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医学对"毒"的论述,最早见于《内经》,后世医家本于经旨,又有不少发挥和创新。使祖国医学对"毒"的涵义、分类及其致病特点、对"毒"的治则,有了较大的发展。兹就祖国医学对"毒"的认识,略述于后,就正于同行。  相似文献   

2.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在风毒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壮医常用的外治法。介绍该疗法的特色、优势、技术操作规范、作用机制及其在风毒病(荨麻疹)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壮医毒论是壮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壮医药工作者经过不断实践和总结而逐步形成的,随着壮医药挖掘、整理与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壮医毒论、毒病及治疗特色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壮医毒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在此理论指导下的壮医毒病防治特色也进一步凸显,现将壮医毒论、毒病及其治疗特色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当前,肿瘤依然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首要因素,人类对肿瘤的认识尚未完全清楚。壮医“毒论”是八桂庞氏毒病学术流派创始人庞宇舟教授的核心学术思想,对疾病的防治具有指导价值。本文基于“毒论”角度,从壮医对肿瘤的认识、病因病机、肿瘤的辨析、诊治原则、治疗方法及临床用药五个角度进行系统性探讨。为肿瘤的防治提供新的指导思想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庞宇舟认为,“毒邪源于内外,分为无形有形”为“毒病”病因,“无形之毒易伤气血,有形之毒多损脏腑”为“毒病”病机,治疗上须遵循从毒求因、以毒论病、辨毒设法、解毒施治四大原则,倡导“内去外引”施治。研发形成了壮药龙钻通痹颗粒、金草消毒颗粒及胃毒清等一系列内治解毒方药,以及壮医刮痧排毒疗法、壮医药线点灸清毒疗法、壮医热敏探穴针刺逐毒疗法等一系列外治解毒法,对指导临床辨证论治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对中医经典著作及相关文献的学习中发现中医学“毒”的含义是十分广泛的,但是很多英文文献中对“毒”的翻译却往往一概而论,不够准确,未能体现出中医术语的深层含义及毒与毒之间的差异。这样不仅没能准确地表达作者原本的意思,也常常误导了读者。借鉴李照国老师总结出中医翻译的基本方法,对中医学术语中“毒”的翻译也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翻译的内容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7.
1壮医毒理论概况壮医药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地方特色,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壮医对毒的认识源远流长并独具特色,壮医毒理论蕴含于壮医学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和药物理论之中。壮医认为,所谓毒,是以对人体是否构成伤害以及伤害致病的程度为依据和标志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毒泛指一切对人体构成伤害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8.
壮族地区位于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草木繁多,有毒的动植物不少,如毒草、毒树、毒虫、毒蛇、毒水、毒矿等等.由于特殊的地理和气候,使壮族先民对毒有更深的感受和认识,对因毒致病及其治疗解救方法高度重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壮医把毒作为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开创了壮医病因学的先河.壮医认为,所谓毒,是以对人体是否构成伤害以及伤害致病的程度为依据和标志的.有的毒性猛烈,有的则是缓慢起毒性作用;有的为有形之毒,有的为无形之毒;有的损伤皮肉,有的则伤害脏腑和体内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9.
"毒"是我国中医学重要的概念之一,历代医学典籍对"毒"这一概念均有论述,涉及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诸多方面,理论纷繁复杂。然而每种观点、学说,甚或流派的产生都受其所处的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影响,受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影响的中医学更具有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理论特性。"毒"这一概念历经千年,围绕"毒"所形成的理论不胜枚举,目前为止仍旧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0.
从字意衍变及中药学、中医病因学、中医治疗学的角度探讨“毒”在中医领域的不同涵义.在古代,“毒”字与医学相关的解释主要有毒草、药性、毒性3种.中药学中“毒”在古代可指代中药药性,但多指药物的不良反应;本草学根据毒性的大小对其进行分级,常分为大毒、小毒、常毒、无毒;中医病因学中“毒”指危害峻烈的邪气,包括六淫化毒和内生毒邪,此外还包括虫毒、酒毒、疫疠毒邪等,最常见的为热毒和疫疠毒邪.针对病因治疗时中医常采用清热解毒、攻毒杀虫、拔毒化腐生肌等治法.  相似文献   

11.
正"毒"是一种重要的致病因素,与诸多疾病的产生或进展密切相关。本文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以"中医""中药""毒""毒邪"为检索关键词,检索1949—2016年8月发表的中医学"毒"相关文献,从"毒"的概念、来源、特性、表现、治疗  相似文献   

