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多寐是指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呼之即醒,醒后复睡的病证,亦称"嗜睡""多卧""多睡"等[1]。多寐之病名首见于清·沈金鏊《杂病源流犀烛·不寐多寐源流》,"多寐,心脾病也。一由心神昏浊,不能自主;一由心火虚衰,不能生土而健运"。《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医籍中虽无多寐之病名,但有类似此病的记载。如《素问·诊要经终论篇》云:"秋刺夏分,病不已,令人益嗜卧。"《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云:"少阴之为病,脉  相似文献   

2.
《内经》思想认为:人禀天地之气而生,所以人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息息相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醒夜寐,这是自然规律,也是阴阳互调的表现,然而人们有时会因病理因素不能顺应自然而出现紊乱、起居异常,从而影响正常生活而感到痛苦。多寐一证就是一般所谓"嗜眠证",其特点是不论昼夜,时时欲睡,呼之能醒,醒后复睡。这种症状违背了自然规律,是阴阳失调的表现,《内经》认为多寐证是阳虚阴盛的表现,因为阳主动、阴主静,阴盛阳衰故多寐。分析多寐证1例的治疗过程,总结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3.
二陈汤源于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组成,功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湿、痰诸证。戴岐主任医师灵活运用该方加味治疗多种疑难病证,屡获效验。现整理验案两则如下。1脑萎缩女,61岁,1995年6月10日初诊。主诉:多寐、记忆力减退3...  相似文献   

4.
王恒照  王艳 《四川中医》1998,16(8):13-14
多寐一证,属于神志之病变。研读《伤寒杂病论》中之有关原文,仲景于本证有“多眠睡”、“但欲眠睡”、“嗜卧”、“但欲寐”、“但欲卧”、“默默欲眠”、“默默但欲卧”之不同称谓。现以阴阳邪正交胜与神志受病改变为立论之中心,以内在病机与所见脉证为辨证分型之依据,复据证而推出其所略之方药,旨在取其理法方药相对应,用于指导临床辨治多寐证。1热盛伤阴,神昏多寐据原文以究诸仲景所述本型多寐证起因,则有三端。即一是由其人所患本系太阳温病,因医者误用辛温发汗,故造成表里俱热以致阴伤神昏;二是由其人患阳明经中风而邪溢太…  相似文献   

5.
多寐是一种证象,临床上往往伴随其他证候同时出现,亦有其他证状不显著,而嗜睡思寐证象特出者.论及多寐的病理,《灵枢》多从"卫气久留于阴而不行"立说,后世医家认为多寐症属于湿盛、脾困、胆实者较为多见;而虚弱或虚中挟实的亦复不少.兹就临床常见的各种多寐证,分述如下:一、湿盛多寐:常见于雨湿较久之时,或江南梅雨湿盛之季.证见胸闷,胃纳不开,全身怠重,舌苔白腻,脉缓,倦怠嗜睡.治以祛湿为主.处方:平胃散加减,湿重者加佩兰、米仁、豆卷;有痰的,亦可酌加半夏、南星.  相似文献   

6.
卢艳文 《国医论坛》2001,16(4):23-23
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上焦篇 ,原为治疗湿温病初起及暑温夹湿、邪在气分所设。临证时只要属湿热阻滞气机 ,三焦不畅引起的病证均可施用。笔者应用此方治疗多寐、腹泻、阳痿、眩晕等证 ,获效满意 ,兹举验如下。1 多寐王某 ,男 ,1 8岁 ,1 999年 7月初诊。自述 3个月来倦怠乏力 ,昏昏嗜睡 ,头重如裹 ,难以自制 ,伴见肢体沉重 ,胸脘痞闷 ,纳少无味 ,恶心欲吐。虽经治疗 ,未能获效。察其形体肥胖 ,舌体胖 ,苔白厚腻 ,脉濡缓。证属脾失健运 ,痰湿内生 ,蒙蔽清阳。治以健脾化湿 ,醒神开窍。用三仁汤加味 :杏仁 1 0 g,白蔻仁1 0 g,生薏苡仁 2 0 g…  相似文献   

7.
麻黄汤加减应用验案三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黄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组成.主治恶寒发热,无汗而喘,头身疼痛,不渴苔薄白,脉浮紧.10多年来,笔者以此方随症加减治疗继发性闭经、突发性耳聋、多寐证等取得一定疗效,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8.
多寐,《内经》中称为“多卧”、“好卧”等。多寐主要特征为不分昼夜,时时入睡,呼之即醒,醒后复睡。由于《内经》中多寐以症状归类,包括多卧和多寐,既包括现代医学的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尿毒症、肝脏功能衰竭和脑部病变等导致的器质性睡眠过多症,  相似文献   

9.
<正> 温胆汤同名异方者有五,《三因极一证方论》卷九之温胆汤,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大枣、生姜组成。该方具有理气化痰,清热和胃之功,对因痰所致的多种病证,加减应用,左右逢源,素有治痰祖方之称。笔者通过长期临床观察所见,本方对迥然不同(因痰所致)的痫证,如失眠与多寐,便秘与腹泻,寡言与多语,纳呆与多食,低血压症与高血压病等均有满意疗效,今录验案数(?).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研究戴思恭及其著作时发现 :所流传的《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是否出自戴思恭之手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根据大量的史料推敲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这本书并非戴思恭所著。首先 ,让我们了解一下这本书。《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1〕这本书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秘传证治要诀》12卷 ,第二部分为《证治要诀类方》4卷。这两部分书于 195 5年由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合订为一册 ,题名为《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证治要诀》12卷 ,共分诸中、诸伤、诸气、诸血、诸痛、诸嗽、诸热、大小腑、虚损、拾遗、疮毒、妇人十二门。分门列证 ,先论病因 ,…  相似文献   

