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了解高师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188名高师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高师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心理问题发生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结论 高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针对高师学生人格特征.应提高其情绪稳定性水平;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性功能,防止有心理病态倾向者产生心理问题:对胆汁质、胆汁一抑郁质气质类型高师学生,应实施入学时普查筛选、学途中定期咨询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健康人格就是指个人和社会协调发展相吻合的个人气质、性格、智慧、意志、人际交往等心理特征的总和。高师学生健康人格就是高师学生为胜任大学的学习及未来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的性格特征、积极的心理倾向、创造性的认知方式、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高尚的道德品质、规范的行为方式等人格特征的综合体,是高师学生与其学习、未来职业协调发展相吻合的心理特征的总和。高师学生健康人格教育,是一种发展高师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健康的和适应学习、未来职业发展需要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一、高师学生健康人格教育是转型期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所谓“转型期”,特指社会发生重大和深刻变革的时期。就全球而言,当代著名哲学家E.拉兹洛曾明确指出:“在20世界的最后10年里,……我们正在向一种新的社会转变。……正在脱离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初、以国家为基础的工业社会,走向在新的技术、新的威胁和新的机遇影响下出现的,相互联系并以信息为基础的全球社会的经济体制。”[1]与这一世界性的“社会转变”相应,中国社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开始了史无前例的结构转型。在这“转型期”中,社会的急剧变革,新旧观念相互撞击,潮流如涌,竞争激烈,信息扑面而来,人类面临各种各样的心...  相似文献   

3.
高师声乐教师的综合文化素质实际上就是声乐教师在从事高师声乐教学过程中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声乐教师的综合文化素质是构成现代高师声乐教师优秀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高师声乐教育质量,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人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依据当代高师声乐教育的发展和需求,笔者认为:作为高师的声乐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至少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执着的敬业精神、精深的专业知识、平等的师生人格观、扎实的教育学科知识以及宽厚的人文素养。一、良好的职业操守高师音乐教育职业是崇高而神圣的,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对社会进步、历史发展的价值意义和作用,才能树立使命感和责任感,恪守教师的职业道德,用“心”去实践作为一个人民教师的诺言。因此,坚守职业道德,应是教师们首先具备的素质之一。艺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过程,应该用自己“美”的行为去打动学生,潜移默化、润物有声。教师只有自己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用良好的职业德性,有力地说服你的学生们,并确立自己在教育中的地位。所以,良好的职业操守是教师安身立命的第一要务。二、执着的敬业精神高师音乐教育工作者们不仅在学业、学术上有“传道、授...  相似文献   

4.
应付是个体在面临应激环境或遭受应激事件时,为平衡自身精神状态所作出的认知和行为上的努力,采用什么样的应付方式对于维护身心健康至关重要.人格是导致不同的人在相同的应激情境中采用不同应付方式的重要决定因素,已有研究探讨了大学生应付方式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1-2],但针对高师贫困生群体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高师贫困生人格特征对应付方式的影响,为高师院校有针对性地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健康人格的概念出发,阐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高职生健康人格培养的内在联系,指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促使高职生健康人格养成的重要途径,提出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高职生健康人格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语文教学中应渗透人文教育,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形成完美人格。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格的充分而健全地发展是心理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人们的健康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除了生理健康之外,更多强调心理健康,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并且已影响到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当前的大学生是在高校办学规模扩大、就业竞争压力加剧、事关生存及前程的种种变数增多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其心理特征及人格塑造过程中早己打上时代的特征和社会的烙印,如何教育学生培养和塑造健康完整的人格,使学生的人格充分健全地发展,己成为高校教育工作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育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更重要的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首先是一项道德养成事业,根本的任务是回答人生应当怎样度过,也就是教育学生应当怎样做人。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使受教育者明确做人是立身之本,学习知识是服务社会的手段。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人格作用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人格,才能担当起教育者的责任,圆满完成教育者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专医学生早恋现象时有发生,我校本着“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教育理念,采取积极稳妥的方法,借助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以提高中专医学生青春期自我保护意识,帮助学生平稳、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学生暴力事件濒发的现状,指出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高校图书馆在健康人格培养中的角色定位,探讨了图书馆加强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应正视心理育人的重要性,在平日的工作中将思想育人与心理育人有效结合,积极开展工作,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健康体魄,能够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2.
戴丽  葛明贵 《医学教育探索》2007,6(5):479-480,F0003
大学生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就必须从思想行动上把自己发展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全才全人。但是处于大学这富有变化、激荡时期的学生。易产生情感倦怠,导致心理和行为的偏差发展,所以要把人格健全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中,着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单亲大学生个性特征及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学新生开展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调查,综合了解单亲大学生个性特征。针对单亲大学生个性特征所反映出来的多方面心理问题,结合国情、校情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要求,提出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社会及家庭教育的新模式对单亲大学生开展心理干预,以多元系统帮助他们形成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学生人格教育的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关键阶段,对大学生进行健康人格的培养与教育,是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从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必要性、大学生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人格缺陷及成因、人格构建等方面,对我国大学生人格教育状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大学生人格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卡特尔16PF作为测量工具,从3所不同类型的高校抽取1239名大学生进行人格状况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大学生人格状况总体上属中等水平,但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男生人格状况好于女生;不同学校类型的大学生在人格状况上存在着显著差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针对不同地域、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进行优化人格特征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对某综合性大学在校的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94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非独生子女大学生非健康型人格发生率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P<0.01)。影响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类型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精神病性是促进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非健康型人格发生的共同危险因素。另外,人际关系不良是促进独生子女大学生非健康型人格发生的危险因素;家庭结构缺陷是促进非独生子女大学生非健康型人格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在校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受到学校、家庭与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健全人格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充分挖掘其中的人文精神,从四个维度塑造学生健全人格:通过理论教学坚定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崇高的理想信念;通过思维训练启发学生客观的自我认知和辩证的自我评价;通过挫折教育锻造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精神和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不同年级医学生的人格特征。方法采用卡特尔I6PF人格测量表,对在校低年级学生392人和赴临床实习高年级学生339人进行测试。结果低年级与高年级医学生在A、C、E、G、H、I、O、Q2、Q4等9项人格因素上有显著性差异,在X2、X3、X4、Y4等四项次级人格因素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低年级与高年级的医学生人格特征上存在差异,应对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进一步完善其人格。  相似文献   

19.
医学生由于所学知识的专业性特点,容易产生负性心理暗示,影响自身心理状态,并表现出相应的身心不良反应或症状,主要为疑病倾向、焦虑和交往障碍.本文通过对医学生负性心理暗示的症状及原因分析,提出不断完善医学生自身人格修养、加强医学心理学健康教育以及学会运用流行病学思维模式分析医学问题等是减少或避免负性心理暗示影响,促进医学生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