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阐述了支气管哮喘的免疫学变化,其主要表现为Th1/Th2亚群数目和(或)功能比例失衡。其次介绍了CD28/CTLA-4的结构、功能和作用机制,CD28/CTLA-4是一对具有正负调节功能的重要共刺激分子,能对T细胞增殖分别产生促进/抑制作用,进而影响Th1/Th2亚群数目和(或)功能比例。最后全面系统的介绍了CD28/CTLA-4在支气管哮喘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今后基于CD28/CTLA-4的支气管哮喘疾病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28/CTLA-4(CD152)表达,评价患者的免疫状态。方法采集21例初诊结核病患者及1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共刺激分子CD28、CD152的表达,以及分析其亚群CD4+CD152+细胞、CD4+CD28+细胞、CD8+CD28+细胞、CD8+CD152+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健康者比较,结核病患者外周血CD28+细胞、CD152+细胞水平明显增高(P0.01)。对共刺激分子CD28、CD152进行亚群分析,结核病患者外周血CD4+CD152+细胞、CD4+CD28+细胞、CD8+CD152+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CD8+CD28+细胞水平无统计学意义(F=2.647,P=0.113)。结论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28/CD152(CT LA-4)表达增加,且CT LA-4在CD4+和CD8+T细胞上表达均增加,提示可能存在T细胞活化或抑制信号调节失衡。  相似文献   

3.
血友病A(haemophilia A,HA)是一种由于凝血因子Ⅷ(factor Ⅷ,F Ⅷ)基因缺陷所致的出血性疾病。男性中发病率约10—20/10万。主要临床表现是自幼反复发生异常出血,以关节和肌肉出血最常见。治疗上主要以依靠反复输注FⅧ制剂进行替代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细胞辅助刺激分子CD28和CTLA-4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采集患者外周抗凝血和关节积液,通过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其中的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双标染色技术,检测CD3 CD28 和CD3 CTLA-4 在淋巴细胞上的表达,通过Spearman相关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结果①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3 CD28 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RA患者关节积液(SFMC)组(P<0.01);②RA患者PBMC上CD3 CTLA-4 的表达与正常组无差异,但显著低于SFMC组(P<0.05).③SFMC组CD3 CD28 的表达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但CD3 CTLA-4 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④PBMC组、SFMC组CD3 CD28 和CD3 CTLA-4 的表达与反映疾病活动性的指标RF、抗CCP抗体存在相关关系.结论 RA患者外周血和关节积液中CD28 和CTLA4的表达异常是参与RA发病和病情进展的重要机制之一.但其在病程进展中的具体作用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外周血淋巴细胞CD28/CTLA-4的表达水平与子痫前期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住院确诊的子痫前期孕妇35例为实验组,以30例正常妊娠晚期孕妇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CD28和CTLA-4在CD3+T细胞上的表达水平并比较。结果:实验组孕妇外周血CD28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LA-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外周血CD28/CTLA-4值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CD28/CTLA-4表达异常,从而使T细胞亚群分类异常,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免疫耐受失衡,导致子痫前期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随访研究中国血友病A患者因子Ⅷ(FⅧ)抑制物发生率和特征.方法 215例血友病A患者在24月(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的连续随访中,监测FⅧ抑制物发生、变化及转归,并观察患者临床特征.