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宇  刘露霞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9):2412-2417
背景 近年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在医防融合式家庭医生签约中还存在辖区资源整合、履约服务、协同服务等方面的薄弱环节,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提质增效是当前重要的服务抓手。重庆市渝中区大溪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防融合网格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2345”模式,形成了资源合、共签约、服务深、同管理的大健康良好格局,有一定借鉴意义。目的 介绍重庆市渝中区大溪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防融合网格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及其成效。方法 2017年10月-2019年9月,重庆市渝中区大溪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家庭医生工作室为责任单元,抓住签约服务这个“牛鼻子”,以区域“大健康”服务为理念,在街道牵头,多部门参与下,齐抓共管,围绕一个网格体系、两种协同机制、三类宣传联动、四条共管路径、五项内涵清单,对家庭医生工作室签约服务工作汇总分析。结果 截至2019年9月,家庭医生工作室签约率为28.08%(5 086/18 109),高于中心整体签约率〔22.98%(14 352/62 453)〕,工作室续约率达91.41%(4 649/5 086),解约人群中84.67%(370/437)属于拆迁搬离渝中区。签约人群预约服务构成比中预约门诊、预约市级检查、预约上门服务分别提升159.07%(2 744/1 725)、12.41%(149/1 201)、21.92%(260/1 186);预约转诊和预约专家服务分别下降48.36%(118/244)、24.55%(108/440)。2019年高血压和糖尿病规范管理率、控制率高于201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9年高血压和糖尿病综合评估构成比、专家评估构成比、预约检查构成比高于201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8、2019年家庭医生工作室的服务满意度分别为87.03%、92.5%,高于非家庭医生工作室的服务满意度(分别为42.91%、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庆市渝中区大溪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防融合网格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2345”新模式,提升了百姓依从性、获得感和满意度,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推进基层医防深度融合,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以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为突破口,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载体,探索基层医防融合健康管理服务模式。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管理融、队伍融、服务融、绩效融、信息融”,实现由全科医生团队统揽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做到一次门诊既满足患者诊疗需求,同时也完成必需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防“五融合”提供“防、治、管”一体的健康管理,既有利于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居民获得感,又有利于推动机构内部横向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的融合及机构外部纵向的医疗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3.
家庭医生工作室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全科诊室衍生的新概念,是全科医学团队服务签约居民的平台和载体,但我国家庭医生工作室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随着医防融合概念的不断深入,也为了提高卫生服务质量,急迫需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家庭医生工作室建设的评价体系。基于此,本文基于结构-过程-结果(SPO)模型,综述国内外有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结构、过程及结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为进一步规范建设家庭医生工作室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吕韵  景日泽  王德猛  方海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6):1995-2002
福建省厦门市以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为突破口,以构建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为目标,基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师、健康管理师和三级医院专科医师,创设了具有厦门特色的“三师共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厦门市“三师共管”模式在打造“多快好省”品牌服务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合理的签约服务费用筹资与分配机制、绩效考核与评价机制及非经济激励机制,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的收入,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与水平的提升及签约率的大幅提高,产生了良好的医患联动,从而形成并完善了一整套柔性引导“患者愿意去、基层接得住、医院舍得放”的制度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5.
