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膜病变的64层CT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36例腹膜病变,其中结核性腹膜炎12例,腹膜转移瘤16例,腹膜假性粘液瘤6例,腹茧症2例。结果①结核性腹膜炎表现为腹膜及网膜增厚,大网膜污垢样改变;腹腔少量及中量积液;肠系膜受累、腹腔淋巴结增大。②腹膜转移瘤表现为中量及大量腹腔积液;腹膜、网膜或肠系膜不规则增厚伴结节,网膜饼样增厚。③腹膜假性粘液瘤表现为腹盆腔脏器周边的单发或多发的粘液团块,相邻脏器出现扇贝形压迹。④腹茧症表现为小肠聚集成团,其周围见膜样的包裹物。结论 64层CT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能够清楚显示腹膜及腹膜病变,有利于腹膜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6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后腹膜平滑肌肉瘤,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结合文献研究其定位和定性征象并讨论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结果 6例腹膜后平滑肌肉瘤,2例误诊为卵巢癌,2例误诊为恶性淋巴瘤。CT表现均为腹膜后不规则巨块型占位,边界不清5例(83%),全部病例未见钙化、出血、囊变的改变,肿块中央出现低密度3例(50%),4例(67%)包裹周边血管。结论 腹膜后平滑肌肉瘤在定位、定性上均容易误诊,其CT表现特点是容易侵犯腹部血管,鉴别诊断包括腹膜后脂肪肉瘤、肾源性肿瘤、恶性神经类肿瘤、恶性淋巴瘤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膜后纤维化的CT诊断。方法 采用CT三维重建像技术处理,用CT像、手术、病理3个方面对照分析,观察其CT像与病理特征。结果 腹膜后纤维化用常规CT技术无特征性表现,其影像征象与手术、病理所见不尽一致;而CT三维重建像技术处理,其影像表现易与其手术、病理所见一致。结论 本病用常规CT技术诊断易误诊,用CT三维重建像有利于确诊。  相似文献   

4.
结节性硬化症的颅脑CT分析(附1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17例CT诊断的结节性硬化症。详细分析了本病的颅脑CT表现,指出本病最特征性的颅脑CT征象一侧脑室壁钙化结节。探讨了本病合并脑肿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指出CT可作为确诊结节性硬化症的首选影像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联合MRI对小儿胰母细胞瘤与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诊断为胰母细胞瘤或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56例患儿的病历资料,患儿病理检查前均实施CT和MRI检查。以患儿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CT联合MRI对小儿胰母细胞瘤与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CT鉴别小儿胰母细胞瘤与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6.67%、90.24%、89.29%、0.885;MRI鉴别小儿胰母细胞瘤与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AUC分别为80.00%、92.68%、89.29%、0.863;CT联合MRI鉴别小儿胰母细胞瘤与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AUC分别为100.00%、90.24%、92.86%、0.951。CT联合MRI鉴别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略高于单一检查诊断,特异度与单一检查诊断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的AUC均高于单一检查诊断。结论 CT、MRI均对小儿胰母细胞瘤与腹膜...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肝破裂的CT诊断与手术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生伟 《四川医学》2002,23(8):808-810
目的:评价CT检查对肝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3例肝外伤病人的CT检查与手术所见对比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CT检查准确检出率98%,对肝损伤程度,部位、腹腔内积血的判断,与手术与所见相符,对复合伤的发现及腹膜后血肿的鉴别可提供重要依据。结论:CT对肝损伤的检查,不仅为临床提供正确的诊断依据。而且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原发性腹膜后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1年5月我院46例原发性腹膜后占位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螺旋CT在该组肿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1)46例原发性腹膜后占位性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18例,恶性肿瘤28例。其中间叶组织来源26例,10例为良性,16例为恶性;神经组织来源13例,5例为良性,8例为恶性;淋巴组织来源5例,2例为良性,3例为恶性;生殖细胞来源1例,为良性;不明来源1例,为恶性。(2)螺旋CT准确定位38例,定位准确率为82.6%;定性正确29例,正确率为63.0%。结论:将螺旋CT应用于原发性腹膜后占位性肿瘤的鉴别及诊断之中,在定位和定性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讨论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CT诊断.方法 根据患者的CT检查表现进行诊断.结论 提高CT检查质量,结合钡餐十二指肠检查,对壶腹癌的正确诊断与鉴别诊断很有帮助.CT检查有助于对平滑肌肉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表现为从十二指肠第二部或第三部向一侧突出的实质性肿块,静注对比剂增强扫描后富血管性平滑肉瘤强化明显,而少血管性者则强化稍差,中心坏死区呈低密度不强化灶,CT更易发现瘤体中的钙化灶.晚期十二指肠平滑肌肉瘤,常转移至肝、网膜及腹膜.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腹膜后纤维化的CT表现,提高此少见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总结我院1993年3月至2008年4月间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纤维化(RPF)病例6例,分析CT表现,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其中3例同时行CT增强扫描,2例行X线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结果:临床症状主要是腰背痛、腹痛4例及尿路梗阻、肾盂积水2例,伴有血沉(ESR)、免疫球蛋白G(IgG)、C反应蛋白(CRP)增高及肾功能异常。CT表现:6例病变位于腹膜后,弥漫型5例,肿块型1例。CT平扫可见腹膜后密度较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不同程度的强化。结论:CT检查是发现和诊断腹膜后纤维化的主要手段,结合临床表现,能提高对腹膜后纤维化少见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技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复习腹膜间皮瘤的临床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腹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复习文献,总结不同类型腹膜间皮瘤的CT表现。结果 5例恶性腹膜间皮瘤CT表现为肝周肿块1例,弥漫性腹膜增厚4例,大网膜增厚呈饼状2例,大网膜呈污浊样改变1例,腹水4例。结论恶性腹膜间皮瘤的CT表现区别于其他类型的腹膜间皮瘤,CT对鉴别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报告小儿肾母细胞瘤6例CT诊断资料。手术后病理证实3例,尸检证实3例。肿瘤侵犯肾静脉和下腔静脉4例,侵犯脾和肝门2例。多发生于儿童,成人罕见,病变左肾多于右肾。本病需与神经母细胞瘤和后腹膜畸胎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2.
