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喉罩下七氟醚丙泊酚联合骶管阻滞在小儿尿道下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尿道下裂成形术的患儿60例,年龄1~6岁,随机分为喉罩七氟醚丙泊酚联合骶管阻滞组(A组),喉罩七氟醚丙泊酚舒芬太尼组(B组)两组。术中均保留自主呼吸,记录呼吸循环变化,诱导和苏醒时间,术中体动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A组比B组诱导平稳,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毕时院B组HR明显快于A组。 B组术中体动、阴经勃起、气道辅助处理和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喉罩下七氟醚,丙泊酚全麻联合骶管阻滞麻醉,气道管理方便,能有效抑制应激反应,不良反应少,此方法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尿道下裂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氯酚酸钠预处理对减少小儿七氟醚吸入麻醉术后躁动的作用及护理。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师协会(ASA)I级~Ⅱ级、年龄1~4岁、拟行小儿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儿入室后,采用七氟醚吸诱导并复合双氯酚酸钠栓1/2粒直肠给药;对照组采用七氟醚吸入诱导麻醉。观察两组患儿麻醉效果、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及在恢复室的停留时间。结果两组患儿麻醉效果均满意,观察组苏醒期躁动有12例(20%)、对照组有28例(4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恢复室的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氯酚酸钠预处理能减少小儿七氟醚吸入麻醉术后躁动,苏醒期的护理关键是确保呼吸道的通畅和安全的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手术结束前30 min应用地氟醚替换异氟醚对患者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D组(地氟醚)、I组(异氟醚)和I+D组(异氟醚+地氟醚)三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均为咪达唑仑0.03 mg/kg,舒芬太尼0.3 μg/kg,异丙酚2 mg/kg,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麻醉维持:D组开启地氟醚挥发罐至6%;I组开启异氟醚挥发罐至1.6%;I+D组开启异氟醚挥发罐至1.6%,手术结束前30 min关闭异氟醚,同时开启地氟醚挥发罐至6%,三组均复合瑞芬太尼0.1~1 μg/(kg·min)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停用所有麻醉药,观察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和术中知晓,计算三组用药量及花费。结果 D组和I+D组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均比I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D组和I+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两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苏醒期躁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D组麻醉药花费较D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结束前应用地氟醚替换异氟醚可加快患者麻醉苏醒且花费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比卡因骶管阻滞预防小儿七氟醚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选择2~6岁择期行疝、鞘膜积液、尿道下裂,隐睾手术治疗的患儿60例。所有患儿均为ASA1级,均行骶管阻滞,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B-D组行0.25%布比卡因复合1.5 μg/kg右美托咪定骶管阻滞;B组单纯应用0.25%布比卡因行骶管阻滞。比较两组患儿术后PAED评分、FLACC疼痛评分及脸谱疼痛评分。记录麻醉诱导前,骶管阻滞前,骶管阻滞后每隔10 min的HR、MAP、SpO2、ETCO2。结果 两组患儿T1~T6期间HR、MAP、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呼气末七氟醚浓度(1.93±0.33)vol%高于B-D组(1.22±0.21)v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组术后脸谱疼痛评分、FLACC 评分及PAED评分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比卡因骶管阻滞能有效减少七氟醚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  相似文献   

5.
