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为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半骨盆标本30个,采用截面法将一斯氏针由髋臼后柱最小截面的圆心打入,该斯氏针在髂翼内侧穿出点(即拉力螺钉的人钉点)为P。测量其在髋臼后柱骨皮质内的长度。作一参考线AB,其中A为骶髂关节最前缘,B为髂前下棘的基底,并经过P点作AB的垂线PC。将髂前上下棘间切迹命名为D点,作直线PD,并测量其距离。斯氏针与PD的夹角为α,斯氏钊与髂翼内侧的夹角为β。结果:PC为AB的中垂线,P点距AB的距离PC为(6.1±1.9)mm,PD平行于AB,PD距离为(2.5±2.6)mm,斯氏针与PD或AB的夹角仅为89.5°±3.2°,斯氏针与髂翼内侧的夹角β为24.1°±1.7°,髋臼后柱骨皮质内斯氏针长度(即拉力螺钉的长度)为(131.2±8.9)mm。最小截面位于髋臼切迹上方15.0mm处,位于髋臼中部,该截面平均直径(即拉力螺钉最大直径)为(12.8±2.1)mm。结论: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三维重建模型模拟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后柱骨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经坐骨小切迹置入拉力螺钉内固定髋臼后柱骨折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 方法 用60例正常成人骨盆CT数据(男30例,女30例),导入Mimics14.1行三维重建,观测骨盆三维模型髋臼后柱的纵轴走向,模拟置钉并确立螺钉穿出点。测量髋臼后柱纵轴的长度、后柱纵轴与冠状面夹角α和矢状面的夹角β,测量进针点及后柱盆腔侧、髋臼侧骨皮质厚度。 结果 髋臼后柱轴线向下穿出点位于坐骨小切迹中点,向上穿出点位于弓状线后端与髂前上棘连线中点。髋臼后柱纵轴的长度男性(105.04± 4.29)mm、女性(101.80±3.20)mm,α角男(33.41±2.18)°、女(31.56±2.71)°,β角男(21.74±1.19)°、女(19.15± 1.24)°。进钉点骨皮质厚度为(5.54±0.46)mm,盆腔侧和髋臼侧分别为(1.45±0.13)mm、(1.04±0.10)mm。 结论 三维重建模拟经坐骨小切迹中点行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可快捷、准确测量钉道参数并进行术前评估,用该方法置入拉力螺钉固定后柱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逆行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半骨盆标本30个,采用截面法将一斯氏针由髋臼后柱最小截面的轴心经坐骨结节打出,该斯氏针在坐骨结节处的穿出点(即为逆行后柱拉力螺钉的入钉点)为P。对P点进行解剖学测量。并测量髋臼后柱骨皮质内斯氏钉的长度。结果:髋臼后柱最小截面位于髋臼切迹上方15.0mm处,位于髋臼中部,该截面平均直径(即逆行拉力螺钉最大直径)为(12.8±2.1)mm。髋臼后柱骨皮质内斯氏针长度(即逆行拉力螺钉的长度)为(131.2±8.9)mm。进钉点P位于坐骨结节中部(即坐骨结节最隆起处)坐骨结节纵嵴与坐骨结节内侧缘连线的中点处。P距坐骨结节内侧缘(6.7±0.8)mm。结论:髋臼后柱逆行拉力螺钉内固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优化髋臼后柱螺钉内固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专门的最优化计算机辅助解剖测量技术,为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骨盆CT数据40份,进行精确的三维重建得到80个半骨盆模型。根据临床手术需要,对螺钉到骨边界的加权距离进行动态采样作为最优化目标函数,在约束条件下自动迭代修改螺钉2个端点位置,达到最佳位置。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设计新的解剖测量参考体系。结果髋臼后柱拉力螺钉的入钉点在骶髂关节最前缘与髂前上下棘之间切迹连线的上方(18.90±1.19)mm处,垂足点在骶髂关节最前缘与髂前上下棘之间切迹连线上的比例位置为2:3;其进针方向与入钉点-髂前上下棘之间切迹连线呈(85.99±2.04)°,进针方向与入钉点-垂足点连线的夹角呈(37.54±1.55)°;螺钉骨内段长度为(133.07±3.22)mm。结论最优化计算机辅助解剖测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新测量技术,克服了传统手工实物解剖测量的缺点,并且方便设计新的解剖测量参考体系和临床手术方案,有利于提高临床工作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5.
