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晓玲  周洋  吴远林 《吉林医学》2013,34(4):636-637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儿童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异丙酚复合异氟烷麻醉,对照组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点动脉血压、心率和中心静脉压改变情况,测定不同时间点时血浆肌钙蛋白Ⅰ含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同一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中心静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动脉开放后2小时、术后24小时2个时间点的肌钙蛋白Ⅰ含量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的肌钙蛋白Ⅰ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异氟烷麻醉在儿童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中获得较好麻醉效果,同时对患儿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对颅脑手术患者颅内压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对颅脑手术患者颅内压、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颅脑手术病人,麻醉前于L3~4椎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置管测压,异丙酚、芬太尼及潘可罗宁常规诱导,随机将病人分成2组I组术中维持以异丙酚4mg@mg@kg-1、氯胺酮2mg@kg-1@h-1持续微泵静脉滴注,Ⅱ组术中维持以同等剂量异丙酚复合1%~2%异氟醚,观察术前、切皮、钻颅骨、打开硬膜时颅内压的变化,Datex监护仪持续监测ECG、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有创监测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同时观察麻醉苏醒期病人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恢复期的不良反应.结果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术中循环稳定,颅内压降低的同时可维持满意的脑灌注,苏醒过程平稳,呛咳、屏气及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少;而异丙酚复合异氟醚吸入麻醉在降低血压的同时使颅内压下降,并伴随明显的脑灌注减少.结论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可安全用于颅脑外科手术病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异氟醚麻醉对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选择神经外科行择期手术的脑瘤患者16例,ASAⅠ~Ⅱ级,实施异丙酚复合异氟醚麻醉,监测围手术期血压、心率、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变异性(HRV).结果患者入室清醒时的BIS为80.13,麻醉诱导过后开始下降,波动于41.81~65.63之间,自麻醉诱导至拔管时的BIS均明显低于诱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RV自诱导到拔管各时间点的测定值均明显低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异丙酚复合异氟醚麻醉对颅脑手术在血压、心率、BIS、SPO2、HRV监测下可以维持稳定的循环,达到满意的BIS、HRV值,获得良好的全身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4.
静脉与吸入全麻复合局麻用于小儿扁桃体手术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异丙酚靶控全麻与异氟烷吸入全麻复合局部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6~12岁、择期行扁桃体摘除术小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P)组和对照组(I)。两组采用相同的诱导方法和药物。P组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I组采用异氟烷吸入维持麻醉,所有患儿术中均辅助扁桃体局部麻醉。观察围术期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自主呼吸恢复、气管拔管和清醒时间,苏醒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及清醒后疼痛评分。结果P组患者麻醉术中循环波动小,苏醒及清醒快,恶心呕吐及苏醒期躁动的发生较I组少。结论瑞芬太尼-异丙酚靶控全麻复合局麻更适合小儿扁桃体摘除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人神经外科手术静吸复合麻醉的合理用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30例65-75岁颅内肿瘤摘除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没剂量的异丙酚和异氟维持麻醉,观察手术开始后切皮,锯骨,剪脑膜时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R),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和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的变化。结果:I组MAP较II,III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III组ICP和CPP均较I,II组明显升高(P<0.01或P<0.05),I,II组在手术过程中各参数无显著变化,III组在切皮, 锯骨,剪脑膜时MAP,HR,ICP和CPP均升高(P<0.05),术毕麻醉恢复时间,III组经I,II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老年人神经外科手术中以异丙酚2mg.kg^-1,h^-1,异氟醚0.8MAC维持麻醉较为适当。  相似文献   

