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背景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多症候群的综合征,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代谢综合征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鲜见报道。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对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507例,根据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分为代谢综合征组217例和非代谢综合征组290例。收集患者入院时一般临床资料、病情程度、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个月内用药情况及随访4年死亡、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代谢综合征对死亡和MACE的影响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 代谢综合征组与非代谢综合征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中心性肥胖、体质指数(BMI)分布、多支病变所占比例、SYNTAX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综合征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5)。随访1个月内,代谢综合征组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和降糖药使用率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5)。随访4年,代谢综合征组患者心绞痛、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发生率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新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发生率低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5)。不同代谢综合征组分数量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代谢综合征组分数量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57,95%CI(1.022,1.090)〕、肾功能不全〔HR=3.025,95%CI(1.180,7.759)〕、既往心肌梗死〔HR=2.430,95%CI(1.488,5.151)〕、左心室射血分数〔HR=0.958,95%CI(0.923,0.995)〕、Killip分级≥Ⅱ级〔HR=4.641,95%CI(2.188,9.825)〕是STEM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HR=1.029,95%CI(1.006,1.054)〕、肾功能不全〔HR=2.826,95%CI(1.229,6.496)〕、左心室射血分数〔HR=0.960,95%CI(0.934,0.987)〕、SYNTAX评分〔HR=2.138,95%CI(1.281,3.567)〕、Killip分级≥Ⅱ级〔HR=2.098,95%CI(1.131,3.893)〕、代谢综合征〔HR=1.833,95%CI(1.162,2.896)〕是STEMI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代谢综合征与TVR独立相关〔HR=2.204,95%CI(1.273,3.815),P=0.005〕。结论 STEMI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PCI后住院时间更长,远期MACE发生率更高;代谢综合征与STEMI患者远期死亡无关,但是与MACE独立相关,尤其是与TVR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背景 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平均血小板体积与淋巴细胞比值(MPV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均为新型的炎性反应标志物,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不良结局相关,但目前国内外鲜有研究探讨这些血液学参数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其组合在预测急性STEMI患者预后方面的临床价值。目的 探讨血液学参数预测急性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2月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急性STEMI并首次行急诊PCI的患者52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访期间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男性比例、吸烟比例、糖尿病比例、高血压比例、高脂血症比例、入院时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心力衰竭(Killip)分级、入院时全球急性冠脉综合征注册(GRACE)评分,PCI术前临床指标〔空腹血糖(GLU)、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肌钙蛋白T(TnT)峰值、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C反应蛋白(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MLR、MPVLR、NLR、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分布宽度〕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罪犯血管,支架植入数目,发生症状到PCI时间,无复流发生率,药物治疗情况。应用Cox回归分析探讨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LR、MPVLR、NLR及其组合对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本研究共56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发生MACE,其中心源性或全因死亡23例、急性心力衰竭15例、复发心绞痛7例、恶性心律失常5例、再发心肌梗死4例、卒中2例。MACE组患者年龄、入院时Killip分级≥Ⅱ级的比例、入院时GRACE评分、TnT峰值、CRP、NT-proBNP、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MPV、MLR、MPVLR、NLR均高于非MACE组患者,LVEF、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非MACE组患者(P<0.05)。MACE组无复流发生率高于非MACE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细胞计数〔HR=0.884,95%CI(0.817,0.966),P<0.001〕、单核细胞计数〔HR=1.169,95%CI(1.104,1.463),P=0.009〕、MPV〔HR=1.333,95%CI(1.005,1.752),P=0.039〕、MLR〔HR=1.701,95%CI(1.332,2.172),P<0.001〕、MPVLR〔HR=1.372,95%CI(1.196,1.443),P<0.001〕、NLR〔HR=1.428,95%CI(1.037,1.576),P=0.015〕均是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MLR与NLR(rs=0.195,P<0.001)、MPVLR(rs=0.210,P<0.001)呈正相关,NLR与MPVLR呈正相关(rs=0.483,P<0.001)。MLR+NLR、MLR+MPVLR、NLR+MPVLR对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预测效能优于MLR、NLR、MPVLR(P<0.05)。