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川崎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于2010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川崎病患儿40例,根据超声心动图分为冠状动脉损伤组10例与无冠状动脉损伤组30例;另选择30例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测量三组儿童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含量.结果:川崎病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的PAF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川崎病患儿急性期PAF含量显著高于恢复期(P<0.05);急性期冠状动脉损伤患儿PAF含量显著高于无冠状动脉损伤组(P<0.05);川崎病患儿的PAF含量与冠状动脉扩张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川崎病患儿血浆PAF可能参与了该病病理生理过程,与患儿冠状动脉损伤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川崎病患儿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川崎病患儿40例(其中冠状动脉损伤组16例,无冠状动脉损伤组24例),按病程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2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浆PAF的含量.结果 川崎病组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PAF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期PAF含量高于恢复期(P<0.05).急性期冠状动脉损伤组PAF含量明显高于非冠状动脉损伤组(P<0.05).川崎病组患儿急性期PAF含量与冠脉扩张呈正相关.结论 血浆PAF可能参与了川崎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且可能与冠状动脉的损伤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川崎病患儿血浆血栓素B2(TXB2)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将2006-03~2006-11在山西省儿童医院心内科住院并确诊为川崎病的患儿40例设为川崎病组,于急性期和恢复期各抽取患儿外周静脉血1次;同时抽取20例正常体检儿童(对照组)外周静脉血1次.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浆TXB2的浓度.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川崎病患儿心脏冠状动脉病变,并分为冠状动脉损伤(CAL)组和非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 结果 川崎病组患儿急性期血浆TXB2的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儿童增高(P<0.05);恢复期TXB2的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急性期冠状动脉损伤(CAL)组TXB2的浓度高于非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P<0.05);恢复期CAL和NCAL组比较TXB2的浓度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小板活化,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浆TXB2水平与川崎病冠状动脉的损伤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全血血小板CD41和CD61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2009年1月~2009年12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25例川崎病患儿,分为治疗前(急性期)和治疗后(恢复期),对照组为16例体检正常儿童.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CD41、CD61的表达水平.用超声心电图观察KD患儿心脏冠状动脉的变化并将其分为冠状动脉损伤(CAL)组和非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结果 KD患儿急性期、恢复期的CD41和CD61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KD急性期CD41表达水平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KD急性期CD61表达水平与恢复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例患儿中合并冠状动脉组CD41与未合并冠状动脉组CD41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6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CD41和CD61的表达水平对判断KD的早期诊断及血管病变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川崎病(KD)患儿血小板表面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表达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02月-2019年02月我院收治的50例KD患儿为对象,设为观察组,另选择发热患儿作为对照组(n=50)和健康患儿作为健康对照组(n=50),并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将KD患儿分为冠状动脉损伤(CAL)组(n=15)和非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n=35),比较各组血小板表面PAC-1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恢复期血小板表面PAC-1水平均显著高于发热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且发热对照组血小板表面PAC-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AL组血小板表面PAC-1水平高于NCAL组(P0.05),且两组血小板表面PAC-1水平以亚急性为最高。结论 KD患儿血小板表面PAC-1表达水平升高,说明血小板活化,且以亚急性期血小板表面PAC-1表达水平升高最为明显,同时CAL组血小板表面PAC-1水平高于NCAL组,说明血小板活化与KD患儿CAL相关,故临床应加强对血小板表面PAC-1水平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韦茹 《广东医学》2008,29(1):66-67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小儿川崎病血管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52例川崎病(KD)患儿急性期、缓解期及28例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浆VEGF含量,并将KD患儿分为有冠脉损伤(CAL)组与无冠脉损伤(NCAL)组.