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国人左侧第2 腰椎至第1 骶椎(L2 ~ S1)水平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手术通道的解剖学特点, 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理论依据。方法: 对成人标本的左侧腹膜后间隙进行逐层解剖,探查进入L2 ~ S1 水平斜 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手术通道的解剖学特点,测量其通道直径并记录相关数据,对通道及其毗邻结构拍照记录和定 量描述。结果: 自然状态下L2 ~ L3、L3 ~ L4、L4 ~ L5 水平的通道直径分别为(12.07±7.74) mm、(15.34±5.70) mm、(13.49±4.9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5 ~ S1 横径和纵径分别为(14.86±8.30)mm、(20.48±7.17) mm,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牵拉腰大肌状态下L2 ~ L3、L3 ~ L4、L4 ~ L5 水平的通道直径分别 为(15.26±8.18)mm、(20.13±5.18)mm、(18.75±5.8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L2 ~ L3、L3 ~ L4、 L4 ~ L5 水平,自然和牵拉腰大肌2 种状态下的通道直径大小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横向牵拉腰大 肌将显著扩大各个椎体水平手术通道,L2 ~ L3、L3 ~ L4、L4 ~ L5 水平通道扩张度分别为25.10%、25.81%、 28.47%。在L2 ~ L5 水平上,最常见的是交感干,生殖股神经在L3 水平穿过腰大肌前筋膜向下延伸,在腹膜后 脂肪中能观察到输尿管。结论: 左侧腰大肌与血管之间的通道直径大小可以满足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手术的需要, 适度牵拉腰大肌可扩大手术通道直径,进一步了解手术通道周围的解剖结构,对手术安全性的提高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与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9月本院96例行手术治疗的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4例行PLIF术治疗(PLIF组),52例行OLIF术治疗(OLIF组).记录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融合率及术后近...  相似文献   

3.
腰椎融合术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术式,可采取的手术入路较多,其中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TLIF)是目前在临床上广泛运用的手术方式。近几年,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革新,经皮内镜下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PE-TLIF)因其组织损伤小及患者恢复快等优势而逐渐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PE-TLIF的手术方法、临床优势、临床进展与现状及Kambin棱镜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寰枢椎脱位经口咽行寰枢椎融合术,是一难度较大的手术。术中易造成副损伤,如脊髓损伤可致截瘫;如术前术后护理不当,可致多种并发症;如局部水肿分泌物增多致排痰困难,呼吸道阻塞及肺内感染;颈部制动不当可致植入骨块脱出使手术失败等等。我院骨科从1990年至今治愈此类患者50名,男性37名,女性13名。 术前准备及注意事项:①术前颅骨牵引是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床头抬高15~30cm,牵引重量5~7kg。每日调整牵引弓螺栓1次,牵引针孔用75%酒精消毒2次。翻身2次,保证头颈躯干在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采用多孔融合器在不同入路腰椎融合术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建立完整腰椎三维有限模型,通过实验方法获得多孔材料的力学参数。针对多孔融合器在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LIF)、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和直接外侧椎体间融合术(direct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DLIF)中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施行椎间融合术后,DLIF、ALIF模型预测的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和融合器应力明显低于PLIF、TLIF模型,DLIF、ALIF和TLIF模型预测的终板应力明显低于PILF模型。结论采用多孔融合器的DLIF模型显示出较优的生物力学性能,而且在临床过程中操作简单适于微创术式。DLIF手术具有更优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6.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是采用双通道在持续冲洗及内镜直视下行腰椎椎体间减压及融合的手术,具有手术器械简单、操作灵活性强、创伤小、学习曲线相对平缓等优势,常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及腰椎滑脱等腰椎退行性疾病。随着该术式在脊柱疾病中的广泛应用,一些潜在的优势及不足也逐渐被发现。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的手术入路有两种: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目前研究较多的是TLIF,本文就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手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疗效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椎间融合治疗低度腰椎滑脱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对纳入的35例因低度腰椎滑脱行单节段融合的患者加强术前心理护理及相关的术前准备,并做好术后体位护理、生命体征及病情观察、神经功能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结果35例腰椎滑脱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所有患者的疼痛症状消失或缓解,均无护理相关并发症。结论腰椎滑脱症患者围手术期的良好护理和正确指导对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32例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采用多裂肌间隙入路进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手术,椎间斜行置入单枚椎间融合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观察围手术期指标、融合率,并对手术前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4.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56.3±36.4)分钟,平均术中出血量(186.2±82.5)ml,平均术后引流量(101.8±43.6)ml,平均下地时间(4.2±1.4)天,平均住院天数(9.3±2.2)天。并发症:2例暂时性神经根损伤,1例硬膜囊撕裂。融合情况:融合14例(43.8%),可能融合18例(56.2%),无非融合病例。腰痛、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后随访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退变性疾病可获得可靠的融合和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性对比评价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LIF)与后入路椎体融合术(PLIF)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以及PubMed数据库、Cochrane数据库,以“斜外侧椎间融合术”“后入路椎间融合术”和 “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anterior to psoas”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为关键词,计算机检索2010年1月-2019年9月国内外已发表关于OLIF与PLIF对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或随机对照研究的中英文文献,严格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相关数据,运用RevMan 5.3软件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间隙高度(IDH)、腰椎前凸角(LL),以及手术并发症情况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0篇研究共580例患者,其中经OLIF手术276例,经PLIF手术304例。1项随机对照研究,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为低风险;9项病例对照研究纽卡斯尔-渥太华评分(NOS),其中高质量6项、较高质量3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OLIF较PLIF平均手术时间短(WMD=-84.02,95% CI -118.29~-49.74,P<0.01),平均术中出血量少(WMD=-269.12, 95% CI -319.84~-218.41,P<0.01),平均住院时间短(WMD=-3.29, 95% CI -4.70~-1.89, P<0.01),术后IDH恢复更高(WMD=1.11, 95% CI 0.44~1.77, 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ODI(WMD=0.16, 95% CI -1.98~2.30, P>0.05)、VAS(WMD=0.02, 95% CI -0.52~0.56, P>0.05)、LL(WMD=0.77, 95% CI -0.40~1.94, 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OR=0.91, 95% CI 0.50~1.64, P>0.05),OLIF和PLI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OLIF与PLIF应用于椎体间融合术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OLIF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更低,术后IDH恢复更高,有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Quadrant可扩张通道系统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十堰市人民医院骨科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采用经Quadrant可扩张通道下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50例患者设为MIS-TLIF组,并随机抽取同期采用传统开放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O-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50例患者设为O-TLIF组。记录2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在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对所有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痛疗效JOA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评价及影像学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1~26个月,平均(14.8±6.5)个月。MIS-TLIF组手术时间与O-TLI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O-TLIF组比较,MIS-TLIF组手术切口长度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引流量较少,平均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VAS、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TLIF组比较,术后1个月MIS-TLIF组VAS、JOA评分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VAS、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2组患者SF-36量表评定各维度总得分均改善,MIS-TLIF组改善程度高于O-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末次随访时MIS-TLIF组优良率为96%,O-TLIF组优良率为9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Bridwell椎间融合标准,2组融合率均为100%,但MIS-TLIF组平均椎间融合时间较O-TLIF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S-TLIF与O-TLIF技术均可以有效治疗成人腰椎退行性疾病,但MIS-TLIF技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椎间融合时间短及能有效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Purpose

