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BAALC(brain and acute leukemia,cytoplasmic)基因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3例初诊AML患者(研究组)和36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对照组)骨髓,应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Q-PCR)法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BAALC转录本水平。采用ROC曲线根据其表达水平对AML患者再次分组并比较组间临床参数的异同,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AML患者BAALC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AML患者的BAALC表达水平根据临界值2.107(ROC曲线敏感度51%、特异性100%)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和基因突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AB分型、WHO分型、不同核型以及染色体危险程度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ALC高表达组原始细胞计数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0.001)。BAALC高表达组治疗后完全缓解率低于BAALC低表达组(P=0.087);BAALC高表达组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明显低于BAALC低表达组(P=0.031),正常核型AML患者中BAALC高表达组总体生存时间也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43)。结论:BAALC高表达是AML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可作为AML辅助诊断的参考标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钙黏蛋白相关蛋白(α—catenin,CTNNA1)基因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法检测25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对照组)和92例初诊AML患者(观察组)中CTNNA1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中51例(51/92,55.43%)存在CTNNA1低表达,而对照组未发现CTNNA1低表达(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152,P〈0.001);CTNNA1表达水平与AML患者的年龄、性别、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含量、FAB分型、核型分组之间均无相关性(P均〉0.05)。ROC曲线分析表明CTNNA1表达水平能有效鉴别观察组和对照组,AUC=0.806。观察组中CTNNA1低表达的患者化疗后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76,P=0.142)。4例初诊AML患者在获得完全缓解后CTNNA1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结论:CTNNA1基因低表达可能是AML中的一个常见分子事件,检测其表达可用于AML患者的辅助诊断和疾病状态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患者裸角质膜同源蛋白(NKD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125例初诊AML患者和22例对照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NKD1的转录水平。根据NKD1表达水平将AML患者分为高、低表达两组,比较两组间临床参数的异同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AML患者中NKD1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U=805, P=0.002)。NKD1高、低表达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外周血血小板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FAB/WHO分型以及常见基因突变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KD1高表达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低表达组(U=1 339, P=0.029);NKD1高、低表达两组患者经诱导治疗后完全缓解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AML、非M3及染色体核型正常患者中,NKD1低表达组总体生存时间明显短于NKD1高表达组(P均<0.05)。结论: NKD1在AML患者中呈低表达,可作为判断AML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申淑珍  刘娟  马云  杨瑞  许飞  李玲  白晓川 《重庆医学》2015,(29):4042-4044
目的:研究尾型同源盒基因2(CDX2)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 RT‐PCR方法检测114例初发AML患者及56例诱导化疗后患者骨髓和(或)外周静脉血单个核细胞CDX2基因表达,19例随访患者每3个月定期检测CDX2基因表达。8名健康者外周静脉血和5名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作为对照。结果114例A M L患者和13名对照的骨髓和(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均检测到CDX2基因表达。以第一个四分位数为界划分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对照组CDX2基因表达水平均在低表达组,114例A M L患者高表达组90例(78.9%),对照组与A M L患者CDX2基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初发患者骨髓和外周静脉血CDX2基因表达呈正相关( r=0.656,P<0.01)。CDX2高低表达组诱导化疗完全缓解(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 AML 病例 CDX2高表达78.9%。CR患者 CDX2表达量为化疗前的10.3%~86.2%,且随着疗程增加逐步降低,复发时显著升高。随访6个月以上病例19例,两组早期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X2表达量变化反映患者体内白血病细胞负荷,持续高表达可能是预后不良指标之一,可作为染色体核型正常AML微小残留病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3(ABCA3)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中的表达,探讨ABCA3在AML耐药方面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方法 ①应用半定量RT PCR检测33例初治、13例复发/难治成人AML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单个核细胞ABCA3 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在不同组间的表达规律;②将初治AML患者按化疗效果分为完全缓解组和未完全缓解组,比较两组间ABCA3的表达水平;③分析ABCA3与AML患者初诊白细胞数、免疫表型、FAB分型等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BCA3的表达水平:初治及复发/难治AML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复发/难治AML组高于初治组(P<0.05);完全缓解组低于未完全缓解组(P<0.05);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患者高于其他AML亚型(除M3外,P均<0.05)。