结果 KD患儿组急性期和缓解期的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31.26±75.31)pg/ml,(127.67±63.17)pg/ml比(43.94±19.58)pg/ml,P<0.01];NCAL组急性期VEGF水平明显高于CAL组[(269.99±69.33)pg/ml比(184.10±52.48)pg/ml,P<0.01],缓解期NCAL组血浆VEGF含量下降值显著大于CAL组;KD患儿组急性期血浆VEGF水平与血清白蛋白呈显著负相关(r=-0.604,P<0.01).结论 VEGF参与了川崎病血管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持续不降的VEGF可能与KD发生了冠脉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川崎病(KD)患儿外周血中HMGB1含量变化,探讨其在川崎病(KD)中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山西省儿童医院心内科确诊为川崎病的住院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KD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HMGB1含量;20例正常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KD组患儿急性期血浆HMGB1含量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三组HMGB1含量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KD急性期HMGB1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KD急性期CAL组HMGB1含量与NCAL组相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D恢复期CAL组HMGB1含量与NCAL组相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关性分析:KD组患儿急性期HMGB1含量与冠脉扩张呈正相关(r=0.828,P〈0.01)。结论川崎病患儿急性期HMGB1含量高于恢复期与对照组。血浆HMGB1含量变化与KD的病变及冠状动脉损伤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小儿川崎病血管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52例川崎病(KD)患儿急性期、缓解期及28例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浆VEGF含量,并将KD患儿分为有冠脉损伤(CAL)组与无冠脉损伤(NCAL)组.结果 KD患儿组急性期和缓解期的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31.26±75.31)pg/ml,(127.67±63.17)pg/ml比(43.94±19.58)pg/ml,P<0.01];NCAL组急性期VEGF水平明显高于CAL组[(269.99±69.33)pg/ml比(184.10±52.48)pg/ml,P<0.01],缓解期NCAL组血浆VEGF含量下降值显著大于CAL组;KD患儿组急性期血浆VEGF水平与血清白蛋白呈显著负相关(r=-0.604,P<0.01).结论 VEGF参与了川崎病血管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持续不降的VEGF可能与KD发生了冠脉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
46例川崎病患儿(观察组)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损伤(CAL)组19例和非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27例,另选择正常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的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b-FABP)、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肌钙蛋白Ⅰ及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等。结果显示,观察组h-FABP、肌钙蛋白Ⅰ水平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FABP阳性率显著高于肌钙蛋白Ⅰ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阳性率(P〈0.05),PAF水平及咀小板、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AL组h-FABP、PAF水平显著高于NCAL组(P〈0.05)。提示,h—FABP和PAF对预测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高锦萍  胡丹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0):2538-2539
目的:动态观察川崎病(KD)患儿血小板四项参数,探讨其变化对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7例川崎病患儿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CAL)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NCAL),分别测定急性期及恢复期的血小板(PLT)、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CT)、血小板压积(PDW),并进行比较。结果:川崎病急性期:冠状动脉病变组患儿的PLT、MPV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比较差异显著;川崎病恢复期:冠状动脉病变组PLT、MPV、PCT较非冠状动脉病变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血小板参数在KD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曾嵘  张罡  陈颖 《西部医学》2014,(5):646-648
目的 观察川崎病(KD)患儿血清8-异构前列腺素(8-ISO-PGF2a)水平变化,探讨其氧化应激在K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与冠状动脉扩张的相关性.方法 以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将36例初发KD患儿根据心脏彩超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CAL组)14例和无冠状动脉病变组(NCAL组)22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患儿血清8-ISO-PGF2a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运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冠状动脉扩张程度,分析血清8-ISO-PGF2a水平变化及其与TNF-α水平和冠状动脉扩张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CAL组和NCAL组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8-ISO-PGF2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L组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8-ISO-PGF2a水平明显高于NCA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儿血清8-ISO-PGF2a水平与TNF-α呈显著正相关(r=0.693,P<0.01);两组患儿血清8-ISO-PGF2a水平与冠状动脉扩张程度呈正相关(r=0.589,P<0.01).结论 8-异构前列腺素可能参与KD患儿急性期血管炎的发病机制,且对评估KD冠状动脉损伤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陈书琴  朱红枫  杜娟 《西部医学》2012,24(5):914-915,917
