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致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42例行中心静脉置管后发生DVT的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予以尿激酶溶栓、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抗凝治疗,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2~3,1个月后复查彩超示38例患者血栓完全溶解;4例血栓部分溶解,持续抗凝3~6个月,无肺栓塞发生。结论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与中心静脉置管直接相关,也与疾病、用药、患者活动度有关。娴熟的穿刺技术、规范化管理,可以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深静脉置管方式在恶性肿瘤化疗中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肿瘤内科的21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3组,分别采用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经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行静脉化疗。结果:3组患者均成功置管,除2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导管自行脱出外,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经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发生静脉血栓的例数分别为6,1,25例。结论:深静脉置管易发生深静脉血栓,与所采取的置管方式关系密切;还与恶性肿瘤的病例类型、所采用的化疗药物以及操作者的置管熟练程度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中深静脉置管血栓形成患者的预后.方法 对1560例行深静脉置管进行血液透析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经腹股沟穿刺中心静脉置管1382例(88.5%,1382/1560),经锁骨下穿刺中心静脉置管102例(6.5%,102/1560),经颈部中心静脉置管76例(4.8%,76/1560).1560例患者中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38例(2.4%,38/1560),其中轻度25例(65.8%),中度7例(18.4%),重度6例(15.8%).结果 DVT早期经溶栓、抗凝及行影像介入肺动脉插管碎解和抽吸血栓等治疗,大多在1周内症状、体征好转或减轻,有2例> 70岁患者因并发严重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抢救无效而死亡.结论 深静脉置管后很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早期经积极处理,大多数患者能够好转.  相似文献   

4.
杜蓉  周晏林 《华西医学》2010,(10):1888-1890
目的探讨经腋静脉穿刺中央静脉置管后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60例需行中央静脉置管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通过腋静脉穿刺行中央静脉插管,并于拔除导管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双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将腋静脉穿刺侧上肢作为穿刺组,对侧上肢作为对照组,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将两组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60例患者中央静脉置管平均时间为(14.7±7.4)d,对照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穿刺组2例患者出现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无肺栓塞发生,28例患者(47%)拔除的导管周围可见纤维蛋白套形成,经上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5例患者(8.3%)腋静脉不完全栓塞,2例患者(3.3%)腋静脉完全栓塞。在中央静脉置管时间≤6d的患者中,无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时间在7~14d的患者中,2例(3.3%)腋静脉血栓形成;5例(8.3%)腋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在置管时间≥15d(P〈0.01)。7例腋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2~3次穿刺成功,平均穿刺时间(10±2.5)min,与无腋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平均穿刺所需时间(14±9)min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腋静脉穿刺中央静脉置管后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1.6%。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联合足背浅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0年1-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4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为对照组,同法选择2011年1-12月该院收治的3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溶栓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用深浅静脉联合置管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药物使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治疗的总有效率高、并发症少、用药量小,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深浅静脉联合置管溶栓治疗能使药物充分达到血栓部位,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消化外科大手术后为了营养支持予深静脉置管,疾病恢复痊愈后再予拔除出院,亦属常见,但对于出院后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属罕见,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上肢深静脉系统及颈内静脉、左右无名静脉和上腔静脉的血栓形成。有研究[1]报道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年发病率为2/10万。以往认为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upp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UEDVT)发病率低,随着深静脉置管技术的普及导致深静脉血栓增加以及辅助检查手段的提高使深静脉血栓检出率增加,UEDVT的诊断率逐渐上升,占所有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4%~10%[2-3] 。  相似文献   

7.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经肘部贵要静脉、正中静脉或者头静脉穿刺,导管尖端达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同时也易导致静脉炎及深静脉血栓形成。而糖尿病通过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等多种途径也可引起血栓及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本科室收治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置入PICC管后发生了上肢的深静脉血栓,激发引起肺栓塞。经过抗凝治疗、密切的观察和护理,协助患者积极的控制血糖等一系列措施,患者上肢静脉血栓消失,肺栓塞痊愈。  相似文献   

8.
刘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6):117-118,12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颅脑手术后股静脉置管引起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方法将本科颅脑手术后放置右股静脉置管的120例患者分为2组,对50例术后放置股静脉置管的患者(实验组)采取循证护理的方法,制定、落实预防措施,与采取循证护理前的7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颅脑手术后股静脉置管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对提高护理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联合多种介入方式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6年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继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积极的治疗及护理,患者左下肢深静脉在1周内实现再通,并且出院2个月后随访情况良好。结论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联合多种介入方式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继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安全可靠,术中密切监护配合与术后加强置管护理、并发症预防是护理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颈外静脉行径表浅,位置恒定,可在直视下穿刺,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穿刺成功率高等优点,可避免中心静脉置管引起的出血、气胸、血胸、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的凝固,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急性危重病症,如未给予及时治疗,将造成不同程度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发生肺栓塞危及生命。深静脉血栓好发于下肢,上肢及颈部少见,但颈部深静脉血栓一旦形成,极易因栓子脱落造成肺、脑栓塞,严重威胁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11.
总结和探讨滤器保护下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及效果,包括分析本科2013年8月~2015年5月间收治的6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滤器保护下置管溶栓术前后发生的并发症及护理问题,逐渐完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并运用到护理实践中。结果,本组62例患者无一例发生肺栓塞及导管脱出、移位等情况;4例有出血并发症者均在早期被发现并得到及时处理;62例最后经下肢静脉造影均达到有效再通。认为术前细致的心理护理、合适的体位安置、肺栓塞预防措施的落实,术后确保置管位置的稳定、严密的并发症预防与观察、有效的疾病相关知识宣教,是确保滤器置入、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达到良好预期效果的护理关键点。  相似文献   

