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邓宏艳  李一童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0):1145-1149
目的 对海淀区青龙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式服务实践进行总结,以期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并为其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参考。方法 青龙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了10支新型全科服务团队,初步形成了以全科医生为主导,以全科服务团队为载体,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站为工作平台,以签约居民健康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对青龙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2014年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进行回顾,并收集卫生统计报表、团队绩效考核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截止到2014-12-31,建立并完善了家庭健康档案11 782户,居民个人健康档案45 731份,并全部录入医生工作站系统;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8 254户、31 942人。2011-2014年,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人数、规范化管理率、血压血糖控制人数及控制率呈提高趋势。2010-2014年,中心诊疗人次、业务收入呈持续增长趋势。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较高。结论 青龙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的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初见成效,是符合现有医疗资源的服务模式,但还存在着家庭医生式服务没有明确的规范、人力资源相对不足、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2.
邱创良 《吉林医学》2013,(20):4191-4192
推行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是国家新医改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各省市正在不断完善城市社区的卫生服务体系,而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完善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制度,引起了公众的注意,并产生了积极反响。本研究总结了国内外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的经验,找出我国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在深圳市宝安区进行试点研究,探索适合深圳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特色的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面、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3.
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改革和实施,更加充分地体现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的优势和特点,不断延伸和深化健康管理服务,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程度。社区护士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力量之一,在家庭医生式服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创建"粉丝"为基础的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并对其运行效果进行评价。方法白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4个团队中的18名医生与辖区内居民签订了契约式服务,每名医生约签约50户"粉丝"家庭,共签约"粉丝"家庭925户。责任医生为"粉丝"家庭提供基本医疗、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及行为方式指导等服务,由此盘活居民健康档案、实施慢性病管理等各项社区卫生工作。结果以"粉丝"为基础的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的运行,使社区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明显改善,社区居民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以"粉丝"为基础的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运行效果良好,能够为我国其他地区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试点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团队参与下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探讨其对社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意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05-01至2017-06-30温州市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梧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的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社区居民560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社区家庭医生组(单纯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与医联体全科团队组(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团队参与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两组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意愿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对家庭医生签约知晓度、签约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560份,回收有效问卷540份,有效回收率为96.4%。两组居民性别、年龄、平均月收入、文化程度、医保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知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联体全科团队组居民的签约意愿高于社区家庭医生组(P<0.05)。社区家庭医生组居民就医可接受距离、就医行程时间短于医联体全科团队组(P<0.05);社区家庭医生组居民担心误诊漏诊、延误病情、用药不规范、转诊不方便发生率高于医联体全科团队组(P<0.05);两组居民担心服务态度不好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团队参与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有助于提高居民对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认可度,提高其签约意愿,可有效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引导居民分层就医、优化医疗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科服务团队模式下家庭医生的绩效考核方法,以充分调动社区全科服务团队成员及家庭医生的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方法通过进一步理解家庭医生绩效考核的基本概念,完善家庭医生绩效考核的体系,明确家庭医生绩效考核的内容,梳理家庭医生绩效考核的流程,评价家庭医生绩效考核的效果,探索现阶段全科服务团队模式下家庭医生的绩效考核方法。结果自2006年以来,我中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考核方案,包括考核目标、考核内容、考核方法及考核流程。2009年,我中心全面开展了全科服务团队模式下的家庭健康责任制试点工作,对开展的家庭医生制工作进行工作评估、管理评估和效果评估,其绩效考核方法可行、有效。结论全科服务团队模式下的家庭医生绩效考核方法符合社区卫生改革的需要,符合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符合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成本核算的需要,符合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目标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背景 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可行路径。相关研究表明医联体全科团队参与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够提高居民对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认可度,但这一模式能否增强签约居民的患者体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目的 探讨医联体全科团队参与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患者体验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9—10月郑州市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签约居民为调查对象,其中林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单纯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模式(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组),北下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团队参与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医联体全科团队组),两社区各随机抽取签约居民500人。采用Picker患者体验量表(PPE-15)对签约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患者体验各维度得分及总体评价。分析与总体评价强相关的具体患者体验指标,提取两组患者体验指标差值公因子。结果 两组签约居民的年龄、性别、参保类型、健康自评状况、有无慢性病均无差异(P>0.05),文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联体全科团队组居民就诊体验总体评价得分高于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组(P<0.05);医联体全科团队组在家人或朋友参与、医疗服务的连续性2个维度的得分高于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组(P<0.001),而在信息传递与患者教育这一维度的得分低于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组(P<0.05);两组签约居民在情感支持、尊重患者的偏好、生理舒适3个维度的得分无差异(P>0.05)。4个维度(信息传递与患者教育、情感支持、家人或朋友参与、医疗服务的连续性)的患者体验与签约居民就诊体验总体评价强相关。15个患者体验指标差值可归为交流沟通、情感支持、服务连续、信息传递、尊重患者权利5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7.669%。结论 医联体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能够加强医疗服务的连续性,促进患者家人与朋友共同参与,增强签约居民的患者体验,但在信息传递与患者教育方面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8.