目的研究川崎病(KD)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KD冠脉损害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组为30例川崎病患儿,冠脉损害(CAL)组15例,冠脉正常(NCAL)组15例,分别收集急性期、恢复期外周血制备血清。对照组为30例年龄相仿的正常健康儿童。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各组患儿血清中MMP-3、TIMP-1的水平。结果川崎病CAL组血清MMP-3、MMP-3/TIMP-1和NCAL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CAL组血清TIMP-1水平较NCAL组明显降低(P〈0.01)。KD急性期MMP-3、TIMP-1、MMP-3/TIMP-1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川崎病CAL组血清MMP-3和NCAL组相比明显升高,提示MMP-3可以作为预测与早期诊断CAL的客观指标。KD急性期MMP-3、TIMP-1、MMP-3/TIMP-1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提示MMP-3、TIMP-1、MMP-3/TIMP-1可作为早期诊断川崎病的一个客观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川崎病(KD)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及一氧化氮(NO)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KD冠脉损害中的作用。方法:用固相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各组患儿血清中MMP-3、TIMP-1的水平,用硝酸还原法检测各组患儿血清中NO的水平。结果:川崎病CAL组血清MMP-3、MMP-3/TIMP-1与NCAL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血清TIMP-1水平较NCAL组明显降低(P〈0.01);KD急性期和恢复期MMP-3、TIMP-1、MMP-3/TIMP-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均明显升高(均P〈0.01)。川崎病CAL组NO水平明显高于NCAL组(P〈0.05);血清MMP-3与NO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898,P〈0.01);血清中TIMP-1与NO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772,P〈0.01)。结论:川崎病CAL组血清MMP-3和NCAL组相比明显升高,提示MMP-3可以作为KD伴发冠脉损害的血生化指标之一。KD急性期MMP-3、TIMP-1、MMP-3/TIMP-1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提示MMP-3、TIMP-1、MMP-3/TIMP-1可作为早期诊断川崎病的一个客观生化指标。NO过度表达参与了KD急性期冠脉损害的发生发展,可以将循环中NO水平作为判断KD冠脉损害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E选择素(E-selectin,ES)、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与小儿川崎病血管损伤中的相互关系,为探讨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损伤的机制寻找直接的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68例川崎病(KD)患儿、并随机选择同年龄段20例发热疾病患儿、20例健康对照组儿童进行对比测量ES、MMP-9,并将KD患儿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有冠脉损伤(CAL)组与无冠脉损伤(NCAL)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KD患儿组的ES、MMP-9急性期、亚急性期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发热组,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ES、MMP-9高峰期在急性期。CAL组急性期ES、MMP-9水平明显高于NCAL,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期ES与MMP-9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r=0.643,P<0.01)。结论ES、MMP-9在川崎病患儿血管损伤的病理生理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ES、MMP-9具有预示KD患儿CAL潜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刘霞  王鹰  何睛 《海南医学》2014,(14):2095-2097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外周血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动态改变及其与冠脉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住院的KD患儿73例,根据冠状动脉损伤情况分为无冠状动脉损伤组(NCAL组)和伴冠状动脉损伤组(CAL组),以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儿童30例作为正常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患儿血清IL-10、IL-18和TNF-α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其中KD患儿分别于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各检测一次。结果 KD患儿急性期和亚急性期的血清IL-10、IL-18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KD急性期的IL-10、IL-18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亚急性期(P〈0.01)。