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的定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为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取半骨盆标本 3 0个 ,自髋臼切迹至髋臼上缘作系列截骨面 ,用一斯氏针由最小截面的圆心逆行打入 ,在髂骨后外侧穿出点为P。将该截面下方的系列截面解剖复位 ,再将斯氏针顺行打出 ,测量其在髋臼前柱骨皮质内的长度。作一参考线AB ,其中A为髂前上、下棘间的切迹 ,B为坐骨大切迹 ,并作AB的中垂线CD。结果 :P位于AB的中垂线上 ,P点距AB的距离为 (15 .3± 4.7)mm ,斯氏针与AB的夹角为 (90 .1± 4.7)° ,与CD的夹角为 (2 5 .3± 3 .9)° ,髋臼前柱骨皮质内斯氏针长度为 (82 .0± 7.9)mm。最小截面位于髋臼切迹上方 15 .0mm处 ,该截面平均直径为 :(5 .2± 1.9)mm。结论 :髋臼前柱拉力螺钉的入钉点在髂前上下棘之间切迹与坐骨大切迹连线中点上方 (15 .3± 4.7)mm处 ,其进针方向与该线呈 (90 .1± 4.7)° ,与该线中垂线呈 (2 5 .3± 3 .9)° ,该拉力螺钉直径为 (5 .2± 1.9)mm ,长度为 (82 .0± 7.9)mm。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经皮坐骨小切迹置入拉力螺钉内固定髋臼后柱骨折。方法:观测45具成人骨盆标本髋臼后柱的纵轴走向、上下穿出骨皮质的位置及其毗邻。用直径3.5mm的斯氏针经坐骨小切迹中点沿髋臼后柱纵轴打入,测量钉道深度、后柱纵轴与额状面夹角α及矢状面的夹角β。结果:拉力螺钉的进钉点为坐骨小切迹中点,后柱纵轴长男(105.7±6.3)mm、女(99.1±3.1)mm,α角男26.3°±5.6°、女21.5°±3.0°,β角男27.5°±3.8°、女24.1°±4.0°,男、女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应用取得满意疗效。结论:经坐骨小切迹中点行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内固定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髋臼前柱螺钉内固定的最优化计算机辅助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专门的最优化计算机辅助解剖测量技术,为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骨盆CT数据40份,进行精确的三维重建得到80个半骨盆模型。根据临床手术需要,对螺钉到骨边界的加权距离进行动态采样作为最优化目标函数,在约束条件下自动迭代修改螺钉两个端点位置,达到最佳位置,并设计新的解剖测量参考体系。结果:髋臼前柱拉力螺钉的入钉点在髂前上、下棘之间切迹与坐骨大切迹连线中点上方(15.72±2.71) mm处;其进针方向与入钉点-髂前下棘连线呈(42.84±2.61)°,与入钉点-髂结节连线呈(31.96±2.58)°;螺钉骨内段长度为(101.12±7.2)mm。结论:最优化计算机辅助解剖测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新测量技术,方便设计新的解剖测量参考体系和临床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逆行髋臼后柱螺钉的进钉位置、方向及固定范围。方法 收集100例正常成人骨盆CT数据(男、女各50例),利用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Mimics)17.0软件三维重建骨盆并导入Geomagic Studio 2015软件。从坐骨结节至髂窝方向进行透视,垂直后柱“三棱柱”通道横断面放置虚拟螺钉,测量螺钉的最大直径、进钉点、方向、出钉点及螺钉安全倾角。确定螺钉固定的范围,螺钉在后柱通道易穿出部位及术中判断螺钉是否穿出的透视体位。结果 髋臼后柱安全通道近似“三棱柱”形,进钉点位于坐骨结节内外侧缘中线上,距离坐骨结节最远端男性为(12.99±1.99) mm,女性为 (13.26±2.58) mm,男女差异无显著性 (P>0.05);髂窝出钉点距离同侧前方骶髂关节线男性为(23.65±2.42)mm,女性为(24.94±2.39) mm;距离真骨盆缘男性为(19.33±2.60)mm,女性为(17.63±2.00) mm;最大螺钉直径男性为(17.21±1.41) mm,女性为(15.54±1.51) mm;髋臼后柱逆行置钉方向与矢状面夹角男性为(10.52±3.04)°,女性为(7.72±2.99)°;与冠状面夹角男性为(15.00±4.92) °,女性为 (12.94±4.72)°,以上数据男女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逆行经坐骨结节置钉可固定股骨头中心所在水平面近端 4 cm 以下所有的髋臼后柱骨折,易穿出部位分别为髋臼后壁与坐骨支移行处、髋臼中部、坐骨大切迹水平下1 cm。