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探讨了北海地区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 (Hp)的感染情况和比较了胃黏膜直接涂片法及快速尿素酶检测的实际应用意义。两种方法对 5 30例上消化道疾病的 Hp检出率分别为 5 3.0 2 %和 5 3.5 6 %,两种方法符合率达 95 .70 %。慢性浅表性胃炎 Hp感染率最高达 5 7.6 7%,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次之 ,为 5 2 .11%。胆汁返流性胃炎及胃癌 Hp感染较低 ,分别为 31.2 5 %、33.33%。本组提示 Hp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 ,因此 ,对上消化道疾病进行 Hp检测 ,对治疗上消化道疾病有较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快速尿素酶、多聚酶链反应(PCR)及细菌培养法检测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口腔中的幽门螺杆菌(Hp)的效果.方法 选取经胃镜证实为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的患者50例,在磨牙区刮取3份龈下菌斑,分别采用快速尿素酶、PCR、细菌培养法测定Hp.结果 快速尿素酶、PCR、细菌培养法的Hp阳性率分别为80%、64%、26%,3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尿素酶、PCR、细菌培养法检测口腔中Hp有明显差异性,其中PCR法不仅特异敏感,而且速度较快、准确率高,是县及县以上医院较好的检测口腔中Hp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及其CagA基因感染与胃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和浅表性胃炎组织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基因(CagA),探讨Hp 及CagA基因与胃癌相关性及Hp形成胃癌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切片革兰染色和血清Hp CagA抗体检测Hp,用PCR检测Hp CagA基因.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癌组织中Hp检出率分别为45.9%和54.8%,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种组织中Hp CagA检出率分别为35.3%和77.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胃癌组织与浅表性胃炎组Hp感染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胃癌组织中Hp CagA基因检出率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组,Hp CagA基因与胃癌有一定相关性,Hp CagA基因可能涉及胃癌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和浅表性胃炎组织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基因(CagA),探讨Hp及CagA基因与胃癌相关性及Hp形成胃癌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切片革兰染色和血清HpCagA抗体检测Hp,用PCR检测HpCagA基因。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癌组织中Hp检出率分别为45.9%和54.8%,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种组织中HpCagA检出率分别为35.3%和77.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胃癌组织与浅表性胃炎组Hp感染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胃癌组织中HpCagA基因检出率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组,HpCagA基因与胃癌有一定相关性,HpCagA基因可能涉及胃癌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胃镜下幽门螺杆菌(Hp)检测,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将300例患者分成两组,经胃镜检查.于胃窦部取活组织一块,应用快速尿素酶试纸进行Hp检测.结果:300例患者中Hp总检出率为77.0%,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Hp阳性率高,分别为91.5%及96.9%,51岁以上组慢性胃炎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Hp检出率分别为71.2%和98.5%,均高于50岁以下组的55.5%和89.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感染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密切相关,因此检测Hp对临床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胃病患者口腔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Hp),并分析胃病患者牙周状况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方法依据特异的尿素酶C基因和cag A基因设计引物,建立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65例慢性胃病患者不同牙齿的龈上和龈下菌斑中的Hp。6例胃Hp阳性的胃炎患者,经药物治疗后,检测口腔Hp。结果65例慢性胃病患者胃黏膜标本中,PCR检测阳性的标本58例(89.3%),龈下菌斑Hp阳性率(47.7%),高于龈上菌斑中的Hp阳性率(26.2%)。牙周袋深度(PD)≥4 mm部位菌斑中Hp检出率显著高于PD<4 mm的部位(P<0.05)。6例胃炎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口腔仍检出Hp。结论口腔Hp是慢性胃病患者Hp感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中的检出率及分型。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我院155例确诊上消化道疾病(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住院患者血清中Hp空泡毒素(VacA)、细胞毒素(CagA)和尿素酶(Urease)等Hp抗体,并分为Ⅰ型和Ⅱ型。结果 155例患者中,Hp阳性129例,检出率为83.23%;3组中,消化性溃疡组Hp检出率最高(96.66%),其次是胃癌组(83.95%),慢性胃炎组的检出率最低(72.98%),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和消化性溃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和胃癌组中HpⅠ型检出率分别为67.57%、83.33%、77.27%,HpⅡ型检出率分别为5.41%、13.33%、5.68%,HpⅠ型检出率均明显高于Ⅱ型(P<0.01),但各组间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型抗体的表达中CagA+VacA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单个抗体阳性率(P<0.01)。结论 3种常见的上消化道疾病均伴有较高的Hp感染率,其中消化性溃疡最高。HpⅠ型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Hp感染的优势亚型,且以CagA+VacA抗体阳性多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分型在上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比较免疫印迹法,^14C-尿素呼气试验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172例慢性上消化道疾病患者Hp感染阳性检出率;应用免疫印迹法观察不同类型Hp感染在慢性上消化道疾病中的分布频数。结果免疫印迹法、^14C-尿素呼气试验及快速尿素酶试验Hp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9.8%、71.2%、65.1%,三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型Hp感染者中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构成比显著高于Ⅱ型;Ⅰ型Hp在胃癌及消化性溃疡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慢性胃炎。结论应用免疫印迹法进行Hp抗体分型发现HpⅠ型菌株比Ⅱ型菌株更有可能增加胃癌及消化性溃疡的发生风险,因此HpⅠ型感染者可能更有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9.
