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2006—2015年天津市职业性噪声聋的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职业性噪声聋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06—2015年天津市职业性噪声聋病例,对基本情况、职业史、企业性质以及行业分布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天津市2006—2015年共报告职业性噪声聋70例,呈现整体上升趋势(P<0.05)。职业性噪声聋主要为男性病例,工种主要为操作工,年龄中位数为53岁,工龄中位数为25年;滨海新区报告病例占44.29%,不同性别、工种、地区之间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报告病例中制造业占92.86%,外商经济占60.00%,中型企业占57.14%,不同行业、经济类型及企业规模之间构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天津市职业性噪声聋发病呈整体上升态势,应加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以及重点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保护职业人群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6—2020年湖北省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病特征。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收集2006—2020年湖北省职业性噪声聋病例,对其基本情况、职业史、企业性质以及行业分布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20年湖北省职业性噪声聋病例共325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病例中男性占93.21%;发病年龄中位数为47岁,实际接噪工龄中位数为20年。病例涉及135家企业,主要集中在十堰市、荆州市、武汉市、宜昌市和襄阳市,占全部病例的83.95%。行业主要以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通用设备制造等制造业和采矿业为主,分别占83.69%和6.15%;经济类型以内资企业为主,占89.54%;规模以大、中型企业为主,占82.15%。结论湖北省职业性噪声聋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具有地区、行业和企业相对集中的发病特点。应针对发病特点,强化防噪降噪工作措施,保护职业人群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南京地区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情况,分析未确诊为职业性噪声聋的原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2015—2022年在南京市职业病防治院进行职业病诊断的病例一般情况、病例来源、接噪工龄、工种、诊断时间、诊断结论等资料,并对未确诊职业性噪声聋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22年共对275例人员进行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确诊36例,确诊率13.1%,主要为轻度噪声聋(29例,占80.6%)。职业性噪声聋确诊率呈逐年增高、随工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P <0.05)。随着年龄分组的增高,确诊率呈下降趋势(P <0.01)。确诊率最高的行业和工种为通用设备制造业(41.2%)和铆工(57.1%)。未能确诊职业性噪声聋239例,占比86.9%。未能确诊职业性噪声聋的前3位原因(合计占86.2%)为双耳听力曲线符合高频下降型感音性听力损失,但高频平均听阈小于40 dB;双耳听力曲线符合高频下降型感音性听力损失,高频平均听阈达到40 dB,但较好耳听阈加权小于26 dB;双耳听力曲线不符合高频下降型听力损失。结论 南京地区职业性噪声聋确诊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及职业病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东莞市近10年新发职业性噪声聋发病分布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预防职业性噪声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东莞市2012—2021年新发职业性噪声聋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病例基本情况、企业性质、行业分布和经济类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东莞市2012—2021年共报告职业性噪声聋病例458例,占新发职业病的32.99%(458/1 388),发病总体呈波浪形上升趋势,其中以轻度噪声聋为主365例(占79.69%)。发病年龄中位数(P25~P75)为47.0(41.0~51.0)岁,发病工龄中位数(P25~P75)为8.0 (5.3~12.0)年。病例具有企业聚集的特点,企业规模分布以大中型企业为主,占70.52%(323/458);企业行业分布以制造业(422例),占病例总数的92.14%(422/458)。结论 东莞市职业性噪声聋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与重点人群的职业病危害监督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深圳市职业性噪声聋病例特征,为深圳市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8年10月由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诊断的138例职业性噪声聋患者,研究职业性噪声聋在不同性别、年龄、工龄和行业人群中的分布特点。