6.
刘念 《中外医疗》2014,(30):1-3
目的对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应用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于该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单纯全麻,实验组38例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并对两组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与观察。结果两组患者的腹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但实验组患者的麻醉药物用药剂量、苏醒时间要少于对照组,且实验组麻醉后子宫松弛度、平均血压(MAP)、心率(HR)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方法,具有麻醉药物用量少、苏醒时间短、血流动力学平衡、麻醉效果佳等诸多优势,值得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作为首选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7.
8.
上腹手术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上腹手术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36例上腹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A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B组),每组18例。两组连续监测诱导前、术中各组BP、HR、SpO2、ECG变化,记录用药剂量和术毕苏醒时间,观察患者术后有无躁动。结果两组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血压、心率比基础值均下降。A组12例仅间断吸入异氟醚,6例未吸入麻醉气体;B组手术过程中均吸入异氟醚。B组与A组比较,全麻用药剂量多,术后苏醒时间长(P〈0.05)。B组有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烦躁,经镇静镇痛处理后缓解,有3例出现恶心、呕吐。结论上腹手术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不仅全麻用药量少,苏醒迅速,而且麻醉平稳,术中循环稳定,还可以术后硬膜外镇痛,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低流量循环紧闭异氟烷吸入复合麻醉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家军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1):31-31,34
目的:观察低流量循环紧闭异氟烷吸人复合麻醉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方法:108例全麻患者随机分为低流量组和高流量组。低流量组麻醉维持期实施FGF0.4-0.5L/min低流量循环紧闭异氟烷吸人复合麻醉,并与高流量组(FGF4.0L/min)进行对比研究。观察FiO2、PetCO2、呼出异氟烷浓度。计算氧气及吸人麻醉药用量。结果:低流量组麻醉维持期麻醉气体基本不排出麻醉系统,FGF、FiO2、PetCO2、氧气和异氟烷消耗较高流量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在麻醉设备完善,性能可靠的情况下.实施低流量循环紧闭异氟烷吸入复合麻醉安全、可靠。麻醉维持期减少麻醉气体排放,降低氧气和吸入麻醉药的浪费;复合静脉麻醉节省吸入麻醉药,调控快捷、麻醉平稳、苏醒迅速,充分发挥静吸复合麻醉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单纯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实际价值,探讨其麻醉效果以选择最佳方案应用在临床中。方法选取42例妇科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单纯全麻,观察组行全麻复合硬度外麻醉,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率、动脉压及子宫松弛优良率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麻醉后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以及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麻醉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分别为(70.8±11.2)次/分钟、(84.3±8.2)mmHg,对照组分别为(79.1±10.5)次/分钟、(90.7±11.9)mmHg(P<0.05);观察组子宫松弛的优良率是90.5%,对照组子宫松弛的优良率是66.7%(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与单纯全麻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更好,患者苏醒时间短、用药少,且显著提升子宫松弛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比较低流量异氟烷与七氟烷麻醉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小儿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异氟烷和七氟烷两组,每组各60例,分别采用低流量异氟烷和七氟烷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儿的相关麻醉参数,以及入睡、苏醒、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不同时期脉搏氧饱和度、心率、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比较无差异(P>0.05);七氟烷组患儿的不同时期的平均动脉压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异氟烷组患儿在诱导期间、手术过程中平均动脉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腹腔镜手术过程,采用低流量七氟烷进行麻醉,可以使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缩短术后拔管时间,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更易满足小儿腹腔镜手术的麻醉要求。  相似文献   

12.
胸腹部手术刺激大,对麻醉要求较高,以往大多采用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但因其麻醉效能弱,病人应激反应活跃等缺点[1],而逐渐被静吸复合麻醉所取代。我们近几年来选用异丙酚、芬太尼、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施行胸腹部手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择期胸腹部手术163例,其中男102例,女61例,年龄26~87岁,平均48±6.9岁,ASAⅡ~Ⅲ级。术前检查轻、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24例,心肌缺血21例,高血压17例,糖尿病8例。麻醉手术时间3.8±1.2小时。1.2麻醉方法:鲁米那100lug,阿托品0.5lug(伴高…  相似文献   

13.
黄爱兰 《广西医学》2001,23(2):422-423
上腹部手术采用的硬膜外阻滞麻醉常发生镇痛不完善 ,为减轻术中的牵拉反应 ,我们在硬膜外麻醉的基础上复合静脉输注异丙酚 +氯胺酮 ,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 60例上腹部手术病人 ,随机分成 A、 B、 C三组 ,每组 2 0例。其性别 ,年龄 ,体重相当。手术种类均为胃大部分切除术 ,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1 .2 麻醉方法 :全组病人术前均肌注鲁米那 0 .1 g,阿托品 0 .5mg。三组病人均取 T8、9硬膜外阻滞 ,静脉输注林格氏液 50 0~ 60 0 ml后 ,分次硬外注入1 .6%利多卡因和 0 .2 %丁卡因混…  相似文献   

14.
刘齐宁  朱宇麟  何华 《广东医学》2004,25(2):173-174
目的 观察异丙酚和异氟烷联合麻醉下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30例在气管内全麻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 ,常规静脉诱导气管插管 ,异丙酚微量泵输注 ,异氟烷持续吸入 ,间断静注维库溴铵、芬太尼。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呼吸等指标。结果 患者术前SBP ,DBP ,MAP和HR基础值显著升高 ,麻醉诱导后SBP ,DBP ,MAP和HR均显著降低 ,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与术前值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术中其他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异丙酚和异氟烷联合麻醉可安全地应用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相似文献   