IL-10水平在NCAL组显著高于CAL组,CAL组显著高于对照组;CAL组的IL-18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NCAL组,NCAL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IL-10、IL-18和TNF-α可作为KD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动态观察其浓度变化具有预测冠状动脉损伤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川崎病患儿血清IL-3、IL-6、TPO水平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川崎病(KD)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3(IL-3)、白细胞介素-6(IL-6)、促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变化,探讨其与冠脉损害(CAL)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别测定正常对照组与KD患儿急性期、治疗后恢复期血清IL-3、IL-6、TPO水平。结果①KD患儿急性期IL-3水平为248.93±126.00pg/ml,与治疗后恢复期的148.20±45.26pg/ml相比,P〈0.001;与正常对照组的115.62±43.72pg/ml相比,P〈0.05。②急性期IL-6水平为230.20±118.52pg/ml,与治疗后恢复期的98.47±25.12pg/ml相比,P〈0.001,与正常对照组68.33±22.63pg/ml相比,P〈0.01。⑧急性期TPO水平为337.5±117.77pg/ml,与治疗后恢复期120.03±46.69pg/ml相比,P〈0.001,与正常对照组的109.12±53.89Pg/ml相比,P〈0.01。④35例KD患儿中7例伴发CAL,28例无冠脉损害(NCAL)。CAL组IL-3水平为276.51±119.20pg/ml,与NCAL组的213.58±108.75pg/ml相比P〉0.05;CAL组IL-6水平为262.67±119.20pg/ml,与NCAL组的202.32±93.36pg/ml相比P〉0.05;CAL组TPO水平为406.85±138.78pg/ml,与NCAL组的287.62±123.63pg/ml相比,P〈0.05。结论IL-3、IL-6、TPO在KD急性期水平增高,恢复期水平下降。提示:KD急性期炎性因子水平增加。KD患儿伴CAL组的TPO水平明显增高,提示TPO的水平增高可能与冠脉损害有关,可做为KD患儿伴CAL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中性粒细胞及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血液细胞分析仪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42例KD患儿急性期、缓解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ANCA水平,并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冠脉情况。随机选取20例普通发热患儿和15例外科择期手术患儿分别作为发热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结果:急性期KD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ANCA水平均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1)。与急性期相比,KD组缓解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ANCA水平均下降(P〈0.01),但仍高于发热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且,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组血清ANCA水平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non-coronary artery lesion,NCAL)组(P〈0.01),CAL组血清ANCA与左冠状动脉(left coronary artery,LCA)/升主动脉(ascending aorta,AAO)内径比值呈正相关。结论:中性粒细胞可能作为重要的病理因素参与了KD血管炎及其冠脉损害的发生。血清ANCA可作为KD,尤其是不完全KD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ANCA水平异常增高对冠状动脉损害有一定的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马春利  薛满 《医学综述》2014,20(21):3966-3968
目的观察川崎病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CAL)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宝鸡市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川崎病患儿(川崎病组)54例,其中无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24例,合并冠状动脉损伤(CAL)组30例,另以年龄相仿的2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患儿及健康儿童血清MMP-1、IL-6及VEGF水平。结果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清MMP-1为(19.2±4.1)μg/L、IL-6为(47.7±9.6)ng/L及VEGF为(214.5±15.8)ng/L。缓解期,血清MMP-1(13.1±3.5)μg/L、IL-6(14.4±5.5)ng/L及VEGF为(123.2±16.7)ng/L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CAL组较NCAL组升高更为显著。川崎病组急性期血清MMP-1及IL-6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69,P<0.05;r=0.78,P<0.01),而VEGF水平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r=-0.63,P<0.01)。结论 MMP-1、IL-6及VEGF在川崎病患儿,特别在伴CAL时表达明显升高,可能参与川崎病血管损伤尤其是CAL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廖先华  许玉霞  王建军 《西部医学》2010,22(9):1652-1653,1655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钾、血钠水平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采用美国产Beckman Coulter Synchron 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82例川崎病患儿治疗前后血钾和血钠水平,设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川崎病患儿在治疗前做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治疗前,川崎病患儿血钾、血钠均降低,与正常儿童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L组低血钾和低血钠的发生率较NCAL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NCAL组血钾、血钠水平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L组血钠已升高(P〈0.01),而血钾在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在急性期、尤其有冠状动脉损伤时可出现血钾、血钠水平降低;低血钾、低血钠可能增加或加重冠状动脉的损伤,应早期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