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我国人群的逐渐老龄化,老年人肝炎肝硬化发病率世有逐年增加趋势,为进一步了解老年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原学特点,以期指导临床诊疗,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411例老年人肝炎肝硬化(简称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病原学的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与肝炎后肝硬化合并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12例重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疾病类型、性别、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血清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合并其他并发症与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312例患者中80例合并感染,感染率为25.6%,其中>40岁患者感染率为32.1%,明显高于≤40岁的19.0% (P<0.05);住院时间>20 d患者感染率为37.6%,明显高于≤20 d的17.6%(P<0.05);有侵入性操作患者感染率为28.9%,明显高于无侵入性操作的18.2% (P<0.05);血清白蛋白>28 g/L患者感染率为31.8%,明显高于≤28 g/L的21.1%(P<0.05);合并其他并发症患者感染率为30.5%,明显高于未合并其他并发症的20.0% (P<0.05);而感染率与疾病类型、性别以及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与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侵人性操作、血清白蛋白水平及合并其他并发症因素密切相关,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肝炎后肝硬化血液学异常的若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在肝炎后肝硬化中极为常见,但其血细胞减少的机制不十分明确,本文按血细胞动力学及病理生理学,分别从骨髓本身的异常病理变化和骨髓外破坏过多两方面,就近年来有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肝炎后肝硬化(VC)与酒精性肝硬化(AC)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鞍山市某医院收治的100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50例VC患者作为VC组,将50例AC患者作为AC组,观察2组患者从入院起3个月内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C组患者脾脏肿大及原发性肝癌发生率均低于VC组,而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于V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C患者脾脏肿大及原发性肝癌发生率较高,而AC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较高。因此,在治疗肝硬化患者时,要重视患者疾病分型,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都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对照组60例.两组均给予保肝、利尿及支持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疗程8w.8w后观察疗效,并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观察其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66.7%(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有效改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并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6.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现状。[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80例肝硬化患者和90例健康人进行生存质量SF-36的问卷调查。[结果]出院时与对照组相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提高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治疗效果以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肝炎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与瘦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45例肝炎后肝硬化和26例对照者采用ELISA法测定瘦素水平并通过身体脂肪仪测定体重指数和脂肪率等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的瘦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按Child-Pugh分级,A、B和C级的瘦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回归分析发现瘦素水平只随Child-Pugh分级而变化。结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瘦素水平明显升高,并与Child-Pugh分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常规化验.方法:患者于化验当日空腹至化验科室进行血样的采集,主要检测患者的肝功.结果: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总胆汁酸水平与肝硬化的分级积分是正比的关系,而胆碱酯酶水平却与肝硬化的分级积分是反比的关系.结论:总胆汁酸、胆碱酯酶的化验结果可以作为判断肝炎后肝硬化病情的指标,对了解患者病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讨论肝功能检验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患者的提供有效方案。方法 选择天津市河西区梅江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1年9月—2022年9月接诊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4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人群4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均实施肝功能检验,并且对两组肝功能检测结论进行数据分析。另外,依据Child-Pugh分级标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分组,并对不同等级患者的肝功能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和讨论。结果 观察组的CHO、AL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BiL、AL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hild-Pugh不同分级的患者中,A级患者的CHO、ALB、TBi L、ALP水平明显高于B级和C级患者。B级患者各项指标水平较C级患者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实行肝功能检验可以有效地诊断疾病,为临床医生制订治疗方式和预测疾病发展提供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肝硬化患者中,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属于两种最为常见的肝硬化类型。本文将基于二者的一系列临床特征展开相应的探讨,以期为后续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3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A组)以及3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B组)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征展开全面而综合的比较分析。结果①男性患者居多,A组为60%,B组为86.67%,P〈0.05;在年龄方面,A组(58.7±7.5)岁,B组(52.8±5.4)岁,P〈0.05;在病程方面,A组为(6.9±3.6)年,B组为(6.0±2.8)年,P〉0.05。②在肝掌、蜘蛛痣、男性乳房发育、肝大的发生率方面,A组分别为26.67%、26.67%、0%、6.67%,B组分别为73.33%、80%、13.33%、46.67%,P〈0.05;在脾大、黄疸、腹水的发生率方面,A组分别为、60%、13.33%、80%,B组分别为53.33%、13.33%、80%,P〉0.05。③在肝肾综合征、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方面,A组分别为13.33%、26.67%,B组分别为6.67%、13.33%,P〈0.05;在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方面,A组分别为33.33%、20%,B组分别为40%、26.67%,P〉0.05。④在GGT、AST/ALT、ALP方面,A组分别为(63.9±10.3)U/L、(1.02±0.23)、(119.7±25.4)U/L,B组分别为(139.5±48.0)U/L、(1.99±20.54)、(215.8±46.6)U/L,P〈0.05;在A/G、TBIL方面,A组分别为(0.82±0.11)、(47.4±25.7)μmol/L,B组分别为(0.87±0.23)、(49.5±27.4)0,mol/L,P〈0.05。结论结合A组和B组患者各自的临床特征,予以目的明确的防治措施,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53,自引:11,他引:42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并发细菌感染类型,临床表现特点和预后。方法 前瞻性观察了我院近15年收治的重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医院细菌感染的情况。结果 148例患者中并发败血症者52例,腹腔感染90例,其它部位感染患者6例。亚重肝炎并发细菌感染的病死率为86.7%;慢重肝炎为68.5%,肝炎后肝硬化为48.1%。 重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医院细菌感染并不少见,感染后的预后差,关键在于及  相似文献   