15.
全麻复合硬外麻醉应用于大型胸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建刚 《海南医学》2009,20(7):31-33
目的对比研究单纯全麻与全麻加硬膜外麻醉对胸部和腹部大型手术患者的循环、麻药用量、术后镇痛等指标的影响。方法120例ASAⅠ-Ⅱ级行择期胸、腹部大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Ⅰ组为全麻组,Ⅱ组为全麻加硬膜外麻醉组,诱导前硬膜外给予2%利多卡因5ml,有麻醉平面后行全麻诱导,全麻用药与Ⅰ组相同,术后全麻组接静脉镇痛泵,全麻复合硬膜外组接硬膜外镇痛泵。结果两组血流动力学改变、苏醒速度、镇痛满意度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外麻醉能有效地抑制应激反应、在术野内提供良好的肌肉松驰,减少全麻药物用量,苏醒快,术后镇痛满意度高。是一种较为安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异氟烷麻醉对颅脑外伤手术患者血糖、血脂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四川省肿瘤医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手术患者60例,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异氟烷组及丙泊酚/芬太尼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糖及肾功能情况。结果异氟烷组术中3 h出现血糖高峰而后下降,丙泊酚/芬太尼组术后2 h出现血糖高峰,两组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氟烷组手术前后三酰甘油水平较平稳,丙泊酚/芬太尼组术中1 h、3 h三酰甘油水平显著升高,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异氟烷组三酰甘油水平低于丙泊酚/芬太尼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日和第3日的尿量、血肌酐增加,术后第7日下降,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异氟烷组患者血肌酐升高水平小于丙泊酚/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手术患者采用异氟烷麻醉时对三酰甘油的改变不大,术中患者血糖可大幅升高,当患者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时需予以注意,异氟烷麻醉对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肌酐的较好控制,而对尿素氮及尿酸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杨杜标 《中外医疗》2011,30(35):77-78
目的比较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外全麻组(G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EG组)各20例。G组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瑞芬太尼;EG组采用丙泊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复合硬膜外麻醉维持。记录2组全麻用药量,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苏醒时间。术中由不知情的手术医师对子宫松弛度进行评级,分为优、良、差3组。结果 G组丙泊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的用药量明显多于EG组(P〈0.01),并且G组的苏醒时间明显长于EG组(P〈0.01)。EG组的子宫松弛度明显优于G组(P〈0.01)。G组的MAP高于、HR快于EG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有效阻滞子宫及其固定组织的神经支配,从而达到子宫松弛的目的,有利于手术操作,且能减少全麻用药量,血流动力学平稳,易于苏醒,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异丙酚复合艾司洛尔用于高血压病人腹腔镜手术的麻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易斌  曹剑  陶国才 《重庆医学》2001,30(6):543-544
如何保证高血压患者在施行腹腔镜手术 (LC)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一直是临床难题 ,本文研究异丙酚复合艾司洛尔在高血压患者LC手术中的价值 ,旨在为临床寻找一种较好的方法。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期病例 5 6例 ,其中男 2 1例 ,女 35例 ,年龄 45~ 71岁。临床确诊为慢性胆囊炎、单纯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 ;临床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Ⅰ~Ⅱ期 ,经过内科治疗将血压控制在 2 2 / 13kPa以下 ,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 (ESM ,E组 )和盐水对照组 (Non ESM ,NE组 )。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气管插管操作时间、气腹…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在中耳手术中,分别应用普鲁泊福-异氟烷-芬太尼(PI组)和异氟烷-芬太尼(I组)维持全麻,比较患者全麻后的恢复.方法:34位患者在诱导插管后随机分为两组,I组(N=17)始终维持异氟烷呼出浓度在1%;PI组(N=17)在插管后即启动3 mg·kg-1·h-1的普鲁泊福输注,同时维持异氟烷呼出浓度在0.5%.手术结束后记录患者呼唤睁眼时间(T1),拔管时间(T2),离开麻醉恢复室(PACU)时间(T3),完全清醒不再嗜睡时间(T4),下地活动时间(T5)和进食时间(T6).术后24 h询问患者在麻醉过程中是否有知晓及麻醉后有无眩晕和恶心呕吐.结果:T1和T2时间在I组[分别为(9.2±3.2) min和(10.7±3.5) min]略低于PI组[分别为(11.0±4.7) min和(11.7±4.2) min],但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而T3-T2(PACU停留时间)、T4、 T5和T6在PI组显著少于I组(P<0.05).结论:应用普鲁泊福-异氟烷-芬太尼维持全麻不延长患者苏醒与拔管时间,而其他恢复指标较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