Surgery for lumbar spinal degeneration disease is widely performed. While pos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are popular, 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LIF) is also used for treatment. 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XLIF) is commonly used for noninvasive ALIF; however, several complications, such as spinal nerve and psoas muscle injury,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e current study, we examined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complications of 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OLIF) for lumbar spinal degeneration disease.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irty-five patients with degenerated spondylolisthesis, discogenic pain, and kyphoscoliosis were examined. All patients underwent OLIF surgery (using a cage and bone graft from the iliac crest) with or without posterior decompression, without real-time electromyography monitoring. Posterior screws were used in all patients.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score and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 were evaluated before and 6 months after surgery. Surgical complications were also evaluated.

Results

Pain score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surgery, compared to those before surgery (p<0.05). There was no patient who underwent revision surgery. There was no spinal nerve, major vessel, peritoneal, or urinary injury. Few patients showed symptoms from psoas invasion.

Conclusion

OLIF surgery produced good surgical results without any major complica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可扩张套管下椎弓根内固定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对比研究2010年9月至2011年10月采用可扩张套管下椎弓根内固定PLIF技术(微创组)和传统PLIF手术(传统组)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分别为12例和22例)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ODI评分和椎间融合率,并对两组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微创组与传统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减少(P<0.05);两组间椎间融合率无明显差异,临床疗效满意.微创组术后康复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P<0.05).结论:可扩张套管下椎弓根内固定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切口小、出血少、软组织损伤轻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取得与传统开放手术同样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运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验证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OLIF)辅助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 DLS)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建立L1~S1三维有限元DLS模型(模型1),模拟L2~5连续三节段OLIF手术及其结合不同内固定方式,分别建立单纯OLIF(stand-alone OLIF)模型(模型2)、椎体钉棒固定模型(模型3)、单边椎弓根螺钉固定模型(模型4)和双边椎弓根螺钉固定模型(模型5)。在直立、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工况下,记录并分析各模型融合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融合器及内固定的应力及其分布情况。结果 6种运动工况下,模型2~5融合节段整体ROM均小于模型1;与模型1相比,模型3、4的ROM降幅大于模型2、小于模型5;前屈和后伸工况下,模型4与模型5的ROM降幅相仿;左右侧弯工况下,模型3与模型5的ROM降幅相仿。在所有运动工况下,模型3、4融合器应力峰值大于模型5、小于模型2;其中,模型3的L2~3、L3...  相似文献   

