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RMAS评分系统在院前急救中的临床意义和指导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8例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RMAS评分分为Ⅲ组:Ⅰ组9—10分;Ⅱ组7~8分;Ⅲ组:〈6分,观察其CRMAS与患者并发症及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Ⅰ组:46例,单一器官损伤38例(占82.61%),多器官受损12例(占26.09.61%),死亡率0,严重并发症1例(占2.17%);Ⅱ组:59例,单一器官损伤26例(占44.07%),多器官受损33例(占55.93%),其中死亡2例CRMAS评分5分(占0.68%),全组共死亡6例(占10.17哟;Ⅲ组:23例,单一器官损伤8例(占0.44%),多器官受损19例(占82.71%),其中死亡7例(7例/19例)占36.84%,严重并发症13例(占68.42%),全组共死亡10例(占43.48%)。结论CRMAS评分系统的临床应用,可以判断创伤的严重程度,减少漏诊率,争取时间,恰当的处理,可防治严重并发症,提高救治水平,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正>创伤是指机体受到外界各种致伤因子作用引起的组织器官形态破坏或功能障碍,出现大出血、多发伤、伴有休克的胸腹内脏伤等严重创伤常常危及生命。专家认为,全球每年因严重创伤死亡人数达500万之巨,成为美国0~40岁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同样也是我国城市和农村人群死亡的五大原因之一[1],而2012年昆明市居民死亡原  相似文献   

3.
陈秀芬 《北方药学》2013,(8):181-181
目的:对创伤急诊技术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在2009年3月~2011年7月进行院前急救的创伤患者120例,对其院前急救阶段中创伤急诊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组120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由于创伤较为严重且伤及颅脑、胸腹重要器官,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得到成功救治。患者创伤急诊救治时间越早,存活率越高,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创伤急诊技术在院前急救阶段的应用,能够在现场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救治,能够使得救治时间大大缩短,并稳定患者病情,对病情的恶化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从而在最大限度上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4.
5.
目的通过对临床病例进行研究得出可信数据,进一步证明了完善、先进的院前急救护理是多么的重要。方法随机选择60例遭受突发创伤患者后及时接受了正规的院前救护处理的患者作为救护组,同时随机选择60名没有及时接受正规的院前救护处理的患者作为非救护组。对两组进行创伤后病程中是否出现如正文所列的四方面进行调查,所得同组数据分别通过SPSS 13.0计算,用t和χ2检验,以P<0.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救护组在我们选定的调查项上明显区别于非救护组,存在统计学承认的差异。结论完善的先进的院前救护工作对遭受突发创伤的患者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创伤骨科患者在院前急救过程中经常发生的失误性操作及相关的处理措施。方法 选择本院2021年9月-2022年10月纳入的60例创伤骨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各有30例。依次采取常规急救、针对性急救,对比患者急救效果及患者的情绪状态。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急救前的SAS及SD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伤骨科患者在入院前急救发生失误时,采取针对性急救措施,可提升急救质量,使患者得以安全入院治疗,并改善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7.
陈俊芳  谢小群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2):3111-3112
严重创伤患者的病死率和伤残率很高,为及时有效地救治严重创伤患者,降低伤后的病死率和伤残率,从2002~2004年我们在院前急救严重创伤中及时使用喉罩开放气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应用喉罩开放气道在院前急救严重创伤中成功50例,其中男32  相似文献   

8.
包宇伟  曹鑫 《贵州医药》2022,(1):142-143
目的 探讨创伤事件院前急救的应急策略在创伤救治中的效果.方法 将189例自行来院的创伤事件患者纳入对照组;190例通过拨打120急救电话并接受院前创伤救治的创伤事件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风险,急救相关指标用时及住院费用、预后评分、救治满意度等.结果 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刘静  张宇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9):112-113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院前急救的方法与流程,总结严重创伤院前急救的经验。方法:对87例严重创伤患者在院前急救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护理配合。结果:88例严重创伤中交通事故53例,高空坠落3例,压榨伤2例,暴力致伤30例,两处以上多发伤59例,合并休克33例,合并意识障碍39例,合并呼吸功能不全者15例,院前急救过程中通过积极的护理配合,除4例因为伤情严重接诊时呼吸心跳已停止抢救无效外,其余患者经院前急救及院侯急救处理后,转往其他科室继续住院治疗,抢救成功率达95%。结论:严重创伤的院前急救护理质量是伤者生命的早期保障,积极地院前急救护理是院内进一步抢救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应急策略在创伤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诊治的创伤患者中选取90例作对照组对其进行常规院前急救,在医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诊治的创伤患者中选取90例作研究组对其采取院前急救应急策略,就两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以及好转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是86.67%,与对照组患者救治率73.33%相比较高(P0.05);研究组患者的平均好转时间是(8.34±1.48)h,短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好转时间(13.47±2.53)h(P0.05)。结论:院前急救应急策略在创伤救治中有积极作用,可有效提升其救治成功率,并促使患者早日好转,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创伤是突发事件当中最常见的急症,院前急救的及时、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能否救起患者的生命以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袁逊  余伟桂  夏根玉 《中国医药科学》2012,(15):125-126,128
