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动脉血乳酸差值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测定患者入院时及早期复苏6 h后动脉及外周静脉血血气分析,记录患者动脉血乳酸(A?lac)及外周静脉血乳酸(V?Lac),计算患者外周静脉?动脉血乳酸差值(ΔLac),根据患者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项指标变化,预测患者预后。结果:共入选59例感染性休克复苏达标患者,28 d存活34例,死亡25例。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CHE) Ⅱ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明显升高(P < 0.05),患者入院时A?Lac和V?Lac明显升高(P < 0.05),早期复苏6 h后V?Lac和ΔLac明显升高(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苏后ΔLac是患者28 d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早期复苏6 h后ΔLa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38(OR=74.107,P < 0.001),最佳临界值为0.65 mmol/L时,预测患者28 d死亡的敏感度为76.0%,特异度为85.3%。结论:外周静脉?动脉血乳酸差值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相关,可作为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生存率的独立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 CO 2]、乳酸、降钙素原(PCT) 在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 2017 年 10 月至 2020 年 10 月收治的 141 例脓毒性休克患者资料,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 71 例和死亡组 70 例。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 P(cv-a) CO 2、乳酸和 PCT 水平与死亡的关系,且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血清 P(cv-a) CO 2、乳酸和PCT 水平行 ROC 曲线分析。结果: 存活组的 P (cv -a) CO 2、乳酸和 PCT 水平均低于死亡组(P<0.05)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血清 P(cv-a) CO 2、乳酸和 PCT 水平为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 。ROC 曲线图显示,血清 P (cv -a) CO 2、乳酸和 PCT 水平预测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 分别为 0.951、...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浓度及血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6月收住我院ICU的3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按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测定入住ICU即刻、入院6 h动脉血乳酸浓度,计算6 h乳酸清除率,以乳酸清除率≥10%为界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两组患者的28 d病死率.结果 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入院即刻血乳酸、6 h血乳酸浓度及6 h乳酸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 h内高乳酸清除率组与低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浓度增高及6 h低乳酸清除率患者预后不良,6 h乳酸清除率具有良好的评估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在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江西萍矿总医院中心ICU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28例,入选68例。随机分组为A组(ScvO2组)30例,维持中心静脉压(CVP)8~12mm Hg(1mm Hg=0.133kPa),平均动脉压(MAP)65~90mm Hg,ScvO2≥70%,尿量大于或等于0.5mL.kg-1.h-1,治疗6h。B组[ScvO2+P(cv-a)CO2组]38例。维持CVP 8~12mm Hg,MAP 65~90mm Hg,ScvO2≥70%,尿量大于或等于0.5mL.kg-1.h-1,P(cv-a)CO2<6mm Hg,治疗6h。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液体复苏6h后B组乳酸清除率、CI、ScvO2和CVP及液体平衡高于A组(P<0.05)。A组血管活性药物多巴酚丁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较B组多(P<0.05)。结论 P(cv-a)CO2用于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可以更好地评价有效循环血流量及组织灌注状态,也是作为判断感染性休克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和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分析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联合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对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5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体液复苏,对照组患者复苏目标为ScvO 2(中心血氧饱和度)≥0.70,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控制目标的基础上联合Pcv-aCO 2<6 mmHg,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观察指标,分析复苏6 h后ScvO 2≥0.70的患者Pcv-aCO 2与6 h乳酸清除率相关性。