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在小儿腭裂修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刚  黄元云 《解剖与临床》2008,13(2):121-123
目的:探讨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用于小儿腭裂修补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0例择期腭裂修补术患儿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安氟醚组(E组),每组20例。E组安氟醚浓度由1%逐渐升至4%,S组七氟醚浓度由1%逐渐升至8%。维持阶段,挥发性麻醉药浓度维持在1.3~1.5MAC。连续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诱导、维持及恢复过程。结果:麻醉期间两组血压、心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诱导及恢复过程拒吸、呛咳、躁动等各项指标S组明显好于E组(P〈0.05或P〈0.01)。结论: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是小儿腭裂修补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喉罩在小儿眼科手术麻醉中与气管插管麻醉的区别。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0例小儿眼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喉罩麻醉方式,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方式,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苏醒期躁动级别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呛咳、呼吸困难、术后声嘶和术后肺炎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送返病房时间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喉罩麻醉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患儿术后的不良反应数量,且送返病房时间相对较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在全麻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于我院进行扁桃体切除全麻手术治疗的9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采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采用七氟醚麻醉.比较两组术后麻醉恢复、疼痛、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术后各时间点疼痛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术后躁动发生率及躁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躁动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术后即刻心率(Heart Rate,HR)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均较麻醉诱导前显著上升,拔管后5min时两组均逐渐恢复至正常,而研究组患儿在术后即刻、拔管后5min时HR、MAP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全麻术中应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更有利于缓解术后疼痛、降低麻醉苏醒期躁动率及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观察七氟醚复合N2O吸入麻醉过程中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变化,进一步评价BIS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患者20例,气管插管后用50%O2+50%N2O+七氟醚维持麻醉.七氟醚初始吸入浓度4%,分别于呼气末浓度达到0.5、0.75、1.0、1.3和1.5MAC时记录BIS、BP和HR等指标,然后维持呼气末浓度2~3%(1.3MAC),15min后开始手术,观察切皮时患者有无反应.术中维持呼气末浓度2~3%(1.3MAC),术毕前5~10min停吸七氟醚,观察苏醒期BIS的变化.结果 随着七氟醚吸入浓度的增加,BIS和SBP明显下降.切皮时有2例患者对疼痛刺激有反应,SBP和HR升高25%以上.麻醉维持期间7/20的患者BP和HR逐渐升高,4/7此期间BIS无相应变化.苏醒期随着麻醉减浅,BIS逐渐升高.结论 双频谱分析技术可较好地反映七氟醚和N2O麻醉过程中的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9.
韩佳 《医学信息》2018,(16):78-81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SLIPA喉罩在妇科短小腔镜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泵注右美托咪定0.4 μg/kg,于麻醉诱导前10 min内泵注完毕,B组患者同样时间泵注咪达唑仑0.06 mg/kg,其余麻醉诱导药物两组患者使用相同,当BIS≤45时,A组插入SLIPA喉罩,B组行气管插管。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诱导开始到意识消失的时间、BIS降至45的时间、建立通气道的时间,T0~T5各时点两组患者的MAP、HR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平均用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BIS达到≤45的时间和建立通气道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AP和HR在T0、T3和T4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两组患者MAP和HR在T1时下降(P<0.05);与T1比较,B组的MAP和HR在T2时升高(P<0.05);A组在T2、T5时的MAP和HR低于B组(P<0.05)。在麻醉诱导过程中,A组呛咳、窦性心动过缓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低于B组(P<0.05);苏醒期A组咽痛、声嘶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 单次静注右美托咪定联合SLIPA喉罩,可以有效维持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妇科患者在短小腔镜手术后的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喉罩吸入(七氟醚和笑气)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的使用方法及利弊。方法:选择50例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喉罩组(Ⅰ组,25例)和全凭静脉麻醉(Ⅱ组,25例),Ⅰ组患儿吸入七氟醚和笑气(2L/min),每呼吸2~3次手动调节七氟醚蒸发罐浓度增加1%,最大至4%,麻醉至足够深度时,进行静脉输液,然后静脉给予异丙酚2mg·kg-1,芬太尼2ug/kg后,置入喉罩,并连接rager/Fabius型麻醉机,给予手控呼吸,待患儿呼吸恢复后,让其自主呼吸,根据患儿的血压、心率变化及时调节吸入浓度,至手术结束前5~10min控制在1%~2%,直至手术结束时停止。Ⅱ组采用异丙酚(2~8mg·kg-1·h-1)和氯胺酮(1~2mg·kg-1·h-1)持续静脉泵注,2种药物不混合。术中保留自主呼吸,面罩给氧2~3L/min。术毕停止静脉泵注麻醉药。在呼吸道通畅和SpO2>95%时,患儿苏醒后送返病房,全程密切观察分别记录两组患儿MAP、HR及SpO2,分别于诱导前、切皮、术中和术毕记录上述指标;并记录强刺激引起的肢体活动、SpO2<95%和PONV发生的例数。结果: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及lma置入前后的map、hr...  相似文献   

11.