当前,北京市郊区(京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缺乏明确具体的法律保障与规范,对中国乡村的特点和乡村医生的作用关注不足,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功能定位和相互作用认识也不够清晰,体现出以乡镇卫生院的全科医生团队为核心、采用“村落承包式”签约方式和通过定时的简单体检和健康讲座来进行健康管理等特点,对签约居民的健康管理效果欠佳。应推进北京市基本医疗卫生立法进程,为京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法律依据,将达到一定条件的乡村医生纳入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合理界定乡村医生和社区医务人员在签约服务中的职能,建立京郊紧密型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社区医务人员对北京市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知情况,为进一步推广家庭医生式服务提供对策和建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北京市城区和郊区各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14年3月在岗的医务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区医务人员的基本情况、工作现状及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知。 结果 共发放问卷469份,回收有效问卷46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8.9%。社区医务人员的学历以大专及以上为主,占85.6%;职称以初级职称为主,占54.3%;社区医务人员的服务形式以坐诊为主;社区医务人员日均工作时间8.5 h,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时间占每天工作时间的43.5%;90.9%的团队成员认为工作量比签约前增加了;社区医务人员目前的主要工作内容排在前3位的是:健康咨询、电话随访、健康档案管理和慢性病管理;93.4%的医务人员回答了解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概念;38.9%的医务人员认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考核激励措施有效;72.6%的医务人员愿意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中的一员;89.7%的医务人员赞同实行社区卫生首诊制;53.4%的医务人员认为现有的法律法规不能保障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73.7%的医务人员认为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现象有作用;90.9%的医务人员认为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很重要;医务人员对家庭医生式服务认知度越高,其成为团队成员的意愿就越强。 结论 现阶段北京市社区医务人员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知度较好,但要进一步推广家庭医生式服务,从医务人员方面要解决社区医务人员数量不足、开展服务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保障、无有效的激励机制措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中心,配合大型医院,依托电子健康档案的新型社区医疗模式,探索合理有效地利用电子健康档案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扩大电子健康档案的建档规模、加强全科医生团队建设、培养技术全面的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家庭医生工作室是推进家庭医生服务的重要形式与载体,可以有效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更好地促进分级诊疗,同时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重庆市渝中区大溪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16年开始积极探索家庭医生工作室建设,紧扣签约服务的“签、约、服”三环节构建医防融合式家庭医生工作室,建立了“三定”(定岗、定任务、定分配)、“三优”(优化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渠道)、“两衔接”(全科医生与市级专家、社区卫生与市级医院资源整合衔接)的有效签约服务模式。本文介绍了医防融合式家庭医生工作室的团队建设、服务内容及服务方式,并对其构建策略进行汇总分析,以期为其他地区的家庭医生工作室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目前上海市闵行区社区居民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对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认知情况,为上海市在医疗卫生改革中进一步完善、推广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4—6月,选取闵行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400名(供方),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闵行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居民700名(需方)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双方基本信息、签约情况、认为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最需要改善的方面,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知晓情况、就诊意愿、对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主观需求情况,家庭医生对就诊对象了解情况、对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落实情况。结果 社区居民中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57份,有效回收率93.9%;家庭医生中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63份,有效回收率90.8%。在社区居民中,知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432名(65.8%)。在家庭医生提供的所有服务中,社区居民需求排名前3项为健康体检,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精神卫生、传染病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与健康咨询服务。家庭医生提供服务排名前3项为:慢性病建卡及随访管理、家庭病床及上门服务、双向转诊服务。在已签约的216名社区居民中,选择签约的家庭医生就诊率为50.0%(108名);家庭医生对于就诊对象是否为自己签约对象的了解率为78.2%(284/363)。居民和家庭医生认为目前服务中最需要改善的方面为家庭医生诊治水平、基本药物制度的药物种类和对于疑难杂症向专科医院的快速有序转诊。结论 供需方对于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认知情况存在一定差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队伍应不断提高服务能力,进一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保证居民健康,保障家庭医生责任制的顺利实现和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3.