12.
肝脏是蛋白质合成的中心器官,慢性肝病者常存在蛋白合成功能下降及营养不良〔1~3〕。我们通过对肝炎后肝硬化病人血清白蛋白(简称A)及快速转换蛋白(简称RTP)检测,探讨部分胃肠外营养对患营养不良者的纠正及肝脏合成功能改善的关系。1资料及方法1.1病例选...  相似文献   

13.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医院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医院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方法对医院2005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感染内科495例肝炎后肝硬化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医院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13.50%;病死率25.40%,显著高于无感染患者的病死率6.80%(χ~2=23.77,P<0.01);临床表现早期不典型;主要危险因素是年龄、住院时间、低蛋白血症、疾病严重程度、侵入性操作、广谱抗菌药物使用、肝性脐病、上消化道出血等.结论 肝硬化患者医院肺部感染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予重视并加强防护,减少医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常规化验结果.方法:抽选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5例作为观察组,收治时间为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期间,另抽选同期本院收治的健康体检人员15名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观察对象开展肝功能检测,对各项化验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TBA明显高于对照组,其CHE、CHO以及ALB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常规化验可以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功能组织损伤的程度进行检测,有利于肝硬化程度的评估,其应用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16.
肝炎后肝硬化能量代谢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营养-能量代谢特点。方法 分别测定57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与39例对照者血糖、血脂和能量代谢等各项指标。结果 肝硬化尤其肝功能不良者有糖耐量异常及高胰岛素血症;血清胆固醇(CH)、磷脂(PL)、载脂蛋白A1(APOA1)与B100(APOB10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极低密度蛋白胆固醇(VLDL-C)水平及卵磷脂胆固醇酯酰转移酶(LCAT)在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动脉血酮体浓度(AKBC)升高,酮体比率(AKBR)下降。结论 肝硬化尤其肝功能不全者有不同程度的血糖、血脂及能量代谢异常;含脂肪乳剂的营养支持可能较高糖能源合理。  相似文献   

17.
孔霞  张锐  陈永杰  雷雨 《中国医师杂志》2004,6(10):1420-1420
肝硬化患者因肺动静脉分流、肺血管扩张、门肺分流,常导致动脉低氧血症和酸碱失衡的发生。近年来,肝硬化尤其是肝炎后肝硬化所致的低氧血症已引起关注,其动脉血氧水平被认为是判断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而普遍认为酒精性肝硬化的预后较好。本文通过对本院1999-06~2002-10 48例酒精性肝硬化及37例肝炎后肝硬化的血气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奥曲肽、奥美拉唑、凝血酶联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6例,在一般止血药物及护肝、输血等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曲肽0.2mg缓慢静脉注射,然后以50ug/h缓慢微泵静脉输入维持,加用凝血酶1000u溶于10ml冰生理盐水口服Q6H;B组64例,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40mg静脉推Q12H,两组疗程均为2~4d。结果:B组总有效率(96.8%)较A组(83.9%)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者联合用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笔者于1994~2003年间.根据中医学理论.应用扶正固本法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9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们统计1987年~1997年凡年满60岁以上(含60岁)由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住院病人共165例。现就临床特点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65例,男性103例,女性62例,患者年龄最大为86岁。各类肝炎分型:见附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