比较开颅手术患者在苏醒期将气管导管替换成喉罩与未替换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程度及呛咳次数,以探究将气管导管替换成喉罩是否有利于脑外科患者更加平稳安全的复苏。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9月~2018年2月全麻下行颅骨切开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行常规气管插管,B组在手术结束后替换成喉罩。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SAP、HR、MAP、MCA流速、rSO2,以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发生呛咳反应例数和降压药使用情况。结果 与术前T0相比,手术结束和拔管期间SAP、MAP、HR均升高(P<0.05);拔管期间,A组在T2、T3、T4时间点的SAP、MAP、HR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T0相比,两组患者手术后MCA流速和rSO2在苏醒时均升高(P<0.05);拔管期间,A组在T2、T3、T4时间点MCA流速和rSO2的升高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在苏醒期均高于基础水平(P<0.05),在T4时间点B组升高的程度小于A组(P<0.05)。A组发生呛咳反应例数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使用降压药例数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外科手术后更换双腔喉罩,可以维持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减少脑充血,同时减少全麻苏醒后的咳嗽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侧卧体位置入双管美迪斯喉罩维持在PPH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0月行PPH术的60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侧卧体位置入喉罩,对照组患者平卧体位置入喉罩。记录两组患者置入喉罩时通气情况、操作简易性、操作引起的并发症及手术时间,手术准备时间。结果 两组喉罩通气情况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L组和S组操作同样简单有效;手术准备时间S组( 9.63±1.31)min,高于L组( 6.13±1.1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喉罩后罩体背部染血S组多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咽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侧卧体位置入喉罩安全简便,气道密封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用于PPH术患者的全麻气道管理安全可靠,提高了手术床的利用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唐勇  周乐 《医学信息》2019,(15):136-139
目的 探讨羟考酮用于腹腔镜下宫外孕手术患者全麻诱导插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8年4月~12月在我院择期行腹腔镜下宫外孕手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组(舒芬太尼0.2 μg/kg)、01组(羟考酮0.15 mg/kg)、02组(羟考酮0.2 mg/kg),每组30例。注射实验药物观察5 min后给予丙泊酚2 mg/kg,顺阿曲库铵0.15 mg/kg诱导插管,比较三组插管时间、手术时间;注射实验药物前(T1),气管插管前(T2),插管后1 min(T3),插管后7.5 min(T4)的MAP、HR、SpO2、BIS以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三组T2时点MAP、HR、BIS低于T1时点,SpO2高于T1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点HR、SpO2高于T1时点,MAP、HR、SpO2高于T2时点,BIS高于T2时点、但低于T1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点MAP、BIS低于T1时点,HR、SpO2高于T1时点,MAP、HR、BIS高于T2时点,MAP、HR低于T3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S组和0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于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宫外孕患者,采用0.15 mg/kg羟考酮进行麻醉诱导,不仅可达到与高剂量的舒芬太尼和羟考酮相当的麻醉效果,还可有效减轻插管期间的呛咳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背景:髋关节置换患者全麻时,气管插管可造成咽喉和气管感受器的物理刺激,会引起患者的应激反应增强,尤其是高血压患者。Supreme喉罩能够减轻围术期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降低气道并发症。 目的:观察Supreme喉罩和气管插管对高血压患者髋关节置换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取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于江苏省沭阳仁慈医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4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喉罩组23例,气管插管组2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法,置换过程中连续监测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分别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0)、插管(喉罩)后即刻(T1)、5 min(T2)、15 min(T3)时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及血糖、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清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及心钠素水平。 结果与结论:喉罩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在T1-T3时间点较T0时明显降低(P < 0.05);心率、血氧饱和度在T0-T3各时间点比较平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气管插管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在T1时较T0时显著升高,收缩压在T2、T3时较T0明显降低,舒张压在T3时较T0显著降低(P < 0.05),心率、血氧饱和度在T1时间点显著升高(P < 0.05)。与T组比较,喉罩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在T1-T3时间点显著降低(P < 0.05),心率在T1、T2较T组明显减慢(P < 0.05),血氧饱和度在T1显著高于T组(P < 0.05)。