背景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改善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及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虽然目前我国总体签约率及签约服务质量稳步提升,但仍缺乏系统全面的连续性服务研究、跟踪、采集。目的 调查了解农村签约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连续性服务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7月,结合典型抽样方法与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江苏省苏中、苏南、苏北地区三个典型县(区)抽取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基本信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评估、健康行为等部分,本文主要分析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连续性的感知情况。结果 共计发放问卷1 814份,回收有效问卷1 72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26%。本次调查中发现在横向连续性几个题项上签约患者对服务的感知分数为(4.58±0.519)分,在纵向连续性几个题项上的感知分数为(3.48±0.817)分,699例(40.45%)签约对象对服务连续性评价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签约患者所在地区、慢性病用药方案主要来源、对家庭医生随访服务和健康行为指导的评价是影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连续性感知度评价的因素(P<0.05)。结论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连续性还需提高,建议加强医患沟通,建立基层医疗服务新模式,完善家庭医生签约体系,从而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背景 随着签约服务工作的不断推进,一些问题也日渐显现,目前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等均缺少政策匹配制度。提升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促进签约服务提质增效,进一步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提高居民签约获得感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改革方向。目的 探索信息分诊模式下“1+1+1”全科团队签约服务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为做实做细签约服务工作提供基础。方法 按基线可比选取2019年度上海市浦东新区远郊地区服务人口在5万~10万的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签约情况(签约率、重点人群签约率、考核分)及随机分层抽取各医疗机构每位家庭医生签约居民的10%,分为干预社区和对照社区,其中1家为干预社区即基于信息分诊的全科团队签约服务管理1年;以自制问卷形式、医院信息系统和签约APP信息同步开展签约信息准确率、家庭医生签约知晓率、签约居民首诊意愿就诊率、家庭医生有效服务率、家庭医生服务满意率等指标的统计,汇总分析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基于信息分诊的全科团队签约服务管理的干预社区签约居民首诊意愿率和家庭医生有效服务率高于4个非干预的对照社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签约信息准确率、家庭医生签约知晓率与其中3个对照社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信息分诊的全科团队签约服务管理模式类似于政策性干预签约服务,服务效果较好,可推广应用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为进一步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落实出台各项干预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背景 随着签约服务的深入推进,新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将逐渐形成,建立国家层面的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越来越有必要。目的 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评价现状,分析卫生行政部门人员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内容、指标设置以及激励措施落实情况的认知情况,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 借助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2017年6—7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培训会,培训会分别在我国山东济南、河南郑州、湖南长沙及重庆市4个省会城市(直辖市)开展。选取来自全国32个省级及114个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人员227名;同时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选取山东济南、河南郑州、湖南长沙及重庆市4个省会城市(直辖市)的364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为研究对象。调查于2017年6—7月举行,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对象(基层医疗卫生管理者)的基本情况、对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指标设置情况的认知、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激励措施落实情况的认知。共发放问卷620份,回收问卷591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95.3%。结果 591名基层医疗卫生管理者中,分别有70.1%(414/591)、92.0%(544/591)、70.1%(414/591)、68.4%(404/591)认为应设置全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农村贫困人口签约服务覆盖率、计划生育特殊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分别有92.4%(546/591)、81.6%(482/591)、72.6%(429/591)认为应当设置签约对象满意率、“签约服务包”设计内容完成率、签约对象电子健康档案合格率;分别有85.4%(505/591)、78.3%(463/591)、66.2%(391/591)认为应设置签约对象基层就诊率、签约对象签约医生就诊率、签约对象预约转诊率。591名基层医疗卫生管理者中,49.1%(290/591)反映本地区/机构有签约服务费等相关激励措施。回答有签约服务费等相关激励措施的290名基层医疗卫生管理者中,78.3%(227/290)反映签约服务费能够用于家庭医生团队激励,39.0%(113/290)反映签约服务费在绩效工资总量内。290名认为有签约服务费的应答者中,27.6%(80/290)反映来源于财政补助,31.4%(91/290)反映来源于医保基金,80.3%(232/290)反映来源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30.0%(87/290)反映来源于签约居民个人。结论 较大比例的卫生行政部门人员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认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指标应同时注重服务数量和质量指标,同时应加强基层首诊的落实。另外,建议保证签约服务经费来源,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作用,对家庭医生收入做增量,调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史华伟  李娟  梁亚浩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8):2318-2323