背景 郑州市于2008年提出的“片医负责制”初步构建了多区域、深层次、广覆盖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但相关研究表明存在社区间发展不均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随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不断推进,签约居民的满意度及对服务的利用情况还需进一步调查和分析。目的 探讨郑州市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利用情况、满意度及影响因素,为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二阶段抽样法,于2018年9-10月选取郑州市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的家庭医生签约居民1 000例为研究对象,在扩展型欧洲满意度量表(EUROPEP量表)的基础上采用自制问卷对其进行面对面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签约居民的基本情况,签约居民对10项基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利用情况及满意度,签约后居民在社区医疗支出、健康素养、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次数的变化情况,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满意度评价。结果 签约居民对10项基本服务的满意度处于一般以上水平,其中利用较多的服务为基本医疗服务〔(10.16±0.33)次〕、公共卫生服务〔(8.51±0.27)次〕,利用较少的服务为优先转诊服务〔(3.40±0.13)次〕、长期处方服务〔(2.57±0.08)次〕;多数签约居民认为签约后社区医疗支出没有变化(57.9%)、健康素养提升(71.7%)、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次数增加(53.3%);EUROPEP量表30个条目中,“认真耐心地倾听您对病情的诉说(37.6%)”“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36.6%)”“给您提供预防疾病的相关服务(35.7%)”等有关医患沟通和预防保健维度的“非常满意”应答率较高,而“能够得到其他员工(如护士、药剂师)的帮助(15.1%)”“全面地给您提供诊断和治疗(12.2%)”“在候诊室里等待看病的时间(8.4%)”等有关服务组织、技术支撑维度的“非常满意”应答率较低。学历是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患慢性病、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入区域医疗联合体的签约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得分较高(P<0.05)。结论 郑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在落实基本医疗,能够增强居民预防保健意识、促进医患有效交流,但服务组织还不够完善,应进一步加强各级医疗机构间的协调合作,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相似文献   

6.
蔡利强  侯进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1):3814-3817
目的 探讨“1+1+1”组合签约对家庭医生服务效果的影响,为下一步家庭医生工作提出建议。方法 选取2017年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信息系统中与家庭医生进行“1+1+1”组合签约的6 390例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在大团社区卫生中心医院信息系统中调阅组合签约前后家庭医生服务效果信息(包括组合签约居民基本情况和选择区/市级医疗机构情况,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医生处就诊的次数及医疗费用,首诊服务、慢性病配药服务及转诊服务利用情况,家庭医生服务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组合签约后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家庭医生处就诊次数在中心就诊次数中占比高于组合签约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21%(66 901/111 120)比43.07%(47 891/111 204),χ2=22.328,P<0.001〕。组合签约前后在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中位就诊次数分别为15(25)、15(24)次,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48,P=0.967);组合签约后居民家庭医生处中位就诊次数高于组合签约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6)次比7(14)次,Z=24.641,P<0.001〕。组合签约后居民中位年医疗费用低于组合签约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018.8(4 398.7)元比2 247.8(4 911.4)元,Z=10.542,P<0.001〕。签约前后社区居民首诊机构选择、慢性病配药机构选择、转诊机构选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合签约后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首诊机构及慢性病配药机构者占比、选择上转至区/市级医疗机构及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者占比高于组合签约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合签约后抗生素处方占比、门诊补液占比低于组合签约前,合理使用抗生素占比高于组合签约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医生开展“1+1+1”组合签约工作,建立稳定契约关系,提供分级诊疗服务,在提高家庭医生有效利用率、控制医疗费用、影响就医行为、提高家庭医生服务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制工作中应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我国当前医疗卫生改革工作的重点,是实施分级诊疗、合理利用医疗资源、保障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基石。