结果 138例职业性噪声聋患者中,男性131人,女性7人,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职业性轻度噪声聋129例(占93.48%),中度9例(占6.52%),无重度病例。35~49岁年龄段患者占比65.95%,患者噪声作业工龄为6~15年的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58.70%。在语频1 000 Hz和2 000 Hz上,≤ 10年、11~15年和≥ 16年3个工龄组患者听阈平均值均有随工龄增加而升高趋势(P < 0.05)。3组患者在500 Hz以及高频频率上听阈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根据深圳市职业性噪声聋的流行特征,应为该市劳动者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做到早期发现,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四川省职业性耳鼻喉疾病分布特征,为今后职业性耳鼻喉疾病防治工作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对四川省2008-2018年职业性耳鼻喉诊断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8-2018年四川省共报告职业性耳鼻喉疾病686例,以职业性噪声聋为主656例(95.63%),多为男性634例(92.42%),年龄在40~49岁年龄段最多362例(52.77%),工龄以5~14年最多375例(54.67%),病例主要集中在德阳市310例(45.19%)和成都市216例(31.49%),行业分布以非金属矿采选业最多85例(12.39%),病例所属企业经济类型国有经济企业为主304例(44.31%),企业规模以大型企业为主257例(37.46%)。结论四川省职业性耳鼻喉疾病人数从2015年显著增加,以职业性噪声聋为主。应对企业、职业健康体检机构、职业病诊断机构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减少四川省职业性耳鼻喉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根据青岛市职业病防治院诊断办公室档案资料显示,2011—2016年青岛市新发职业病439例,居前三位病种依次是尘肺病(43.05%)、职业性噪声聋(21.18%)、职业性化学中毒(18.91%)。男性350例、女性89例,年龄主要介于40~59岁之间。行业分类以化学纤维制造业(石棉加工)、金属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金矿)为主,主要分布在市北、平度、黄岛区。近年来,青岛市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病呈明显增多趋势,而职业性化学中毒呈现下降态势,毒物种类多样且复杂。我市职业病防治形式严峻,任务艰巨。卫生行政和监管部门可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根据高发危害因素、高发区域和行业人群,突出重点,分类防治,长远规划。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江苏省职业性噪声聋发病情况及发病趋势,为制定江苏省职业性噪声聋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江苏省职业性噪声聋患者的诊断资料,对其发病情况、地区分布情况、企业性质等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建立回归方程,分析职业性噪声聋发病的时间趋势。结果 2011—2020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共报告职业性噪声聋819例,诊断人数呈现先整体上升、然后逐年递减的趋势;男性新发病例占比高于女性,患者诊断年龄M (P0~P100)为47.0岁(23.0~69.0岁),且以40.0~50.0岁居多,诊断工龄M (P0~P100)为11.0年(3.0~45.0年),多集中在3.0~15.0年;职业性噪声病例的地区分布集中在苏州市、扬州市、南通市、常州市和镇江市,共占79.01%;企业分布以中小(微)型企业、制造业、私营企业为主。结论 2011—2020年江苏省职业性噪声聋新发病例数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新发病例分布情况受到性别、年龄、工龄、企业规模、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四川省噪声作业工人高频段听力损失和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病例分布情况,为预防和控制职业性噪声聋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1年四川省所有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上报的噪声作业工人体检资料,采用SPSS 26.0软件对其高频段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病例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收集379 375名噪声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资料,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为0.09%,噪声作业职业禁忌症检出率为1.20%,高频段听力损失检出率为7.59%,语频段听力损失检出率为0.63%,高血压检出率为12.12%,心电图异常率为16.60%。高频段听力损失人员以男性、35~60岁人群居多,主要集中在中小型制造业和采矿业,地区分布以成都、德阳和广元为主,听力损失率随年龄和工龄的增加而升高。结论 2021年四川省噪声危害暴露基数较大,听力损失检出率偏高,应加大对重点人群、重点行业与中小型企业的综合性预防措施,降低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总结怀化市2006—2015年职业病发病特点,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理2006—2015年由怀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断并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新发职业病病例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5年怀化市共诊断报告职业病469例,包含5大类12种,以尘肺病为主(87.2%),其次是职业性噪声聋(7.7%)。尘肺病又以矽肺为主(87.8%)。职业病地区分布主要集中在洪江市(34.8%)、辰溪县(19.2%)和麻阳县(17.7%);职业病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属(31.4%)、煤炭(24.9%)和卫生社保(24.1%);职业病企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小型企业。