门脉高压性胃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 Hp)在门脉高压性胃病 ( PHG)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Hp检测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 ( rapid urease test,RUT)和 Hp- PCR检测法。结果 :肝硬化门脉高压组 Hp阳性率显著低于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 ( P<0 .0 1 ) ;Hp感染和肝功能分级无显著相关性 ;PHG慢性活动性胃炎 Hp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活动性胃炎 ( P<0 .0 1 )。结论 :Hp感染不是PHG的主要致病因素 ,但 Hp感染和 PHG胃粘膜的慢性活动性胃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方法:胃镜检查确诊的494例慢性胃炎患者、160例消化性溃疡伴慢性胃炎患者分别给予胃黏膜组织活检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炎性反应情况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消化性溃伴慢性胃炎Hp感染的阳性率。结果:Hp感染阳性率,慢性充血渗出性胃炎达72.7%、隆起糜烂性胃炎达76%、反流型胃炎达88.2%、萎缩性胃炎达75%,十二指肠溃疡(DU )和胃溃疡(G U )的H p检出阳性率分别是82.1%和86.5%。结论:几种常见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均伴有慢性胃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从病理角度来进一步证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活动期的关系,观察在Hb感染的慢性胃炎中病理诊断为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与在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中病理诊断伴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胃镜诊断为慢性胃炎的416例及消化性溃疡的144例患者,分别在病变部位、溃疡周围及胃窦部处取活组织检查,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确定活动期。经改良Giemsa染色查Hp。结果: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活动期Hp感染阳性率与非活动期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由胃活组织检查中发现在Hp感染阳性者中浅表性胃炎显著多于萎缩性胃炎,分别为87.4%和12.6%;而在Hp感染的慢性胃炎中病理诊断为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与在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中病理诊断伴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Hp感染密切相关的萎缩性胃炎是浅表性胃炎发展的结果,是胃粘膜慢性炎症活动期的主要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12.
毛朝亮  吴晓乐  赵林  许晴晴 《医学综述》2012,(18):3125-3127
目的在不限定药物、病情的情况下对比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68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均在住院后3 d内完成快速尿素酶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并对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种诊断幽门螺杆菌在此类患者感染有差别(P<0.01),且在慢性胃、十二指肠炎及消化性溃疡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无法避免影响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因素的情况下,快速尿素酶试验要优于14C尿素呼气试验,从我国胃镜检查基本普及的临床实际出发,优先选择快速尿素酶试验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3.
不同类型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幽门螺杆菌(Hp)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116例已明确诊断的Hp感染患者血清中CagA、VacA和尿素酶抗体,并将Hp分为二个类型。结果Ⅰ型Hp在慢性胃炎(CG)、消化性溃疡(PU)和胃癌(GC)中阳性率分别为58.69%、95.45%和96.15%,显示CG组与PU、GC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U和GC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Ⅰ型Hp是胃十二指肠疾病的主要因素,而且更易致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严重的消化道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丽珠胃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Hp阳性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55例,给予丽珠胃三联治疗,均为2次/d,疗程7d。观察记录Hp根除率、胃炎及溃疡愈合情况、1周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48例完成治疗及复查,失访7例。Hp根除率分别为慢性胃炎93.3%,消化性溃疡94.4%,总根除率为93.8%。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慢性胃炎90.0%,消化性溃疡88.9%。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有轻微不良反应,但不影响治疗。结论:丙珠胃三联7d治疗方案具有药物剂量小、疗程短、Hp根除率高、炎症减轻和溃疡愈合迅速、副作用小等优点,是目前根除Hp、治疗Hp感染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较为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林青 《西部医学》2008,20(6):1274-1275
目的比较奥美拉唑与枸橼酸铋雷尼替丁四联疗法和奥美拉唑与三甲二枸橼酸铋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Hp感染的活动期溃疡或糜烂性胃窦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用奥美拉唑与三甲二枸橼酸铋四联疗法和奥美拉唑与枸橼酸铋雷尼替丁四联疗法根除Hp治疗,活动期溃疡抗Hp治疗后继续服奥美拉唑20毫克,1次/d,疗程2周。观察Hp的根除率、活动期溃疡和糜烂性胃窦炎的愈合率以及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奥美拉唑与枸橼酸铋雷尼替丁四联疗法组Hp根除率(95.35%),显著高于奥美拉唑与三甲二枸橼酸铋四联疗法(63.64%,P〈0.05),奥美拉唑与枸橼酸铋雷尼替丁四联疗法组与奥美拉唑及三甲二枸橼酸铋四联疗法组对活动期溃疡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美拉唑与枸橼酸铋雷尼替丁四联疗法组对糜烂性胃窦炎的愈合率显著高于奥美拉唑与三甲二枸橼酸铋四联疗法(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奥美拉唑与RBC联合四联疗法可获得较高Hp根除率,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试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胆碱能神经功能和胃窦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测定76例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全血和肋液乙酰胆碱,并检测胃窦部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指标,同时测定18例健康对照全血Ach。结果;Ach与CG,Pu和对照组间,不同胃炎程度间,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胃炎间以及Hp阳怀与阴性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CG)和消化性溃疡(PU)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将有上腹隐痛、饱胀不适、反酸、嗳气等上消化道症状,经胃镜诊断为慢性胃炎的252例、消化性溃疡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无消化系统症状,正常体检做胃镜检查者102例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分别在病变部位、溃疡周围及胃窦部处取活组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确定活动期。经改良Giemsa染色查Hp。结果 CG及PU患者Hp感染总检出率(61.5%)与对照组Hp总检出率(26.5%)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活动期消化性溃疡Hp检出率(94.0%)高于非活动期消化性溃疡(38.5%),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CG和PU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