12.
两种深静脉置管术在危重症患者治疗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和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优缺点进行比较.方法 对我科2006~2007年240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种静脉置管术的一针穿刺成功率、插管完成时间、误穿动脉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感染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率进行比较.结果 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一针穿刺成功率较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高,插管完成时间短,误穿动脉率低,但导管留置时间较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短,导管相关感染率,深静脉血栓形成率高.结论 ICU患者如果需要留置导管较长时间,宜选择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方法,而对于急性中毒患者,宜选择股静脉穿刺置管.  相似文献   

13.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上肢深静脉系统及颈内静脉、左右无名静脉和上腔静脉的血栓形成。有研究报道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年发病率为2/10万。以往认为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upp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UEDVT)发病率低,随着深静脉置管技术的普及致深静脉血栓增加以及辅助检查手段的提高使深静脉血栓检出率增加,UEDVT的诊断率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14.
分析股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特点。回顾性分析57例股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患儿的一般资料,患儿年龄分布1岁26例,1~3岁14例、3岁17例;重症神经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及肠炎是深静脉血栓患儿常见的基础疾病;股静脉置管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平均时间为(5.4±2.8)d,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6~7天是其发生的两个相对高峰期。加强股静脉置管后的观察与护理,做好溶栓治疗的护理。54例患儿行溶栓治疗后血栓溶解,2例对症治疗后血栓自行溶解,1例患儿因基础疾病恶化死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腺癌深静脉置管化疗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及特点,为制订血栓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北京市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治疗的乳腺癌深静脉置管化疗患者117例,总结血栓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结果 共纳入117例患者,总置管天数为12285d,中位置管时间98d。患者均未接受预防抗凝治疗,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通过血管超声确认导管相关血栓(catheter related thrombosis,CRT)发生率为26.5%(31/117),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CRT发生率22.6%(14/62),血栓位于贵要静脉管周、腋静脉管周。锁骨下静脉置管CRT发生率为30.8%(16/52),血栓位于锁骨上下静脉管周、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CRT发生率为33.3%(1/3),血栓位于股静脉管周。患者置管后CRT发生时间分别为:30d内占51.6%(16/31),≥30~60d占29.0%(9/31),≥60~90d内占12.9%(4/31),≥90~180d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我科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可能影响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制定出护理对策.结果 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0.35%,发生部位以左下肢最高.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相关的因素有5个,分别是高龄、糖尿病、应用甘露醇、股静脉置管、患侧肢体瘫痪.根据这5个影响因素制定了相应的护理对策.结论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术后体征,包括皮肤颜色、温度、脉搏等;加强高龄、长期卧床、存在高凝状态的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术后护理,并及早给予肢体的功能训练,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抗凝药物,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折后病人发生深静脉血栓多项危险因素。方法对2015年6月~2017年6月新入院患者行(静脉血栓栓塞症)筛查,通过(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度)评分筛查出高风险患者1144例,进行D-2聚体化验及下肢彩色超声检查,统计得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好发部位。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纳入血栓预防的高危患者中,发生血栓例数29例,总发生率为2.53%。其中脊柱骨折血栓发生率为1.2%(3/258),下肢骨折血栓发生率为1.9%(10/540),骨盆及髋部骨折发生率为4.8%(16/332)。其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例以腘静脉、股静脉、肌间静脉最常见。结论骨折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与年龄、基础疾病、骨折部位、手术时间、麻醉方式、卧床时间长短有关。医务人员应熟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根据不同的患者选择合适的预防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9年收治17例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治疗后15例患者取得了临床疗效,2例无明显疗效。结论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中的比例有所增加,其原因可能与恶性肿瘤、深静脉置管、静脉壁损伤有密切关系。诊断方法主要是静脉彩超和D-二聚体检测。治疗主要采用非手术治疗,尿激酶静滴以溶栓,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以抗凝,丹参酮ⅡA磺酸钠祛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接诊的86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多普勒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探讨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普勒超声诊断诊断准确率为96.5%;髂静脉、股静脉、腘静脉、股静脉至筋脉累及、胫前与胫后静脉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5.0%、96.9%、90.0%、100.0%、100.0%;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脑血管病史、静脉血栓史及发热等均显著高于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P<0.05)。结论:患者脑血管病史、静脉血栓史及发热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操作简单、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不同深静脉置管方式(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和PICC置管)在肿瘤患者中临床应用的利弊。方法对260例不同深静脉置管方式患者进行观察对比,其中颈内静脉置管组56例,锁骨下静脉置管组68例,股静脉置管组85例,PICC置管组51例。分别记录穿刺成功率,导管留置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组置管方式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中股静脉置管所致最多,且其血栓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种方式深静脉穿刺技术均为成熟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在临床上可以互补。PICC及锁骨下静脉置管要优于颈内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在无禁忌症及血管许可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PICC及锁骨下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