ABCA3的表达水平与AML患者初诊白细胞数、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数、免疫表型、性别及年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ABCA3与AML患者的多药耐药及治疗、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AML1/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ETO+ AML)患者半乳凝集素3(galectin-3,gal-3)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RT-PCR(RQ-PCR)法检测53例AML1/ETO+ 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gal-3 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gal-3蛋白水平,分析gal-3 mRNA表达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①gal-3 mRNA及蛋白在初诊AML1/ETO+ AML患者中呈高表达( P<0.001),初诊患者gal-3 mRNA与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732, P<0.001),疾病完全缓解期外周血gal-3蛋白表达量下降( P<0.001);②初诊时gal-3 mRNA表达水平越高,患者白细胞数量越低( P=0.014),CD34表达和附加染色体异常的比例越高( P=0.001, P=0.026);③gal-3 mRNA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在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诱导期死亡(即早期死亡)率上无明显差异( P>0.05),但两组患者在复发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9);④gal-3 mRNA高表达组患者中位总生存率(OS)及无病生存率(DFS)均较低表达组缩短( P=0.007, P=0.015),累积复发率增高( P=0.045),但累积死亡率无明显差异( P>0.05)。Cox风险比例模型提示gal-3 mRNA是影响AML1/ETO+ AML患者OS及DFS的独立指标。结论 骨髓gal-3 mRNA有可能成为AML1/ETO+ AML患者评估预后及指导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AALC基因在NC-AMI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BAALC基因在48例NC-AMI患者中的表达。结果以48例NC-AMI患者骨髓BAALC基因中位表达为界,分为高表达(n=26)和低表达(n=22)组。BAALC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相比,患者的年龄、性别、血红蛋白量、血小板计数、外周血及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差异无显著性;BAALC高表达组外周血高白细胞、FAB分型中M0和M1及CD34表达率较低表达组高;BAALC高表达组完全缓解率(CR)58%较低表达组CR87%差异有显著性(P〈0.05):BAALC高表达组复发率42%较低表达组复发率19%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BAALC基因高表达是NC-AML患者预后不良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senex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AML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enex基因在21例初诊AML患者(初诊组)、27例骨髓完全缓解的AML患者 (缓解组)、19例骨髓复发的AML患者(复发组)以及12例对照者(对照组)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比较4组之间的基因表达水平差异,并分析senex基因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和疗效的关联性.结果 初诊组senex基因表达水平高于缓解组(4.06±2.72 vs 2.52±1.83,P=0.04)和对照组(4.06±2.72 vs 1.22±0.48,P=0.001),复发组senex基因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3.27±2.54 vs 1.22±0.48,P=0.017),且各亚型之间以AML-M3的senex基因表达水平最高.AML患者senex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存在相关性(rs=0.557,P=0.000).此外分析AML初诊患者的临床特征显示1次化疗缓解的患者(n=14)的senex基因表达显著低于1次化疗未缓解的患者(n=7)(1.77±1.47 vs 4.85±2.20,P=0.003),并且1次化疗未缓解的患者预后均较差.结论 senex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与AML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B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定量检测57名B细胞性ALL患者(20名初诊者(初诊组),15名骨髓复发者(骨髓复发组),7名骨髓外转移者(骨髓外转移组)及15名完全缓解者(完全缓解组))和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清TGF-β1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血清TGF-β1浓度在初诊组中降低(P〈0.05);在完全缓解组中升高;在骨髓复发或骨髓外转移组中均低(P〈0.05);初诊、骨髓复发及骨髓外转移组间比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其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TGF-β1浓度与病人外周血白细胞数呈负相关(R=-0.344,P〈0.01),与外周血红细胞计数(R=0.460,P〈0.01)、血红蛋白浓度(R=0.439,P〈0.01)和血小板计数(R=0.907,P〈0.01)呈正相关,与年龄、性别等指标无相关性。结论:血清TGF-β1浓度可作为监测ALL患者病情转归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赵明哲  胡慧仙  张素丽  骆超  章敬成 《浙江医学》2017,39(19):1646-1648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microRNA-100表达水平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核型正常AML(CN-AML)患者154例,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骨髓细胞microRNA-100的表达水平,将数值大于等于中位数者归为高表达组,低于中位数者归为低表达组。比较microRNA-100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FAB分型、Hb、WBC、PLT、原始细胞比例、FLT3-ITD基因突变、NPM1基因突变、化疗后完全缓解情况等。随访48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总生存、无事件生存率。结果与高表达组患者比较,低表达组患者的FAB分型M4、M5型比例较高(P<0.05),Hb水平较低(P<0.05),原始细胞比例较低(P<0.0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WBC、PLT、FLT3-ITD基因突变、NPM1基因突变、化疗后完全缓解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icroRNA-100低表达组患者总生存率、无事件生存率均低于高表达组患者(均P<0.05)。结论microR-NA-100低表达或是AML患者预后差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icroRNA‐145(miR‐145)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70例,其中初治组46例、缓解组24例,非血液肿瘤性疾病14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iR‐145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miR‐145在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中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缓解组及对照组(P<0.01);其中9例经化疗后缓解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miR‐145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iR‐145表达水平与初诊时原始细胞百分数及外周血白细胞数均无相关性(P=0.456、0.394)。