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术中使用国产盐酸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156例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持续泵入至术后12~48h,观察30d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安全性及预后:术后30d内MACE发生率:死亡0例,再梗死1例(0.625%),LVEF(%):(59±8)%,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出血,轻度出血6.3%,主要是术后伤口渗血、穿刺处血肿,均经对症处理好转。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能显著改善左室射血分数,使术后30dMACE发生率降低,同时并不显著增加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国产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 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评价替罗非班对术后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2004年8月~2005年5月,共50例接受急诊直接 PCI 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43~73(60.2±19.1)岁,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5例。比较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造影情况、介入治疗结果以及住院期间随访情况,术后即刻对病变血管行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分级、计算校正的 TIMI 计帧数和心肌 Blush 分级。结果:两组一般情况、基础临床情况和造影、介入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 TIMI 3级获得率未见显著性差异(96%和88%,P>0.05),但替罗非班组的校正的 TIMI 计帧数明显低于对照组(22.8±8.9帧和30.9±3.4帧,P <0.05);而 Blush 3级获得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72.0%和32.0%,P<0.01)。同时,替罗非班组术后肌酸激酶峰值浓度较对照组低[(1862.9±301.0)IU/L 和(2302.3±582.6)IU/L,P<0.05],术后90分钟心电图相关导联 ST 段回落幅度较对照组大[(63.2±13.3)%和(40.9±12.9)%,P<0.05]。两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 >0.05)。替罗非班组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直接 PCI 术中联合应用国产替罗非班是安全的,可以改善 PCI 术后的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其对临床结果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国产替罗非班对冠脉介入术后心肌微循环再灌注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对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后心肌微循环再灌注的疗效。方法:急性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塞(STEMI)直接PCI术病人95例,A组(45例)PCI术中给予国产替罗非班10bLg/kg的负荷量,然后以0.15μg/kg·min静脉滴注维持18h,B组(50例)术中不予替罗非班,两组患者均在PCI术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口服、肝素泵人,对比给药前后的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CTFC)及术前、术后ST段回落率及室壁运动记分(WMSI),围术期出血倾向。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ST段完全回落率明显优于B组(P〈0.05),随访1月时,两组患者WMSI、EF均有改善,但A组的wMSI较B组改善更多(P〈0.05),A组治疗期间轻微出血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基础上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可减少STEMI再灌注后无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改善心肌微循环再灌注及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4.
王珠  王武  吴志彪 《山东医药》2011,51(52):100-10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心内科确诊为AMI并进行PCI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进行PCI的同时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照组仅进行PCI。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安全性。结果 PCI术后即刻和术后30 min观察组TIMI血流3级人数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I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明显改善术后AMI患者冠脉血流、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20所综合医院1983-1993年的急性心肌梗塞(AMI)住院患者1023例,男女之比为2.68:1,平均年龄61.9±9.9岁,女性发病年龄约比男性大5岁。既往罹患高血压病与冠心病者分别占43.3%与37.7%。以胸痛为首发症状者占86.1%。前壁与下壁梗塞者分别占49.9%与32.2%。死亡155例(15.2%),男女死亡率分别为13.7%与19.7%。主要死因心脏骤停(34.8%)、心衰(36.1%)与休克(23.2%)。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心肌灌注延迟显像(DE-MRI)所显示的高信号识别存活心肌和瘢痕组织,通过与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和18F-脱氧葡萄糖(FDG)SPECT进行对比研究,评估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分析两种方法的一致性。方法34例临床确诊的心肌梗死患者,拟行再血管化手术治疗。男性29例,女性5例,年龄(58.0±9.8)岁,接受心脏MRI及SPECT灌注/代谢显像检查。两种方法各划分5个等级,依据17节段分析法,分析34例患者共578个节段,并对两种评价心肌存活的方法行一致性分析。结果DE-MRI判断存活心肌431段(74.6%),坏死心肌147段(25.4%)。SPECT灌注/代谢显像诊断正常心肌336段(58.1%),坏死心肌212段(36.7%),缺血心肌30段(5.2%)。两种方法半定量分析显示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51(>0.4)。以节段为单位,DE-MRI的敏感性为61.3%,特异性为95.4%。结论DE-MRI能够有效地识别存活心肌和瘢痕组织,并与18F-FDGSPECT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国产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在常规抗凝、抗血小板基础上,观察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试验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研究。