结论 入院早期MLR、MPVLR、NLR等血液学参数与急性STEMI患者预后相关,且血液学参数之间的联合应用能够更加高效地识别高危患者以及预测MA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背景血尿酸(UA)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预后显著相关,但这一结论仍存在一定争议,且国内缺少关于UA水平与AMI远期预后关系的大规模、多中心研究。目的探讨UA水平与AMI患者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6年9月至2019年7月于成都市9家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都江堰市医疗中心、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彭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 098例AMI患者,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通过各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相关基线资料,包括:(1)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吸烟情况;(2)临床合并症及相关资料:高血压、糖尿病、血压、心率、Killip分级、AMI类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否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3)实验室检查:血肌酐(Scr)、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4)出院后用药情况: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利尿剂。通过门诊或电话询问并记录出院后随访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发生情况并以此为随访终点事件。依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MACCE将患者分为MACCE组、无MACCE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再根据《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将患者分为A组:UA<420 μmol/L,B组:420≤UA<480 μmol/L,C组:UA≥480 μmol/L,观察不同UA水平患者的预后差异。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4.5(9.2,20.7)个月。1 098例AMI患者中发生MACCE 173例(MACCE组),高尿酸血症366例。MACCE组患者年龄大于无MACCE组,Scr、UA、心率、女性比例、合并高血压比例、合并糖尿病比例、使用利尿剂比例以及Killip分级≥3级比例高于无MACCE组,接受PCI治疗比例低于无MACCE组(P<0.05);B组和C组MACCE、全因死亡以及心源性死亡发生率高于A组(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B组和C组MACCE、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事件的累积发生率高于A组(P<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Killip分级≥3级〔HR=1.812,95%CI(1.215,2.700)〕、高龄〔HR=1.045,95%CI(1.031,1.059)〕以及较高的UA水平〔B组:HR=1.614,95%CI(1.062,2.455);C组:HR=1.949,95%CI(1.327,2.862)〕是AMI患者发生远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UA预测AMI患者远期不良事件(MACCE、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95%CI)分别为0.578(0.548,0.607)、0.645(0.616,0.674)、0.653(0.624,0.681),灵敏度分别为0.387、0.598、0.534,特异度分别为0.779、0.670、0.761。结论较高UA水平的AMI患者远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高,其是AMI患者发生远期MACCE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4.
吴舒窈  刘艳  宋倩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9):3562-3570
目的 通过对上海地区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可能影响冠心病发病及预后的危险因素,以期对冠心病防治起到积极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75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576例,为冠心病组;非冠心病患者180例,为非冠心病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对冠心病组患者进行为期7年的电话或再住院随访,终点事件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972,95%CI(1.240,3.138)〕、年龄〔OR=1.371,95%CI(1.115,1.686)〕、吸烟史〔OR=1.923,95%CI(1.168,3.165)〕、血肌酐(Scr)〔OR=1.138,95%CI(1.021,1.269)〕、总胆固醇(TC)〔OR=1.238,95%CI(1.016,1.509)〕、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OR=0.448,95%CI(0.239,0.842)〕是冠心病发病的影响因素(P<0.05)。平均随访时间为(63.3±26.4)个月,有224例(38.9%)发生MACE。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197,95%CI(1.003,1.428)〕、糖尿病〔HR=1.824,95%CI(1.370,2.429)〕、舒张压(DBP)〔HR=1.145,95%CI(1.000,1.312)〕、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HR=0.903,95%CI(0.825,0.987)〕、服用抗血小板药物〔HR=0.713,95%CI(0.532,0.956)〕、心肌梗死〔HR=1.401,95%CI(1.046,1.877)〕是冠心病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冠心病发病及预后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男性、高龄、吸烟史、Scr、TC水平升高是诱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而HDL-C可能是降低冠心病发病风险的保护性因素。高龄、合并糖尿病、高DBP、心肌梗死病史患者的远期MACE发生风险明显升高,而高eGFR、长期接受标准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背景 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T2DM-SAP)致残、病死率高,预后差,早期治疗对延缓T2DM-SAP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方面具有独特的临床优势,构建融合中医元素的风险预测模型可为临床防治T2DM-SAP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提供可靠依据。 目的 探究T2DM-SAP患者发生MACCE的危险因素,构建并评估风险预测模型。 方法 选取2012—2019年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674例T2DM-SAP住院患者,依据医院信息系统收集患者的电子病历和随访数据,包括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中医资料、结局指标(MACCE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MACCE,将患者分为MACCE组(n=190)和非MACCE组(n=484)。