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向转诊是根据病情和人群健康的需要而进行的上下级医疗机构间、专科医院间或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间的转院诊治过程,可以保证患者获得有效、方便、及时与适当的服务。在2002-2003年进行的以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复兴医院的双向转诊课题研究运作中,我们社区中心全科医疗组共转入复兴医院心内科26名患者,内分泌科4名患者,神经内科2  相似文献   

2.
1994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下称“中山医院”)建立全科医学科,成为全科医学的首位拓荒者。 此后近20年时间里,囿于缺乏经济动力、学科认识不足等因素,中国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全科医学科至今仍未迎来发展的春天。  相似文献   

3.
双向转诊的转诊水平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开展双向转诊水平的实证研究,获取有关证据,为卫生管理和医院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并丰富相关研究。方法现场调查深圳市公明医院及其社康中心(站)就诊的患者,收集当地和已有相关资料和报道,主要通过描述性的分析方法定量分析目前我国转诊水平状况。结果与结论转诊水平的报道很少,总的转诊水平并不高,目前我国最高的转诊率为16.03%,最低的转诊率仅为3.66%;下转率较低,最低为0.225%;深圳市公明街道双向转诊实施过程中,患者下转率较高,但也存在上转与下转比例不合理,上转率高于下转率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宋双双  张倩  谭万娇  赵平  熊玮 《重庆医学》2021,50(12):2143-2145
全科医学强调以人为本、整体观念,是致力于健康及慢共病管理、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的综合性临床学科.综合性医院设立全科医学科是适应中国国情、实现医疗模式转变、落实医疗体系改革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全科医学科,而综合性医院是否需要设置全科医学科一直是探讨的热点.该文针对综合性医院设立全科医学科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对综合性医院全科医学科培训满意度情况,旨在探索全科医学科在综合性医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方法 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进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2014、2015、2016级的128名全体学员为调查对象。于2017年4—6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学员的基本情况,学员对本院各专科、全科医学科和社区轮转的满意度,学员对本院全科医学科已组织的培训的满意度情况。共发放问卷128份,回收有效问卷份128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100.00%。结果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者占98.44%(126/128)。学员对在医院各专科、全科医学科和社区轮转的满意度分别为47.66%(61/128)、75.78%(97/128)、46.09%(59/128)。学员对在医院各专科、全科医学科和社区轮转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员对在全科医学科轮转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在医院各专科和社区轮转的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学员对全科医学科已组织的培训的满意度为92.19%(118/128)。结论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对在医院全科医学科轮转和全科医学科已组织的培训满意度均较高。作为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综合性医院应设置全科医学科,并加强全科师资标准化建设,参与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全过程管理,使全科理念、全科临床思维渗透到规培的每个环节,最终培养出合格的全科医师。  相似文献   

6.
大医院开展双向转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作为缓解群众就医矛盾的切入点,构建双向转诊制度是人们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重点。对大型医院开展双向转诊制度的涵义、历史情况、重要性、现阶段情况,遇到的困难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进一步加强开展双向转诊的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现阶段大部分"双向转诊"研究着重于社区与三级医疗机构之间,本课题旨在了解二级医院在双向转诊中的作用与地位。方法调查2007年1月1日-2008年6月30日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以及该医院与三甲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情况。结果2007年全年本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间完成双向转诊414人次(包括部分医保病人)2008年上半年共完成499人次,已超出2007年全年20%。医保人员的双向转诊,2007年本院与社区医院间完成转诊216人次,2008年上半年,完成162人次,达2007年75%。2007年本院与三甲医院间完成双向转诊136人次,2008年上半年完成87人次,达2007年全年64%。结论在双向转诊中,二级医院在社区和三级医院间起到了一个桥梁作用,加强二级医院在双向转诊中的作用,能使医疗资源得到更有效合理地使用。  相似文献   