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非Q波心肌梗死)入选标准患者62例,按就诊顺序双盲随机分为受试组(替罗非班,n=32)和对照组(n=30)。在均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肝素的基础上,试验组给予替罗非班(负荷量10μg/kg,在3min内推注),继以0.15μg/(kg.min)由微量泵持续泵入24~36h;对照组病例直接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结果试验组30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顽固性心绞痛/新发心肌梗死/死亡)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9.3%比20.0%,P<0.05),心电图ST段下移程度和缺血导联数明显减少(P<0.05)。围术期出血并发症较对照组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血小板计数、心功能(射血分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标准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改善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变,安全性好,但其长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1995年 1 2月至 1 997年 1 2月共对 3 2例急性心肌梗塞 (AMI)病人施行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其中 1 8例置入冠脉内支架 2 0枚。直接PTCA 2 3例 ,补救性PTCA 9例。病人年龄 3 8~ 86岁 ,1 9例为多支病变 ,1 0例并发心源性休克。介入治疗后梗塞相关动脉 (IRA)全部开通 ,无手术并发症。术后 3 1例恢复TIMI 3级血流灌注 ,1例 2级。心源性休克病死率 3 0 %。对存活出院的 2 9例随访 1~ 2 5个月无室壁瘤、心力衰竭及死亡者 ,1例术后半年再发AMI。提示急诊介入治疗能明显降低AMI病死率 ,并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行直接PCI治疗的AMI患者,分为预先应用替罗非班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无复流发生率、心肌灌注分级(TMPG)和出血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PCI操作,试验组有4例(10%)出现无复流或慢复流现象,对照组共有8例(25%)出现无复流现象,试验组无复流发生率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替罗非班组的TMPGⅢ级比例高于对照组,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两组主要不良事件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总的出血并发症相似,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国产替罗非班能降低AMI直接PCI时无复流现象,改善冠状动脉血流,且不增加严重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高龄(≥70岁)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108例行PCI的非ST段抬高ACS患者按年龄分为高龄组(≥70岁,42例)和非高龄组(<70岁,66例),分析两组基础资料特征、即刻手术成功率、出血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观察住院和随访30天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猝死)。结果高龄组甘油三酯、脂蛋白a高于非高龄组,体重指数和吸烟比例低于非高龄组(P均<0.05);高龄组多支病变比例高于非高龄组(71%比39%,P<0.01);两组PCI即刻成功率均为100%。高龄组发生小出血5例、血小板减少6例;非高龄组小出血2例,血小板减少2例;两组均无大出血发生。高龄组血小板减少及总副反应发生率高于非高龄组(P均<0.05),小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住院和随访期间再发心绞痛5例、心肌梗死1例、心力衰竭2例、猝死0例;非高龄组再发心绞痛7例、心力衰竭1例,无心肌梗死和猝死。两组间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非ST段抬高ACS患者PCI中应用国产替罗非班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塞(AMI)与梗塞相关血管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STEMI)并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15例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梗塞相关血管进行分析。结果: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在26例梗塞相关血管为左回旋支者中有5例(占19.2%);65例梗塞相关血管为右冠状动脉者中有7例(10.8%);109例梗塞相关血管为左前降支者有3例(2.8%),梗塞相关血管为左前降支者的晕厥为首发症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梗塞相关血管为右冠状动脉,及左回旋支者(P0.05)。结论:梗塞相关血管为左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的AMI患者,晕厥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梗塞相关血管为左前降支的AMI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明确国产替罗非班在国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应用现状,了解其安全性并分析出血性事件的原因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记录全国15家医院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中高危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使用国产替罗非班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并在30 d时进行随访.结果 (1)共入组患者927例,其中241例(26.0%)术前使用替罗非班,567例(61.2%)术中使用;737例(79.5%)使用规范剂量,人均维持时间(30.4±14.2)h,人均总剂量(339.3±182.9)rnl.(2)住院期间患者大出血4例(0.4%),37例(4.0%)发生MACE.(3)随访30 d大出血1例(0.1%),MACE 9例(1.0%).结论 在绝大多数患者都使用双联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的情况下,加用国产替罗非班的安全性较好,大出血发 生率处于同类研究的低水平.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伴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灌注及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ACs合并DM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5)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抗凝等常规治疗;替罗非班组(n=47)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冠脉内注药20min后梗死相关动脉(IRA)的TIMI及心肌灌注血流分级,术后8h、12h、24h的心肌肌钙蛋白T(cTn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发生率。