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腹腔镜器械及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提高,越来越多的手术可以在腹腔镜下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胆囊疾病的金标准,既往胆囊疾病均采用胆囊切除术,这样,很多功能正常的胆囊也不能予以保留。随着对胆囊功能的不断深入认识、对胆囊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如术后影响消化功能、十二指肠液胃反流、胆管损伤、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和增加结直肠癌的患病率的认识的逐渐加深,以及患者对保胆取石术的意愿加强,保留胆囊取石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本文就腹腔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在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经腹腔镜下切开胆囊底部应用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80例,同期选取病情情况相似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0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饮食恢复时间;保胆取石组患者术后第2年复查胆囊收缩功能和胆囊壁厚度,统计胆囊结石复发率。结果保胆取石组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上与胆囊切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饮食恢复时间,保胆取石组明显优于胆囊切除组(P〈0.05),术后第2年复查胆囊收缩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随访2—8年胆结石复发5例。结论经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结石复发率低,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加安全、创伤小且恢复快,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微创保胆取石术后并发症,观察术后长期疗效。方法整理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微创保胆取石治疗胆结石患者共142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并发症情况和术后疗效。结果随访113例患者中,出现各种并发症共24例(21.2%),术后6年累计胆结石复发率33.8%。结论微创保胆取石术后严重并发症少,但结石复发是微创保胆取石术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护理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7月我院开展的腹腔镜下经胆道镜保胆取石术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病例均痊愈出院,手术时间30~50min,平均住院时间5d。结论腹腔镜下经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胆囊结石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旭春  王晶明  丁蓉 《医学信息》2010,23(5):1329-1330
目的 研究超声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后内置引流管术中的应用价值,并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对35例经手术证实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术前超声诊断及术后内置引流管观察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对其结果进行研究.结果 超声在术前对胆总管结石诊断率较高,为74.1%,术后能极易辨认内置引流管位置及有无脱落,以及胆总管管腔内有无残留结石.结论 由于超声无创,简便,快捷,可重复,对胆总管结石检出率高,术后极易辨认内置引流管而成为术前诊断及术后内置引流管观察的首选.  相似文献   

6.
Kocher法在胆总管末端结石手术中的应用(附6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决胆总管末端结石术前确诊和术中触诊困难,以及在胆总管探查中的取石困难。方法:对64例采取Kocher方法,游离十二指肠第二部,使胆总管向下显露至十二指肠壁,从而能更直接地触摸胆总管,帮助确诊和顺利取石,同时降低了手术难度和残余结石发生率。结果:本组经此法治疗61例,死亡3例。结论:难取的胆总管末端结石、用Kocher氏法游离十二指肠,能直接地触摸结石、精确定位,对手术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硬镜与鞘管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本院2003年5月至2006年6月进行的104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使用硬镜与鞘管的情况.观察组53例,应用硬镜与鞘管;对照组51例,没有使用硬镜与鞘管.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全部病例均没有胆道大出血、胆漏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操作时间、引出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出血次数、灌注量和结石残留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镜与鞘管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中能加快取石速度、缩短操作时间、减少结石和灌注液体进入腹腔后遗留与污染的机会,没有增加结石残留率,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剑突下孔直接取石法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1月-2018年4月8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58例,年龄25~78(50.8±10.5)岁,均观察行腹腔镜手术,术中于胆总管切开后经剑突下孔直接取石。记录成功实施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及随访并发症,并总结技术经验。结果 成功完成腹腔镜下手术81例,成功率94.2%(81/86),其中1例因末端结石嵌顿难以取出,后经胆道镜下碎石取出。其余5例中,1例因胆囊十二指肠漏中转开放手术,4例因胆囊炎急性发作后三角区纤维化难以分离而中转开腹。81例成功手术者:手术时间为(80.2±18.6)min,术中出血量为 (20.0±3.0) mL,术后下床时间为(15.5±5.7)h,术后排气时间为(30.2±10.2)h,引流管拔除时间为术后(2.4±0.4)d,术后住院时间 (10.4±2.6) d。术后4~6周拔除T管;随访6~12个月,平均8.5个月,无术后胆漏、胆道狭窄、再发胆管结石等并发症。结论 经剑突下孔直接取石法使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变得简单易行且安全,通过选择合适的患者,调整剑突下孔的位置、注意手术细节,改进手术流程,可减少了手术时间、创伤,并能取尽结石,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放置"T"管的处理方法以及改进措施,提高患者实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肝胆外科2009年6月~2014年6月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Laparoscopiccommonbileductexploration,LCBDE)、置T管以治疗肝外或肝外合并肝内胆总管结石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胆总管切开取石,进行一期缝合或置T管。