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讨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脂肪素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检测正常人、单纯脂肪肝、脂肪肝合并糖耐量低减(IGT)和脂肪肝合并2型糖尿病(DM)四组人群空腹状态下的血糖、血胰岛素、血脂、脂联素和肝、肾功能、75g糖耐量试验后的血糖、血胰岛素,并计算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另三组血清脂联素均显著降低(P〈0.05);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F)组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mT(FI)组均显著高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2型糖尿病(FD)组(P〈0.05),脂联素与BMI、WHR、TG、FBG、FINS、ALT、HOMA-IR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下降,随着血糖升高逐步降低,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指数星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浆脂联素及瘦素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别设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与对照组,空腹脂联素水平测定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瘦素水平测定采用放免法,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与瘦素水平升高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易全会  程亚玲  庹田 《西部医学》2013,25(3):380-381
目的观察Ⅱ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Ⅱ型糖尿病(T2DM)105例,随机分为单纯Ⅱ型糖尿病组(DM组)50例和Ⅱ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痛组(DC组)55例,健康体检者50例为时照组(N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脂联素、PAI-1的浓度。结果Ⅱ型糖尿病组血浆脂联素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O.05),Ⅱ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显著低于组单纯Ⅱ型糖尿病组(P〈O.05)。但是PAI-l浓度在Ⅱ型糖尿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Ⅱ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显著高于单纯Ⅱ型糖尿病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Ⅱ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浓度与血浆PAI-1浓度呈负相关(r=0.463,P〈0.01)。结论血浆脂联素水平下降和PAI-1活性升高在Ⅱ型糖尿病动脉硬化性病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为防治提出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病人61例, A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简称NAFLD)31例、B组无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30例为研究对象。记录入院后一般临床信息资料,检测病人身高、体重、年龄、血压、性别,次日晨空腹采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血脂、肝功、脂联素、瘦素、白介素( IL-6)。所有患者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胆、双下肢动脉,同期选取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29例作对照组。结果各组间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A、B两组间BMI、FPG、2hPG、TG、HOMA-IR均有显著差异,A组高于B组;IL-6、瘦素A组增高,而ISI,脂联素A组低于B组;二组均低于对照组。下肢血管病变的程度与NFALD、瘦素呈正相关,与脂联素呈负相关。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动脉硬化的发生较高,而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者发生双下肢动脉斑块,硬化的情况较不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明显,病变更重,且与高水平血清瘦素、IL-6及低脂联素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李锟  郑铁龙 《海南医学》2008,19(12):1-2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差异。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研究对象血清脂联素水平,并比较不同病因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差异。结果乙肝肝硬化组、丙肝肝硬化组脂联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肝硬化组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组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升高,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而血清脂联素水平的降低可能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的始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脂质代谢、肝组织病理变化及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16周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并用丹参注射液5 m L/(kg·d)进行干预治疗,观察各组大鼠肝湿质量、肝指数,血清及肝组织匀浆TG、TC含量,HE染色光镜观察肝组织脂肪变和炎症程度,ELISA法检测血清脂联素、TNF-α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肝湿质量、肝指数,血清及肝组织匀浆TG、TC含量升高,血清TNF-α水平升高,脂联素水平下降,肝组织炎症积分升高(P0.01);丹参治疗后肝组织炎症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血清及肝组织匀浆TG、TC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血清脂联素水平较模型组增高,TNF-α水平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能通过上调脂联素水平、下调TNF-α水平,降低肝脏脂质蓄积,从而抑制肝细胞炎症,防止NASH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瘦素、脂联素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47例和2型糖尿病无合并大血管病变组33例患者的瘦素、脂联素水平,其中大血管病变组分为3个亚组。结果:大血管病变组瘦素水平显著高于无大血管病变组(P〈0.01):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无大血管病变组(P〈0.01)。不同部位大血管病变组间瘦素、脂联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瘦素水平增高、脂联素水平降低为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瘦素水平增高、脂联素水平降低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从无到有的发生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血浆脂联素与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脂联素(adiponectin)在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2型糖尿病(T2DM)患者68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及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组,对照组30例。对所有研究对象常规行空腹血糖(FPG)、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测定,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采用ELISA法测定各标本血浆脂联素水平,并对各组间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对各指标与脂联素水平的相关性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FIG、TC、TG和FINS、BMI、HbA1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浆脂联素水平及ISI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0.01)。