11.
多寐类似于现代医学的神经官能症、发作性嗜睡病、精神病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多寐与脾胃关系越来越密切。《周易》提出脾为五脏之始,《黄帝内经》从经络循行、卫气产生及作用阐述了多寐与脾胃关系;古代众多医家论述了多寐可归咎于脾胃气虚、脾胃阳虚、痰湿困脾;现代各医家从脾胃论治多寐,效果甚佳。脾胃虚弱是多寐之本,中医论治多寐当以脾胃为先,根据临床情况,同时兼顾调理其他相关脏腑。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用药法度严谨,变化灵活,但有规律可循。现就笔者学习体会,略述于下。1根据主证,制定主方,是《伤寒论》用药基本原则《伤寒论》用药是根据主证(包括病机),制定主方,辨证用药,在确定主证的前提下,层层展开,有顺有逆,随证变方。抓着主证,是为了制定主方.证是方的基础,方是证的归宿,有一证则有其对证的一方。如表寒实证的麻黄汤,表寒虚证的桂枝汤,里热实证的白虎汤、承气汤等,其理法方药是极其严密的。临证运用时,对《伤寒论》的主证主方,应将原文和实际病例相印证,方能取得良效。如三承气汤:大承气汤由大黄…  相似文献   

13.
《备急千金要方》(以下简称《千金要方》)是由唐·孙思邈"在整理和提高(唐)以前医学成就的基础上,总结自己毕生的临床经验,写出的一部综合性临床百科全书"。本文综述建国以来对《千金要方》五脏证候总体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①《千金要方》五脏证候总体的研究,包括五脏证候总述、"实多热、虚多寒"说、"脏热腑寒"说、"五脏极证"说;②《千金要方》疾病五脏证治通论。综述发现,《千金要方》的五脏证候体系基本上是完整的,与现代比较有其明显的特点。现代对《千金要方》五脏证候总体的研究,其焦点主要集中在《千金要方》对脏腑辨证施治体系的发展以及与现代不同的证候理论上,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的来说,建国以来对《千金要方》证候(包括五脏证候)的研究尚缺乏重视,文献较少,在研究深度上仍有明显不足。因此,全面、系统地研究《千金要方》证候体系在证候学说发展史上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雁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11):596-597
平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组成 ,其功能燥湿运脾、行气和胃。笔者用其治疗多种病症疗效较好 ,报告如下。1 多 寐 张某 ,女 ,40岁 ,2 0 0 3年 4月 1 1日就诊。 1周来昼夜均时时欲睡 ,唤之能醒 ,身重体怠 ,胸闷纳少 ,大便日行 1~ 2次 ,少成形。舌苔白腻 ,脉濡。诊为多寐。证属痰湿内盛 ,脾阳不振。治拟燥湿健脾。药用苍术、厚朴、苡仁、半夏各 1 0 g,陈皮、藿香、佩兰各 6g,甘草3g。 3剂 ,日 1剂 ,服 2次。服 3剂后嗜睡基本消除 ,大便日行 1次成形 ,稍有身重感 ,原方去半夏再服 3剂收功。按 :此例多寐病由…  相似文献   

15.
金元四大家刘完素所著的《宣明论方·诸证门》(卷1~卷2)是六十一证抑或六十二证,历来医界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多数医家认为《宣明论方》只有六十一证。1981年以中医研究院主编的《中医大辞典·医史文献分册》的《宣明论方》谓“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书名。又名《宣明论方》十五卷。刘完素撰1172年,卷1~卷2诸证门,将《素问》一书中的六十一病名逐条照原文作了分析和制定处方;卷3~15分风,热,伤寒,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2292-2294
目的:证明"特异性方证"是《伤寒论》方证中的精华。方法:文献研究方法。结果:通过对《伤寒论》全文的研究,发现《伤寒论》主要由条文组成,而条文的结构主要是前面是证,后面是方,证和方同条,证和方相连,即条文的结构主要是证和方,现在习惯称为"方证";证和方的关系有主之、宜、可与、不可与的区分,表示证和方的关联程度不同,主之的关联程度最高,疗效最好,可以达到方到证除的特效,文章称为"特异性方证";只有没有方可用的证才用"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方法,即现在所称的"辨证论治"。结论:《伤寒论》的核心是方证,"特异性方证"是方证中的精华。  相似文献   

17.
严冬 《西部中医药》2008,21(2):14-15
黄连温胆汤出自《六因条辨》,原用于治疗胆失清净、痰热内扰之证或中风、癫、狂等。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临症还可应用于抑郁症、多寐、头痛、胸痹、胃脘痛等属痰热郁遏,气机紊乱,平衡失调者。  相似文献   

18.
多寐之理论始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中对多寐病的记载较少,主要从阴阳失衡而致神志病变立论,治疗从六经辨证入手,注重阴阳平衡,把握阴阳消长,创制多首方剂,理法方药完备,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方证运用等方面对多寐的临床诊疗进行浅析,以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9.
温胆汤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燕清 《中医研究》2010,23(11):59-60
<正>温胆汤方出自南宋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的温胆汤衍化而来。该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组成,主治胆胃不和、痰湿内扰之证。笔者在临证时采用该方治疗失眠、眩晕等病,疗效良佳,总结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辨证施治、证治结合是《伤寒论》的精髓,而其具体运用则体现在汤证中,所以,汤证既是研究《伤寒论》的起点,也是最终归宿。半夏泻心汤证是《伤寒论》中的一个汤证,它由半夏泻心汤方和半夏泻心汤证两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