“三棱柱”的3个侧面的切线位分别是髂骨斜位10°,闭孔斜位60°,髂骨斜位60°。结论 逆行髋臼后柱螺钉进钉点位于坐骨结节内外侧缘中线,距离坐骨结节最远端1.3 cm,方向约外倾10°,前倾15°,可固定股骨头中心所在水平面近端4 cm以下的髋臼后柱骨折。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髋臼前柱骨折后入路置入拉力螺钉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1)50侧(男32,女18)成人髋骨标本,观测前柱纵轴走向,将纵轴穿出髂骨翼外面的点定为进钉点。用直径3.5 mm导针经进钉点沿纵轴置入,经耻骨结节下方穿出。测量导针与矢状面夹角α及与冠状面夹角β,纵轴长度,导针易穿出骨皮质的薄弱区及穿出点与耻骨结节的距离,对测量数据行统计学处理。(2)34侧尸体标本解剖,观测进针点毗邻,模拟置钉,经X线、CT扫描验证结果。 结果 进钉点位于髂结节和坐骨结节连线与髂前上棘和坐骨大切迹顶点连线的交点,出钉点于耻骨结节下方,男(6.62±2.79)mm,女(11.71±1.66)mm, α(50.62±3.55)°,β男(22.32±3.66)°,女(19.57±2.07)°;纵轴长,男(108.64±5.49)mm,女(100.92±6.25)mm。以上数据除角α外男女间均有显著性差异。验证结果及临床应用疗效满意。 结论 髋臼前、后柱均骨折时,在后入路复位固定后柱的同时,经该方法置入拉力螺钉固定前柱安全、简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量髋臼前柱的解剖参数,评估术前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前柱的风险。方法收集155例成人骨盆CT扫描数据,其中男91例,女64例,重建骨盆三维模型。应用MIMICS软件在髋臼前柱置入虚拟螺钉,测量虚拟螺钉的最大直径、长度、进钉点,并计算虚拟螺钉方向。垂直髋臼前表面虚拟截骨,测量每个截骨面的内外径、上下径。计算髋臼前柱在真骨盆缘MN段的弧度。结果髋臼前柱允许置入虚拟螺钉的最大直径和长度在男性为(7.95±0.98)mm和(124.84±6.79)mm,女性为(6.42±1.15)mm和(120.00±7.52)mm;虚拟螺钉与水平面和矢状面的夹角在男性为(21.55±2.67)°、(42.15±2.54)°,女性为(21.85±5.10)°、(41.51±5.23)°;前柱MN段的弧度在男性为(38.29±3.28)°,女性为(43.41±3.50)°。以上数据除进钉方向外男女间均有显著差异。螺钉直径与性别、前柱弧度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68、-0.164。女性髋臼前柱置入直径为6.50 mm、7.00 mm螺钉的风险分别是男性的9.081倍、13.316倍。结论对于中国人,建议使用直径为6.50 mm的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前柱骨折,当女性髋臼前柱弧度大于(44.49±2.47)°时,宜行钢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技术中螺钉的最件进钉点、方向和长度。方法:取成年刃性髋骨标本20个,制作髋臼后住系列断面。测量进钉点与骨盆弓状线(OP)之距离,骶髂关节前端至P点间之距离(PQ),螺钉进入的长度,螺钉打入时的内倾角和前倾角;将测量数据输入到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OP和PQ的距离分别为(16.8±2.1)mm和(23.5±3.4)mm,螺钉长度为(94.8±4.2)mm,螺钉内倾角17°18′±2°32′,前倾角57°36′±4°28′。结论: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匮I定技术具有创伤小、固定强度大等优点,在某些髋臼骨折中膀用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拉力螺钉在髋臼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997年1月至2007年1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112例,其中单独应用拉力螺钉内固定18例,占16%,联合应用拉力螺钉和钢板内固定32例,占29%。结果112例随诊12~96个月,平均3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最终结果优60例,良36例,可12例,差4例,优良率85.7%。结论髋臼骨折内固定类型包括髓外固定如髋臼钢板固定,髓内固定如拉力螺钉固定,髓内、外相结合固定等。髋臼螺钉内固定具有创伤小、固定强度大、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点,在某些髋臼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内固定类型的选择应综合考虑骨折部位、类型、稳定程度及患者全身状况。  相似文献   

13.
