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屑病患者就医行为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银屑病是一种良性、慢性、复发性疾病,一般不构成躯体损害,但对患者精神心理的影响较大,患者求根治的愿望非常强烈。由于当前医疗市场的混乱,患者不当的就医行为可能会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笔者自1999年3月至2003年12月,对92例就诊的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医生、患者和医疗市场的角度,分析了影响患者就医行为的一些因素,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不同医疗保障形式人群的就医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311名享有不同医疗保障形式就医者的调查结果分析,认为在医疗保障制度尚未改革的情况下,人们的医疗保障形式了他们就医时对医院的选择;大多数就医者对药物的认识存在着偏差,指名要药行为较为普遍。进而指出实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改革过程中,要将治疗质量高,服务态度好的医院作为定点医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就医意向和就医行为,为制定吸引居民到社区就医的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选择加随机,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对北京市方庄社区10000名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0.2%的社区居民患小病时自己处理而不去就诊:患病时48.6%的居民选择大医院。结论:只有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内涵,改善就诊环境,才能引导居民合理就医。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区3790人的调查,发现78.79%的人不同程度地患有牙病。在患病人员中就医人员只占58.10%。提示我们应大力宣传保健知识,调动社会人群预防和治疗口腔疾病的积极性;提出有效的口腔保健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九江地区农村居民就医现状,并分析农村居民对现有医疗机构的满意度情况,探讨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相关卫生政策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抽取九江地区9个县的18个乡共计1450人开展问卷调查。结果:39.6%的农村居民选择乡村医生就医,59.9%选择就医机构的原因是离家近;在未就医患者中,78.83%因自感病轻未诊治,农村居民对乡村卫生机构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最高,分别为44.3%和60.1%。结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是农村居民选择医疗机构的主要原冈,家庭经济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居民就医行为。同时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急需进一步提高,基层卫生机构设施条件和服务态度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6.
7.
牙病患者的就医行为及心理分析天津职工医学院单增春口腔医院李彦秋孙虹不同年龄的牙病患者在就医行为上存在着各种顾虑,这不仅使牙病患者增加了许多痛苦,而且也延误了治疗,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天津市区的3790人进行了调查,并研究其就医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医行为及其对就医延误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53例急诊行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就医行为、就诊时间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 (1)AMI患者院前延迟时间中位数为3.20h,≤2.00h者占30.19%,2.00h者占69.81%;就诊延迟时间中位数为4.00h,≤6.00h者占88.68%,6.00h者占11.32%.(2)发病后,症状归因于心脏病者占45.28%,归因于非心脏病者占43.40%,不知道者占11.32%,其院前延迟时间中位数分别为2.10h、3.20h和3.90h(P<0.01),就诊延迟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50h、4.80h和5.90h(P<0.01);立即就诊者占32.08%,等待或自行治疗者占60.38%,向朋友家人家庭医生咨询者占7.54%,其院前延迟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10h、3.50h和3.50h(P<0.01),就诊延迟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00h、4.90h和6.00h(P<0.01);采用救护车转运者占54.72%,采用出租车、自家车等其他方式转运者占45.28%,其院前延迟时间中位数分别为2.20h和3.80h(P<0.01),就诊延迟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70h和5.15 h(P<0.01);首诊于三级医院者占79.25%,首诊于二级医院者占11.32%,首诊于社区医院或诊所者占9.43%,其院前延迟时间中位数分别为2.55h、4.60h和4.00h(P<0.01),就诊延迟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75 h、5.95 h和5.50h(P<0.01);立即选择PCI治疗者占66.04%,向朋友家人家庭医生咨询者占30.19%,等待或观察者占3.77%,其就诊延迟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70h、11.00h和5.15h(P<0.01).(3)院前延迟时间≤2.00h者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2.00h者(0,27.03%,P<0.05).就诊延迟时间≤6.00h者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明显低于6.00h者(14.89%,50.0%,P<0.05).结论 AMI患者目前仍存在不良就医行为,就医延误依然存在,且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改善患者就医行为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10.
社会心理因素对就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11.