且血浆脂联素水平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组也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P〈0.01);2型糖尿病病人血浆脂联素水平与下肢血管病变、FPG、TC、TG、BMI及HbA1c显著负相关,与ISI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浆脂联素在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中可能发挥保护性作用,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可能是发生糖尿病及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调节2 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脏脂质沉积的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饮 食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复制T2DM 大鼠模型,随机分组为糖尿病组、利拉鲁肽组、对照组,每组10 只。通 过肝脏形态学检测观察大鼠肝细胞脂质沉积改善情况;血液学检测观察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 检测肝脏AMPK、Thr172p-AMPK、SREBP1 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较对照组大鼠肝细 胞脂质沉积增多(P <0.05),经利拉鲁肽治疗后肝细胞脂质沉积减小(P <0.05);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血 清脂联素水平升高(P <0.05)。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肝脏Thr172p-AMPK/AMPK 降低(P <0.05), SREBP-1c 表达水平升高(P <0.05)。利拉鲁肽治疗后,Thr172p-AMPK/AMPK 升高(P <0.05),SREBP-1c 表达水平降低(P <0.05)。结论 利拉鲁肽可通过抑制脂质合成,进而改善T2DM 大鼠的肝脏脂质沉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病理及血清指标来评价利拉鲁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模型的疗效.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高脂组20只和正常对照组12只,高脂组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利拉鲁肽组和安慰剂组,继续予高脂饮食并分别予皮下注射利拉鲁肽或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予普通饲料喂养.干预16周末,1H-MRS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相对脂肪含量,并行肝组织病理HE染色及生化等指标检测,采用方差齐性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与安慰剂组相比,利拉鲁肽组大鼠体质量、肝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空腹胰岛素、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谷丙转氨酶均明显下降(P<0.05);与安慰剂组相比,利拉鲁肽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及1H-MRS结果示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明显减轻甚至恢复正常,肝内相对脂肪含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利拉鲁肽能明显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体质量,改善肝指数和肝脏相对脂肪含量,利拉鲁肽有可能成为治疗NAFLD的新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情况及血浆脂联素的浓度,探讨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入选正常组40名;2型糖尿病组66例,其中单纯2型糖尿病36例,合并代谢综合征30例.用ELISA法检测血浆脂联素浓度,多普勒显像观察下肢动脉血流情况.结果 正常组血浆脂联素水平高于2型糖尿病组,单纯2型糖尿病组高于合并代谢综合征组(P<0.05).下肢血管病变以合并代谢综合征组最明显,脂联素浓度与下肢血管病变程度呈负相关.结论 脂联素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及发展相关,脂联素可作为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及预测其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脂联素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NAFL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脂联素水平及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层黏蛋白(LN)水平,采用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结果NAFLD组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HOMA-IR及肝纤维化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R与PCⅢ、PCⅣ、HA和LN呈显著正相关(P〈0.05),脂联素水平与腰臀围比(WHR)、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PCⅢ、PCⅣ、HA和LN呈显著负相关(P〈0.01或〈0.05)。结论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脂联素的表达在NAFLD患者肝纤维化与胰岛素抵抗进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脂联素是一种脂肪细胞特异性蛋白质,与胰岛素敏感性及肥胖相关,妊娠期糖尿病与肥胖及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相关,因此本研究分析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联素的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及21例非妊娠期糖尿病妇女的血浆脂联素浓度。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与非妊娠期糖尿病妇女相比,其年龄明显较大(34.3岁vs29.4岁;P<0.001),血浆脂联素浓度显著降低(5827±1988μg/L vs8085±3816μg/L;P=0.02)。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发现血浆脂联素水平与血浆葡萄糖浓度无相关性(r>-0.38,P<0.04),但与妊娠年龄相关(r=0.36,P=0.03)。此结果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合并脑梗塞患者中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3例(A组)、合并脑梗塞患者20例(B组)、健康对照者35例(C组)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受试者血浆脂联素水平、血压、体重等,比较脂联素水平的改变,以及与其它因素的相关性。结果A组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1),B组血浆脂联素又明显低于A组(P<0.01)。在糖尿病患者中,血浆脂联素与收缩压(SBP)呈负相关(r=-0.309,P<0.01)。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及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者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脂联素的信号转导通路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西琳  陈东风 《重庆医学》2007,36(15):1541-1543
近来研究表明,内脏脂肪组织是引起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危险因素,脂源性因子参与胰岛素抵抗(IR)导致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而脂联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之一,体内不正常的脂联素水平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能参与了胰岛素抵抗,肝纤维化的发生,在促使单纯脂肪肝发展为脂肪性肝硬化过程中也发挥了作用[1].但确切的关系及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脂联素的信号转导通路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脏骤停入院时血浆脂联素的水平,并探讨脂联素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首次诊断为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326例,根据随访1年结果,分为心脏骤停患者(心脏骤停组)21例,无心脏骤停患者(无心脏骤停组)305例,测定入院时血浆脂联素、CRP以及心肌肌钙蛋白-I(TN—I)等指标,对脂联素、CRP等生化指标与心脏骤停发生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心脏骤停组血浆脂联素浓度明显低于无心脏骤停组,Logistic多元逐步分析显示心源性休克、低射血分数以及低血浆脂联素浓度与心脏骤停心肌梗死的发生独立相关。结论低血浆脂联素浓度可能是评估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脏骤停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7.