当前脊柱手术方案制定方式无法适应复杂的临床环境与高风险控制需求,本研究为实现安全、个性化手术规划目的,开发了计算机辅助椎弓根螺钉植入系统。首先,系统根据图像预处理结果,利用面绘制技术重建脊柱模型。然后结合二维像素擦除与多平面切割技术,提出新的脊椎骨分离算法,去除因各骨块间存在冗余连接而产生的计算偏差。最后,系统提取选定参考平面与分离骨块的相交轮廓曲线,实现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过程的直观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精确地完成脊椎骨模型的分割,并快速直观地完成椎弓根螺钉的虚拟置入,为医生设计手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枢椎标本进行薄层CT扫描,利用Unigraphics NX软件进行计算机虚拟三维实体重建和模拟,寻找安全的侧方椎弓螺钉钉道.方法:对4例干燥标本和8例新鲜枢椎标本进行薄层CT扫描(层厚、层距均为0.6 mm),利用Unigraphics的自由建模功能进行三维重建.根据需要建造出不同直径和形状的螺钉模拟体模拟侧方椎弓螺钉进钉,寻找出安全的进针点和进针方向.结果:薄层CT扫描可见枢椎侧方椎弓横突孔区域的外侧骨皮质很薄,部分标本存在滋养动脉孔,使得横突孔区域侧方椎弓外侧骨皮质先天不完整.以横突后结节为界,侧方椎弓的前部与后部的走行方向不一致,左右侧不相同.横突孔区域上部的走行方向与中下部的走向亦不一致.侧方椎弓的安全钉道方向同侧方椎弓的前部与后部的走行方向均不相同,但主要由横突孔区域的中下部分的外界所限定.对4例干燥标本按照计算机模拟的安全钉道方向进针取得了成功.结论:横突孔区域滋养动脉孔的存在使得传统的判定螺钉钉道是否正确的方法受到挑战.利用UG软件对枢椎标本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可模拟出安全的进针点和钉道,并测出螺钉直径和长度,为术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弯是护目镜水平方向弯度的量化指标.由于手工无法直接测量护目镜基弯值计算所需参数,本研究提出了基于医学图像处理的计算机辅助测量系统.该计算机辅助测量系统包括:医学图像预处理与体数据场构建、体数据绘制与显示、护目镜基弯值计算所需参数测量等功能模块.针对图像的不同特性,系统基于二维图像与三维体模型,对护目镜基弯值计算所需参数进行测量.在处理对称图像序列时,该系统直接在图像上测量;在处理不对称图像序列时,该系统基于三维体模型轮廓提取技术,在提取的对称轮廓上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计算机辅助测量系统能精确地测量护目镜基弯值计算所需参数,满足了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仿真技术在髋臼前柱安全置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数字化仿真技术求解髋臼前柱的安全置钉通道。 方法 通过将48例正常成人骨盆CT图像导入Mimics15.0中进行数字化处理得到96例髋臼前柱阴模模型,结合立体解析几何求解髋臼前柱的安全置钉通道。 结果 安全置钉通道:最大半径男性为(4.65±0.54)mm,女性为(3.71±1.68)mm;进钉深度男性为(114.91±6.52)mm,女性为(102.97±6.24)mm;进钉最狭窄处位于髋臼前壁内,最狭窄处到顺行进钉点的距离:男性为(34.57±2.16)mm,女性为(29.82±1.94)mm;最狭窄处到逆行进钉点的距离:男性为(73.32±3.27)mm,女性为(69.49±2.52)mm;螺钉与水平面夹角男性为(45.22±1.54)°,女性为(43.59±3.24)°;螺钉与矢状面夹角男性为(41.65±5.37)°,女性为(47.82±4.12)°;螺钉与冠状面夹角男性为(18.71±2.36)°,女性为(19.23±2.49)°。安全进钉通道参数男女对比“最大半径”、“进钉深度”、“螺钉与矢状面夹角”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利用数字化仿真技术能够精确求解髋臼前柱安全置钉通道。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应用放射造影术对胰腺头部动脉进行三维重建,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的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128排螺旋CT对2例新鲜标本进行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记录螺旋CT影像下胰腺头部动脉的空间位置关系。