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上颌窦粘液囊肿尚属少见,我科于1967~1994年收治鼻窦囊肿39例,其中粘液囊肿7例,均发生在上颌窦内.现将其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7例中,男5例,女2例;年龄18~50岁,30岁以下者5例.右侧4例,左侧3例.病史3月~7年,鼻塞、下鼻甲肥大、流脓性鼻涕5例;颇部麻木、头痛4例;颊部肿胀、局部隆起、触之有乒乓球感2例.7例患者均无鼻窦外伤及手术史.X线片示:囊肿界线清楚者3例,囊肿充满囊腔2例,有骨质破坏3例,1上颌窦腔内壁毛糙,密度增高不支持囊肿诊断.7例手术标本送检,大部分为形状不整囊壁组织及部分破碎组织.囊裂壁组织呈灰白色,囊内残留有粘浓样物质少许.镜下:囊壁结缔组织有增生,其间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及轻度水肿,并伴有散在炎细胞浸润,囊壁内层覆以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部分呈立方状.  相似文献   

2.
早在1906年Killian首先报告后鼻孔息肉与上颌窦的关系,他从鼻咽部拖出来自上颌窦开口的息肉。van Alyea发现,一些患者的后鼻孔息肉,通过纤维化或息肉样根蒂附着在上颌窦侧壁。本文目的为研究后鼻孔息肉与上颌窦壁内囊肿两者之间的关系。经鼻咽部检查诊断的后鼻孔息肉共15例,在局麻下作上颌窦探查,发现均有与后鼻孔息肉相连的囊肿,有13例薄壁囊肿充满整个窦腔,另2例后鼻孔息肉的上颌窦部分缩成根蒂状附着于上颌窦外侧  相似文献   

3.
粘液囊肿可发生在所有鼻窦内,但上颌窦粘液囊肿过去报导较少。作者报导1例并结合文献复习对本病作一概述。病人女性,61岁。有2年面痛史,X线示左上颌窦有不透光区。上颌窦冲洗时从中吸出灰白色粘液,培养无菌生长。经上述处理后疼痛缓解。2个月后左颊部麻木,经检查左眶下神经分布区痛觉缺失。断层片示左侧鼻腔外侧壁有新生物引起的破坏。施上颌窦根治术时见窦腔内有一含灰白色粘液的厚壁囊肿,摘除囊肿后见窦腔上壁、内壁和后壁骨质变薄和破坏。病理片见囊壁内衬有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及立方上皮,壁内含有浆液腺和粘液腺。病人出院后左颊部剧痛,用止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引起窦壁破坏的上颌窦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994年9月~2004年1月24例引起窦壁破坏的上颌窦黏液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CT检查及上颌窦穿刺明确诊断。柯-陆氏手术10例,鼻内镜下囊肿开放术(造袋术)14例。结果 随访2年以上2例,3年以上6例,5年以上16例。柯-陆氏术后3年复发1例,再次鼻内镜下囊肿造袋术,余均未见复发。结论 引起窦壁破坏的上颌窦囊肿有独特的CT影像学特征,结合上颌窦穿刺获得囊性液可明确诊断。鼻内镜下手术具有简洁、微创、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成为治疗该病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慢性上颌窦膨胀不全是指由于窦壁向内凸引起的上颌窦腔的持续性缩小,文献中虽有分散的临床表现类似的报告,但本病的定义仍然不清,该文的目的是给该病确立诊断和分期标准,明确定义。为此该作者对10年中符合下列诊断标准的病例进行了分析,共22例,X线片(平片或CT)3个月以上窦腔混浊或手术发现窦腔充满粘液;检查发现内侧漏斗壁和囱外移,有或无骨壁内凸。一般分为三阶段,阶段1:囱和漏斗壁外移;阶段2:一个以上的窦腔骨壁内凸;阶段3:窦壁变形,以眼球下陷、眼球发育不全或/和面中部凹陷为特征。症状轻度者鼻塞,打喷嚏…  相似文献   

6.
作者为全麻下鼻息肉切除术40例行术中同侧上颌窦硬管内窥镜检查。其中10例为单侧鼻息肉,故共检查70侧。患者均无上颌窦手术史。术前24小时内行标准上颌窦X线检查。X线示上颌窦正常占10%;粘膜轻度至中度肥厚或孤立息肉或囊肿占30%;粘膜明显肥厚(3/4以上窦胶粘膜肥厚)占23%;阴影模糊占33%;出现液平面占4%。内窥镜检查发现窦腔粘膜  相似文献   

7.
我们于1995~1998年在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鼻窦粘液囊肿患者21例,现报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21例中,男13例,女8例。年龄16~65岁。鼻窦囊肿部位:筛窦6例,上颌窦11例,蝶窦2例,额窦2例;8例伴有鼻息肉。全部患者术前均行鼻窦CT冠状位和轴位检查,术后病理检查符合鼻窦粘液囊肿的诊断。 手术在局麻下进行,对于筛窦囊肿,利用0°或30°内窥镜下咬除部分筛窦骨壁,尽可能剥除囊壁;上颌窦囊肿选择其位于窦腔后外壁或内侧壁近窦口处者,首先切除钩突,然后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在30°或70°镜下清除囊…  相似文献   