结果 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显著缩短,6 h平均补液量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减少,28 d病死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治疗后两组患者MAP、CVP、ScvO 2、乳酸清除率、CI、SCr指标水平均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患者观察指标水平改善更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6 h后ScvO 2≥0.70的患者Pcv-aCO 2与6 h乳酸清除率呈现负相关(r=-0.754,P<0.001)。结论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联合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应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体液复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有效评价患者的循环血流量,组织灌注状态及缺氧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液体复苏的意义。方法:选择感染性休克患者共70例,于早期进行液体复苏治疗62例达到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70%后,根据P(cv-a)CO2的水平分为高P(cv-a)C02组和低P(cv-a)C02组。比较两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II)、心脏指数等。结果:两组患者在液体复苏前心率、MAP、乳酸、APACHEII评分、Scv02、CVP、SOFA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6h后乳酸和心率较前降低,CVP、MAP较前升高;6h后心脏指数、乳酸与0h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监测P(cv-a)C02可能是一个有用的评估组织在液体复苏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动态监测指标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96例感染性休克伴有动脉血乳酸水平升高(≥2.0 mmol/L)的患者根据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46例)和存活组(50例),比较两组动脉血乳酸监测指标(动态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乳酸持续升高时间)、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结果死亡组入ICU后0、6、24和48 h的动脉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达标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1)。存活组6、24 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6 h乳酸清除率≥10%时病死率明显降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动脉血乳酸水平及6 h乳酸清除率是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动态动脉血乳酸水平、6 h乳酸清除率是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入RICU的49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测定入住RICU后0、6、24、48 h动脉血乳酸水平,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动脉血乳酸检测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入住RICU时,动脉血乳酸水平均高于正常范围,随治疗开始乳酸水平逐渐降低,存活组患者入院后0、6、24、48 h动脉血乳酸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存活组6 h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结论动脉血乳酸水平较高的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差,入院ICU后6 h乳酸清除率较低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氧含量差[P(v-a)CO2/C(a-v)O2]在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20例。入院时收集患者复苏前(0 h)的P(v-a)CO2/C(a-v)O2、C(a-v)O2、P(v-a)CO2、乳酸、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心输出量和APACHEⅡ评分,比较上述指标在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收集0、6、24和48 h时P(v-a)CO2/C(a-v)O2和心输出量,分析P(v-a)CO2/C(a-v)O2与心输出量的关联性。 结果 与存活组患者比较,死亡组患者入院时P(v-a)CO2/C(a-v)O2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42±0.233)vs(1.183±0.186) mmHg/ml,(P =0.000);C(a-v)O2显著降低(2.827±1.215)vs(3.349±1.074) ml,(P =0.035);P(v-a)CO2显著增高(4.625±0.870)vs(3.945±0.781) mmHg,(P =0.000);乳酸水平显著增高(3.452±2.216)vs(2.218±2.344) mmol/L,(P =0.024);ScvO2显著降低(62.324±12.226)vs(67.517±10.885)%,(P =0.045);心输出量显著降低(2.571±1.214)vs(3.569±1.345)L/min,(P =0.000);平均APACHEⅡ评分显著增高(25.329±4.234)vs(18.763±10.565),(P =0.000)。P(v-a)CO2/C(a-v)O2和心输出量在预测患者死亡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高达0.925和0.920,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1.412 mmHg/ml和3.214 L/min。Z检验分析显示,P(v-a)CO2/C(a-v)O2和心输出量在预测患者死亡中的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C(a-v)O2、P(v-a)CO2、乳酸、ScvO2和APACHEⅡ评分(P < 0.05)。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显示在0、6、24和48 h时P(v-a)CO2/C(a-v)O2和心输出量均显著相关(r =
