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疗法后再灌注后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61例临床判定血管再通,其中再通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74.5%,明显高于未通组的40.9%.结论 溶栓治理后心律失常发生率高,类型复杂,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2.
静脉溶栓疗法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急性心肌梗死早期 (<6h)积极予以静脉溶栓冠脉再通率高 ,能保护心脏功能 ,抑制心肌重塑 ,可明显减少病死率和病残率 ,但在溶栓后 ,出现的再灌注损伤如再灌注心律失常 (RA)是溶栓后判断冠脉再通的指征 ,甚至有时会出现致命的恶性心律失常 ,故再灌注心律失常是在静脉溶栓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选我院 1998年 3月— 2 0 0 1年 6月住院的AMI患者中符合静脉溶栓指征的患者 5 6例 ,其中男 38例 ,女 18例 ,年龄 32~ 70岁 ,平均 5 8.2岁。全部病例符合WHO规定的… 相似文献
3.
4.
徐文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20):2456-2457
目的分析我院3年来80例急性心肌梗死经静脉溶栓再通中50例再灌注心律失常类型,总结其对冠脉再灌注的预测作用及防治。方法用回顾性统计的方法。结果快速心律失常36例占72%,缓慢心律失常14例占28%,加速性室性自搏心律15例占30%,新出现的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突然消失8例占16%,40例发病2~3小时内再灌注成功者心律失常发生率100%。经及时处理,50例无1例死于再灌注心肌失常。结论溶栓越早,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类型复杂,某些特征性心律失常可作为再灌注指标。需密切监护防治致命性再灌注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5.
6.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既是溶栓成功的指标,又是溶栓后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科2005年6月-2008年6月对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溶栓治疗,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86例,现将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观察与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静脉溶栓疗法目前已公认为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溶栓后再灌注可产生再灌注损伤,如再灌注心律失常(RA) ,甚至有时是致使性心律失常。我院近年来采用溶栓治疗AMI 2 0例,现分析如。1 .资料与方法本组符合溶栓指征的AMI 2 0例,男1 5例,女5例,年龄4 3~70岁。AM 相似文献
8.
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极易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临床常采用镁剂抑制再灌注心律失常.但其效果因无循证医学所需的大量数据进行论证,目前报道数据也存在一定差异,值得医学界同仁进一步探讨.笔者对92例心肌梗死患者使用镁剂防治再灌注心律失常进行临床观察,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81例行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1例患者中,65例患者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53例患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现象,其中3例患者为房性早搏、4例患者为窦性心动过缓、31例患者为单纯性室性早搏、5例患者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2例患者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例患者为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3例患者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伴心室颤动。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且类型较为复杂,同时可将部分心律失常作为再灌注指标。熟练掌握其诊断治疗,并给予患者严格的监护是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0.
溶栓疗法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缺血心肌在一定时间后再灌注,可引起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AS)。本文总结了我院应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所并发的RAS资料,旨在分析25%硫酸镁对RAS防治方面的作用及其在AMI病人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A)是再灌注并发症之一。由于成功的再灌注有可能导致致命性的RA,因此已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作者对75例院前经静脉溶栓的患者进行分析,并观察其心律失常的特点。1临床资料1.1研究对象经心电图检查、病史及症状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者共75例,其中男56例,女19例,年龄平均(63.2±11.5)岁。梗死部位:前壁(前间壁,广泛前壁,侧壁)33例,下壁(后壁,右室)42例。75例患者均无溶栓禁忌症。1.2方法先合化硝酸甘油不缓解,三管法测凝血时间正常,无溶栓禁忌症。…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病情况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心肌梗死行直接溶栓术的110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详实调查。结果:在110例患者中,有40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6.4%。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病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6 h与梗死位置(P<0.05)。结论: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病率比较低,要积极根据危险因素加强预防与管理。 相似文献
14.
<正> 再灌注心律失常(RPA)是指心肌缺血后冠状动脉再通突然接受血液再供给,恢复心肌灌注所致的心律失常。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反应。我们自1991——1995年以大剂量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63例,其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32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尿激酶静脉溶栓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后的观察和护理内容。方法:对符合溶栓条件的26例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结果:由于发现及时、处理及时正确,除2例自动出院,1例患者死亡,其余23例心律失常均得到控制。结论:密切观察心率、节律的变化,准备好抢救物品,保持静脉通路的通畅,准确地配制药物,做好心理护理,对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以上患者均符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指征,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溶栓治疗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治疗,连续应用7d。观察两组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应用左卡尼汀能够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率失常(RA)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2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患者,其中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患者有31例,设为观察组;溶栓后无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无RA)的患者41例,设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溶栓后的再通率、冠脉再通时间、CK-MB峰值出现时间、CK峰值出现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建议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监护,应及时给予复率,以提高其溶栓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MI后RA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对符合溶栓条件的24例急性A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AMI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0%。结论AMI患者溶栓后要及时进行心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要进行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3例,分析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结果73例中再灌注率为80.82%。溶栓开始后2 h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94.91%,其中出现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34例,均发生在冠状动脉再灌注组;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17例,均发生在下壁心肌梗死病例。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以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最常见且特异性高,可作为判断再灌注较可靠的指标。一过性心动过缓可作为下壁梗死再灌注的可靠指标。大多数再灌注心律失常不必常规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