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多节段骨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术式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多节段骨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及治疗特点。方法:自1996年2月-2001年8月应用节段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骨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2例(共计50个病变间隙),对其诊断和手术相关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平均随访2年6个月,间歇性跛行和腰腿痛症状均消失,无腰椎滑脱者。根据陆裕朴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6.4%。结论:全面分析临床资料是正确诊断多节段骨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提,节段减压术不仅对各病变间隙减压彻底,而且有效保护了腰椎的生物力学结构,术式合理,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椎关节突关节和椎间高度的变化。方法:应用半导体激光系统对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PLDD治疗。29例患者为单节段突出,其中L3/4 3例,L4/5 18例,L5/S1 8例;3例患者同时合并IA/5和L5/S1节段突出。利用Macnab标准评价随访患者的疗效,并观察术前、术后椎间盘突出节段关节突关节角的形态,测量L3,4、L4/5和L5/S1椎间高度指数和椎间盘突出节段关节突关节角的角度。结果:所有患者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随访14~22个月,平均17个月,按Macnab标准评价:优14例(43.75%),良13例(40.63%);可3例(9.37%),差2例(6.25%),优良率84.38%。术后L5/S1椎间高度指数与术前相比显著性下降(P〈0.05),但L3/4和L4/5椎间高度指数无显著性改变;关节突关节无明显退变;L4/5和L5/S1椎间盘突出侧的关节突关节角角度显著性下降(P〈0.05),但L3/4椎间盘突出侧的关节突关节角度无显著性改变。结论:经皮激光腰椎间盘减压术后患者的L5/S1椎间高度和腰椎间盘突出侧关节突关节角角度下降.有可能增加腰椎滑脱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68,自引:2,他引:68  
目的 分析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及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特点及临床效果。方法 1999年9月~2003年6月,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或)腰椎管狭窄症及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1346例,男653例,女693例:平均年龄46.3岁。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159例,单纯腰椎管狭窄症109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1078例。分别采用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进行单节段或多节段、单侧或双侧“开窗”减压、“长槽式”减压及潜行性神经根减压治疗,共切除1794个椎间盘。结果 121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4年(平均2.5年)。疗效为优1017例(84%),良170例(14%)、差24例(2%),优良率为98%(其中23例椎间盘源性腰痛和18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全部为优或良)。术中出血量为50~600ml,平均250ml。手术时间25min~3.5h。有4例转开放手术,4例行二次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发生椎间隙感染7例,脑脊液漏16例,定位错误1例,对侧复发2例。无一例患者术中死亡或发生神经器质性损伤。术后第1天即可下床,1周后基本达到生活自理。结论 该术式减压充分,适应征宽、创伤、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冷光源加小切口有限潜行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治疗的方法很多。笔者从2004年6月~2007年6月,应用冷光源加小切口有限潜行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0例共234个椎间隙,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王浩  王利  杨晨  袁宏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19):1643-1645
[目的]观察采用单一切口内窥镜下治疗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并探讨对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对策.[方法]回顾分析自2000年10月~2009年12月在腰椎间盘镜下治疗的两个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3例,男68例,女25例,其中L4、5、L5S1,间隙81例,L3、4、L4、5,间隙12例.[结果]93例术后没有神经根损伤,术前症状体征消失,随访没有复发.[结论]椎间盘镜下摘除两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与采用传统的后入路开窗、半椎板切除治疗两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保证神经根充分减压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手术创伤,保持了脊柱后柱、中柱完整性,不破坏脊柱的生物力学结构,最大程度避免对脊柱后柱复合体的损伤,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隙潜行减压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7年4月至2009年2月应用经椎板间隙潜行减压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患者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59~77岁,平均为(66.3±2.1)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间歇性跛行和腰骶部疼痛。单纯腰痛合并间歇跛行的中央椎管狭窄24例,腰痛合并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存在下肢根性分布感觉、运动障碍的神经根管狭窄8例。手术需减压节段1~3节(1.6±0.8节),其中单纯L4减压4例,L5减压17例,L4~L5减压9例,L3~L5减压2例。采用目测视觉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疗效评分。结果随访12~22个月,平均14.6个月。其中随访时间大于等于6个月者32例,术后1个月、术后1年腿痛VAS和ODI均明显低于术前(P〈0.01)。结论采用经椎板间隙潜行减压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简单、安全和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7.