8.
X线摄影评价手术鼻窦状态涉及术后窦腔发生纤维化改变,故在行X线检查术后鼻窦时必须考虑到无炎症复发和并发症的正常愈合过程的X线片影象特征。为此对上颌窦和额窦术后无炎症复发和术后炎症复发的X线片上影象改变特征,结合临床检查作比较分析。患者分两组。第一组39例,1~10年前行上颌窦(单侧24,双侧3)和额窦(1例,额窦+上颌窦2例)手术,除6例因上颌窦囊肿手术外,其余均为慢性化脓性或脓性-息肉型炎症手术。术后30例主觉症状消失,鼻腔和鼻窦检查无病变,此组作为对照;第二组21例(21窦)为复发性化脓性上颌窦炎,其中15窦为脓性息肉型;  相似文献   

9.
上颌窦穿刺抽吸对伴有上颌窦X线平片异常表现的不明原因发热诊断价值及其适应证尚未明确。该作者回顾分析34例伴上颌窦X线片异常的不明原因发热的上颌窦穿刺抽吸sl侧次结果。发现具有典型上颌窦炎症状者细菌培养结果多为阳性,占86.4%;无上颌窦炎症状者则只有8.3%细菌培养阳性。X线片有液平面者58%细菌培养阳性;窦腔完全模糊者64/培养阳性,故X线片对诊断仅具辅助作用。本组资料表现典型的上颌窦炎症状如流涕、上颌窦压重感、鼻腔充血、上颌窦疼痛、上颌窦压痛等可作为决定是否需采用上颌窦穿刺抽吸水以判明不明原因发热的主要依…  相似文献   

10.
上呼吸-消化道的淀粉样变性,是一种少见的肿物,多发生于喉、舌和口腔粘膜,而在鼻腔则很不常见。1975年Legros等曾复习过去文献报告的10例,并附以本人报告的一例。这些病例皆有外鼻明显畸形,并侵犯筛窦、上颌窦,都经鼻侧切开取除肿物兼行上颌窦内侧壁部分切除。本文报告的一例37岁女性患者、原发于上颌窦的淀粉样变性。患者就诊前一个月,左颊部有压迫感,低头时加重,无鼻堵或鼻溢液。X线鼻窦片显示左侧上颌窦、蝶窦和筛窦模糊,诊断为粘液囊肿。行上颌窦根治探查手术,发现上颌窦外侧壁有裂隙,窦腔内充满灰色、肉红色的息肉样肿一块,上颌窦的上壁,后壁亦均有裂隙;将左中鼻道的一些小息肉一并去除。病理报告为鼻息肉和  相似文献   

11.
鼻和鼻窦霉菌病的报告逐年有所增加,自1980年至1983年作者等共经治11例,列举了右蝶窦、双上颌窦、左鼻腔3例有代表性患者的诊治经过并作分析。11例中男3例,女8例,年龄在50~77岁。发生于鼻腔者1例,蝶窦者1例,其余均为上颌窦,其中1例为双侧。诊断特点是:X 线相所见以上颌窦内侧壁,特别是上部的密度增高为特点,多数疑有内壁缺损。有4例手术探查时发现自然孔扩大,最大者达10mm。CT 扫描时有2例病侧窦的一部分骨缺损而相对的一边窦壁增厚。确诊是依鼻窦内容物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出有霉菌块为依据。本组病例经上颌窦开放术5例,上颌窦穿刺冲洗6例,经鼻内筛窦蝶窦开放术1例。治疗预后均良好,未使用抗霉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粘液囊肿     
作者分析13例鼻窦粘液囊肿,其中位于额窦6例,额-筛窦4例,上颌窦2例,筛窦1例。5例有合并病变(合并骨瘤2例,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鼻-筛窦息肉病1例),7例有鼻-鼻窦既往病史(外伤1例,手术2例,鼻窦炎4例),可见肿瘤、创伤、感染可影响窦口功能而促使粘液囊肿的发生;在诊断本病时,应注意追查其有无既往病史;在鼻窦手术时也应注意保存窦口功能,尤其是额窦。11例症状呈渐进性表现,但有2例以急性方式表现,与囊肿的感染有关。症状有突眼、眼球运动障碍、上睑肿胀、上睑皮肤瘘管形成、面部  相似文献   

13.
眼眶内疾患应用CT探查,经临床试用后其诊断价值已被广泛肯定。根据作者对23例的检查经验,结果如下: 1.扩张性囊腔性病变在CT上的表现:充填鼻窦内的异常软组织阴影,轮廓比较清楚。过去区别粘液囊肿和术后囊肿须经手术探查后才能判断,但CT上的粘液囊肿其囊腔为中心性,而术后囊肿为偏在性。 CT对窦腔骨壁变薄和上颌窦前壁的变化也  相似文献   

