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晓红  李建明  杨文丽 《护理研究》2012,26(32):3030-3031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CBT)强迫症的效果。[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强迫症诊断标准的强迫症病人81例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采用药物治疗+团体CBT,对照组41例给予单纯药物治疗。采用Yale-Brown强迫评定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服药依从性调查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4周后,两组Yale-Brown强迫量表得分均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HAMD、HAMA量表评分明显下降(P<0.01),服药依从性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联合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均能改善强迫症状,团体CBT能有效改善强迫症病人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白知力以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进行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并配合认知行为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时分别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白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康复状态量表(MRSS)及白编治疗依从性调查表评定。结果:治疗后BPRS及MRSS评分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IT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在3及6个月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6个月时复发率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自知力恢复,降低复发率。提高整体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ural therapy,CBT)对精神分裂症的作用。方法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60例精神分裂症辅以CBT(观察组),时间12个月;采用PNASS量表于治疗前、6个月末、12个月末进行评定,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生化系列、心电罔、脑电图。并与常规药物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对照(对照组)。结果经CBT治疗后观察组PNASS总分、阴性量表分比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脑电图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T对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认知行为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有持续幻觉和/或妄想等阳性症状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对照组52例。两组均维持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联合普通心理治疗。观察3mo。于治疗前及治疗3mo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mo末,研究组有效率91.7%,对照组为76.9%,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04,P〈0.05);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治疗3mo末研究组总分、幻觉和思维障碍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0.01),对照组总分有显著性下降(P〈0.01),但研究组总分、幻觉和思维障碍因子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结论认知行为治疗有助于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行为干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焦虑、抑郁和病情的影响。方法在抗精神病药物常规系统治疗的同时,对137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辅以认知行为治疗(观察组),疗程3个月,采用Hanmilton抑郁量表、Hanmilton焦虑量表、住院患者护理观察量表于下预前后进行评定,并与单纯药物治疗的137洌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分别在干预前1周内、治疗结束后1周内进行暴力行为的计数。结果两组下预前后暴力行为计数及焦虑、抑郁、护理观察量表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01);干预后观察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01或P〈0.05)。结论对住院精神分裂痘患者辅以认知行为干预,对于缓解其暴力行为的发生,缓解焦虑、抑郁及病情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157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辅以认知行为治疗(治疗组),对照组则单纯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154例),疗程2个月。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rating scale,BPRS)、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insight and treatment attitudes questionnaires,ITAQ)、治疗依从性及住院患者护理观察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62.42%和34.41%,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PRS、ITAQ、治疗依从性及住院患者护理观察量表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辅以认知行为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自知力恢复。  相似文献   

7.
小组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对于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合并小组认知行为治疗是否优于单纯使用药物治疗。方法对总病程少于五年的56名门诊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配到药物治疗结合认知心理治疗的试验组(n=28)及单纯使用药物的对照组(n=28),试验组进行5次小组认知行为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开始后6个月及9个月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大体评定量表及Montgomery-Asberg抑郁量表的评估。结果试验组在6月的评定中PANSS总分(P〈0.01)、阳性症状得分(P〈0.01)、一般精神病理得分(P〈0.01)、MADRS得分(P〈0.01)的减少量及大体评定得分(P〈0.01)得增加值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在9月的评定中阴性症状量表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也出现了统计学上的差异。结论合并小组认知行为治疗的试验组,在精神病症状,抑郁情绪及大体评定上的改善要优于单纯药物组。小组认知行为治疗可以作为一种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病人很有前景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治疗,治疗2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总结生活质量改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心理、生理、社会、环境及总分均在12周时增高,24周时降低。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两组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得分时点和分组交互效应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和环境得分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例患者治疗有效,其中研究组18例(32.73%),对照组5例(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90,P0.05)。比较治疗有效患者和无效患者一般资料发现,两组患者在性别、收入、CSQ问题解决和心理治疗分组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心理治疗分组为研究组、性别为男和问题解决基线值低为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因素。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明显,问题解决基线值低、男性患者和接受认知行为治疗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支持性心理治疗在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中的效果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邹建华  卢艳霞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1):1573-1573,1579