8.
双向转诊制度及其信息化实现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立峰  赵艳 《中国医院》2009,13(9):53-55
实施双向转诊制度是缓解我国目前医疗卫生领域“看病难”、“看病贵”矛盾,实现分级医疗的重要手段和载体。阐述了双向转诊在实际推进中存在的缺乏明确的转诊指征,综合就医成本不够低等困难,以及患者就医选择权、就诊连续性等问题。上海市瑞金医院联合卢湾区卫生局及区域内各级医院,开展纵向“网上双向转诊系统”的建设探索,希望利用信息化手段在不同医疗机构间推行双向转诊,并实现检查结果互认和医疗资源共享等功能,以缓解双向转诊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全科门诊患者的就诊体验,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于2017年3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全科医学科门诊就诊的患者200例。采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全科门诊患者就诊体验问卷”对纳入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就诊相关情况、就诊体验。共回收有效问卷18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5%。结果 185例患者中,31例(16.8%)的首诊机构为就近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105例(56.8%)的首诊科室为全科,112例(60.5%)没听说过全科医生。患者对本次就诊体验的总体满意度为87.6%(162/185),136例(73.5%)认为与医生沟通病情时间充足,153例(82.7%)认为医生询问病情详细,167例(90.3%)认为医生解释病情清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医生交流病情时间、医生询问病情详细程度、医生解释病情清楚程度是全科门诊患者就诊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患者对全科门诊就诊体验的评价较高,与医生交流病情时间充足、医生询问病情详细、医生解释病情清楚可以提高患者的就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使得慢性病、常见病、康复期患者在社区得到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的危、急、重症和疑难病患者通过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及时转入医院,实现:"小病放心在社区、大病顺利进医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临床路径的建立及其在综合性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的入选者752例,随机分为两组(临床路径并双向转诊组与传统就诊模式组),对其进行为期两年的干预,观察两组人群高血压诊疗满意度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临床路径并双向转诊组整体服务满意度、血压、血脂、肾功能、新发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眼底病变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高血压临床路径的建立及其在综合性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中的应用可使高血压病的诊疗活动规范化、优质化,可作为高血压有效的防治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集团内医院的紧密型联合一定程度满足病人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从而解决双向转诊中的优质医疗资源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双向转诊的现状及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向转诊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本研究对关于双向转诊的文献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包括转诊流程、转诊模式、转诊满意度、转诊行为分析、转诊制度建设等.同时对国内外专家学者在转诊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我国双向转诊所面临的困难、不足,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背景 自2010年起为了促进学科发展,综合医院积极开设全科医学科,但发展至今综合医院的全科医学科定位与其必要性依然存在争议,质疑集中在其可能加重患者“虹吸效应”,支持一方强调其在全科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因此确定其定位与功能是当前发展中亟须解决的问题。目的 了解各医疗供方对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功能定位期待与要求,为各综合医院开设全科医学科、明确下一步发展方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9年5月10-14日,邀请13名政府部门、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代表参与研究,采用专家咨询的方式,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放问卷提纲并回收,咨询内容主要包括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在医、教、研、管等方面承担的职责,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学科发展,不同类型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建设的异同。结果 根据咨询结果,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医疗业务功能定位主要是综合性、协调性规范诊疗,慢性病综合管理,健康促进,全专联合,双向转诊;人才培养的功能定位主要是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和教学互动;科研的功能定位主要是学术领头、学科建设、指导协作、技术创新与推广;其他职责的功能定位主要是社会责任、社区管理;不同机构的专家对于不同类型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建设异同存在较大分歧。结论 医疗供方对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功能定位期待基本符合政策要求,但目前全科医学科的建设与开展现状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教学职责方面,不同类型医院全科医学科建设方向的专家意见和现实情况都不明确,有待基于实践经验进一步探索与验证。  相似文献   

15.
在三级医院中设置全科医学科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要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世纪中期 ,在英美等发达国家逐渐兴起了全科医学(GeneralPractice,GP) ,亦称家庭医学 (Familymedicine)。由于其对个人及家庭全面、连续、经济、高效的医疗照顾 ,因此受到政府、医疗保险事业、民众的重视和欢迎[1] 。近 2 0年来 ,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 ,人民群众经济生活的改善 ,人均寿命的延长 ,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 ,期待良好、全面的医疗照顾。与此同时 ,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 ,生活习惯的改变 ,社会、工作等压力的增加 ,我国人民的疾病谱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慢性肺…  相似文献   