-0.854、-0.901、-0.823和-0.825,P =0.000)。结论 P(v-a)CO2/C(a-v)O2在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动脉-中心静脉血氧含量差[P(cv-a)CO2/C(a-cv)O2]与脓毒症发生病情恶化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将脓毒症病人169例根据治疗后的病情转归分好转组(n=121)和恶化组(n=48)。比较2组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等。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脓毒症病人病情恶化的影响,应用ROC曲线分析P(cv-a)CO2/C(a-cv)O2等因素预测脓毒症病人病情恶化的价值。结果2组年龄、性别、WBC、CRP等临床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化组APACHEⅡ评分、PCT、LAC、P(cv-a)CO2和P(cv-a)CO2/C(a-cv)O2均高于好转组(P < 0.01),C(a-cv)O2低于好转组(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LAC、P(cv-a)CO2和P(cv-a)CO2/C(a-cv)O2是影响脓毒症病人病情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1)。ROC曲线显示,P(cv-a)CO2/C(a-cv)O2预测脓毒症病人病情恶化的诊断效能高于APACHEⅡ评分、LAC和P(cv-a)CO2的预测价值(P < 0.05),其最佳截点为>2.05 mmHg/mL,此时诊断的敏感性为72.93%、特异性为82.64%。结论P(cv-a)CO2/C(a-cv)O2能有效预测脓毒症病人发生病情恶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在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在我院进行脓毒症休克治疗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复苏达标测定时的Pcv-aCO_2(6 mmHg)值作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A组(低Pcv-aCO_2组)与B组(高Pcv-aCO_2组),各39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复苏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APACHEⅡ、SOFA评分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复苏前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B组复苏后的HR、Pcv-aCO_2均高于A组(P0.05),而两组复苏后的MAP、CVP及ScvO2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B组复苏后的APACHEⅡ及SOFA评分均高于A组(P0.05);B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均高于A组(P0.05)。结论 对脓毒症休克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将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作为对其液体复苏效果进行有效评估的重要指标,对其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70%的脓毒性休克患者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与动脉血乳酸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时及治疗后24 h测定脓毒性休克患者的P(cv-a)CO2、动脉血乳酸、ScvO2及SOFA评分,并按入选时P(cv-a)CO2≥6.0 mmHg(A组)和P(cv-a)CO26.0 mmHg(B组)分成2组,比较2组的上述观察指标及住院28 d病死率。结果入选时2组间动脉血乳酸、ScvO2和SOFA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4h,B组动脉血乳酸和SOFA评分明显下降(P0.05),住院28 d病死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v-a)CO2可作为脓毒性休克早期评价治疗效果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皮与血二氧化碳分压梯度监测在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意义研究。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66例及非休克患者66例。两组均对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y,PaCO_2)、慢性健康和急性生理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平均动脉血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ardio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aCO_2)、经皮二氧化碳分压(Comparison of capillary CO_2,PcCO_2)、静脉血氧饱和度(Systemic 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_2)、酸碱度(pH)、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动脉血乳酸(Limulus amoebocyte lysate,LAC)、中心静脉压(Capital value process,CVP)、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Central venous-to-arterial carbon dioxide difference,P(c-a)CO_2]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基本情况、目标导向性治疗(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后监测参数的变化、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研究组MAP、SaCO_2、PaCO_2、ScvO_2均高于对照组(P0.05),CVP、PcCO_2、LAC、P(c-a)CO_2均低于对照组(P0.05);诊断当天动脉血乳酸面积为0.731,标准误为0.135,渐进Sig.为0.048,渐进95%CI下限为0.467,上限为0.993;诊断当天二氧化碳偏移度面积为0.835,标准误为0.106,渐进Sig.为0.005,渐进95%CI下限为0.631,上限为1.001;诊断24 h动脉血乳酸面积为0.803,标准误为0.115,渐进Sig.为0.008,渐进95%CI下限为0.581,上限为1.001;诊断24 h二氧化碳偏移度面积为0.888,标准误为0.086,渐进Sig.为0.002,渐进95%CI下限为0.718,上限为1.001;APACHEⅡ评分面积为0.803,标准误为0.106,渐进Sig.为0.008,渐进95%CI下限为0.597,上限为1.001。