本文通过剖析上海市“1+1+1”签约服务模式、厦门市“三师共管”签约服务模式、杭州市家庭型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定远县“按人头总额预付”签约服务模式、盐城大丰区“基础包+个性包”签约服务模式、深圳罗湖模式6种国内特色家庭医生签约模式,从签约服务的主体、方式、内容、医联体的形式、签约服务费用的支付、医保支付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政策逻辑和当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存在的瓶颈,提出城市和乡村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理想模式,希望为各地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着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有利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本文介绍了我国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意义和三阶段目标,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开展现状为基础,认为其在开展过程中尚存在工作发展不平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有待提高、保障政策亟需完善、宣传不到位等问题。进一步的工作应重点围绕明确签约服务内容、突出重点人群、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调动全科医生积极性、强化签约服务吸引力、完善签约服务政策支持、强化信息化支撑、加强宣传8项任务进行,希望这些建议可以为各地区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法律法规,探讨在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过程中服务双方的法律权责。方法 于2017年7—8月,在浙江省、安徽省、北京市、上海市4个地区的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取符合本研究目的的医务人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成员、行政管理人员)389例、社区居民360例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受试者基本情况、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权利义务的认知情况。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开展德尔菲法,邀请20名专家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双方的权利义务及履行的责任进行评价、修改。结果 回收医务人员有效问卷320份,在列出的20项权利和14项义务中:重要程度排在前3位的权利为“人身安全不受侵犯的权利”(89.7%,287/320)、“获得健康安全工作环境的权利”(87.5%,280/320)、“要求签约患者提供自己真实的信息”(87.5%,280/320);重要程度排在前2位的义务为“关心、爱护、尊重患者”(90.3%,289/320)、“保守患者的病情及个人隐私,未经允许不得向其他人透露”(90.0%,288/320)。回收社区居民有效问卷342份,在列出的7项权利和10项义务中:重要程度排在前2位的权利为“受到关心、爱护、尊重的权利”(91.5%,313/342)、“获得符合合同规定的诊疗服务的权利”(90.0%,308/342);重要程度排在前4位的义务为“将自己的身体状况如实告知自己家庭医生团队”(96.5%,330/342)、“将自己身体的变化情况及时告知自己的家庭医生团队”(95.3%,326/342)、“尊重家庭医生团队”(91.8%,314/342)、“与自己的家庭医生团队保持有效沟通”(90.0%,308/342)。根据专家咨询结果,最终确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方享有权利16项、履行义务15项;确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接受方享有权利8项、履行义务11项;确定双方在签约服务过程中履行的责任有7项。结论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双方对签约过程中权责的认知存在一定差异,应当理顺并明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双方当事人的权责利关系。  相似文献   

10.
背景 近年来深圳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已取得一定进展,但“签而不约”“服务不到位”等现象依然存在。居民作为服务的需求方,研究其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评价及续签意愿对促进签约服务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深圳市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评价及续签意愿,为推进家庭医生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6年7月-2017年9月,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对深圳市宝安区3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1 000例签约居民开展基本情况、家庭医生服务利用与评价、家庭医生续签意愿及原因等内容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 000份,获得有效问卷90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0%。结果 900例调查对象中,807例(89.7%)签约居民满意家庭医生的服务,家庭医生服务态度平均得分为(92±8)分。820例(91.1%)签约居民表示愿意继续和家庭医生签约,其中729例(88.9%)签约居民愿意续签家庭医生的原因是认为签约家庭医生就诊更方便;80例(8.9%)不愿意续签的居民中,56例(70.0%)选择的原因是认为签约家庭医生没有用。χ2检验结果显示,是否熟悉家庭医生姓名及坐诊时间、家庭医生主动联系次数、家庭医生服务态度、是否认为家庭医生看病比非家庭医生更仔细、是否满意家庭医生工作及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条目选项不同者的续签意愿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圳市签约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评价较好,家庭医生服务续签意愿较高,建议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质量,完善家庭医生服务体系,进而促进家庭医生服务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居民签约量不断扩大,但配套措施不完善、居民“签而不约”的问题依然存在。建立签约居民与家庭医生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是做实家庭医生服务的根本。上海市闵行区浦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巩固现有家庭医生签约率的基础上,将签约服务工作重点向有效服务转变,探索提高签约居民门诊就诊对应率的家庭医生服务改革。