结果 2例标本灌注全部满意,管道连续、饱满圆滑、无伪影,构建的数字化胰腺头部动脉可视模型,其形态逼真,能随意旋转、放大和缩小。结论采用聚乙烯醇-氧化铈血管造影术可构建理想的胰腺头部动脉血管网3D可视化模型,为系统研究人胰腺头部动脉血管网的形态结构和血供分布提供了血管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三维立体可视化测量国人肱骨近端骨解剖参数,为手术中骨折端复位、内植物放置及设计匹配我国患者的内植物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3-2019年肩部外伤患者90例,根据有无肱骨近端骨折诊断设置为骨折组和正常组。使用E-3D数字医疗软件对60例骨折组模拟复位后,测量90例患者肱骨近端骨骼的肱骨头参数、肱骨干髓腔参数、肱骨头干间参数和肱骨头及大、小结节垂直距离参数:肱骨头高度(HH)、肱骨头关节面直径(ASD)、肱骨头关节面曲率半径(ROC)、颈干角(NSA)、向内偏心距(MO)、向后偏心距(PO)、多层面肱骨干髓腔直径(L0、L20、L40)。 结果 在冠状面和轴位面上,正常组HH为(15.5±2.0)mm和(15.7±2.3)mm;ASD为(42.0±3.5)mm和(40.0±3.5)mm;ROC为(22.3±2.0)mm和(20.8±1.9)mm;L0为(26.0±3.1)mm和(23.3±2.9)mm;L20为(15.2±2.5)mm和(13.3±2.0)mm;L40为(12.0±2.4)mm和(10.6±2.1)mm;NSA在冠状面角度为(132.1±4.9)°;MO在冠状面距离为(4.2±1.2)mm;PO在矢状面距离为(3.4±1.4)mm。骨折组与正常组测量结果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通过三维立体可视化测量肱骨近端解剖参数的方法精准、可靠;E-3D数字医疗建模软件在骨骼三维重建、骨折块模拟复位、骨骼参数测量功能方面具备较高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19.
骨灵片对去势大鼠骨小梁三维结构/骨强度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补肾中药骨灵片对骨质疏松大鼠腰椎松质骨二维平面和三维结构的改变以及对骨强度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骨灵片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月龄SD雌性大鼠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组。骨灵片低、中、高3个剂量组(根据人鼠剂量换算标准),以雌激素为对照组。通过硬组织切片观测二维形态计量学.在其基础上利用连续切片摄像及图像数码处理技术重建腰椎骨小梁的空间结构,结合计算机3D-Doctor软件测量相关三维参数。结果去势后的模型组较之假手术组,骨小梁分离度明显升高,其余参数均显著下降(P〈0.01);经骨灵片干预后的各组与去卵巢组比较可见,骨灵片各剂量组的骨小梁厚度显著增加.低剂量组对于骨小梁的面积百分数无明显增高,中、高剂量组在骨小梁数量、面积百分数、分离度上的改善较低剂量组显著。三维重建后的结果显示,高剂量组的骨小梁体积百分数和各剂量组的体元总数明显升高(P〈0.01):骨灵片组与雌激素对照组相比,中剂量组在骨小梁厚度、体积百分数上的增加有显著差异(P〈0.05),高剂量组的体元总数显著升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三维体元总数及骨小梁体积百分比与二维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骨小梁分离度呈明显负相关。各组骨小梁体积百分数在三维重建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构建的三维模型结合相关参数测量的结果反映出模型组在骨小梁结构上存在典型的骨质疏松改变;经骨灵片干预后的大鼠。骨小梁的结构较之模型组有明显改善,尤其是中、高剂量组在骨结构的厚度、紧密性以及体积百分数上有显著升高。结合骨灵片对骨密度以及骨力学的改善,提示该药可以通过增强骨小梁实际结构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