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T2DM-SAP患者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MACCE风险预测模型,并构建列线图。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C-index、Calibration plot、Hosmer-Lemeshow检验及临床决策曲线(DCA曲线)验证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 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33,95%CI(1.014,1.052)〕、脑血管病史〔OR=3.799,95%CI(2.529,5.750)〕、血肌酐〔OR=1.005,95%CI(1.002,1.008)〕、暗紫舌〔OR=2.756,95%CI(1.285,5.935)〕、少苔〔OR=2.083,95%CI(1.025,4.166)〕、细弱脉〔OR=5.822,95%CI(1.867,20.359)〕、风痰阻络〔OR=2.525,95%CI(1.466,4.387)〕是T2DM-SAP患者发生MACCE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筛选出以上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该模型显示出中等预测能力,C-index为0.769〔95%CI(0.729,0.809)〕,灵敏度为69.47%,特异度为75.00%,区分度良好;Calibration plot显示预测不良结局风险与实际不良结局风险平均绝对误差为0.011,校正拟合偏倚后的C-index为0.761,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校准度良好(χ2=6.004,P=0.647);DCA结果显示,阈值概率>30%,预测模型在临床上是有益的。 结论 年龄、脑血管病史、血肌酐、暗紫舌、少苔、细弱脉、风痰阻络是T2DM-SAP患者发生MACCE的影响因素,并以此建立了临床预测模型。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度以及临床有效性,能为防治T2DM-SAP患者发生MACCE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急性STEMI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应用SPSS 17.0软件的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强化治疗组(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钙80 mg,术后改为40 mg/d,n=79)和标准治疗组(术前阿托伐他汀钙20 mg,术后20 mg/d,n=79)。收集患者基线资料,观察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记录PCI后30 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不良反应。结果 强化治疗组患者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0~2级、术后心功能KillipⅢ~Ⅳ级所占比例低于标准治疗组(P<0.05)。强化治疗组PCI后30 d内MACE发生率为1.3%(1/79),低于标准治疗组的11.4%(9/79)(χ2=6.832,P=0.009)。生存分析显示:强化治疗组PCI后30 d内无MACE生存率高于标准治疗组(χ2=6.860,P=0.009)。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TIMI血流分级0~2级、植入裸金属支架(BMS)增加MACE发生风险〔HR=5.382,95%CI(1.042,27.789),P=0.044;HR=9.829,95%CI(1.917,50.386),P=0.006〕,强化治疗降低MACE发生风险〔HR=0.106,95%CI(0.011,0.993),P=0.049〕。两组未发生严重的肝肾衰竭、他汀相关性肌病、新发糖尿病和造影剂肾病。结论 急诊PCI围术期及术后早期他汀强化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STEMI患者即刻心肌灌注水平,降低MACE发生率,改善患者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7.
背景 目前客观营养状态评估工具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研究较少,且尚无公认的心力衰竭患者营养评估方法。目的 利用老年人营养风险指数(GNRI)评价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状态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93例,根据GNRI评估的营养状态分为有营养不良风险GNRI≤98为GNRI 1组(n=100)和无营养不良风险GNRI>98为GNRI 2组(n=193)。从电子病历中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一般资料、入院时患者心率及血压、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心脏超声检查指标。对研究对象进行电话随访,随访截止日期为2019-04-25,终点事件定义为全因死亡。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NRI、体质指数(BMI)、清蛋白分别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事件的预测价值,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不同GNRI对患者的生存影响;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探讨GNRI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 随访中位时间是509(253)d。GNRI〔ROC曲线下面积(AUC)=0.702,95%CI(0.633,0.772),最佳截断值为97.87〕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事件能力优于清蛋白〔AUC=0.657,95%CI(0.586,0.728),最佳截断值为35.65 g/L〕及BMI〔AUC=0.645,95%CI(0.572,0.718),最佳截断值为22.88 kg/m2〕。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发现,GNRI 2组生存率高于GNRI 1组(P<0.001)。对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及有可能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风险比(HR)=1.048,95%CI(1.026,1.071)〕、GNRI分组〔HR=3.283,95%CI(2.085,5.171)〕、糖尿病史〔HR=1.955,95%CI(1.245,3.071)〕、陈旧性脑梗死史〔HR=1.779,95%CI(1.131,2.800)〕、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HR=0.470,95%CI(0.300,0.763)〕、住院时间〔HR=1.036,95%CI(1.018,1.054)〕、舒张压〔HR=0.984,95%CI(0.969,0.999)〕、NYHA分级〔HR=1.546,95%CI(1.066,2.240)〕、血红蛋白〔HR=0.987,95%CI(0.979,0.995)〕、肌酐〔HR=1.003,95%CI(1.001,1.005)〕、肾小球滤过率(GFR)〔HR=0.985,95%CI(0.975,0.995)〕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将上述指标进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30,95%CI(1.006,1.054)〕、GNRI分组〔HR=2.821,95%CI(1.727,4.616)〕、糖尿病史〔HR=2.031,95%CI(1.261,3.273)〕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营养不良是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GNRI评估营养状态有助于预测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且其预测价值优于清蛋白、BMI。  相似文献   

8.
