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核医学检查项目(摄碘率、甲状腺显像、血清学检测)在甲状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调查在东风医院住院的44例亚急性甲状腺炎(SAT)、41例桥本甲状腺炎(HT)和4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D)患者的摄碘率、甲状腺显像和血清学检测水平,与40例健康检查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摄碘率:3组甲状腺疾病患者3和24 h摄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D组摄碘率高于对照组,SAT与HT组摄碘率均低于对照组,SAT组摄碘率低于HT组。甲状腺显像:SAT组患者甲状腺轮廓显示不清晰,甚至未见甲状腺显影;HT组患者甲状腺显影,放射性分布不均匀;GD组患者甲状腺轮廓清晰,摄锝功能增高。血清学检测:3组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值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T组FT3、FT4水平较GD组低,但较HT组高。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在3组甲状腺疾病患者中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摄碘率测定联合甲状腺显像能准确反映甲状腺病变受累的范围、程度及功能状态,在甲状腺炎诊断中起重要作用,且辅助血清学检测及临床表现有助于鉴别SAT与HT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唐山地区甲状腺疾病患者的尿碘水平,分析尿碘水平与甲状腺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市工人医院正常成人体检者130例尿样作为对照组,同时收集5种甲状腺疾病患者尿样共285例,按病种分为5组。对所得各组的尿碘检测数据进行多组比较和两两比较。结果各甲状腺疾病组与对照组的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表明,桥本氏甲状腺炎和甲状腺功能减退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甲状腺癌、甲状腺结节、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者的尿碘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甲状腺疾病组中均有较高比例的高碘和低碘情况存在。结论碘摄入过多可能与桥本氏甲状腺炎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病有关。碘在甲状腺癌、甲状腺结节、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应依据个体化尿碘检测结果而不是依据病种来指导碘的摄入。  相似文献   

3.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是由化脓性细菌自血行或邻近感染蔓延到甲状腺而引起的化脓性炎症。有高热,甲状腺部位剧痛、肿大、发热、皮色发红或有波动感及白细胞升高等感染表现。西医治疗应用抗生素,如化脓则穿刺或切开引流,而辅以中医治疗,则有望达到化脓消肿,免除手术之苦的效果。我院近期收治1例,疗效肯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40例正常人,65例甲状腺异常患者的甲状腺体内血流分布,血流频谱特征以及甲状腺的各项血流参数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各组甲状腺体内血流分布有明显不同。正常甲状腺上动脉血流的各项参数均无明显差异,甲状腺功能亢进及部分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的甲状腺上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max)高于正常。结果还表明,观察甲状腺腺体组织及结节的血供情况有助于甲状腺病变性质的鉴别。  相似文献   

5.
莫哲 《浙江预防医学》2010,22(12):24-26,31
甲状腺疾病是甲状腺功能、甲状腺大小或其组织结构发生改变的一组疾病的总称,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甲状腺功能异常性疾病、单纯性甲状腺肿,以及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但其发病原因仍未清楚。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8月-2014年8月辽宁省某医院收治的42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甲状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自身抗体等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的甲状腺素(T_4)、游离T_3(FT_3)、游离T_4(FT_4)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甲状腺左叶与右叶上下径超声测量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2例患者治愈7例,有效32例,无效3例,无恶化病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结论常规药物结合甲状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桥本甲状腺炎(HT)是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之一, 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多认为是在遗传缺陷与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 因精神紧张、过度劳累、感染、应激、环境污染、饮食结构不合理(如高碘饮食)等因素而诱发。维生素D是一种维持机体钙磷代谢平衡的类固醇激素, 调节机体骨与矿物质盐代谢。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是趋化因子CC家族成员之一, 与趋化因子受体(CCR)结合后参与免疫炎症反应。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和MCP-1参与了包括桥本甲状腺炎在内很多免疫疾病的发生发展, 现就维生素D、MCP-1在桥本甲状腺炎中作用的研究新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不同碘水平饮食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EAT)大鼠甲状腺的Th1型细胞因子IFN -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 - 10表达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碘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AITD)发病中的作用机理。方法 雌性Lewis大鼠用低碘饲料和含不同浓度的KI水喂养 ,即分为低碘 (LI)、适碘 (NI)和高碘 (HI)组。EAT诱发组用Wis tar大鼠Tg免疫 ,诱发EAT的形成 ,观察大鼠甲状腺病理改变、血清中Tg自身抗体水平和甲状腺IFN -γ和IL -10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EAT诱发的HI组大鼠甲状腺炎细胞浸润明显 ,接近重度炎症 ,NI组大鼠甲状腺为近炎症恢复期 ,而LI组呈轻度炎症。 (2 )EAT诱发组的HI、NI和LI大鼠血清中抗Tg自身抗体平均水平明显高于非EAT诱发对照组 ,P <0 0 1。 (3)EAT诱发组中的HI组大鼠甲状腺IFN -γ和IL - 10mRNA的表达 ,均明显高于非EAT诱发对照组 ,P <0 0 5。NI组大鼠甲状腺IL - 10mRNA和LI组甲状腺IFN -γmRNA的表达均高于非EAT诱发对照组 ,P <0 0 5。结论 EAT诱发组中的HI组大鼠甲状腺有较高水平的IFN -γ和IL - 10mRNA的表达 ,出现明显炎症和抗炎症反应 ;NI组大鼠仅Th2型细胞因子IL - 10较高水平表达 ,甲状腺炎症处于恢复期 ;LI组大鼠有较高水平IFN -γ的表达 ,甲状腺炎症反应较轻 ,其病程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9.
儿童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小儿内分泌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居第3位。仅次于肥胖和甲状腺功能减低。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儿童,但以学龄期为多,尤以青春期女性多见。主要病因包括: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急性或亚急性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医源性甲亢及碘甲亢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硒摄入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大鼠甲状腺功能、肝组织Ⅰ型脱碘酶(DⅠ)和脑组织Ⅱ型脱碘酶(DⅡ)活力的影响。方法将雌性清洁级Lewis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补硒+造模组和低硒+造模组,每组8只。适应性喂养两周后,以不同硒含量饲料干预9周,每日总硒摄入量分别为4、4、40和0.4μg,并在干预第3~8周对模型组、补硒+造模组和低硒+造模组大鼠进行免疫,以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模型。观察大鼠甲状腺病理改变,测定全血硒含量、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激素水平、DⅠ和DⅡ活力。结果模型组、补硒+造模组和低硒+造模组大鼠甲状腺自身抗体和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补硒+造模组血硒含量高于对照组和模型组,而低硒+造模组血硒含量低于对照组和模型组(P0.05)。此外,不同硒水平EAT大鼠甲状腺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缺硒组病变最严重,补硒组病变轻微。模型组DⅡ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与模型组相比,补硒+造模组DⅠ和DⅡ活力升高(P0.05),低硒+造模组DⅠ活力降低(P0.05)。结论补硒可减轻EAT所致大鼠甲状腺组织损伤,提高DⅠ和DⅡ活力;反之缺硒可加重其损伤,降低DⅠ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