14.
针对腰椎椎间融合术的生物力学研究背景和意义,回顾近年来椎间融合器及其在椎间融合术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主要归纳腰椎生物力学实验方法、椎间融合器和椎间融合术的最新进展,得出椎间融合术生物力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为:有限元法的建模精细化、传统融合器的几何更优化、新型融合器的临床化和辅助固定方式的多样化。最后对椎间融合术生物力学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通过对腰椎椎间融合术的生物力学研究进行回顾和展望,以期为腰椎疾患的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TLIF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峡部崩裂型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腰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12例。采用腰椎后正中切口,行相应节段椎弓根复位内固定,经单侧腰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植骨融合(TLIF),并使用2枚钛网或单独进行自体髂骨植骨。术后随访观察椎体间植骨融合情况及临床效果,按JOA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全部患者切口一期愈合,无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和脑积液漏等并发症。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7月,平均12个月。无1例发生内固定物松动移位或断裂,椎间隙高度无丢失。骨融合率为100%,疗效优良率91.6%。结论:TLIF结合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是一种有效及安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日常生活中振动环境对后路椎间融合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建立正常全腰椎和固定L4~5节段全腰椎有限元模型,在L1上终板添加40 kg质量点,并进行模态分析。结果与正常全腰椎相比,后路椎间融合术后全腰椎的各阶共振频率均降低,对应振型的主运动也发生改变;术后模型第1、2阶固有频率分别为2.94、3.81Hz,均接近日常生活中的振动频段;在前3阶振型中,术后模型L2和L3节段后部单元振幅均增大,增大了该部位术后退变的风险,L3~4节段椎间盘振幅明显增大,特别是该椎间盘靠近L3节段的部分,可能会增大其应力和应变,进而加速其退变。结论基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腰椎的模态分析,研究融合术后腰椎振动特性的变化,为术后患者恢复和健康生活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测试镍钛记忆合金支架的力学性能及用于腰椎间融合术的体外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通过力学测试机测试支架的力学性能,并在新鲜腰椎标本上模拟腰椎间融合术,对比分析镍钛记忆合金支架及其配套的骨粒-可吸收骨水泥混凝物浇注植骨方法、传统盒状融合器用于腰椎间融合术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 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最大抗压强度为(12 964±962) N,记忆特性有效范围内最大形变为(4.68±0.03) mm,形状恢复率为99.86%。相比于正常腰椎模型,单独使用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植入模拟腰椎间融合术后手术节段稳定性在前屈、后伸、侧屈、旋转方向上均有增加,与采用传统盒状融合器相当(P>0.05)。而在复合使用配套设计的自体骨粒-可吸收骨水泥混凝物植骨后,手术节段活动度进一步降低(P<0.05),节段稳定性与附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相当(P>0.05)。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植入后的抗拔出强度弱于传统盒状融合器(P<0.05),在配合使用自体骨粒-可吸收骨水泥混凝物植骨时的抗拔出强度显著强于传统盒状融合器(P<0.05)。结论 本研究的镍钛记忆合金支架同时配套设计了相匹配的骨粒-骨水泥混凝...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研究后路不同程度椎板切除对腰椎融合手术后邻近节段的影响。方法在完整腰椎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建立3种椎板切除程度不同的手术模型:双侧小关节切除(Bi-TLIF)、半椎板切除(PLIF)、全椎板切除(LAM-PLIF)。对不同模型在生理载荷下的生物力学响应进行研究,对比手术模型椎间活动度、椎间盘内压以及小关节接触力相对于正常模型的变化。生理载荷采用400 N随动载荷+7.5 N·m力矩的方式施加在L1节段上终板上,加载过程中对骶髂关节面上的6个自由度保持约束。结果前屈状态下,手术组Bi-TLIF、PLIF、LAM-PLIF相邻节段L3~4生物力学变化明显,其椎间活动度比正常组依次增大1.0%、9.3%和24.5%,而椎间盘内压依次增大1.4%、4.3%、10.0%,在其他姿态下影响不明显。对于小关节接触力,Bi-TLIF、PLIF在L3~4节段有明显增加,而在L5~S1节段则不明显。结论椎板切除会增加腰椎融合手术后的邻近节段椎间活动度、椎间盘内压以及小关节接触力,这些生物力学变化可能会增大邻近节段退变的风险。椎板切除范围越大,对邻近节段产生的影响越大。因此,更多地保留后部结构复合体,对于减少腰椎融合后邻椎病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多指手术的配合要点及在围术期的优质护理服务措施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 年1 月~2017 年1 月收治的各类多指患儿122 例,行多指切除矫正术,关节成形术遥结果通过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总结出一套适合多指患儿的 护理方法,对多指患儿的手术治疗给予了充分的护理支持,有利于患儿术后恢复和康复遥结论患儿年龄较小,麻醉尧手术耐受 力差,护士术前全面了解患儿情况及手术方式,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与患儿家长良好沟通,取得理解,使其更好地配合曰熟 知术中护理要点,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保障患儿安全,促进和谐医患关系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