樊刚  王忠  王丽  段军仓  黄磊  李小雷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5):3120-3128
目的 系统评价预防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对多支血管病变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NEJM,中国知网(CNKI)、CBM中关于PCI对多支血管病变STEMI患者预后影响的文献,检索时间均为2001年1月-2015年7月,并根据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手工检索。采用RevMan 5.3软件和Stata 11.0统计软件对最终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比较预防性PCI组和单纯罪犯血管PCI组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死亡率、再发心肌梗死率、再次PCI率、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率。结果 最终纳入合格文献9篇,总样本量为1 650例,均为英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1)预防性PCI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低于单纯罪犯血管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46(0.32,0.67),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样本量>200例亚组〔OR(95%CI)=0.47(0.28,0.78),P<0.05〕、样本量≤200例亚组〔OR(95%CI)=0.46(0.25,0.85),P<0.05〕、随访时间>1年亚组〔OR(95%CI)=0.45(0.23,0.88),P<0.05〕、随访时间≤1年亚组〔OR(95%CI)=0.49(0.30,0.78),P<0.05〕中预防性PCI患者的MACE发生率均低于单纯罪犯血管PCI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预防性PCI组患者的死亡率低于单纯罪犯血管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52(0.35,0.77),P<0.05〕。(3)两组患者的再发心肌梗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95%CI)=0.67(0.30,1.51),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样本量≥149例亚组〔OR(95%CI)=0.54(0.25,1.15),P>0.05〕、样本量<149例亚组〔OR(95%CI)=1.14(0.18,7.11),P>0.05〕、随访时间>1年亚组〔OR(95%CI)=0.85(0.12,6.00),P>0.05〕、随访时间≤1年亚组〔OR(95%CI)=0.69(0.27,1.72),P>0.05〕中两组患者的再发心肌梗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预防性PCI组患者的再次PCI率低于单纯罪犯血管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37(0.28,0.50),P<0.05〕。(5)两组患者的行CABG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95%CI)=1.31(0.64,2.67),P>0.05〕。结论 与单纯罪犯血管PCI相比,预防性PCI可以减少多支血管病变STEMI患者的MACE发生率、死亡率及再次PCI率,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心脏外科与介入治疗狭窄冠脉研究(SYNTAX)积分以及总体危险分类系统(global riskclassification,GRC)对左主干和(或)三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预测作用及两者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行PCI的左主干和(或)三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共19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SYNTAX积分,通过SYNTAX积分联合欧洲心脏手术危险评估系统(EuroSCORE)得到GRC。随访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脑卒中。结果 SYNTAX积分低、中、高分组的MACCE发生率分别为9.1%、16.2%及30.9%,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SYNTAX积分是MACCE的独立预测因子〔分别为:HR=2.15,95%CI(1.30,3.54),P=0.003;HR=2.07,95%CI(1.25,3.44),P=0.005〕。GRC低、中、高分组的MACCE发生率分别为17.8%、14.2%及46.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GRC是MACCE的独立预测因子〔分别为:HR=1.94,95%CI(1.22,3.50),P=0.007;HR=1.94,95%CI(1.15,3.27),P=0.013〕。SYNTAX积分ROC曲线下面积(AUROC)为0.667〔95%CI(0.564,0.770),P=0.004〕,GRC AUROC为0.617〔95%CI(0.512,0.736),P=0.046〕。结论SYNTAX积分和GRC对冠状动脉左主干和(或)三支病变患者行PCI治疗后的MACCE均有预测作用,GRC不优于SYNTAX积分。  相似文献   

10.