主要做法包括:推行“三优化两延时”模式(优化全科医生排班、宣传模式、门诊挂号和叫号信息系统,延时电话咨询服务时间和工作日午间服务时间并开设周末门诊);居民签约后实施药品供应“两多政策”(签约居民门诊就诊开具药品种类和数量多),落实长处方、延伸处方优势服务;推动绩效与考评机制“双改革”,拉开家庭医生门诊接诊签约居民与非签约居民的绩效差距,下发质量简报,以“整改通知书”的形式落实考核反馈。改革实施1年后(2019年6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签约居民家庭医生就诊率、家庭医生门诊签约居民就诊率、签约居民家庭医生延处方率分别达到了38.53%、31.99%、87.03%,较改革初始(2018年7月)分别提高了30.54、26.98、60.02个百分点。同时,家庭医生服务资源利用情况、居民的家庭医生服务知晓率和满意度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本文旨在对浦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改革做法、成效及进一步的工作重点进行介绍,以期为其他地区提高签约服务有效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背景 上海市为构建分级诊疗体系,与家庭医生制度相结合,2015年3月启动了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推行“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策略(“1+1+1”签约)。目的 了解上海市“1+1+1”签约实施状况,分析政策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为进一步推进“1+1+1”签约提供参考建议。方法 2017年7—9月,对上海市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科长共6人就目前该中心“1+1+1”签约的实施状况,包括开始推行时间、签约率、签约方式、宣传策略、4项主要优惠政策(长处方、延伸处方、预约上级医院号源、转诊)实行状况、家庭医生“1+1+1”签约的服务内容进行数据资料咨询;采用一对一半结构式访谈法对这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共18人就“1+1+1”签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进行访谈。所有数据资料、访谈内容根据主题和内容分析法,进行总结、归纳和分类。结果 截至2017年7月底,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平均签约率为9.47%,≥60岁人群的签约率为51.35%,其中4家以门诊签约为主,另外2家以并行开展家庭医生工作室签约及门诊签约为主;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采取实行的优惠政策作为签约宣传策略,以居民就诊时宣教及居委协助宣传为主;均已实行长处方、延伸处方政策,5家已实行预约上级医院号源及转诊政策。家庭医生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诊疗、便捷配药、预约及转诊、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健康咨询、医疗费用控制。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医保药占比(即药品费用与就诊总费用的比值)难控制,预约号源及转诊绿色通道不畅,各项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不合理,家庭医生工作收入付出不成比例,签而不约等问题。结论 上海市“1+1+1”签约政策陆续在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在提高签约率、实施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各项服务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初步成果。建议加大宣传,完善各项相关配套政策,加强上下级医院协作,合理制定考核指标,真正落实签约服务,从而尽快推进“1+1+1”签约实施进程,促进分级诊疗模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马伟  许学国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6):1980-1983
目前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存在签约率未达到预期目标、契约服务内容履行不能、服务质量未达到预想效果等问题,其根源在于契约双方的信任危机、权责不明及制度保障的缺失与落实不到位。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契约双方签署服务契约后理应具有法律效力。本文借鉴发达国家和国内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的成功经验,对“契约”关系的性质进行法律梳理,在合同法的视角下进一步明晰签约服务人群主体范围及契约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与法律责任,以切实推动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制度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发展,使居民得到便捷、高效、安全的医疗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4.
汪道琼  白艳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0):1243-1247
背景 老年人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重点人群,但是由于家庭医生数量不足、老年人健康意识不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只重视服务数量等,出现了“签而不约”的现象。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升社区老年人与签约家庭医生黏合度的效果。方法 2018年4-10月,成立品管圈“家医圈”,确定主题为“提高老年人与签约家庭医生的黏合度”,按品管圈活动的步骤实施各项活动。通过电话调查活动前后100名签约老年人在电话咨询、门诊就诊、住院、健康体检、上门服务方面接受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情况,以接受过任一服务老年人在所有老年人中的占比来反映老年人与签约家庭医生的黏合度。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老年人与签约家庭医生黏合度(67.0%)明显高于活动前(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达标率为87.2%,进步率为49.2%。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明显提高社区老年人与签约家庭医生的黏合度,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率和利用率,促进社区老年人与家庭医生之间的关系,为分级诊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背景 随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步推广,作为居民“全方位、全过程健康服务”的提供主体,家庭医生团队成员也将实现从“守门人”到“健康管理者”再到“健康代理人”的角色转变,其工作感知对签约服务质量起着关键作用。