结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25例(17.9%),置T管115例(82.1%)。手术中结石取尽86例(61.4%)、术后胆道镜取石54例(38.6%)。置T管患者术后5~8w经过T管胆道造影确诊无结石残留后摘除T管,140例患者术后跟踪回访3~60个月,并无复发现象。结论患者实施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放置T管进行治疗,T管拔管时间以及T管胆道造影无残留结石后拔管时间为术后5~8w时间,拔管后闭管2w时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实际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Ⅰ期缝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了肝内外胆管结石、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或单纯胆总管结石而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患者1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Ⅰ期缝合胆总管54例,70例停留Т管引流,8例中转开腹均停留T管引流,无一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熟练缝合技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Ⅰ期缝合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开腹胆总管探查的适应条件、必要性、并发症及胆总管探查的最新进展。方法 对两家医院在2014年1月~2017年6月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中胆总管探查的必要性。结果 62例均痊愈,术中证实胆总管扩张 54例,胆总管探查发现结石50例,术中胆道镜探查发现残余结石14例,术后有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胆总管残余结石1例,胆道感染2例,胆汁性腹膜炎1例。结论 开腹进行胆总管探查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对于胆管多发结石、胆总管明显扩张的患者,术中胆道镜探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Summary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gallbladder lithiasis and primary common bile duct lithiasis are described. Microbiological cultures and biochemical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bile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27 suffering from gallbladder and 5 from primary common duct lithiasis. The micro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gallstones were also examined by polarized light mic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 Women predominated in gallbladder lithiasis but not in primary common duct lithiasis group (P<0.05) and body weight was higher in the former group (P<0.02). Primary common duct lithiasis patients had a higher, although not significant, incidence of duodenal diverticulosis (P=0.15), and a higher incidence ofE. coli-positive cultures in bile (P<0.001).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bile was found between the groups. Brown pigment stones predominated in primary common duct lithiasis, while cholesterol stones did in gallbladder and secondary common duct lithiasis (P<0.0001). Stones formed in the gallbladder generally show linear, radial growths of cholesterol crystals, while those from the common duct present a polystratified, concentric deposition of microgranules composed mainly of pigmentary salts.These difference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as additional criteria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between primary and secondary common duct lithiasis, as the classical criteria for diagnosing of the former greatly underestimate its actual incidence.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primary and secondary common duct lithiasis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since each entity requires different treatment.Abbreviations CBD common bile duct - CBDL common bile duct lithiasis - ERCP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 GBL gallbladder lithiasis - HDL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s - PCBDL primary common bile duct lithiasis - SCBDL secondary common bile duct lithiasis - SGOT serum glutamic-oxalacetic transaminase - SGPT serum 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中行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54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9例术中行胆囊管造影,165例未行造影。结果:89例术中行胆囊管造影,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9例(10.11%)、胆总管隐匿性损伤2例(2.2%),术后随访3~6月发现胆道残余结石3例(3.37%);165例术中未行胆囊管造影,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4例(2.42%),术后出现胆道损伤3例(1.82%),术后随访3~6月发现胆道残余结石14例(8.5%)。结论:对既往有胰腺炎、黄疸病史及术前B超检查胆总管增粗等胆囊结石患者,术中行胆道造影可降低胆道残余结石发生率,减少和发现胆道损伤,避免不必要的阴性胆总管探查。  相似文献   

15.