105例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 ,大多数患者行保守治疗效果可。但对于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应及时行手术治疗。通过对 10 5例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CT、MRI检查及手术疗效分析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5年 10月至 2 0 0 3年 4月本院共进行了手术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10 5例 ,男 5 7例 ,女 4 8例 ,年龄12~ 6 8岁 ,平均 4 6 .2岁。有明显外伤史的 76例 ,病程最短 4 d,最长 14个月。L3~ 4节段突出 3例 ,L4~ 5节段突出 5 2例 ,L5/S1节段突出 5 0例。有长期腰痛史 84例 ,有明显外伤或推拿…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治疗的方法很多.笔者从2004年6月~2007年6月,应用冷光源加小切口有限潜行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0例共234个椎间隙,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息者用Link SB ChariteⅢ型人工腰椎间盘行椎间盘置换术,共置换假体6例。手术节段为L4、5 4例,L5S1 2例。结果:随访3~9个月,平均6个月,术中和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术后X线片显示人工椎间盘位置正确,椎间隙高度恢复正常,5例患者腰腿痛症状完全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1例劳累后仍感腰痛,6例均恢复工作和日常生活能力。临床评价:优5例,良1例。结论: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近期效果满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全内窥镜下椎板间隙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L5S1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17例,多节段(L4、5、L5S1)腰椎间盘突出2例,采用全内窥镜下椎板间隙技术治疗。结果患者经1~3个月短期随访,术后疗效较满意。结论全内窥镜下椎板间隙技术具有操作安全、微创、疗效好、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较先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1.
后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初次手术方式:椎板间开窗间盘切除38例,病变节段上下方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15例,内窥镜下微创间盘切除3例;再次手术采用后路减压,椎间盘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横突或椎体间植骨术.随访43例,采用JOA29分法进行术前和随访时的评分.结果:56例患者手术中发现原手术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尤以椎板切除者为著.有38例为原手术节段间盘脱出,占67.9%.再次手术平均历时2.8h,术中出血平均550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13.6d.患者再次手术前JOA评分平均11.6分,术后随访时JOA评分平均23.9分,平均改善率70.7%.结论:初次手术处理不当以及术后腰椎局部生物力学的改变是间盘突出复发的主要原因.对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的再次手术治疗,在同时解决减压和稳定两个问题后,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有限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作者设计的:有限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2例。其中256例患者随访3月-6年。结果:疗效成241例(占94.15%),良9例(3.52%),优良率为97.67%。结论:本文介绍的手术方法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同时切除突出物,解除神经压迫,操作简便,远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7月~2007年10月对20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后路扩大椎板切除神经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自体骨填塞Cage行椎间融合术进行再手术治疗,应用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法(VAS)及ODI功能障碍指数进行术后疗效评定。结果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13.6个月,所有患者腰腿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无断钉及融合器移位等并发症。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器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较理想方法,它可同时进行神经根减压及重建腰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适宜激光照射量。方法使用ND:YAG激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L4~5椎间盘突出32例,L5~S1和L4~5同时突出8例),C臂X线机透视下将激光光纤沿穿刺针插入椎间盘髓核中进行汽化,每节激光总量CT分级Ⅰ级为500J,Ⅱ级为700J能量进行汽化,减轻椎间盘内压力。结果椎间盘内压力减低,神经根受压解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回缩,采用Machab标准评定疗效:优26例,良6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80%。结论PLDD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激光汽化减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激光汽化减压术的临床应用和适应证。方法:采用脊柱后外侧人路,在C形臂X线机引导下,将穿刺针定位于椎间隙中心稍偏后部,插入光导纤维,通过激光脉冲汽化部分髓核组织,降低椎间盘内压力,解除突出物对神经根和硬膜的压迫。结果:本组共治疗116例;131个间隙。参照MacNab疗效评价,优90例,占77.6%;良15例,占12.9%;差9例,其中3例行二次激光汽化治疗,5例改为开放手术。结论:本方法是一种有限治疗,但创伤小,安全有效,对脊柱稳定性没有影响。适用于单纯的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在治疗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69例临床诊断为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C臂引导下经皮穿刺进入突出椎间盘靶点位置射频热凝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后路椎管减压突出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间治疗效果差异。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以治疗前后的分值计算改善率。结果 优良率80%。其中优18例(45%),良14例(35%),可6例(15%),差2例(5%)。结论 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治疗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具有损伤小、疼痛缓解快、并发症少、患者依从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秦杰  刘家勇  张连仁 《中国骨伤》2002,15(3):139-141
目的 探讨钙化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 1996年8月-2000年8月,对18例钙化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了诊断与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对病人进行了1-4年的随访,术前腰痛、下肢痛及间歇性跋行均缓解,明显改善了工作和生活质量,手术优良率为94.4%。结论 钙化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特殊类型。CT扫描是诊断该类疾病安全而可靠的辅助检查,手术时应选择合适的术式,并有一定的技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患者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174例腰椎间箍突出症翻修患者的MRI资料。结果本组174例,男102例,女72例;年龄28~81岁,平均46.8岁。距初次手术时间7d~6年。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行MRI检查。其中61例同时行Gd增强扫描。结论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翻修的原因大多能很好的做出诊断,但对椎弓根螺钉位置不当引起的神经根刺激却不如CT。  相似文献   

19.
魏成  伍磊鑫 《颈腰痛杂志》2011,32(4):303-304
目的探讨儿童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恢复愈后。方法 6例均经骨盆牵引、手法推拿、活血化瘀类及营养神经类药物应用等正规保守治疗,其中1例采用单肢牵引下腰椎旁局部封闭定点大斜扳方法治疗。结果 6例经保守治疗,疗效优良,并全部经8年随访,1例早期复发,余5例未见复发。结论外伤是儿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病因;症状与体征不相平行是主要临床特点;正规的保守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