目的 了解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签约后的工作感知情况,为进一步提高签约服务质量,完善签约服务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4-10月,结合典型抽样和分层抽样法对贵州省、青海省、安徽省、广东省、福建省和江苏省共1 042例家庭医生团队成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内容为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签约服务的感知情况,包括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态度、个人收入、工作负担等。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工作感知情况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对不同地区、岗位和职称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工作感知差异进行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个人收入与工作负担的相关性。结果 1 042例调查对象中,85.93%(873/1 016)的成员感知签约后服务内容有所增加;86.86%(879/1 012)的成员感知签约后服务方式有所区别,其中,71.44%(628/879)的成员表示签约后增加了上门服务,32.99%(290/879)的成员表示签约后单次诊疗服务时间更长,93.97%(826/879)的成员表示签约后增加了随访服务;40.77%(413/1 013)的成员感知签约后自身服务态度更好;58.61%(599/1 022)的成员感知签约后个人收入增加;81.94%(835/1 019)的成员感知签约后工作负担加重;91.09%(930/1 021)的成员表示愿意为辖区老年人提供签约服务,94.62%(967/1 022)的成员感知所在团队工作能够协调有序开展,94.72%(968/1 022)的成员感知团队模式能够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个人收入与工作负担呈正相关(rs=0.121,P<0.01)。不同地区团队成员对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个人收入和工作负担变化的感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岗位团队成员对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态度、个人收入变化的感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成员对个人收入和工作负担变化的感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医生团队成员感知相比传统诊疗服务,签约服务的服务内容更加综合化,服务方式更加个性化;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签约服务的组织状态及服务价值的感知较好,为辖区老年人提供签约服务的意愿程度普遍较高;家庭医生团队成员感知签约后个人收入与工作负担相匹配,不同地区、岗位、职称的成员对个人收入变化的感知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背景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政府向老百姓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平台,其高效、有序的服务将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运行效率,满足居民基本健康需求。目的 分析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居民对签约服务期望值和实际值差异,了解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运行现状,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方法 2017年4-6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签约居民。采用自行设计的《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期望值和实际值的评价调查表》对签约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共3个维度25个条目。维度1: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环境、服务态度、医生诊疗技术、辅助功能平台建设4个项目进行评价(包括期望值和实际值);维度2: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科室环境、人员服务态度及诊疗技术进行评价(实际值);维度3: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操作类服务项目、临床检验类项目、放射/超声/心电类检查项目、药物供应项目4个项目进行评价(实际值)。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396份,回收有效问卷390份,有效回收率为97.50%。390例签约居民中,206例(占52.82%)签约居民表示“最关注医生诊疗技术”,75例(占19.23%)表示“最关注辅助功能平台建设”。就诊环境期望值得分(8.34±1.27)分,实际值得分(8.23±1.34)分,服务态度〔期望值得分(8.49±1.17)分,实际值得分(8.22±1.29)分,医生诊疗技术期望值得分(8.59±1.06)分,实际值得分(8.14±1.24)分,辅助功能平台建设期望值得分(8.25±1.27)分,实际值得分(7.97±1.33)分。签约居民评价科室环境的实际值得分的前3位依次是全科门诊(8.42±1.25)分、门诊大厅(8.37±1.23)分、中医门诊(8.28±1.32)分。签约居民评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操作类服务项目实际值得分为(7.95±1.40)分;临床检验类项目实际值得分为(7.92±1.33)分,放射/超声/心电类检查项目实际值得分为(8.01±1.23)分,药物供应项目实际值得分为(7.66±1.38)分。其中209例(占53.59%)签约居民认为急需改进“药物供应项目”,98例(占27.22%)签约居民认为急需改进“医生操作类服务项目”。结论 签约居民最关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诊疗技术,其期望值与实际值差距也较大;对医生操作类服务项目评价较低,且药物供应无法满足其需求。建议在政府指导下,建立“家庭医生工作室”、引入内部竞争机制、转变绩效考核标准,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制度+科技”管理模式,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台功能建设。  相似文献   

17.