结论 在监测脓毒症休克患者的过程中,经皮与血二氧化碳分压梯度监测的效果更加理想,可以更好地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分析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死亡优势比(OR),并绘制血小板相关参数,如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入院当天死亡组APACHEⅡ评分较存活组高(P0.01)。两组患者PLT、PCT和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MPV整个病程呈上升趋势,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4)。MPV、APACHEⅡ评分+MPV预测病死率的敏感度分别为83.31%、86.70%,特异度分别为64.50%、72.30%。结论血小板参数MPV结合APACHEⅡ评分可以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EVLW)联合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比值[central venous-to-arterial carbon dioxide difference/arterial-to-venous oxygen difference ratio,P(cv-a)CO2/C(a-cv)O2]在指导脓毒性休克早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2015至2017年重庆医科大学附二院和重庆市中医院中心ICU入住的脓毒性休克患者5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组(EGDT组,n=28)和EVLW联合P(cv-a)CO2/C(a-cv)O2组(P/C组,n=22)。监测指标:①所有患者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中心静脉压(CVP),并抽取动脉血和中心静脉血行血气分析,通过血气分析测定患者PaCO2、PcvCO2、PcvO2、ScvO2、Hbcv、PaO2、SaO2、Hba以及入ICU时和复苏6 h后血乳酸值。计算 P(cv-a)CO2/C(a-cv)O2。其中CaO2=1.34×Hba×SaO2+0.003×PaO2;CcvO2=1.34×Hbcv×ScvO2+0.003×PcvO2;C(a-cv)O2=CaO2-CcvO2;②P/C组通过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技术(PiCCO),采用经肺热稀释法测血管外肺水(EVLW),每3 h 1次,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③乳酸清除率(乳酸清除率=(入ICU时血乳酸值-6 h后血乳酸值)/入ICU时血乳酸值×100%;④6 h内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比较;(5)统计患者28 d病死率。比较2组患者液体复苏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复苏6 h后MAP、ScvO2、复苏6 h达标率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C组复苏6 h后的乳酸清除率和每小时尿量均明显高于EGDT组(P<0.05);复苏液体量、CVP、P(cv-a)CO2/C(a-cv)O2、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均明显低于EGDT组(P<0.05);2组患者28 d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管外肺水联合P(cv-a)CO2/C(a-cv)O2联合指导下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能尽早且更准确地判断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组织灌注状态和容量负荷状态,指导临床合理的液体治疗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ICU脓毒症患者容量管理中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指导的有效性。方法 将本院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40例ICU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均在液体复苏期间进行常规检测,A组在常规检测基础上增加血乳酸指导、B组在常规检测基础上增加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指导。患者入住ICU及时给予液体复苏治疗,记录各组患者的结局。结果 两组患者复苏0 h时的各项指标与复苏6 h时的各项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苏6 h时的HR、CVP、Lac、Pcv-aCO_2、ScvO_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患者(P0.05)。B组患者的治疗1周死亡率与治疗4周死亡率均低于A组(P0.05);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的APACHEⅡ评分、Lac清除率、Lac水平、ScvO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ICU脓毒症患者容量管理中应用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指导,效果有统计学意义,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机器人心脏手术中体外循环前后及单肺通气条件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相关性。方法 80例行机器人心脏手术的患者,按疾病种类分为三组:先天性心脏病组35例(A组),二尖瓣疾病组27例(B组),冠心病组18例(C组),分别在诱导后双肺通气(TLV)30 min(T1),单肺通气(OLV)30 min(T2),OLV+二氧化碳气胸30 min(T3),OLV+二氧化碳气胸60 min(T4),OLV+二氧化碳气胸90 min(T5),停体外循环后OLV 30 min(T6),恢复TLV 30 min(T7)等时刻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比较PaCO2与PETCO2。结果三组患者的PETCO2与PaCO2除了在T2时刻没有相关性外(P〉0.05),其余时刻均有相关性(P〈0.05);A组和B组的PETCO2、PaCO2和PETCO2与PaCO2的差值(Pa-ETCO2)在体外循环后均增加(P〈0.05);C组PETCO2与PaCO2在T3、T4、T5时刻逐渐升高,Pa-ETCO2也逐渐增大(P〈0.05)。结论在机器人心脏手术的各类心脏疾病中的PETCO2与PaCO2有良好的相关性,随着二氧化碳气胸时间的延长,两者的差值逐渐增大;在体外循环后两者的差异也比体外循环前明显增大,所以PETCO2监测不能完全替代机器人心脏手术中的PaCO2测定。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