结果 215例血友病A患者随访24月FⅧ抑制物累积发病率为11.6%(25/215);其中低滴度者占72%(18/25),高滴度者占28% (7/25) ; FⅧ抑制物阳性发生时的中位年龄为25岁(6-59岁)、累积中位暴露日为150日;15/25(60%)低滴度阳性者(中位滴度1.25BU/ml)在自然情况下于6-15月(中位10月)转为阴性,5/25(20%)高滴度抑制物者(中位滴度100 BU/ml)则随访24月持续阳性,另外5/25 (20%)FⅧ抑制物阳性无变化;25例FⅧ抑制物阳性者出血频率较其阴性时显著增加(P=0.025);18/25例继续应用FVl者,FⅧ产品用量(IU/kg.月)较前显著增加(P=0.015),但靶关节数目在24月随访期间并无增加(P=0.329).结论 我国血友病A患者FⅧ抑制物发病率和特征与欧美等国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国血友病A患者因子Ⅷ(FⅧ)抑制物形成的环境因素。方法监测215例血友病A患者在2年(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的连续随访中,FⅧ抑制物发生、变化及转归,并对FⅧ抑制物形成的环境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5例血友病A患者随访2年FⅧ抑制物累积发生率为11.6%(25/215)。FⅧ抑制物形成的环境因素的多变量分析结果示:①输注原因中短期低剂量预防治疗比按需治疗形成FⅧ抑制物的风险低(OR=0.037,95%CI为0.002~0.616);②血友病越严重,累积暴露日越少,FⅧ抑制物形成风险越高;③发生严重出血事件是FⅧ抑制物形成的高危因素(OR=117.045,95%CI为19.333~708.617);④输注形式和发生重大感染事件与FⅧ抑制物形成无关。结论在中国目前治疗情况下,血友病患者FⅧ抑制物的形成可能与血友病严重程度、输注原因(预防治疗或按需治疗)、累积暴露日和是否发生严重出血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CD3^+CD4^+T细胞表面CD28^+和CTLA-4^+分子水平,探讨两者在M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38例初治MDS患者和11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3^+CD4^+T细胞表面CD28^+和CTLA-4^+表达率。结果(1)MDS组CD3^+CD4^+CD28^+表达率为(79.82&#177;8.99)%[难治性贫血(RA)(78.65&#177;10.4)%、伴原始细胞增多性难治性贫血(RAEB)/转变中的原始细胞增多性难治性贫血(RAEB-t)(80.10&#177;7.28%)],低于正常对照组的(89.56&#177;3.06)%,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2)MDS组CD3^+CD4^+CTLA-4^+表达率为(2.14&#177;1.25)%[RA(1.51&#177;0.80)%、RAEB/RAEB-t为(2.65&#177;1.33)%],显著高于正常组的(0.11&#177;0.12)%,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随MDS疾病的进展,RAEB/RAEB-t组CD3^+CD4^+CTLA-4^+的表达率与R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TLA-4/CD28免疫应答中相互拮抗的共刺激分子对比值在MDS-RA组中为2.14&#177;0.97,RAEB/RAEB-t组为3.58&#177;1.55,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11&#177;0.1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RA组和RAEB/RAEB-t组之间的差异亦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MDS患者骨髓的CD3^+CD4^+T细胞表面的共刺激分子表达异常,CD28下调,CTLA-4上调,T细胞处于抑制状态;(2)随着MDS骨髓中原始细胞的增多,CD28/CTLA-4比值增高,进一步说明CD28/CTLA-4异常与MDS疾病的发生及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免疫耐受诱导(immune tolerance induction,ITI)是消除血友病抑制物的有效方式,从经济条件出发,本文探讨了小剂量ITI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友病门诊应用小剂量方案进行ITI治疗的5例病例资料。包括、基线数据;抑制物发现时间、滴度峰值、ITI治疗前出血情况;ITI治疗开始时间、应用方案、持续时间、治疗结局;ITI治疗期间出血情况。结果 5例患儿发生抑制物的中位月龄为57(18~65)月龄,有记录的抑制物滴度峰值为13.6 BU/ml(3.9-20.2 BU/ml),抑制物产生后平均出血次数约为6.31次/月/人;开始ITI治疗时中位月龄为64(范围28~91)月,从发现抑制物到开始ITI治疗间期中位月龄为20(范围7々26)月;小剂量ITI方案为25-50 U/kg,隔天一次;治疗成功的4例ITI治疗时间分别为13个月、4个月、8个月、9个月;4例经小剂量ITI治疗抑制物转阴性,随访至今未复发;1例患儿由于治疗3个月时抑制物滴度明显升高而停止治疗;ITI治疗治疗期间仅有2例患儿出血,平均出血次数为0.21次/月/人。结论对存在良好风险抑制物阳性血友病A的患儿,小剂量ITI治疗方案能有效地消除抑制物,控制出血。  相似文献   

10.
