关系,为急诊科护士安宁疗护自我感知能力的机制研究和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湖北省22家三级医院415名急诊科护士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缓和医疗照护自我能力量表、安宁疗护知识问卷、中文版佛罗梅尔特临终关怀态度量表、中文版美国重症护理协会健康工作环境评估量表为调查工具,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安宁疗护知识状况和安宁疗护自我感知能力间的关系。结果:湖北省急诊科护士安宁疗护自我感知能力与安宁疗护知识(r=0.189,P<0.01)、安宁疗护态度(r=0.220,P<0.01)、健康工作环境(r=0.373,P<0.01)均呈正相关。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安宁疗护知识仅通过安宁疗护态度和健康工作环境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安宁疗护自我感知能力,链式中介效应值为0.127。结论:急诊科护士安宁疗护知识状况与安宁疗护自我感知能力呈正相关。安宁疗护态度和健康工作环境在安宁疗护知识和安宁疗护自我感知能力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提示在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时需要重点考虑环境因素和态度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北京市蒲黄榆社区居家安宁疗护实践经验,探讨社区居家安宁疗护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北京市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安宁疗护团队评估的安宁疗护准入病例及接受居家安宁疗护的病例。总结居家安宁疗护患者的临床特点、安宁疗护服务情况及离世地点。结论 蒲黄榆社区提供的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共24例,对象以恶性肿瘤患者为主(18例,75.0%),疼痛为最常见症状(12例,50.0%)。患者通过门诊、上门服务、微信随访多种形式接受安宁疗护服务。每例患者平均每周服务时长为(2.8±1.7)h。已离世的患者中57.9%(11/19)在家中离世。结论 蒲黄榆社区居家安宁疗护具有较稳定的患者来源,团队成员可提供多种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大部分有居家离世愿望的患者可实现居家离世,该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安宁疗护作为提高临终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保障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需求不断增加。安宁疗护需要复合型人才,通识教育可提升人们对安宁疗护的认知和理解,使更多的人了解、接纳并参与安宁疗护。随着安宁疗护知识和技术的进步,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因此,急需创新安宁疗护教育策略。通过分析目前中国安宁疗护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建立安宁疗护通识创新教育体系和评价体系、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加强医务人员培训、促进学员群体多元化、加强社会公众安宁疗护知识普及等方面提出安宁疗护通识创新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贵州省遵义市社区居民和医务人员安宁疗护的调查,以期为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开展安宁疗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遵义市医务人员和社区居民各25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务人员比城镇社区居民对安宁疗护了解程度高,学历高低与安宁疗护认知的高低成正比,不愿意接受安宁疗护的人居多,对社区卫生服务能否开展安宁疗护缺乏信心。结论受访者缺乏对安宁疗护相关知识的了解,在遵义市开展安宁疗护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13.
安宁疗护是保障终末期患者善终权益,提升终末期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新加坡安宁疗护发展迅猛,目前已逐步建成完善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并在最新发布的国家死亡质量排名中位于亚洲前列。本文通过梳理新加坡安宁疗护现状,公众宣教、人才培养、慈善支持以及相关政策法律保障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最终提出我国应加强安宁疗护的社会认知、教育培养,发挥慈善团体和非政府组织的力量,提高现有安宁疗护承载力,构建安宁疗护相关制度和法律保障,以期达到实现终末期患者善终需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借鉴国内外社区安宁疗护服务经验,探讨中国本土化社区安宁疗护服务发展,提出建立并完善社区安宁疗护相关政策和法律制度;提高社区安宁疗护服务的综合能力;加大安宁疗护在社区的推广与宣传,以促进和加快中国社区安宁疗护服务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徐州市三级甲等(三甲)医院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制度运行现状的认知情况,分析影响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运行现状满意度的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徐州市3家三甲医院中在调查前已知晓双向转诊制度的518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运行现状的认知情况及其对双向转诊的满意度;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满意度的因素。