背景 为深化医疗改革,让家庭医生服务制度更精准地提供健康服务,无锡市自2018年起面向区域内常住人口推出了新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目的 分析推出新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后无锡市老龄人口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首诊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老龄人口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提供的健康服务需求,进而为完善、推广新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 于2019年1-2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结构式自评调查问卷对879例老龄个体开展调研。调查内容包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下无锡市老龄人口选择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进行首诊的现况,并进一步探讨其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提供的健康服务的需求情况。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879份,回收有效问卷83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3%。首选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就诊者42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身体状况,接受社工的上门服务情况,上一年度平均月收入,接受长期、动态、循环往复的健康管理情况,步行至最近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时间,上一年度的医疗费用,知晓分级诊疗制度情况以及知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情况的无锡市患病后选择医疗机构就诊的老龄人口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首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身体状况(经常患病:OR=2.223,P<0.05;一般:OR=1.449,P<0.05)、上一年度的医疗费用较高(2 000~3 000元:OR=1.153,P<0.05;>3 000~ 4 000元:OR=1.138,P<0.05;>4 000元:OR=2.367,P<0.05)、步行至最近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时间较短(15~30 min:OR=1.145,P<0.05;<15 min:OR=1.438,P<0.05)、知晓分级诊疗制度(OR=1.367,P<0.05)以及知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OR=1.573,P<0.05)是无锡市患病后选择医疗机构就诊的老龄人口选择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首诊的影响因素。老龄人口健康服务需求意愿前三位分别是:专业的用药指导75.8%(635/838)、科学的养生指导73.1%(612/838)、科学的保健指导72.6%(608/838)。结论 无锡市老龄人口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首诊率有待提高,老龄人口身体状况、上一年度的医疗费用、步行至最近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时间、是否知晓分级诊疗制度、是否知晓家庭医生签约制度是其首选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就诊的影响因素;建议新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推行应该更充分考虑健康服务相关需求,进而使其成为缓解老龄社会医患矛盾、提高医疗资源使用率和保障养老效率的利器。  相似文献   

17.
背景 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了解居民的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效覆盖和推广。目的 了解徐州市城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居民的知晓情况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方法 于2017年6—9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徐州市4个城区34个社区的1 450例居民,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居民基本情况、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及签约现状。共发放问卷1 450份,有效回收问卷1 397份,有效回收率96.34%。结果 1 397例调查对象中,785例知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率为56.19%;主要知晓途径为电视媒体〔36.08%(504/1 397)〕、社区医务人员的宣传〔30.85%(431/1 397)〕。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年收入、职业、慢性病患病种类、自评健康状况、健康体检经历、两周患病情况、基层就诊经历的城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从家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步行时间的城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情况的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慢性病患病种类、自评健康状况、健康体检经历、基层就诊经历。结论 徐州市城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率有待提高。相比较而言,年轻、文化程度高、企事业单位职工、离退休居民、患有慢性病、自评健康较差、有健康体检经历和基层就诊经历的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度较高。可以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城区居民中政策推广的潜在有利人群,实现政策的真实有效宣传。  相似文献   

18.
背景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关键,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然而,尽管在各种政策指导下,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力推行和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社区居民的签约率仍不到30%,家庭医生的服务利用率仍较低。明确社区居民的签约决策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对提高社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率、进一步优化社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对社区居民签约决策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为进一步优化社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建议。方法 于2018-05-04至2018-05-25,采用方便抽样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签约和未签约居民共201例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评价、签约倾向及签约服务利用情况。对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及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评价居民的签约倾向、签约服务利用情况进行分析,无序分类变量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有序分类变量或定量变量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 退休/离休居民更多地选择签约并利用家庭医生服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没有签约经历的居民相比,有过签约经历的居民更有意愿与家庭医生签约,且更多地选择签约并利用家庭医生服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签约倾向与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评价呈正相关(P<0.05);签约服务利用情况与年龄及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评价呈正相关(P<0.05),与个人月收入呈负相关(P<0.05)。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优先从注重家庭医生能力提升、维护家庭医生形象、做好家庭医生及签约服务内容宣传工作、保障对社区就诊居民的服务质量、丰富健康管理的服务内容等方面做出改进;此外,家庭医生签约人群覆盖范围有待向年轻、在职、高收入群体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