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CT-病理表现特征及其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宏智 《中国CT和MRI杂志》2009,7(1):42-44,F0003
爵的探讨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的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6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后腹膜平滑肌肉瘤,研究其定位和定性征象特征及病理基础并讨论其鉴别诊断。结果影像学表现主要为腹膜后不规则巨块型占位,边界不清12例(75%),13例包裹或累及周边血管(81%),全部病例密度不均但未见钙化、出血、囊变的密度。8例(50%)出现误诊,其中3例误诊为卵巢癌,2例误诊为恶性淋巴瘤,2例误为脂肪肉瘤,1例误诊为间质肉瘤。结论腹膜后平滑肌肉瘤CT影像学表现特点是巨大占位肿块中无明显钙化、出血、囊变的密度并极易侵犯腹部大血管。本病容易误诊,须与脂肪肉瘤,恶性淋巴瘤,间质肉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T在创伤性腹膜后血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术前行CT检查、后又经剖腹探查证实有腹膜后血肿的创伤病例。对比分析CT诊断与手术探查结果。结果 23例腹膜后血肿中22例术前由CT得到明确诊断。对肾损伤诊断正确率为100%。对腹内器官损伤诊断正确率也较高,同 时CT可以显示血肿大小、位置。结论 临床上可根据CT提示的血肿大小、位置及可能损伤的器官来决定是否剖腹探查,指导术中血肿切开与否。  相似文献   

14.
腹腔和腹膜后不同性质淋巴结病变的CT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丹柯  谢东等 《广西医学》2001,23(4):721-723
目的:研究不同性质腹腔、腹膜后淋巴结病变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9例腹腔和腹膜后淋巴结结核、8例非Hodgkin淋巴瘤(NHL)、7例Hodgkin病(HD)及6例淋巴结转移的治疗前CT图像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病灶周边出现 薄且厚薄均匀的高密度环状强化带,强化环内结构无强化且近似水样密度而致病灶呈“囊肿样”表现,为结核的CT特征;(2)病灶融合呈大块状且均匀强化,包绕高密度的大血管呈“夹心饼样”表现,为恶性淋巴瘤的CT特征;(3)转移瘤病灶多孤立、散在分布。结论:(1)病灶的不同增强CT特点对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病灶的平扫密度特点对鉴别诊断具有参考价值,(2)病灶的大小及分布范围等鉴别诊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母细胞瘤的CT诊断及价值。方法:本组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11例,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2.79岁,其中发生于肾上腺者5例,发生于颈深部交感链2例,其中,发生于腹膜后者2例,发生于纵隔1例,发生于颈深部及颌下部1例。结果:11例中1例为多发,10例为单发。2例发生头部骨转移,1例发生肝转移,3例肺转移,10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论:本病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多见,好发部位是肾上腺,其次是交感神经链。其特点是肿瘤较大,包绕大血管及其分支,多伴有钙化,少数伴有囊变。早期即发生淋巴结转移,愈后差。CT对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尹健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0):1242-1243
除胰腺、肾脏、肾上腺等脏器以外起源于后腹膜组织的肿瘤称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主要来源于其中的脂肪疏松结缔组织、筋膜、肌肉、血管神经、淋巴组织及胚胎残留组织。CT检查尤其是通过三维重建后处理,对腹膜后肿瘤的定位,确定其大小、形态有明显的优势,且对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显示更清楚,对一些有特征性的肿瘤还能做出定性诊断。笔者报告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重点分析CT表现及对临床手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17.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对20例新生儿临床出现窒息史的病例进行CT扫描。取得完整的临床及CT诊断资料后加以分析。综合文献进行临床分度及CT分度,促进临床对缺氧性病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8.
笔者报告了4例颈静脉球瘤的CT表现.1例病变位于颈静脉窝内,1例位于鼓室腔内,另2倒位于颈静脉窝及鼓室内。4例中3例侵及外耳道,3倒侵及颅内,2例下行至颈部。上述CT所见均由手术证实。文中结合文献复习就本病的起源、命名、肿瘤扩展、临床表现、CT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球形肺炎比较少见,有时在临床和普通X线表现上与周围型肺癌很相似,易于误诊,CT检查可以为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影像学依据.本文收集我院20例CT及临床资料作分析总结,以提高对本病的CT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CT对腹膜后血肿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的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患者55例,回顾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行CT诊断,与手术探查进行对比,分析CT在腹膜后血肿中的诊断价值。结果与手术探查对比, CT诊断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符合率为96.4%。结论对腹膜后血肿采取CT诊断,可提高急症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