目的:探讨支持性心理治疗在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支持性心理治疗组(A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B组)。在治疗前,中(6个月)、后(12个月)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进行疗效评定和因子分析。结果:A组治疗后BPR总分平均下降16.29分,有效率70%,B组治疗后BPRS总分平均下降5.07分,有效率16.6%,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A组治疗组后BPRS各因子均有明显变化,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支持性心理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的康复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支持性心理治疗在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中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支持性心理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支持性心理治疗组(A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B组)。在治疗前、中(6个月)、后(12个月)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进行疗效评定和因子分析。结果A组治疗后BPRS总分平均下降16.29分,有效率70%,B组治疗后BPRS总分平均下降5.07分,有效率16.6%,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A组治疗后BPRS各因子均有明显变化,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支持性心理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的康复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组认知行为治疗(GCBT)在治疗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中的作用和疗效。方法:精神分裂症伴有顽固性幻听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服用抗精神病药治疗,观察组同时合并GCBT,共9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及9个月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听幻觉评分量表(AHR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PANSS及AHRS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1,0.05);治疗9个月后,观察组AHRS评分较治疗6个月后及同期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0.05),观察组PANS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O.01)。结论:GCBT不仅能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顽固性幻听,而且对改善其余精神症状、提高社会功能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精神科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研究组40例,在患者住院2周后增加认知行为治疗.干预前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症状评定量表(SCL-90)进行评定,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NOSIE各因子分、总积极分、总消极分和SSPI量表、PANSS量表评分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SCL-90量表因子中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明显减少(P〈0.05).结论 认知行为治疗干预可明显加快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认知行为治疗理论的在线随访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服药依从性、社会支持、自尊的影响。方法:将上海市某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15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及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由社区精防医师进行随访,干预组由精神科医师通过微信、QQ等社交媒体进行基于认知行为治疗理论的在线随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严重程度,分别用医学依从性评定量表(MAR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评估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社会支持、自尊与个人评价等社会心理层面的康复效果。结果:干预24周后,干预组PANS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1),MARS1-4项评分、SSRS评分、RSES评分高于干预前(P<0.01)。干预24周后,干预组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MARS1-4项评分、SSRS评分、R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组服药依从性好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认知行为治疗理论的在线随访干预有助于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服药依从性、提升社会支...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支持性心理治疗34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200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训练.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30)分别在病人入组时和入组3个月后对病人进行评定.[结果]入组3个月后实验组病人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评分高于对照组,迟滞、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认知行为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以精神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治疗,观察6周。采用自知力评定量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康复效果。结果治疗6周末研究组自知力评定量表各因子分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的社会能力、精神病表现、退缩、抑郁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或0.01),兴趣爱好、个人卫生因子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0.05或0.01),对照组仅部分因子分有显著改善( P<0.05或0.01);研究组各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或0.01)。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行为障碍,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护理研究》2004,18(11):1907-1909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组认知行为联合药物治疗对老年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12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单纯药物治疗,另一组行药物合并小组认知行为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6,12个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自动想法问卷(ATQ)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行连续执行测验(CPT)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并于治疗后2个月末,进行两组疗效因子评分比较。结果:联合治疗组较单纯药物组抑郁症状改善明显,情绪宣泄、人际学习(获取)、人际学习(付出)、团体凝聚力、自我了解等5个因子在疗效因子评估中占优。结论:小组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能提高对老年抑郁症的疗效,有效改善患者功能失调性认知、应对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满意度,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认知功能损害进精神分裂症的原发性症状,涉及注意、记忆、抽象思维、信息整合以及执行功能等多方面,主要与额叶、颢叶及海马缺陷相关。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9—01/2004—12期间的与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相关的文章,检索词“schizophrenia,cognitiv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选择与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有关的随机、对照研究及综述、Meta分析。排除非随机、非对照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7篇关于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的随机、对照研究及综述、Meta分析,1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4篇文献中,6篇系重复的同一研究,8篇系与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治疗无关的研究。资料综合:有确凿的证据提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能改善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α-2受体、M1及M4受体激动剂对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也有一定的疗效。认知行为治疗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能促进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的改善。结论:药物与认知行为治疗联合应用,对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可能有更大的助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接受行为治疗的3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自制的评分标准及护士观察量表作治疗前后的对照研究,并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的社会能力增强、个人整洁状况改善、精神障碍表现减少、抑郁程度减轻、总积极因素增加和总消极因素减少,病情总估计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行为治疗有利于患者建立适应性行为,延缓患者的精神衰退,改善患者社会功能,促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