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阳气亏虚型)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痛证候积分(1.36±0.53)分、气短(1.10±0.64)分、畏寒肢冷(0.89±0.51)分、下肢浮肿(0.74±0.44)分,均少于对照组的(2.89±1.04)分、(2.13±0.96)分、(1.85±0.67)分、(1.47±0.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效果显著,能够快速缓解急性心梗症状,且临床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张畅 《医学信息》2018,(17):101-10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5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溶栓组(80例)与介入治疗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尿量、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血管开通率。结果 治疗后,介入组尿量多于溶栓组,HR值低于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前及出院6个月后,介入组LVEF值均高于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出院6个月后,LVEF值高于出院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出院前后LVEF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血管开通率为93.33%,高于溶栓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为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有效手段,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尿量,利于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肖红 《医学信息》2018,(4):84-86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12月~2017年1月我院内二科收治的8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口服依那普利及氯沙坦钾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效果分析。结果 观察组显效13例高于对照组5例(P<0.05)。治疗后观察组LVPW、LVEDD、LVEF和LVESD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C、LDL-C及CRP低于对照组,观察组HDL-C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BP和Lp-PLA2低于对照组,观察组CO和CI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降低高血压并发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血压及Lp-PLA2水平,改善脂代谢,能延缓心肌梗死后的心室重构进程,提高患者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4.
宋俊燕  张毅 《医学信息》2018,(11):133-134,137
目的 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的效果及可能引发的并发症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孝义市人民医院2016年12月~2018年3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80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者设定为观察组,给予尿激酶治疗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40例。ST段回落≥50%的发生率、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率、治疗2 h、24 h后纤溶酶、纤溶酶原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分析。结果 观察组ST段回落≥50%的发生率为92.50%,观察组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率为87.50%,对照组分别为65.00%、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h、24 h观察组纤溶酶、纤溶酶原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可有效提升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率,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毛红岩 《医学信息》2018,(7):98-100
目的 研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血栓抽吸术对大面积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月我院大面积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予以血栓抽吸术治疗,观察组予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血栓抽吸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肺动脉楔压(PCWP)、心输出量(CO)、平均动脉压(MABP)、心肌钙蛋白(CTnI)峰值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水平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CO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BP高于对照组[(55.38±10.76)mmHg vs (42.79±11.0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WP低于对照组[(9.41±6.65)mmHg vs (18.33±7.5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I及CK-MB峰值水平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0.34±0.06)μg/L vs (0.51±0.15)μg/L、(105.19±10.78)U/L vs (151.64±15.72)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LVEF优于对照组[(43.27±6.37)% vs (39.85±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LVESD、LVE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血栓抽吸术相比,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血栓抽吸术可进一步改善患者心功能,且预后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减量静脉溶栓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择从2009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年龄≥75岁(75~84岁)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26例,静脉给药120万单位尿激酶溶栓;同时选取同期未行溶栓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3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溶栓治疗组在死亡率、心力衰竭发生率、血管再通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采取尿激酶减量(120万单位)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明确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在社区医院的地位,进一步规范AMI的内科治疗.方法 对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月救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规范静脉溶栓组的急性期死亡率、胸痛缓解时间、抬高ST段下降50%所需时间、心功能、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内科传统治疗组(P<0.01).结论 在冠脉介入治疗(PCI)技术快速发展及医疗费用巨增的时代,县级医院内科医生进一步掌握和推广静脉溶栓治疗AMI,对低收入人群是十分有益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观察PCI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应用以及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在我院进行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的80例患者,均采用PCI急诊治疗,其中在围PCI手术期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有40例,设为研究组,再选取剩下的采用常规化的护理干预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PCI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期应用有针对性的全面化的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安全性高,是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的一项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并比较阿替普酶和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冠状动脉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每个时间段之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2周内两组脑出血、消化道出血及临床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之间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溶栓治疗时,阿替普酶具有更高的治疗价值,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周立远 《医学信息》2019,(11):167-168
目的 研究通心络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后心肌和微血管的保护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成功实施PCI或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心络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1周、2周、1个月室壁异常节段恢复率、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1个月异常室壁运动节段恢复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VEF、LVEDV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DA均较治疗前降低,NO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心络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后心肌和微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性,可减轻对患者心肌缺损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Reperfusion therapy in acute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cludes thrombolytic therapy and primary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pPTCA) or primary coronary intervention (pPCI). Many clinical trials have been don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thrombolytic therapy vs. primary coronary angioplasty. A meta-analysis of 23 randomized trials including 7739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showed better results with pPCI in reducing overall short-term death (7% vs. 9%, p = 0.0002), non-fatal reinfarction (2.5% vs. 6.8%, p < 0.0001), death excluding cardiogenic shock (5% vs. 7, p = 0.0003) and combined endpoint of death, non-fatal reinfarction and stroke (8% vs. 14%, p < 0.0001). Primary PCI was better than thrombolytic therapy irrespective of the type of thrombolytic agent used even then when reperfusion was delayed because of patient transfer to a corresponding teriary center for primary PCI. Primary PCI is more effective than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ST-segment elevation AMI.  相似文献   

12.