结果术后8h、12h、24h替罗非班组的cTnT、hs—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O.05或P〈0.01)。冠脉内注药后20min行冠脉造影,替罗非班组IRA的TIMI及心肌灌注血流分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替罗非班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0d内两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抗凝基础上合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ACS合并糖尿病患者,可明显改善心肌灌注,减少心肌损伤.减少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口服替格瑞洛的需要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与同期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的变化,总结该类患者急诊手术围手术期风险.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接受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82例,其中分为急诊组(n=36...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静脉使用替罗非班的基础上,加用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高血栓负荷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影响。方法 126例ACS患者,急诊行PCI术前30 min静注国产替罗非班。冠脉造影观察,126例患者的罪犯血管仍有残余血栓者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3 min),随后行PCI治疗,对照组直接行PCI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即刻罪犯血管血流分级(TIMI)、1周及30 d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PCI术后TIMI具有更好的优势(P=0.008),1周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P=0.025)。术后1周出血和血小板下降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诊行PCI的ACS高血栓负荷患者,在静脉使用替罗非班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冠脉内治疗,对患者PCI术后冠脉血流改善、短期临床疗效方面起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7.
观察79例Q波型AMI患者的疼痛特点,并探讨其与梗塞部位的关系,前壁与下壁梗塞疼痛部位及其它特点相似.下壁梗塞者消化遗症状较常见;持续性疼痛者血肌酸激酶水平(643±327IU/L)高于有MI前心绞痛和(或)间断疼痛者(524±291IU/L)(P<0.01);再发MI者.若两次梗塞部位不一致,则疼痛部位多不同(P<0.01)。结果提示:前壁与下壁梗塞疼痛特点相似;再发MI者,疼痛部位的改变提示新的心肌受损;持续疼痛者梗塞面积较大。  相似文献   

18.
国产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欣维宁)在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4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受试组(替罗非班 常规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73例),疗程24h。结果替罗非班组24h及30d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4h2.7%比15.1%;30d5.4%比24.7%,P<0.001)。替罗非班组肌钙蛋白T(cTnT)峰值水平(1.47±0.58μg/L)及24h平均水平(1.19±0.54μg/L)均明显较对照组(2.42±0.49μg/L和1.82±0.42μg/L)低(P均<0.01)。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均未见大出血或小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0.4%和18.9%,二组之间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在ACS的标准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并能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梗塞前心绞痛(PIA)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230例行急诊PCI的AMI患者依其是否发生再流现象分为两组:无再流组(25例)和再流组(205例)。监测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酶谱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观察室壁瘤、心力衰竭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结果:无再流组PIA发生率显著低于再流组(P<0.01);而前壁梗塞的发生率高于再流组(P<0.01),CRP值明显高于再流组(P<0.05);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和水平均显著高于再流组(P<0.01)。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再流组(P<0.05);心力衰竭、室壁瘤发生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再流组(P<0.01)。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缺乏PIA是发生无再流现象的独立预测因素(OR=3.71,P=0.01)。结论:缺乏PIA是发生无再流现象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年龄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结果的影响.方法 148例行OPCAB的冠心病患者,其中年龄≥65岁47例(老年组),年龄<65岁101例(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年龄层次不同、老年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较多外其他特征基本相同,均在麻醉诱导期及关胸时抽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术前及术后第1天抽静脉血查血糖、肌酐、尿素氮及总胆红素,观察临床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血糖、肌酐、尿素氮及总胆红素变化情况、手术时间、搭桥支数、心包纵隔引流量、输血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住院期间死亡率、二次手术止血率及伤口感染等其他并发症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但老年组术后房颤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组和对照组关胸时动脉血氧分压分别为(77±9)、(82±10)mmHg(P<0.05), PA-aO2分别为92.6±10.5、78.4±9.4(P<0.05);老年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 ICU 时间、总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OPCAB对老年患者是安全的,但风险及某些并发症高于年轻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