结论 miR‐145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表达下调,提示miR‐145的表达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存在显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Wilms基因(WT-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病人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AML病人66例,其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组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除APL)组58例。对照组20名为健康体检者。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骨髓细胞中WT-1表达,并以WT-1的中位表达水平作为界值,将初诊AML病人(APL除外)分为WT-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并分析其表达与病人性别、年龄、骨髓原幼细胞比例、外周血白细胞数、血红蛋白、血小板数、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完全缓解(CR)率及复发率的关系,以揭示WT-1基因表达水平与AML预后的关系。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WT-1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34,P < 0.01)。各组WT-1表达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06,P < 0.05),与对照组相比,APL病人和ANLL中M1的病人的WT-1表达水平均较高(P < 0.05)。ANLL病人各亚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81,P < 0.05),与M1组病人相比,M2组和M3组病人的WT-1表达水平相对较低(P < 0.05);与WT-1低表达组相比,WT-1高表达组中骨髓原幼细胞比例、外周血白细胞数显著升高(P < 0.05);而性别、年龄、血红蛋白、血小板数、LDH、CRP、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预后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L病人WT-1高表达组CR率低于低表达组(P < 0.05)。结论WT-1在AML病人骨髓细胞中表达水平可作为临床评估疾病的预后、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邵珊  李桂英  周丽 《河南医学研究》2010,19(2):156-158,161
目的:检测初诊未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患者化疗前后血清VEGF的表达水平,探讨VEGF的表达对AML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40例AML初发患者化疗前后血清及12例对照组血清VEGF的含量。结果:初发和未缓解AML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完全缓解(CR)AML组(P<0.01);初治组AML患者血清VEGF含量明显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0.01),未缓解患者血清VEGF含量又明显上升,与C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诊未治AML患者化疗前血清VEGF的表达与骨髓中白血病细胞比例呈正相关。结论:AML患者血清VEGF水平一定程度上可能反映体内白血病细胞的总负荷量同时与临床病情变化密切相关,可作为了解病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白血病患者WT1基因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58例初治急性白血病(AL)、2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和10例非血液病患者WT1基因的表达。结果:10例非血液病患者WT1基因的表达均呈阴性。58例AL患者44例检测有WT1基因的表达,阳性率为75.9%,其中急性髓性白血病(AML)阳性率为86.4%,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为42.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AML治疗前WT1的表达水平与完全缓解(CR)率无相关(P>0.05),但倾向于WT1基因低表达者有更高的CT率(低表达组CR率为75.0%,高表达组率为34.8%)。CML慢性期WT1的表达水平极低,随临床分期进展水平增高,高表达者预示急变。结论:AL和CML急变期患者WT1基因过度表达,初治AML治疗前WT1的表达水平与疗效无相关,但低表达组CR为75%,高表达组CR为34.8%。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病人骨髓细胞FBXO22基因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病人临床指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AML病人92例,其中初发组41例,完全缓解(CR)组28例,部分缓解(PR)组23例,另选取肾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病人30例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并比较各组病人骨髓细胞中FBXO22 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初发组病人FBXO22 mRNA相对表达量与病人性别、年龄、血常规参数、临床分型的相关性。结果各组病人FBXO22 mRNA表达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PR组和初发组均低于对照组和CR组(P<0.05),而对照组和CR组、PR组和初发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组病人中,不同血小板计数病人的FBXO22 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初发组病人血小板计数与FBXO22 mRNA相对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492,P<0.01)。结论AML病人骨髓细胞FBXO22表达降低,且与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共刺激分子CD40、CD40L在人急、慢性髓性白血病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标记及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了37例急性髓性白血病及20例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CD40L的表达.另取8例健康人骨髓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①治疗前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中,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外,CD40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患者CD40较其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CR患者接近对照者,两未缓解(NR)患者CD40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CD40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上的表达与正常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所有急、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及正常对照骨髓单个核细胞上的CD40L均存在表达缺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0是参与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发病和抗白血病免疫反应的重要共刺激分子,其表达与白血病分化程度及分型有关,CD40表达异常可能是AML发病机制之一,且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调节单个核细胞上CD40的表达,纠正AML白血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可能是免疫基因治疗人类急性髓性白血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