商家铭 《医学信息》2018,(5):91-92,95
目的 探究腹腔镜下多囊肾去定减压术的应用效果,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经验。方法 选取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44例多囊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观察组接受腹腔镜下去顶减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压,血清尿素氮,肌酐水平等,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例术前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均口服降压药物治疗,其中12例患者联合服用降压药物,8例单一服用降压药物,术后20例服用高血压药物的患者用药剂量均下降,12例联合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4例改为单一用药,8例维持原来用药种类,但剂量减少。8例单一服药的患者2例停药,6例减少剂量;两组患者术后血压、腰腹疼痛评分、血清尿素氮水平、肌酐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上,观察组的术后血压、腰腹疼痛评分、血清尿素氮水平、肌酐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多囊肾去顶减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疼痛轻,术后康复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董鹏 《医学信息》2019,(14):146-148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8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术中采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观察组患者术中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麻醉恢复时间以及镇痛药使用时间;比较入室时(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后1 min(T2)、气腹15 min(T3)以及拔管时(T4)两组患者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水平;记录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麻醉恢复时间以及镇痛药使用时间分别为(1.44±0.28)min、(5.83±1.59)min、(19.52±5.36)min以及(22.34±2.92)min,均少于对照组的(3.21±0.63)min、(14.48±2.35)min、(38.92±4.57)min以及(48.22±3.7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4时两组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1以及T4时两组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观察组MA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11.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效果较好,对血流动力影响小,麻醉起效、恢复更快,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杨树环  王志毅  蔡钰 《医学信息》2019,(17):72-74,86
目的 探讨举宫杯在经腹腔镜下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2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相关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将经安置举宫杯后行腹腔镜下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的28例设为研究组,将未安置举宫杯直接行腹腔镜下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的24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月经恢复时间、HCG恢复正常时间、取尿管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性切口妊娠发生、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56.67±0.55)ml、手术时间(58.51±0.67)ml,取尿管时间(1.08±0.03)d均少于对照组的(121.50±1.24)ml、(118.98±4.74)ml、(2.16±0.05)d,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月经恢为复时间、HCG复常时间、术后疼痛、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疼痛、术后持续性切口妊娠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举宫杯在腹腔镜下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中具有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等优点,对降低手术难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与LC+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分为LC+LCBDE组和LC+EST组,各5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Oddis括约肌损伤发生率。结果 LC+LCBDE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31.52±25.71)min、住院时间(8.13±2.35)d、并发症发生率(15.38%)、Oddis括约肌损伤发生率(3.85%)均低于LC+EST组的(167.12±35.24)min、(10.37±3.25)d、48.07%、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LCBDE和LC+EST均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有效微创手段,LC+LCBDE方案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同时能保护Oddis括约肌的正常功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优化实验条件,建立提取瘢痕胶原蛋白的可靠方法。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20例手术整形切除增生性瘢痕的标本进行研究,用胃蛋白酶的消化方式、用盐酸溶解法提取瘢痕胶原,用氯化钠盐析法制成胶原蛋白膜,用吸收光谱分析、氨基酸成分分析对胶原蛋白进行鉴定。结果 20例胶原标本提取胶原蛋白,通过氨基酸成分分析甘氨酸占30%以上,吸收光谱分析在230 nm处有吸收波峰,证实提取物为来自皮肤瘢痕组织Ⅰ、Ⅲ型胶原蛋白。结论 用酶消化、酸溶解、盐析法提取瘢痕胶原蛋白,方法可靠,操作简单,提取胶原蛋白纯度高,符合Ⅰ、Ⅲ型胶原蛋白特征,制成胶原蛋白膜为进一步研究瘢痕提供了生物学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腔镜左肝蒂阻断左半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8年3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手术治疗的67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行左肝蒂阻断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治疗设为腔镜组,32例行传统开腹左半肝切除术治疗设为开腹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胃肠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和术后第7天的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变化情况。结果 腔镜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长[(269.11±54.43) min vs(211.72±31.64) min],术后疼痛缓解时间 [(2.89±1.41) d vs(4.81±1.58) d],术后排气时间[(24.80±6.31) h vs(45.13±9.80)h],术后住院时间[(9.51±2.38) d vs(14.19±2.86) d]均优于开腹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并发症和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左肝蒂阻断左半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是肯定的,与以往开腹肝切除术相比,腹腔镜左肝蒂阻断左半肝切除术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