结论尘肺病和职业性噪声聋是该市主要职业病,高发地区小型企业及有色金属、煤炭等行业是职业卫生监管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06—2013年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诊断现状、职业病发病数量、种类、分布及发展趋势。方法收集汇总2006—2013职业病网络报告系统的职业病病例及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3年苏州地区5家诊断机构共诊断职业病1 615例,其中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断1 237例,占总病例的76.59%;除尘肺外的其他种类职业病384例,占89.71%。2006—2013年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诊断尘肺853例,慢性职业中毒174例,急性职业中毒119例,物理因素所致疾病31例,职业性耳鼻喉疾病60例;经济类型分布:尘肺以集体企业为主,物理因素所致疾病以私营企业为主;急性中毒第1顺位为私营企业,慢性中毒第1顺位为港澳台企业,耳鼻喉疾病第1顺位为外资企业。行业类型分布:尘肺第1顺位为采矿业,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的第1顺位均为电子信息类,中暑和噪声聋第1顺位均为制造业。急性职业中毒、慢性职业中毒、耳鼻喉疾病发病逐年上升,尘肺逐年下降。结论职业病诊断机构发展不均衡,职业病诊断机构亟待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升级对职业病的发病具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经济类型、不同行业存在不同的发病特征,职业病防治面临新的形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2017年武汉市职业性噪声聋监测结果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为制定针对性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武汉市职业性噪声聋的监测资料,包括噪声危害企业信息、职业健康检查情况和噪声聋发病情况,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武汉市2017年收集存在噪声危害的企业3046家,占全部企业的35.9%。以私有、小微企业和制造业为主;收集接触噪声危害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体检个案资料22853人,双耳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7.3%(1662/22853),以男性、40~69岁为主,听力损失比例随年龄和工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P<0.001);从企业类型看,私有企业和小型企业劳动者听力损失比例更高,分别为10.5%和11.5%;从行业来看,噪声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听力损失人数最多,为1543人,建筑业劳动者听力损失比例最高,为38.9%。职业性噪声聋报告病例新增3例,全部为男性,病例分布以私有和小型企业为主,平均年龄为(51.0±3.6)岁,平均工龄为(12.2±5.4)岁。结论 噪声是武汉市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企业分布广,接触人数多;双耳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较高,与工龄呈正相关,主要集中在私有企业和小型企业。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2006—2010年新诊断职业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6—2010年广州市职业病的发病情况及原因。方法对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广州市首次诊断的职业病病例的病种、地区分布、行业分布、企业性质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广州市职业病发病例数为238例,包含8大类,其中以尘肺(83例)、职业中毒(85例)及噪声性耳聋(38例)为主,职业中毒又以慢性中毒为主;地区分布以番禺区最多,其余各区亦有发生;企业分布主要集中在私营企业及中小型企业;企业性质以轻工、建材、化工、建设、船舶、机械等行业为主。结论广州市2006—2010年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主要以尘肺、职业中毒、噪声性耳聋为主,番禺区、私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等是职业病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和分析"十一五"期间深圳市职业病发病情况及特征,为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实施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2006~2010年深圳市新诊断的职业病病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职业病种类、地区、行业分布等特征。[结果]"十一五"期间深圳市共发生504例职业病,自2007年开始有逐年上升趋势。新发职业病以正己烷、苯等引起的职业性慢性中毒为主(153例,占30.36%);其次为尘肺(128例,占25.40%)、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45例,占8.93%)、职业性噪声聋(36例,占7.14%)。新发职业病多分布在宝安、龙岗两个工业区,且以中小型私有企业为主,轻工业、电子行业病例数最多。