背景 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是一种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的急性大血管疾病,有研究显示,不同程度的高钠血症患者与其院内死亡有关,但关于入院时血钠水平与AAD患者院内死亡率的关系研究报道较少。目的 探讨AAD患者入院时血钠水平与术后院内死亡率的关系及其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心外科住院的AAD患者415例。根据入院时血钠水平的四分位数将AAD患者分为Q1组(≤136 mmol/L)、Q2组(137~138 mmol/L)、Q3组(139~140 mmol/L)、Q4组(≥141 mmol/L),并收集AAD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入院时实验室检查结果,以住院期间全因死亡为观察终点。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4组AAD患者术后30 d的累积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探讨入院时不同血钠水平AAD患者与其术后院内死亡率的关系以及AAD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根据入院时血钠水平将AAD患者分为Q1组114例、Q2组103例、Q3组102例、Q4组96例。4组年龄、Stanford A型比例、Stanford A型死亡率、院内死亡率、尿素氮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和血氯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Q4组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其他3组(P<0.05),Q4组院内死亡率高于Q1组(P<0.05)。4组AAD患者术后30 d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94,P=0.012);其中Q1组生存率与Q3、Q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2,9.632;P=0.012,0.002)。在未调整的Cox回归模型中,Q3、Q4组的死亡风险分别为2.890〔95%CI(1.264,6.604),P=0.012〕和3.253〔95%CI(1.447,7.312),P=0.004〕;调整年龄、性别后,Q3、Q4组的死亡风险分别为2.825〔95%CI(1.228,6.502),P=0.015〕和3.241〔95%CI(1.441,7.290),P=0.004〕;完全调整模型后,Q3、Q4组的死亡风险分别为3.086〔95%CI(1.242,7.671),P=0.015〕和3.370〔95%CI(1.384,8.204),P=0.007〕。Q2组死亡风险在三个模型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Stanford A型〔HR=3.634,95%CI(1.638,8.086),P=0.002〕、血糖〔HR=1.077,95%CI(1.025,1.132),P=0.002〕、α-HBDH〔HR=1.001,95%CI(1.001,1.002),P<0.001〕、血钠〔HR=1.068,95%CI(1.029,1.109),P=0.001〕是AAD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论 入院时血钠水平与AAD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相关,高水平的血钠可能会增加其术后院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聂美玲  刘乐  马涵英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4):1666-1671
目的 分析低T3综合征与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PH-LHD)患者再住院及死亡事件之间的关系,探讨低T3综合征对PH-LHD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54例PH-LHD患者,根据其入院后首次测得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分为低T3综合征组(n=41)及甲状腺功能正常组(n=113)。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并于2017年1月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记录患者出院后到随访日期的再住院及死亡情况。结果 低T3综合征组失访2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失访6例。低T3综合征组再住院24例(61.5%),死亡18例(46.2%);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再住院44例(41.1%),死亡17例(15.9%),低T3综合征组再住院率及死亡率均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χ2=7.283,P=0.01;χ2=15.288,P<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低T3综合征与PH-LHD患者出院后再住院无明显相关性〔HR=0.849,95%CI(0.441,1.637),P=0.625〕;脑钠钛(BNP)>400 ng/L〔HR=2.496,95%CI(1.014,6.146),P=0.047〕和低T3综合征〔HR=2.353,95%CI(1.092,5.066),P=0.029〕是PH-LH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FT3预测LH-PHD患者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59〔95%CI(0.664,0.854)〕,最佳临界值为FT3<4.195 pmol/L;BNP预测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0〔95%CI(0.710,0.891)〕,最佳临界值为BNP>600 ng/L。DeLong检验结果显示,两者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93,P=0.488)。结论 低T3综合征是PH-LHD患者出院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常规检测FT3水平对PH-LHD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吕红  宋晓华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0):2432-2436