16.
全科医疗转诊是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转诊体系是患者获得连续、协调、整合性医疗服务的基础。发展建立一个全面的转诊体系分析框架,有助于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全面思考转诊体系的要素及要素间关系,指导实践者建立和完善转诊体系。本研究广泛吸收国外转诊研究成果,运用系统论方法,构建了全科医疗转诊体系框架,明确了其中的4个核心要素(转诊参与者及其责任、转诊决策、转诊信息的传递与整合、转诊管理系统),并阐述了各要素的内涵。从而提出对我国今后开展转诊研究的3点建议:(1)应重视和发挥转诊单的医疗功能;(2)制定转诊指南;(3)重视转诊体系的管理属性,开展转诊管理系统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双向转诊:连接大医院的纽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策慧 《当代医学》2006,12(4):28-29
“以往医疗卫生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其中一项改革单兵突进或严重滞后都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医患双方对双向转诊的知晓度和患者的转诊意愿。方法收集上海市松江区内21所公立医院(1所三级医院、6所二级医院和14所一级医院)的400名医务人员和400名当日住院或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双向转诊的知晓度、知晓渠道及患者的转诊意愿等。共回收医务人员问卷392份,回收患者问卷360份;分别采用描述性统计学分析、x^2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分别对医患双方对双向转诊的知晓度和知晓渠道进行比较,对患者的转诊意愿加以分析。结果医患双方对双向转诊的知晓度分别为95.9%和70.3%;大多数医务人员(92.0%)和患者(64.8%)通过医院培训或介绍知晓双向转诊,双方知晓渠道具有高度相关性(r^2=0.975,P〈0.05)。对转诊意愿的调查显示,有85.3%的患者表示愿意转诊,9.7%的患者表示不愿意转诊;不愿意转诊者中31.4%的患者因担心医疗费用高而拒绝转诊。结论医患双方均对双向转诊有较好的认识,进一步在医疗机构内宣传双向转诊及完善双向转诊机制和流程有利于促进双向转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松江区医患双方对双向转诊的知晓度和患者的转诊意愿.方法 收集上海市松江区内2l所公立医院(1所三级医院、6所二级医院和14所一级医院)的400名医务人员和400名当日住院或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双向转诊的知晓度、知晓渠道及患者的转诊意愿等.共回收医务人员问卷392份,回收患者问卷360份;分别采用描述性统计学分析、x2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分别对医患双方对双向转诊的知晓度和知晓渠道进行比较,对患者的转诊意愿加以分析.结果 医患双方对双向转诊的知晓度分别为95.9%和70.3%;大多数医务人员(92.0%)和患者(64.8%)通过医院培训或介绍知晓双向转诊,双方知晓渠道具有高度相关性(r2=0.975,P<0.05).对转诊意愿的调查显示,有85.3%的患者表示愿意转诊,9.7%的患者表示不愿意转诊;不愿意转诊者中31.4%的患者因担心医疗费用高而拒绝转诊.结论 医患双方均对双向转诊有较好的认识,进一步在医疗机构内宣传双向转诊及完善双向转诊机制和流程有利于促进双向转诊.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综合性医院实施双向转诊的意义。提出建立双向转诊制度有利于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医疗的功能和作用,提高现有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促进患者合理分流,减少患者就医的盲目性,同时可以减轻大医院过高的诊疗压力,使大医院可以集中精力做好急危重症、疑难杂症的诊疗工作,并结合临床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格局。但实际运作中还存在社区医院技术水平薄弱,患者缺乏信任.双向转诊呈现一边倒等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双向转诊制度发展过程中的障碍及其原因,就如何有效引导患者合理流动,促进卫生资源合理配置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