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不同种类阴道微生态异常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HPV感染提供思路,从而减少宫颈癌的发生。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要求进行常规妇科检查的患者共2400例,对其同时进行阴道微生态和HPV检查,按照阴道微生态结果分为微生态正常组864例、乳酸杆菌减少组824例、细菌性阴道病(BV)组392例、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VVC)组217例、滴虫性阴道炎(TV)组17例、混合性阴道炎组86例,分别计算每组HPV感染率,并将乳酸杆菌减少组(12.01%)、BV组(24.74%)、VVC组(13.36%)、TV组(11.76%)、混合型阴道炎组(20.93%)的HPV感染率分别与微生态正常组HPV感染率(11.81%)比较,计算其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而判断上述各种类型阴道微生态异常是否影响HPV感染率。结果 BV组患者HPV感染率24.74%、混合型阴道炎组患者HPV感染率20.93%,与微生态正常组HPV感染率11.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乳酸杆菌减少组、VVC组、TV组HPV感染率与微生态正常组HPV...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阴道细胞病理学诊断水平。方法 对157例外阴、宫颈活体组织及宫颈/阴道细胞涂片进行组织病理及细胞病理诊断,并对其中的112例进行了6B/11型DNA原位杂交及HPV16、18型DNA PCR检测。结果HPV DNA阳性者82例。组织病理和宫颈/阴道细胞病理检查为HPV感染者,HPV DNA均为阳性,组织病理检查为HPV感染,62.50%可经阴道细胞病理检查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妊娠合并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妊娠者下生殖道疣22例(73.3%),亚临床感染8例(26.7%),合并其他感染6例(20%)8例(26.7%)接受药物、激光.4例早产分娩,26例足月分娩,均末发现新生儿呼吸道乳头瘤病.产后复查仍有3例存在下生殖道疣,复查宫颈巴氏涂片,4例异常,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4例.结论妊娠合并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发生新生儿呼吸道乳头瘤病率低,但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孕妇易合并其他生殖道感染.  相似文献   

5.
阴道微生物群在女性下生殖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健康女性阴道内存在不同类型和数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共同维持阴道微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阴道菌群失调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存在相关关系。本文综述了育龄期妇女正常阴道微生物的组成、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阴道微生物变化以及益生菌辅助制剂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现状,以期为临床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陈艳琴 《吉林医学》2012,33(15):3261
目的:观察探讨妊娠合并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PV)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其临床疗效及体会。方法:选取38例经高危HPV-DNA及TCT检查诊断为妊娠合并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孕妇,对其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妊娠合并下生殖道HPV的孕妇中,顺利分娩35例,占92.1%,未出现1例呼吸道乳头瘤的新生儿,人工终止妊娠2例,占5.3%,稽留流产1例,占2.6%;产后随访1年,转阴34例,占89.5%。结论:妊娠合并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对分娩及新生儿无明显的影响,但会增加孕妇合并其他下生殖道感染的风险,因此,临床建议出现持续性HPV感染的妇女应选择在病毒处于低负荷时实行计划生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女性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上皮内瘤变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活组织检查确诊332例下生殖道HPV感染及43例上皮内瘤变。结果:HPV感染发病率逐年升高,HPV感染发生上皮内瘤变主要集中在31~40岁年龄段(P〈0.05),下生殖道各部位的HPV感染均可并发上皮内瘤变,以宫颈最显著(P〈0.01)。结论:早期诊断下生殖道HPV感染,可减少上皮内瘤变的发生,对于宫颈癌前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7例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阴道镜类型分析VaginoscopeAnalysisoftheTypesof87CasesofPapilomaVirusInfectionofFemaleGenitalTract陈卫红(广西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桂林市...  相似文献   

9.
整合素(integrin)是由不同α和β亚基组成的异二聚体跨膜糖蛋白,属于细胞表面黏附分子,主要由胞外区(extracellular domain)、跨膜区(transmembrane domain)和胞内区(intracellular domain)3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慢性宫颈炎患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慢性宫颈炎患者252例,根据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分为两组:HPV-Ag阳性组和HPV-Ag阴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临床表现,并行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检查、病理活检,随后行宫颈电灼治疗,观察宫颈愈复情况及HPV-Ag是否转阴。结果 宫颈炎中HPV感染率为14.68%,感染后临床症状较HPV-Ag阴性组重,阴道细胞学检查多为Ⅱ级或Ⅲ级,阴道镜下多为不典型转变区,病理切片可见空泡细胞。经电灼治疗后,阳性组70.27%患者宫颈HPV-Ag可转阴。结论 治疗HPV-Ag 阳性的慢性宫颈炎病人对预防宫颈癌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及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与宫颈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20年4月本院妇科门诊患者1418例,进行BV、HPV检测,并行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及阴道镜宫颈活检病理检查.结果 14...  相似文献   