与T0时比较,T1-T3时气管插管组血糖、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和皮质醇含量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喉罩组(P < 0.05)。T1-T3时气管插管组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较T0时显著增高,且均高于喉罩组。T1-T3时两组心钠素含量明显升高,气管插管组显著高于喉罩组(P < 0.05)。可见喉罩对于这些与应激相关的生化指标的影响较小,这也是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的生理基础。提示与气管插管比较,喉罩可明显减轻高血压患者全麻状态下髋关节置换时的应激反应。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小剂量舒芬太尼与常规剂量舒芬太尼对全麻诱导喉罩置入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n=20),常规组(A组)和低剂量组(B组).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异丙酚2 mg/kg,罗库溴铵0.6mg/ks,A组给予舒芬太尼0.5μg/kg,B组给予舒芬太尼0.25μg/kg,诱导完成后置入喉罩.分别记录麻醉前(T0)、诱导完毕(T1)、喉罩置入即刻(T2)、喉罩置入后1 min(T3)、2 min(T4)、3 min(T5)、4min(T6)和5 min(T7)收缩压(SAP)、舒张压(DA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并观察有无相关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 从麻醉诱导后到置入喉罩后5 min,A组较B组心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5例患者由于心率<55次/min而静注阿托品,B组为1例.与T0相比,A组在T1、T2、T6和T7时间点心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T1和T2时间点心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所有患者在T1和T2时点SAP、DAP、MAP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SAP、DAP、MA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舒芬太尼进行全麻诱导喉罩置入时,对心率的抑制作用较轻,可有效抑制喉罩置入的心血管反应,为喉罩置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赵亮  王绍林 《医学信息》2018,(10):124-125,128
目的 探究在麻醉准备室中右美托咪定滴鼻和七氟烷面罩吸入对患儿开静脉及入手术室诱导时的镇静程度和苏醒后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D组和S组,每组30例。D组于麻醉准备室予右美托咪定2 μg/kg滴鼻,S组患儿于麻醉准备室予8%七氟烷面罩吸入。两组患儿均于麻醉准备室开放静脉,入手术室后以相同麻醉方式诱导,术中吸2%~3%七氟醚维持。记录患儿开放静脉和麻醉诱导时的镇静评分、麻醉过程中HR、MAP变化、拔管时间和躁动评分。结果 两组患儿于麻醉开放静脉时镇静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D组诱导时的镇静程度更好、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率更低(P<0.05),但两组患者麻醉拔管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过程中,D 组的HR、MAP均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准备室中右美托咪定滴鼻及七氟烷面罩吸入均能有效缓解患儿术前焦虑恐惧,有利于静脉通路的顺利开放。其中右美托咪定滴鼻的患儿入手术室诱导时镇静效果更好、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平稳,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更低,有利麻醉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保留自主呼吸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12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麻醉科行气管插管全麻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每组30例。七氟醚组(C组):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泵入+七氟醚吸入;试验组(D1、D2、D3组):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0.8、1、1.2 μg/kg负荷量,诱导前10 min内静脉泵入)+七氟醚吸入。Viby-Mogeneon气管插管条件分级标准评价气管插管条件。记录入室后(T1)、右美托咪定注射后(T2)、插管前(T3)、插管后即刻 (T4)HR、平均动脉压(MAP)。结果 与T1比较,C组T4时点MAP、HR升高,D2组T3时点及D3组T2、T3、T4时点HR下降(P<0.05);与C组比较,D1、D2、D3组T2、T3、T4时点HR下降;D1、D2、D3组插管满意率高(P<0.05);与D1组比较,D2组T2、T3及D3组T2、T3、T4时点HR下降(P<0.05);与D2组比较,D3组T3、T4时点HR下降(P<0.05)。D3组出现1例患者HR<50次/min。四组均无SP<80 mmHg病例。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用于保留自主呼吸气管插管安全有效,1 μg/kg为较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喉罩通气技术在急诊科院前急救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中铁二局集团中心医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院前急救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所接受的不同呼吸支持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给予喉罩人工呼吸支持,对照组采取气管插管呼吸支持,比较两组心腹复苏效果及患者抢救情况。结果 观察组气道建立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心肺复苏2 min、5 min时,观察组的PetCO2水平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100.0%,心肺复苏成功率73.30%,对照组分别为68.90%和48.9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复苏后综合征发生率及死亡率分别为8.90%、8.90%和4.40%,均低于对照组的28.90%、33.30%和2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罩通气应用于院前急救心肺复苏中,可快速建立人工气道、促进患者恢复自主循环,心肺复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