12.
关于“艾毒”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讨论了艾滋病中医病因命名的必要性、原则及依据,认为将艾滋病的中医病因命名为"艾毒"较为合适,较为准确,对于中医病因病机学说的创新提供了一个新的范例。继之厘清了艾毒与疫毒、疠气等病因概念上的联系与区别:艾毒属疫毒之一,可归属于杂气(异气)之中;致病严重,造成流行者,又可为疠气之一。最后介绍了艾毒的病邪特性、致病特点及笔者的主要研究结果。该研究的创新点主要在于:艾毒本身的本质特性是毒、疫,可兼具湿、热等六淫病邪,可导致、杂合为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艾毒致病既有伏气温病的特点,又有内伤杂病的特点,具有深伏缓发、伤元损脏、繁杂变多等方面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3.
火路疾病的病机主要为外感邪毒或邪毒内生、情志不调、饮食不节等导致火路不通,或机体劳累过度致使脏腑正气虚弱而火路运行不及,使天、地、人三气运行失常而患病。壮医有“毒虚致百病”之论,毒、虚是中风致病的重要因素,采用壮医基本理论“三道两路”“三气同步”与“毒虚致百病”的病因病机,通过调气、解毒、补虚原则指导诊治中风。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蕴毒理论的兴起和发展丰富了中医学病因病机学说。蕴毒理论为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了新的 思维方式和治疗思路,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蕴毒理论作为中医病因学说之一,其内容隶属于毒邪学说,以外毒和内 毒为界限,内毒即蕴毒。两千多年以来,蕴毒理论散见于各医家及其著作里,没有形成系统的、完整的一套学说。本文通 过对蕴毒理论的分类叙述,探讨其目前的具体研究现状,以及在临床诊疗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综合征,传染性极强,死亡率极高,极难治愈。从壮医学角度来说,毒是艾滋病发生发展的重要致病条件,虚是艾滋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原因。在艾滋病的防治上,壮医强调调畅人体的三道、两路,调理脏腑气血骨肉的物质和功能等,使人体的天地人三部之气同步运行,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来预防艾滋病的发生发展;在治疗上,壮医根据调气、解毒、补虚的原则来进行防治。深入探讨壮医毒虚论在艾滋病防治中的作用,对于防治艾滋病及促进壮医药学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壮医“毒论”思想是以从毒求因、以毒论病、辨毒设法、解毒施治四位一体为应用体系,倡导“内去外引”解毒法。火针作为一种传统的针灸疗法,在治病防病中具有重要价值。因此,从壮医“毒论”思想概要、基于“毒论”视角下壮医对乳腺癌的认识、火针疗法在乳腺癌中的应用进展、火针疗法治疗乳腺癌的潜在作用机制四个方面,系统探讨火针疗法防治乳腺癌的价值,为乳腺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壮医药防治皮肤病与性病的基本特点及壮医药外治法在皮肤病与性病中应用的探讨,提出壮医药外治法在常见皮肤病中应用广泛,而对于性传播疾病虽有理论基础但实践应用少,由此为今后的临床与科研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为“毒”,是根据乙型肝炎病因、病机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流行病学特点,以现代医学微观认识为基础,结合祖国医学“疫毒”、“伏气”瘟病发病及病机特点的产物。有学者从乙型肝炎的病因、病机方面总结为:“杂气(即疫毒)致病说明了传染性致病因子及其特性,属外因;伏邪致病说指明了潜伏性感染方式;内外相召致病说强调了体质因素在发病中的地位”。其虽为“疫毒”、“伏气”,但从病位在肝、在  相似文献   

19.
龙玉乾是我国著名的壮医专家,为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传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继承家技、传播医术、著书立说,使壮医药线点灸得以广为流传;他提出诸诊合参辨病、确立取穴原则、明确施术要点、总结常用腧穴、探讨药线点灸的治疗机理,从而确立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体系。  相似文献   

20.
壮医药线点灸对肩周炎的治疗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8 8年 10月~ 1998年 9月 ,我们运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风寒湿痹型肩周炎 15 0例 ,并与单纯服用中药的12 0例相对照 ,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治疗组 15 0例 ,男 70例 ,女 80例 ;年龄最大 6 2岁 ,最小 42岁 ,平均 42 .5岁 ;病程最长 2 0年 ,最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