[结论]正己烷、苯、三氯乙烯等有机溶剂引起的职业性慢性中毒及药疹样皮炎、尘肺、职业性噪声聋等是深圳市常见职业病,应重点开展对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的预防控制,尤其要加强对中小型私有企业的监管,遏制职业病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德阳市噪声作业工人健康状况,为噪声作业人员的职业病防治和相关部门监管、制度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6年德阳市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上报的噪声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个案卡》,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收集9 186 名噪声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资料,平均年龄为(41.07±8.60)岁,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3.2%,血压异常为13.7%,心电图异常为16.0%,听力损失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χ2 = 91.181,P<0.05),血压异常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χ2 = 65.054,P<0.05),心电图异常检出率男性低于女性(χ2 = 7.677,P<0.05);听力损失和血压异常的检出率随着年龄和工龄的增长而升高;不同企业规模、不同地区工人健康损害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地区噪声检测的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0.882,P<0.01);职业性噪声聋主要集中在中小型、私有、国有、制造业。结论 德阳市噪声作业工作健康损害较严重,需监管部门、企业和劳动者共同采取措施,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深圳市噪声作业员工职业健康状况, 为该市预防与控制职业性噪声聋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国家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方案》要求, 收集深圳市噪声作业员工重点职业病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17年深圳市所监测的噪声作业员工为77 319人, 监测对象听力损失检出率为9.48%, 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0.28%, 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0.17%。男性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均高于女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均有随年龄增长和工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P < 0.05)。来自不同规模、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的员工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听力损失检出率以大型企业最低,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均较低。不同行业类型企业听力损失异常率、疑似职业病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均以建筑行业噪声作业企业员工最高。
结论 深圳市噪声作业员工职业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亟须加强对中型及以下规模企业、建筑行业等重点企业的专项调查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对策, 预防职业性听力损失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江鑫  李建芳  周兆璋  程晓  刘丽莎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728-2730
目的了解江西省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体检及培训情况,为防治职业病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调查表,对江西省存在职业病危害的18个行业、10 299家企业进行调查,分析采矿和制造两大行业相关职业病危害病因素、培训、体检及职业病例情况。结果存在粉尘危害因素的企业有5 645家,化学危害因素的企业3 057家,物理危害因素的企业2 337家,分别占总数的54.8%、29.7%、22.7%。职工总数1 262 278人,其中女工427 690人,农民工403 110人,接触职业因素的职工319 390人(占总人数的25.3%),女工97 953,农民工104 748。参加培训人数为238 455人(占接触职业病总人数的74.7%),参与体检人数333 270人。结论该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种类多、职业病危害主要集中在采矿业和制造业两大行业中。企业基本能普职业健康检查和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收集2006 - 2017年江苏省非煤矿山行业相关信息及其职工患病情况,归纳总结矽肺发病特征,为今后我省非煤矿山职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江苏省职业病危害申报和职业病网报系统收集相关行业信息及矽肺患者资料,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经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者以( x±s)描述,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分析后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采用SNK - q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我省非煤矿山行业111家企业以微型(89.19%)、私有经济(82.88%)、非金属矿采选业(91.89%)为主,其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多为严重(82.88%);2017年非煤矿山企业开展职业健康检查率约27.93%;患者尘肺期别多为壹期(64.15%),尤以非金属矿采选业患者最多(81.22%);确诊的矽肺患者212例中,不同期别矽肺患者的平均确诊年龄和平均发病潜伏期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叁期患者确诊年龄(54.92±6.50)岁小于壹期(59.59±10.27)岁、叁期发病潜伏期(23.13±12.48)年低于壹期(33.47±12.74)年和贰期(29.76±15.62)年(P<0.05)。结论 需重视非金属矿采选业的职业危害及叁期矽肺患者的健康状况,企业对接尘职工职业健康监护的重视度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