治疗血友病A的最重要副作用是抗FⅧ自身抗体的发生,这些抗体可干扰输注的FⅧ而完全阻断其止血作用。在所有严重血友病A、先前未经治疗的患者(previously untreated patients,PUP)中,其抑制物的发生率约为25%。近10年来,血友病A患者抑制物发生的几个危险因素被鉴定出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Kogenate FS,拜科奇)在中国血友病A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抑制物产生率。方法采用拜科奇治疗30例血友病A患者的出血事件,观察其临床止血效果及用药后4周FⅧ抑制物的产生情况。其中11例患者在用药前后进行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血清病毒学(HBV、HCV、HIV)、FⅧ抑制物、FⅧ活性检测,并于第1次用药后10min、60min检测FⅧ活性;同时随访2年检测FⅧ抑制物。结果11例患者在用药后10min、60min较用药前FⅧ活性明显提高,达到或接近预期升高值;所有30例患者用药后出血症状停止,显效率达100%。每次出血事件约86.7%的患者在≤3次输注即可较好的控制症状,提示具有较好的有效性。30例患者共输注重组FⅧ70次,总计51294u,在用药期间无任何不良反应出现。本研究发现1例患者在用药后4周产生FⅧ抑制物,提示短期抑制物产生率为3.3%(1/30),11例2年随访未见抑制物产生增加趋势。结论重组人凝血因子Ⅷ(Kogenate FS,拜科奇)在中国血友病A患者使用中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及较低的抑制物产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紫杉醇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脑组织中CD28、CTLA-4表达及脾组织上清液中B细胞刺激因子(BAFF)含量及其意义。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将50只Wistar大鼠分为5组:紫杉醇(PTX)小、中、大3个剂量组(PTX剂量分别为1 mg/kg,2 mg/kg,4 mg/kg)、正常对照组,EAE对照组,每组10只。用豚鼠脊髓制成GPSCH并与CFA等体积混合制成免疫抗原,注入大鼠双足侧足垫(2 m L/kg)进行EAE造模,自造模后,PTX各剂量组腹腔注射紫杉醇,连续10 d。正常对照组及EAE对照组均给予腹腔注射0.9%NaCl 2 m L。采用脑组织学评分评估实验大鼠脑组织炎症浸润情况,取大鼠脑组织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脑组织CD28、CTLA-4含量,取脾组织并制成上清液,采用ELISA测定脾组织中BAFF含量。结果 PTX各剂量组脑组织评分均低于EAE对照组,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PTX各剂量组大鼠脑组织中CD28表达均低于EAE对照组,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CTLA-4表达均高于EAE对照组,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脾组织上清液中BAFF含量均低于EAE对照组,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PTX可降低EAE大鼠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其机制可能涉及调节大鼠脑组织中CD28、CTLA-4的表达及脾组织上清液中BAFF含量,从而发挥对EAE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血友病A患者在输注凝血因子Ⅷ(FⅧ)浓缩物进行替代治疗过程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中和抗体(即抑制物)的产生。抑制物产生后可降低或抵消FⅧ浓缩物的作用,加大出血风险及治疗难度。因此,在抑制物形成的背景下,控制出血事件及清除抑制物就显得尤为重要。旁路治疗及免疫耐受诱导治疗是目前血友病A抑制物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鉴于上述两种方法的限制,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临床试验中的新颖独特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治疗和预防血友病A抑制物患者的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血友病A(HA)患者因子Ⅷ(FⅧ)抑制物的检出率,初步探讨抑制物产生的环境因素.方法 以2003年4月~2007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107例HA患者及在院外征集的158例HA患者(共26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期法检测FⅧ:C活性,Bethesda法检测FⅧ抑制物.结果 265例HA患者中,22例(8.3%)抑制物检测为阳性,其中86.4%(19/22)为低反应者(抑制物滴度≤5000 BU/L),13.6%(3/22)为高反应者(抑制物滴度>5000 BU/L).年龄>50岁患者的抑制物检出率为50%,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00).在158例临床治疗资料较完整的新征集患者中,FⅧ制剂输注频率大于12次/年者的抑制物阳性率为12.8%,而输注频率小于12次/年者为5.89b,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6).有短时间内持续输注FⅧ史者的抑制物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持续输注FⅧ史的患者(28.5% vs.1.6%,P=0.000).应用多种品牌和单一品牌FⅧ制剂患者的抑制物阳性率分别为9.3%和3.9%,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9).结论 HA患者抑制物的生成可能与患者年龄、短时间内持续输注FⅧ史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女性A型血友病FⅧ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罕见的女性A型血友病1例,并对其凝血因子Ⅶ进行基因突变分析。患者,女,65岁,因为跌倒后右胸痛2d入院,院内查体提示胸壁皮下血肿,双下肢等长,髋屈曲及内旋受限。测定凝血指标提示APTT61.3s,正常血浆纠正后为41.3s,而PT、FIB、TT均正常。有既往出血史。FⅧ活性为2%,FⅨ活性为200%,vWF:Ag为120%,vWF:RCof100%,vWF:CBAl28%,FⅧ结合分析正常;髋关节X片提示;双侧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诊断为血友病A型。