结果 "认为患方不配合""认为患者不信任基层医疗质量""认为专家定期去社区坐诊、教学查房""认为以奖代补"分别是对双向转诊运行现状认知情况调查问卷中各维度选择比例最高的条目。518名医务人员中,有190名对双向转诊制度运行现状满意,满意度为36.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单位领导是否支持、是否知道具体转诊内容和标准、是否知晓本市两病一体化政策、现行医疗保险报销制度能否促进制度的实施、是否赞同双向转诊、是否能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影响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运行现状满意度的因素(均P<0.05)。结论徐州市医务人员认为双向转诊运行存在患方不配合、患者不信任基层医疗质量等情况。徐州市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运行满意度有待...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政府主导下的安宁疗护在中国大陆地区逐步兴起,安宁疗护学术组织、学术会议逐渐增多,试点单位陆续启动,促进了安宁疗护的蓬勃发展。安宁疗护的核心思想是强调人本主义、身心社灵整体观和科学的死亡观,是最贴近医学本质的临床学科。因此,很有必要在医学院校开设安宁疗护的相关课程,并把它作为专业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安宁疗护相关理念和知识,才能在未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医疗健康服务。通过梳理安宁疗护现状和需求以及医学院校开设安宁疗护相关课程的国内外现状,为中国开展安宁疗护医学教育,培养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刘兰秋  赵越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9):2325-2329
韩国于2016年制定了《关于临终关怀·缓和医疗及临终期患者的延命医疗决定的法案》(简称《安宁疗护法》),该法明确了安宁疗护的含义与前提,规定了国家和政府在安宁疗护发展中的责任和义务,搭建了韩国安宁疗护服务体系的框架,对推进韩国安宁疗护事业发展、保护终末期患者的善终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介绍韩国《安宁疗护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后取得的成效,旨在为推进我国安宁疗护立法工作提供建议。我国宜明确安宁疗护的权利属性,在条件成熟时制定安宁疗护单行法,构建政府主导型的安宁疗护体系,肯定"无效医疗"的理念,并规定安宁疗护服务利用的流程,以为安宁疗护事业的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精细化的法治保障,进而助力实现终末期患者的健康临终。  相似文献   

18.
“医院—社区”安宁疗护模式涉及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方、执行方、主导方和筹资方等利益相关方,分析各利益主体的利益相关程度、政策影响力和政策执行意愿,为晚期癌症患者获得连续、便捷、优质的安宁疗护提供参考。卫健部门和医保部门是跨机构安宁疗护的主要推动力量,但二者的推动路径存在差异;财政部门是政策推行的重要保障者,需要保证其核心利益不受损失;社区医疗机构是政策推行的重要推动因素,但需要政策支持和医院带动;医院和社区医务人员的执行意愿不强,在缺乏激励补偿机制的情况下,容易成为政策推行的阻碍因素;患者和家属是重要受益者,但若缺少宣传教育和互动交流,也会产生排斥和抵触情绪。因此需要发挥政策执行部门之间的协作性和联动性;创新医院发展模式,引领社区医疗机构;促进“医—医”“医—患”的互动交流和决策共享。  相似文献   

19.
双向转诊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进行的三级医院与社区医院或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间的转院诊治过程,通过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有效地规范医疗流程,提高医疗资源的合理格局,逐步实现分级医疗的就医模式。建立健全双向转诊路径是有效缓解三级医院医疗压力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发展的重点是建立"双诊制",即双向转诊制和全科医生首诊制[1]。目前双向转诊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刘兰秋  赵越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9):2320-2324
21世纪的日本"少子高龄化"特征明显,发展居家安宁疗护、构建完备的居家安宁疗护服务体系,是日本卫生服务提供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介绍了日本居家安宁疗护的含义与理念,以及关于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提供机构、提供人员、提供内容及费用保障的法律规定,提示我国在条件成熟时应尽快健全安宁疗护相关立法,在卫生服务提供体系框架下实现居家安宁疗护的稳定发展,建立并强化安宁疗护过程中的协作机制,并为居家安宁疗护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通过完善的制度设计保障老年人"居家善终"的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