肖艳新  赵立威  李立琴  何姣 《浙江医学》2023,45(20):2153-2157
目的 观察度拉糖肽对肥胖 2 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7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门诊及住院的肥胖T2DM合并NAFLD患者64例,给予度拉糖肽治疗 42例(度拉糖肽组),给予利拉鲁肽治疗22例(利拉鲁肽组),共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腰围、血脂、FPG及糖化血红蛋白 (HbA1C)、ALT、AST、CRP;计算两组患者BMI、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测定肝脏 脂肪衰减值(CAP)及肝/脾CT值,计算肝/脾CT比值。 结果 治疗2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度拉糖肽组患者体重、BMI、腰围、肝酶、 Fib-4、CRP、CAP下降,糖脂代谢紊乱改善,肝/脾CT比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利拉鲁肽组比较,度拉糖肽组 患者体重、BMI、腰围、HOMA-IR和CAP水平降低,肝/脾CT比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度拉糖 肽组体重、BMI、HbA1C下降水平与CAP下降水平均呈正相关(r=0.412、0.405、0.327,均 P<0.05);体重、BMI、FPG、HOMA-IR 下 降水平与肝/脾 CT 比值升高水平均呈负相关(r=-0.391、-0.449、-0.539、-0.458,均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体重、 HbA1C下降水平是CAP下降的影响因素(均P<0.05);FPG、BMI下降水平是肝/脾CT比值升高的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 度 拉糖肽能够有效降低肥胖T2DM合并NAFLD患者的肝脏脂肪含量,肝脏脂肪含量下降与体重及血糖水平下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血浆脂肪因子趋化素(Chemerin)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脂联素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湖北省荣军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118例冠心病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普伐他汀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浆Chemerin水平、hs—CRP、血清脂联素的变化,分析Chemerin、脂联素、hs—CRP与血脂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疗程结束后,普伐他汀组血浆Chemerin、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P〈0.01),血清脂联素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升高(P〈0.01)。血浆Chemerin与TG呈正相关(r=0.48,P〈0.01);hs—CRP与HDL—C呈负相关(r=-0.21,P〈0.01);血清脂联素与HDL—C呈正相关(r=0.56,P〈0.01),与Chemerin、hs—CRP均呈负相关(r=-0.43、-0.36。P〈0.01)。结论 普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而且能提高血清脂联素水平以降低hs—CRP浓度及血浆Chemerin水平。  相似文献   

19.
张红  程晨  王静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7,16(4):402-404,40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合并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58例(A组),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患者72例(B组),健康对照者组48例(C组)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CDFI)下肢动脉检查,观察血管内径、流速、流量,并测定血浆脂联素水平、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等生化指标,比较血浆脂联素水平的改变与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结果】A组血浆脂联素水平低于C组(P<0.01),B组血浆脂联素低于A组(P<0.01);B组流速、血管内径、血流量较A组减少(P<0.01),A组较C组减少(P<0.05);血浆脂联素水平与下肢血管病变、FBG、BMI呈负相关,与HDL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及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者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后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浆脂联素水平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探讨腹部推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脂联素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饮食、运动指导的基础上,加用水飞蓟宾葡甲胺片 200 mg口服,每日3次,疗程共 30 d.治疗组在饮食、运动指导的基础上,加用腹部推拿1次/d,疗程共 30 d.治疗前后测定血浆脂联素水平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浆脂联素水平升高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下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部推拿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有效,可能是通过升高血浆脂联素、降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