提取该患者外周血DNA,根据NM_000132之凝血因子FⅦ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其第14外显子特异的引物,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测序结果与标准序列进行比较,发现该患者出现4111A→C杂合突变,使1314位氨基酸由苏氨酸变为脯氨酸,产生一错意突变,该突变未见其它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贵州省血友病A(HA)患儿抑制物产生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贵州省HA患儿210例,抽取HA患者外周血,采用Bethesda法检测患儿血浆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水平,据抑制物浓度分为抑制物阳性组和阴性组,收集2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FⅧ活性、HA确诊时间、治疗方式(按需治疗和预防治疗)、治疗药品种类、HA家族史、HA抑制物家族史、暴露日(EDS)、首次暴露年龄、基因突变类型及高强度暴露史等];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HA患儿抑制物产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贵州省HA患儿中检出抑制物阳性51例(24.3%),治疗方式、抑制物家族史、基因突变类型与抑制物的产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民族、血友病分型、HA家族史、暴露日与抑制物的产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需治疗(OR=2.727,95%CI为0.233~2.386)、抑制物阳性家族史(OR=0.448,95%CI为0.313~0.642)及高风险基因突变类型(OR=0.682,95%CI为0.536~0.869)为抑制物产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按需治疗、有抑制物阳性家族史及高风险基因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LA-4Ig融合蛋白对高脂饮食饲养的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ApoE-/-)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抑制作用&#65377;【方法】 25只10周龄ApoE-/-小鼠,高脂饮食饲养4周后,随机取5只验证AS病变(对照组);剩余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继续高脂饮食饲养,分别采用CTLA-4Ig&#65380;PBS&#65380;IgG1腹腔注射,第4组不予处理;8周后取小鼠主动脉进行病理学检查,检测AS相关指标,包括斑块面积/管腔面积比&#65380;血管内膜/中膜厚度比,斑块内脂质&#65380;胶原和平滑肌细胞含量&#65377;【结果】 高脂饮食饲养4周后,出现明显AS病变&#65377;继续高脂饮食饲养8周,形成典型AS斑块,CTLA-4Ig组&#65380;PBS组&#65380;IgG1组和空白组的斑块面积/管腔面积比分别为0.27 ± 0.08&#65380;0.40 ± 0.08&#65380;0.43 ± 0.08和0.46 ± 0.10,较4周时(0.05 ± 0.01)明显增加(P < 0.05),4组的血管内膜/中膜厚度比分别为2.6 ± 0.6&#65380;6.0 ± 0.9&#65380;5.7 ± 0.8和5.9 ± 0.6,高于对照组(0.5 ± 0.1,P < 0.05),4组斑块内脂质含量(%)分别为26.0 ± 3.0&#65380;40.8 ± 5.7&#65380;40.6 ± 3.0和43.2 ± 5.7较4周时明显增加(7.2 ± 1.4,P < 0.05 )&#65377;采用CTLA-4Ig进行干预后,其斑块面积/管腔面积比&#65380;血管内膜/中膜厚度比和斑块内脂质含量显著低于PBS&#65380;IgG1和空白处理组(P < 0.05),而后3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CTLA-4Ig组斑块内胶原含量(16.0 ± 1.1)% 高于其他3组[(8.6 ± 1.2)%&#65380;(9.2 ± 1.5)%和(9.0 ± 1.3)%,P < 0.05)],其斑块内平滑肌细胞含量(11.8 ± 1.0)%明显高于其他3组[(7.8 ± 0.8)%&#65380;(7.5 ± 0.9)%和(7.3 ± 0.7)%,P < 0.05)],另外3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65377;【结论】 CTLA-4Ig融合蛋白能够阻抑高脂饮食饲养的ApoE-/- 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其增加斑块内血管平滑肌细胞生成胶原作用有助增加AS斑块的稳定性&#65377;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4+CD28null淋巴细胞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6例CA性脑梗死,39例颈动脉正常脑梗死患者,32例健康人外周血CD4+CD28null淋巴细胞数量。用B超检查以上人群颈动脉血管内壁粥样硬化情况。结果脑梗死患者CD4+CD28null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中CA性脑梗死高于颈动脉正常脑梗死组;CA性脑梗死组中,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显著高于颈动脉稳定斑块组和颈动脉IMT增厚组。CA性脑梗死患者的CD4+CD28null细胞表达CD57和CD158h,其中以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表达最高。CD4+CD28null细胞随着脑梗死区体积增大表达增强。结论CA性脑梗死患者CD4+CD28null细胞显著增加,可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9.
刁戈  马莉  孙盼等 《四川医学》2014,(2):159-162
目的 研究8例中国人获得性血友病A患者的FⅧ基因变异,尝试寻找与疾病相关的潜在基因位点.方法对患者进行表型检测,包括APTT﹑FⅧ:C和FⅧ抑制物浓度的测定;采用LD-PCR和多重PCR分别检测FⅧ基因内含子22倒位和内含子1倒位,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FⅧ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寻找突变和多态性位点.结果 8例患者均表现为APTT延长,FⅧ:C降低,并且能够检测出浓度不等的FⅧ抑制物.在FⅧ基因3'UTR区域内发现c.8899 G/A(rs1050705)的多态性位点,其等位基因"A"的频率远高于另一等位基因"G"的频率.结论 c.8899 G/A(rs1050705)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可能与获得性血友病A患者中FⅧ抑制物的形成存在一定的联系,这对进一步研究该疾病的分子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临床上分为血友病A(凝血因子Ⅷ缺陷症)和血友病B(凝血因子Ⅸ缺陷症)两型,其中血友病A约占80%~85%。血友病的发病率大约为5~10/10万人,通常男性发病,女性为携带者。在男性人群中,血友病A的发病率约为1/5 000;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