背景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功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促进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了解云南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存在的问题,对推动云南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序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云南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分3部分:第1部分从2017年11-12月医改专题书面调研中选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部分进行分析;第2部分对2016年《云南省年卫生统计资料》和《2017云南省统计年鉴》进行分析;第3部分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选取云南省213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2018年5月),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主要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和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情况。定性研究选取4名负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管理者、36名具体从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工作人员进行访谈。结果 卫生统计资料显示,2016年云南省全科医生数4 737名,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0.99名(不足1名);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为0.56名,除昆明市外,其余州(市)均低于全国水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的知晓渠道主要是医生告知(65.3%)、电视和广播(64.8%)、宣传栏(54.5%)、微信和微博(50.7%);群众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程度较低,213名被调查对象中,只有13名(6.1%)表示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部了解,63名(29.6%)表示了解小部分。定性访谈显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效果不理想,群众知晓率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压力大;信息化建设薄弱,工作效率低;配套措施不完善。结论 云南省全科医生数整体偏低,且职称、学历偏低;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率较低。建议加大全科医生和执业(助理)医师培养,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宣传,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促进云南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18.
在“强基层”“大健康”背景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合理就医秩序和完善医疗服务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家庭医生相关政策颁布及推行进行讨论,分析其经验、问题与不足,为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进一步推行提供借鉴。在文献综述及个案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家庭医生相关政策发展和实践进程进行梳理,指出我国家庭医生政策大致经历了酝酿萌芽、试点探索、渐进推广和全面实施4个发展阶段,并对每个阶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政策内容及推行情况、实践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最后提出符合中国特色的六方面参考建议:推进家庭医生制度政策保障,借助医保支付调整医疗资源分配;加强家庭医生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开设全科医学课程;建立合理激励机制,增强家庭医生工作热情;加快推进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依托医疗联合体,推进双向转诊机制;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和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吴立红  蒲川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3):4123-4127
背景 随着我国健康扶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如何落实农村地区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贫困人口签约的全覆盖成了目前健康扶贫工作的重大难题。目的 明确我国农村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存在的关键问题,为健康扶贫背景下农村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关键问题提供相关建议。方法 2018年8—9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检索2012年1月—2018年9月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末次检索日期为2018-09-22。以“农村+家庭医生”“农村+家庭医生签约+问题/现状/研究/调查”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并依据研究的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反复筛选,最终得到文献18篇。阅读文献并摘录文献中对问题的不同表述,归纳总结并整理问题,并运用TOPSIS法对文章中提及的问题进行优先排序,找出目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结果 阅读18篇文献后共摘录61个问题,进一步整理、讨论、咨询专家意见,最终纳入问题库的问题共17个。依据TOPSIS法优先排序得到排名靠前的3个问题依次是“问题6:家庭医生数量不足”(Ci=0.997)、“问题10: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管理系统缺乏”(Ci=0.898)和“问题4:农村地区家庭医生能力水平不高”(Ci=0.800);即为目前农村地区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最需要优先解决的关键问题。结论 目前农村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区域内信息化建设,其将是之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刘彩茵  江冬冬  王全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5):3073-3078
目的 了解家庭医生服务签约居民的续签意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在宜昌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2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抽取于2017年9—12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且已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750例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主要内容有:居民的一般情况,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签约服务的知晓、认知、利用及满意度情况,居民的续签意愿。共发放问卷750份,回收有效问卷735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8.0%。结果 735例居民中,有续签意愿者占85.9%(631/735)。年龄、健康状况、从家步行至最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花费的时间、对基层首诊的看法(是否赞成基层首诊)不同的居民续签意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情况(是否知道自己的家庭医生),认知情况(是否信任家庭医生,认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否必要,认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否能降低发病率、医疗费用及提高就医便捷性),利用情况(是否享受到上门服务、电话随访、免费体检及建立健康档案),满意度情况(对家庭医生医疗水平、家庭医生服务态度及总体情况是否满意)不同的居民续签意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居民年龄、是否赞成基层首诊、是否信任家庭医生、认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否必要、对家庭医生医疗水平的满意度、对总体情况的满意度是居民续签意愿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宜昌市家庭医生服务签约居民的续签意愿较高,居民年龄、是否赞成基层首诊、是否信任家庭医生、认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否必要、对家庭医生医疗水平的满意度、对总体情况的满意度是居民续签意愿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