14.
在100例相继进行的前额窦手术中发现19例前额窦粘液囊肿.可见其并非罕见病例。作者在文中对56例前额窦粘液(或脓)囊肿进行了分析,简述如下: 1.病因:额窦炎54例。手术(包括额窦手术及脑外科手术经过额骨者)26例,额窦术后发生粘液囊肿之间隔可为1—42年。额窦外伤6例。鼻腔变态反应6例。额窦骨瘤4例。其他本组中未发现之原因有鼻额管息肉、肿瘤及气压突变。均因阻塞鼻额管及粘液潴留所致。 2.诊断: (1)症状:额部头痛54例、眼症状30例、后鼻滴涕18例。 (2)检查:眼部异常30例(眼周肿胀、睑下垂、复视)、脑脊液漏2例、额部压痛14例、额部肿块隆起5例、额窦皮肤瘘管2例(过去手术所致)、鼻内病变24例。  相似文献   

15.
上颌窦粘液囊肿12例临床分析曾黎1粘液囊肿为鼻窦最常见的囊肿,发病部位据国外报告,依次为额窦、筛窦、蝶窦及上颌窦。国内统计63例鼻窦粘液囊肿位于上颌窦者不到10%。现将我们遇到的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上颌窦粘液囊肿12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  相似文献   

16.
长期反复患上感的儿童应疑有上颌窦炎,小儿上颌窦炎的诊断一般靠X线照片,但因窦腔相对较小,能见到液面的机会少,兼之粘膜增厚、窦腔昏暗等亦可由变态反应致成,故X线诊断的假阳性率高。作者们发现窦粘膜轻度增厚患儿的穿刺阳性率为32%,中度或明显增厚者为77%。Axelsson等用4个标准投照位发现窦内有分泌物的成人病例中仅24%有液面存在,加照枕颏位(平卧、患侧在下)后阳性率可提高到88%,窦内无分泌物者的X线片符合率可达95%,X线片有异常发现者中,上颌窦穿刺阳性率占41~86%(本组为62%)。超声检查是诊断上颌窦炎的有效手段,Mann等发现成人患者的符合率达90%,作者们发现  相似文献   

17.
作者统计五年间就诊病人22,036人,其中可能形成上齿龈瘘者185例,但实际形成瘘孔者28例。病因讨论:1.乳幼儿上颌窦炎10例,5例齿源性,其中3例形成上齿龈瘘,2例鼻源性,3例原因不明。因此,齿源性乳幼儿上颌窦炎容易发生龈瘘。2.齿源性上颌窦炎21例,6例形成上齿龈瘘,其中拔牙创口感染形成瘘管者4例;由龋齿引起的2例。3.术后面颊部囊肿28例,其中6例形成上齿龈瘘,均为上颌窦根治术后发生。因此,在诊断时应详问既往史和X线检查,必要时手术探查及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8.
患儿,女,9岁。于1998年5月6日因发现左面部隆起就诊。1周前,其母偶然发现患儿左面部隆起,无发热、鼻塞及局部红肿、疼痛,眼球位置及活动如常,无牙痛。1天前到医院检查,鼻窦X线摄片提示左上颌窦占位性病变,伴外侧壁骨质部分吸收。既往有脓涕史5年左右。入院后专科检查发现左面部隆起,无充血,触之有乒乓球样感,无压痛,左下鼻道外侧壁向中线移位,左中鼻道积有少许粘液样分泌物。诊断:左上颌窦囊肿。5月11日在全麻下行左上颌窦根治术。术中见:左上颌窦前壁薄如纸样,半透明;窦腔内被一囊性肿物占据,壁厚,内容为…  相似文献   

19.
鼻眼部炎性假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5岁。因左鼻根部与左眼内眦部进行性肿胀3个月入院。全身检查未见异常。局部检查:左限内眦与下睑内上方肿胀隆起约4.5cm×4.5cm×3.0cm,触有乒乓球感,表皮颜色正常,无压痛,眼球运动、视力正常,挤压泪囊无分泌物,鼻腔及鼻咽部未见异常。X线片及CT扫描:左眶内壁泪囊及筛窦区可见软组织密度影,左上颌窦腔内受累,窦壁未见破坏;均报告为筛窦上颌窦恶性肿瘤。于1994年7月23日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鼻侧切开术,术中见4.0cm×4.0cm×4.5cm椭圆形肿物,呈暗紫色,有包膜,切片呈实心状。肿物压迫筛窦,部分筛房破坏消失,…  相似文献   

20.
本文目的是确定慢性上颌窦炎的诊断标准,研究慢性上颌窦炎与牙感染和鼻息肉之间的关系。慢性上颌窦炎的诊断依据应为:(1)持续3个月以上的面颊部痛,鼻粘膜充血或分泌物异常;(2)X线或鼻镜检查见有持续存在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粘膜肿胀,有的且有分泌物;(3)鼻源性慢性上颌窦炎为牙科检查正常,用适当的抗生素10天,滴用或口服血管收缩剂,上颌窦穿刺冲洗等保守治疗无效者;(4)牙源性慢性上颌窦炎有口腔-上颌窦瘘管,X线照相或口腔科检查发现上颌窦粘膜与坏死牙根、牙周或尖周感染,或阻生牙及牙周尖周感染相邻近或接触。作者在5年中对198例244个上颌窦炎进行了观察,其发病率占人口的0.02%,牙源性者占4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