12.
尖锐湿疣是一种通过性接触传染的疾病,主要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相关。目前已发现200多种HPV,其中HPV6及HPV11与尖锐湿疣发病的关系最为密切。HPV感染率下降有利于降低尖锐湿疣的发病率。尖锐湿疣患者中不仅存在HPV单一感染、双重感染,还存在多类型HPV混合感染。目前临床上常见HPV检测的取材方法可能存在表面污染的情况,准确而简便的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HPV隐性感染者的随访时间受年龄和性别影响,年轻女性的随访时间相对较短。尖锐湿疣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化学治疗方法相较物理治疗方法在提高HPV感染清除率方面更加有效,进而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展。目前各国数据显示HPV疫苗的确有预防尖锐湿疣的作用,但是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近年,宫颈癌的发病率不但无下降趋势,而且发病年纪日趋年轻化,所以对于宫颈癌的预防不可忽略,早期的筛查和对宫颈癌前病变的干预可以使宫颈癌的发生率降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致病因素有很多,主要的致病原因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尤其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HPV)的持续感染。对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阴道微环境的改变与其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对阴道微环境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避孕套使用与青年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为评价男性避孕套使用能否降低男性到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 PV)感染的传播风险,需明确设计评价避孕套使用和H PV感染之间短期关联的纵向研究。方法:研究者随访了82例女大学生,她们报告在入学前2周内或在校期间与男性伴侣发生第1次性交。每4个月行妇科检查采集宫颈和外阴阴道  相似文献   

15.
刘淑森 《河北医学》1996,2(2):189-190
细菌性阴道病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英]斯湛地纳维亚妇产科学报1994,73:586~588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宫颈癌是妇女患病率与死亡率的主要原因。过去证实这种类型的癌仅发生于性活动频繁的妇女,这一发现导致了对下列因素的关注:如婚姻状况,初...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了解庆阳地区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生殖道疾病妇女高危型HPV-16、18感染状况,为妇科肿瘤的预防、治疗提供科学依据[1].方法: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采集的698份宫颈标本进行HPV-16、18检测,用统计分析得出不同年龄阶段感染率的差异.结果:不同年龄段HPV-16、18感染率有显著差异(χ2=9.772,P=0.025),20~25岁、26~35岁、36~45岁、46~60岁感染率分别为28.5%、32.4%、22.9%和10.5%,总感染率26.6%.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感染是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重要因素,针对性预防和治疗,减少妇科肿瘤发生.结论:HPV-16、18感染与年龄密切相关,低年龄、性活跃人群感染率明显高于高年龄人群.  相似文献   

18.
<正>持续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R-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显示,HR-HPV感染除与机体免疫状态相关外,与阴道局部微生态环境密不可分[1]。探讨阴道微生态与宫颈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和发展机制,寻找新的临床预警指标,对指导临床治疗HPV感染及宫颈病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V)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高危型乳头瘤病毒的关系.方法:分析2007年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就诊的185例CIN患者(CIN组)及正常妇女248例(对照组),分别统计各组病例中BV及HPV16/18感染的例数,分析BV的存在与CIN患者HPV16/18感染的关系.结果:185例CIN患者中,17例患者BV阳性,而248例正常人群中仅9例阳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106例HPV阳性,对照组仅12例阳性,两组HPV16/18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185例CIN患者中,BV及HPV均阳性者14例,HPV阳性BV阴性者95例,HPV阴性BV阳性者3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2).结论:BV可能是CIN的高危因素,也可能是HPV感染致CIN的协同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对宫颈糜烂的影响及摸索最佳的PCR反应条件。方法:应用通用引物介导聚合酶链反应法(GP-PCR)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HPV。结果:健康人50例,宫颈糜烂患者34例,HP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2.0%和47.2%,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GP-PCR方法检测HPV具有敏感、特异、便捷、快速、可靠、经济的特点,为病毒感染早期快速诊断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