目的研究院前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提高对创伤患者的救治能力。方法通过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3年间笔者所在医院院前急救的6 216例创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性别、年龄、时间分布和致伤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院前创伤患者为6 216例次,占同期院前总急救量的50.56%;男女性别比为2.55︰1.00;创伤高峰年龄为20~49岁,占71.64%;创伤的发生高峰时间为18点~第2日凌晨2点。致伤原因中,交通事故占44.03%,斗殴占29.05%,工伤13.48%,跌伤6.76%,坠落伤3.04%。创伤院前死亡占2.22%。结论交通事故与斗殴是院前创伤的主要原因,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社会治安的综合管理对预防和减少院前创伤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院前创伤评分对院前急诊救护患者的诊治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共收集400例急诊患者,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0例,其中对照组的急诊救护诊断根据急诊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临床体征等;研究组则根据院前创伤评分给出诊断。然后比较临床医师给予两组患者现场救治、现场转运及延续抢救的临床效果。结果此次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现场迅速做出了明确的诊断,成功实现了现场救治和转运及急诊内科延续性治疗,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院前创伤评分应用量化和权重对受伤程度进行判断,提高急诊救治有效率,尽量降低了患者病死率和残疾率,正确的院前评分系统对指导急诊医师进行临床救护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创伤严重度定量是公认的创伤医疗和科研的基本方法,创伤评分已用于分拣伤员和医疗质量评估。急救护理过程中,患者常按照医嘱所划分的轻、中、重和危重等不同等级给予相应处理;笔者认为这样的分类方法决定护理工作量缺乏客观指标,可能会出现人力资源的浪费,甚至延误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严重创伤患者逐年增加,其导致的死亡在发达国家仍居高不下,在发展中国家则持续上升。怎样使伤员及时得到积极有效的救治,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有效降低死亡率,已经成为院前急救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现就2007年4月。2008年3月严重创伤院前急救工作回顾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创伤院前急救的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对本院302例各种原因造成的创伤患者,依据实施急救的难易度与具体需求,进行特殊体位、徒手开放气道、声门上气道(侵入性、非侵入性)、声门下气道及有创气道等气道管理。结果本组患者293例均给予现场急救,9例患者心跳呼吸停止,所有患者经现场急救处理后迅速转至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结论对所有创伤患者行阶梯化呼吸管理,可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呼吸支持,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院前抢救创伤危重伤员的意义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自1989年1月~2001年12月院前现场急救、安全转运、急诊科抢救手术及ICU治疗较完整资料中创伤伤员279例救治资料。结果批量伤员218例占78.14%,多发伤248例占88.89%。院前指数(PHI)6~9分62例,10~15分179例,≥16分38例。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6~19分26例,20~59分218例,≥60分35例。死亡24例,其中现场死亡8例,转送至上级医院急诊室死亡5例,术毕死亡11例;院前死亡13例占54.17%,低于国内报道犤1犦,其余均治愈。结论院前对批量伤员分类,在15分钟内对伤员展开急救,采取不间断复苏措施,及时恢复脏器有效血流灌注和改善微循环,安全快速转运伤员,及时果断实施确定性抢救手术,是现场抢救危重伤员生命,预防创伤后继发性损伤,避免与减少损伤,避免与减少致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创伤的院前急救作为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减少其病死率及伤残率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大部分进入基层医疗单位,工作在创伤救护的第一线,是灾害现场的急救员,他们院前急救能力直接关系伤者的生命和救助后的生存质量。在此,本文对医学实习生创伤的院前急救技能培养体会做一介绍,以便于共同探讨医学生创伤的院前急救技能培养的最佳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地塞米松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维普、中国期刊数据库检索国内2009年1月~2014年1月的学术期刊中,关于地塞米松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的文献,搜集248例资料完整的应用地塞米松引起不良反应的病例,对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地塞米松不良反应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临床表现多样,呃逆、过敏性休克、精神异常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12.9%(32/248)、16.3%(41/248)、9.7%(24/248)。146例患者在首次用药出现不良反应,占58.9%。本组患者除2例死亡外,其余246例均转归良好。结论:地塞米松不良反应多种多样,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过敏性休克,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引发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0.
院前急救创伤危重伤员27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院前抢救创伤危重伤员的意义及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自1989年1月。2001年12月院前现场急救、安全转运、急诊科抢救手术及ICU治疗较完整资料中创伤伤员279例救治资料。结果 批量伤员218例占78.14%,多发伤248例占88.89%。院前指数(PHI)6~9分62例,10~15分179例,≥16分38例。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6~19分26例,20~59分218例,360分35例。死亡24例,其中现场死亡8例,转送至上级医院急诊室死亡5例,术毕死亡11例;院前死亡13例占54.17%,低于国内报道,其余均治愈。结论 院前对批量伤员分类,在15分钟内对伤员展开急救,采取不问断复苏措施,及时恢复脏器有效血流灌注和改善微循环,安全快速转运伤员,及时果断实施确定性抢救手术,是现场抢救危重伤员生命,预防创伤后继发性损伤,避免与减少损伤,避免与减少致残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