毛红岩  宁国贤 《医学信息》2018,(12):102-104
目的 观察冠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及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7年9月~12月收治的64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吸氧、镇静、对症治疗,并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口服,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冠脉介入治疗,对比两组CK、CK-MB、BNP及LVEF、LFESV、LVEDV变化情况。结果 在治疗3 d、7 d后,研究组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K峰值、CK-MB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CK峰值、CK-MB峰值出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LVEF均升高,LFESV、LVEDV均降低,且研究组LVEF高于对照组,LFESV、LVEDV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降低患者BNP水平,改善患者心肌损伤,促进心室重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血清IL-6和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内科急诊PCI术后的120例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而研究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心电图的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估两组的临床疗效.ELISA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7 d后血清IL-6和IL-17的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肌梗死面积的变化.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3,7 d后血清IL-6水平分别为(56.38±10.75)ng/mL,(42.52±8.14)n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2.73±12.08)ng/mL,(51.65±9.78)ng/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3,7 d后血清IL-17水平分别为(28.73±5.68)ng/mL,(22.54±4.55)n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39±6.21)ng/mL和(29.82±5.74)ng/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LVEF为54.72%±5.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9.38%±4.5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心肌梗死面积为10.64%±4.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74%±5.4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MACE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有效降低PCI术后STEMI患者血清L-6和IL-17的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缩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MACE的发生率,安全有效,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郭建华 《医学信息》2018,(1):145-146
目的探究丹参川芎嗪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急性病发的临床效果遥方法选取2016 年7 月~2017 年7 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急性患者86 例,依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 例遥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钙,研究组在 对照组基础配合使用丹参川芎嗪,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心脏功能水平遥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0.70%)高于对照组(72.0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约0.05)曰研究组治疗后SV尧LVEF与CVP的心功能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约0.05)遥结 论丹参川芎嗪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应用在心肌梗死患者急性病发时有很好的救治效果,可以修复受损的心肌功能,提升患者 功能指标的水平值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超早期脑梗死TOAST分型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静海区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9例,将所有脑梗死患者根据TOAST分型划分为LAA组、CE组、SAO组及SOE+SUE组共四组,所选患者均为发病时间在4.5 h内,行规范性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比分析其临床效果和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 LAA组、CE组、SAO组、SOE+SUE组溶栓治疗前后NIHSS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后各组NIHSS评分比较,SAO组低于LAA组、CE组、SOE+SU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LAA组、SAO组、SOE+SU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早期脑梗死4.5 h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不同TOAST分型脑梗死患者均可获益,且SAO型效果最佳;针对于CE患者应注意病情变化,降低其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不同肝素抗凝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rt-PA溶栓治疗后普通肝素(UFH)和国产低分子肝素(商品名:海普宁Hiparin)不同抗凝辅助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4名入院接受rt-PA溶栓治疗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UFH组和Hiparin组。UFH组溶栓治疗后每小时静脉滴注UFH 700~1000 U,持续滴注48h,维持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正常对照的1.5~2.0倍,以后皮下注射UFH 7500 U,每12h一次,持续一周。Hiparin组予rt-PA溶栓后4h皮下注射Hiparin 5000 U,每12h一次,持续一周。终点事件:观察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出院后2月内)心绞痛、心肌再梗死及心源性死亡事件。副作用观察指标:观察住院期间脑血管事件,出血事件发生情况。随访时间为60d。结果联合终点事件在Hiparin组明显下降(17.1%vs38.2%,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UFH组(5.7%vs26.5%,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rt-PA溶栓后辅助抗凝治疗Hiparin组观察时间内较UFH组更能减少心脏事件的再发生及出血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