目的 分析采用不同降糖方案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腺瘤患者行内镜下腺瘤切除术后腺瘤复发的风险,为临床筛查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16年6月于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检查的2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腺瘤行内镜下腺瘤切除术的患者273例,根据降糖药物治疗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未使用药物组(50例)、磺脲类药物组(94例)、噻唑类药物组(52例)、二甲双胍组(45例)和胰岛素组(32例)。回顾患者的随访资料,随访时间约为5年,未满5年者随访截止时间为2016年7月,记录血糖控制情况、降糖药物使用情况、阿司匹林服用状况、他汀类药物服用状况等。结果 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未使用药物组、磺脲类药物组、噻唑类药物组、胰岛素组腺瘤复发率均高于二甲双胍组(χ2=15.14、18.34、46.83、34.29,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HR=2.96,95%CI(1.40,6.24)〕、糖尿病持续时间≥48个月〔HR=2.84,95%CI(1.03,7.81)〕、血糖控制差(血糖水平>6.1 mmol/L)〔HR=4.97,95%CI(1.74,14.22)〕、最大腺瘤内超过20%为绒毛状腺瘤〔HR=5.73,95%CI(1.86,17.61)〕、服用磺脲类药物〔HR=3.19,95%CI(1.42,7.14)〕、使用胰岛素〔HR=3.48,95%CI(1.70,7.13)〕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结直肠腺瘤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服用二甲双胍为2型糖尿病患者结直肠腺瘤复发的保护因素〔HR=0.25,95%CI(0.09,0.73),P<0.05〕。结论 磺脲类药物、二甲双胍、胰岛素是2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腺瘤患者行内镜下腺瘤切除术后腺瘤复发的影响因素。在2型糖尿病患者后续的降糖治疗中,可能需选择腺瘤复发风险较小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增生硬化性IgA肾病(IgAN)伴贫血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肾脏穿刺活检诊断为增生硬化性IgAN的患者26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贫血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贫血组(100例)和非贫血组(161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肾组织病理检查指标,以肾活检日期为起点,随访至2017-06-01。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进行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贫血对增生硬化性IgAN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贫血组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清蛋白、血钙低于非贫血组,尿素、血肌酐、血磷、24 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总硬化比例、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25%发生率高于非贫血组(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11(6,21)个月,两组患者生存曲线比较,贫血组患者肾脏累积生存率低于非贫血组(χ2=30.307,P<0.001)。CKD3期不同贫血程度患者肾脏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66,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贫血〔HR=2.864,95%CI(1.611,5.093)〕、24 h尿蛋白定量〔HR=1.164,95%CI(1.065,1.272)〕、肾小球总硬化比例〔HR=3.858,95%CI(1.120,13.290)〕、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HR=1.902,95%CI(1.070,3.383)〕是增生硬化性IgAN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增生硬化性IgAN伴贫血患者的临床病理表现相对较严重,肾脏累积生存率较低,且贫血是增生硬化性IgAN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背景 研究发现部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存在梗死相关动脉(IRA)自发再通现象。非自发再通的STEMI患者较自发再通患者有不良预后,因此积极寻找简便、有效的指标预测IRA自发再通患者十分重要。目前,国内外关于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与急性STEMI患者IRA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尚少。目的 探讨CAR对急性STEMI患者IRA自发再通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9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因急性STEMI行PCI的患者271例,根据PCI术中IRA是否自发再通将患者分为非自发再通组(n=215)和自发再通组(n=56)。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IRA自发再通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AR对IRA自发再通的预测价值。结果 自发再通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CAR均低于非自发再通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OR=0.856,95%CI(0.753,0.973)〕、NLR〔OR=0.368,95%CI(0.187,0.724)〕、MHR〔OR=0.947,95%CI(0.897,0.999)〕、CAR〔OR=0.794,95%CI(0.732,0.862)〕是急性STEMI患者IRA自发再通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AR预测IRA自发再通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8〔95%CI(0.705,0.832)〕,预测临界值为11.99,预测临界值对应的灵敏度为67.9%,特异度为79.1%。结论 白细胞计数、NLR、MHR、CAR是急性STEMI患者IRA自发再通的独立影响因素,且CAR对预测IRA自发再通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