新农合制度下农民就医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党和各级政府积极探索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的同时,2003年向全国提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10年实现在全国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奋斗目标,通过8年的努力,农民工的就医行为在新农合制度下发生了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次研究以四川省两个少数民族地区县(冕宁县和甘孜县)居民为调查对象,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就医行为.运用调查问卷收集数据,研究表明城乡居民在医疗消费行为的可及性和可承受医疗服务费用水平上存在差异;新医改政策加快推动了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居民就医条件明显改善,但从满足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实际医疗卫生需要来看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最后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抑郁症患者的就医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郁症是一种患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的精神科常见疾病。然而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往往首次就诊于非精神科医院。本调查是为了了解抑郁症患者发病后的就诊情况,以便使他们能够得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选定群体的资料为基础,采用专家咨询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城镇居民群体就医行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定量研究。给出了描述影响群体就医行为的各个因素对群体就医行为的综合影响的量-群体就医驱动指数R的计算公式,讨论了群体就医行为的具体发生模式,研究了R与各具体就医模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徐州地区拾荒者的就医行为及影响因素,关注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卫生服务的改善。方法对徐州市5个行政区的拾荒者进行整群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者的一般情况、健康状况以及就医行为,采用Epidata和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当身体出现轻微不适时,48%的拾荒者不会重视;而在生病不去就医的原因中,有59%的拾荒者认为病情不严重,有34%的拾荒者是因为经济原因。有11%的拾荒者在最近1年内因重大疾病而住院治疗。61%的拾荒者就医经费完全自费,79%的拾荒者表示对现在的医疗费用仅基本能承担或不能承担。50%的拾荒者每年支出的医疗费用在100元以下,不同年龄拾荒者在能否承担医疗费用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8%的拾荒者表示希望政府在这一方面给予更多帮助和支持。结论艰苦的工作环境,薄弱的健康意识,使得拾荒群体健康状态整体不佳,就医行为受到自身情况、经济水平的影响。应针对拾荒者这一特殊群体加强健康理念的宣讲,积极引导病人正确就医,逐步完善对这部分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6.
心理门诊中儿童就医行为的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儿童就医行为及父母对儿童健康的认知.方法调查同期在心理科及内科就诊的儿童225例,分为心理组及内科组,采取问卷及交谈法.结果与内科组相比,心理组主动就诊少,占67.5%,知情同意低,占5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心理组就诊时间晚,为497.86±142.52天,形成问题多,为4.27±1.65个.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家长对儿童健康有全面、正确认识的仅占12%.结论家长对儿童健康的认知水平低,重视身体健康,轻视心理健康.强调重视儿童心理健康,早期发现儿童心理问题,早期干预,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彭浦街道老年慢性病人就医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60岁以上人群患者就医行为及影响因素,为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提出建议。方法 病史询问、实验室检查及询问调查相结合。结果 调查980名60岁以上老人,发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症及心电图异常患者833人,患进有84.8%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服务站诊治,通过社区医生判断上述患者,94%可在社区卫生机构接受诊台,6%患者需转至2~3级医院治疗;患者住院有53.9%愿意选2-3级医院,而社区医生判断有53.2%患者可以在家庭病床及一级医院接爱住院治疗。结论 从政策上调整病人流向,使80%以上门诊病人及二分之一以上住院患者接受社区卫生服务是必要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农村居民的就医行为,分析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分级诊疗制度对就医行为的影响,为制度优化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仅有44.39%的居民患病时选择就医,主要的就医地点为诊所/村卫生室、药店等,选择上述就医地点的原因主要包括就医习惯、距离近、医疗费用低、等待时间短等。患病未就医原因主要包括经济条件限制、自我医疗、自认为病情不重、等待时间长等。不同年龄、家庭年收入、文化程度的居民就医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存在着患病未就医的行为,主要是受经济状况和分级诊疗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彭浦镇外来人员就医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亮 《实用全科医学》2008,6(5):509-510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彭浦镇外来常住人员的健康状况及其求医行为,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求医行为的因素,为改善外来人员的求医行为提供信息,为彭浦镇外来人口的管理提供政策依据。方法根据所要收集的指标设计调查问卷,对样本人群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33.99岁,青壮年为主;其中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较低,高中以下者占80%;职业主要为劳力型工种,占38.89%;多数被调查者无基本医疗保险,占本次调查者的63.33%。外来人员患病后多采取到药店买药进行治疗,小病或症状较轻时多采取不治疗,仅有12.22%的人去医院诊治。结论由于外来人员属于低收入且无医疗保障人群,虽然在患病后症状加重时想就医,但是限于经济和社会环境,患病就医者仍处低水平。因此,加强健康教育,政府提供相应医疗保障措施是改善外来人员就医状况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