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健康向导》2007,(10):18-19
夏奈想了很多种自杀的方法,上吊.吃安眠药,割腕……然她虽有自杀的决心.却没有自杀的勇气。便如那晚他离去时,她明明极力想要挽留,而最终什么也没有说出。  相似文献   

2.
冯锋 《大众健康》2006,(5):28-31
三年前.一封女孩的来信让我难以忘记.她的男朋友是一位研究生,患有抑郁症.她多次向我咨询来帮助自己的男友。但悲剧还是发生了,他从15层楼上跳了下来,当场死亡。女孩很悲痛,她想告诉更多的被抑郁困扰的人要听从医生的嘱咐进行药物和心理的治疗。她说,男朋友要是在第一次有自杀倾向的时候就服药治疗.他不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这是个惨痛的教训.很希望那些还在吃药与不吃药之间犹豫的病人作出正确的决定.我们每个人都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相似文献   

3.
有这么一件令人痛心的事。 有一个女孩,只有13岁,她的成绩在班里总是名列前茅。但这个仅仅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却在一个黎明从高楼跳下。人们在晨光中发现了她尚还温暖的尸体。 她曾多次说过想自杀,但家长和学校都没有注意过这个危险信号。也许是她自述死亡的次数太多了。临自杀的前半夜里,她从自己的房  相似文献   

4.
囡囡,一个老朋友的女儿,正在上中学,但这个聪明、活泼、为人开朗的少女竟然走了,带着满腔的委屈离开了这个美好的让她留恋不已的世界.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简直难以相信自己的耳朵,好好的女孩怎会在花季年龄服药自杀呢?细询问之下,方才知道她的自杀缘于她所写的一篇日记.  相似文献   

5.
张杰 《大众医学》2011,(9):30-31
自杀有没有“贫富之分“?根据国际、国内的有关自杀的数据.自杀并没有贫富和贵贱之分.富人的自杀率并不低于穷人的自杀率。这个事实的结论是.贫穷不会导致自杀.或者说绝对的贫困不会使人自杀。那自杀的原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自杀”这个词是令人恐惧的,为什么这个具有恐怖色彩的词会成为当今许多人脑海中一个固执的念头?  相似文献   

7.
肖峰 《家庭医学》2005,(24):26-27
晓萱在一家公司做销售工作,她婷婷玉立、容貌姣好.站在人群中,绝对是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女孩。按说晓萱的事业做得还算挺成功.年纪轻轻就已有房有车。但不幸的是.晓萱陷入一种可怕的心理误区:每当面临工作上取得的成就或被别人肯定时.她想自杀的念头就不可遏制地闪现。  相似文献   

8.
《家庭医生》2011,(2):60-60
我的爱人柳今年29岁,她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我和她认识4年来,她已经自杀过两次,听说她以前也有这样的偏激行为。其实,她是位非常优秀的音乐老师,各方面都很出色,我和她结婚,别人都觉得我配不上她,可是她对我们的情感特别没有安全感。最近一次就因我出差3天,手机充电器忘记拿,打不通我的电话也收不到我的回信,她竟然就自杀,幸亏抢救过来了,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苏南农村自杀情况,以提供防范对策,随机抽取江苏武进市三个乡镇,线索调查了1994-1996年的自杀案例。结果显示年均自杀率26.8/10万,自杀死亡率9.3/10万,男:女为1:1.3。自杀原因:社会因素占47.8%,精神病所致占41.3%,慢性躯体疾患占6.5%,单纯醉酒4.4%。自杀方式以服农药者居多(80.4%)。结果表明:自杀是农村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并作好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江西省大学生自杀意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进行危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发放问卷的方式用自编大学生自杀意念问卷对江西省10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1.19%。不同性别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质学校、不同学历、不同专业大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Х^2=-24.24,P〈0.01;Х^2=-4.58,P〈0.05;Х^2=29.46,P〈0.01),积极应对、家庭和谐、性格外向是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儿童期被忽视、人际关系紧张、记忆中有深刻的自杀印象(媒体报道或亲眼目睹)、就业压力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江西省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值得关注,消除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提高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可以有效降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5月,台湾女作家林奕含自杀事件引起了较大范围的关注,除了因她是作家身份的影响力以外,还因其自杀的原因,乃是青春期不幸受教师诱奸而引发的抑郁症.这个事件,再次把少年儿童的性教育问题,提上了新的公众关注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江西省大学生自杀意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进行危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于2007年4月,自编“大学生自杀意念问卷表”,采用随机发放问卷表的方式对江西省10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于调查前1年内的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1.19%。不同性别学生间自杀意念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质学校、不同学历、不同专业学生间自杀意念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c。:24.24,P〈0.01;:c。:4.58,P〈O.05;:c。:29.46,P〈O.01)。积极应对、家庭和谐、性格外向是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儿童期被忽视、人际关系紧张、记忆中有深刻的自杀印象(媒体报道或亲眼目睹)、就业压力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江西省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值得关注,消除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提高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可以有效降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医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与相关危险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医学生的自杀意念发生状况,探讨自杀意念与其他危险行为的联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问卷调查1095名1~4年级医学本科生的自杀意念等17项危险行为现状,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医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7.85%;不同年级间自杀意念发生率有差别,高年级发生率高于低年级;独生子女的发生率高于非独生子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杀意念与携带刀具、异性性行为、遭受较大挫折、吸烟、恋爱状况、年级和缺少体育锻炼等7项因素和危险行为有联系,OR值分别为4.870,3.784,3.517,1.717,1.323,1.317和1.747。结论 医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较高,自杀意念与其他危险行为联系密切,必须根据医学生的自杀意念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某公司38岁的主管张女士近来感到精神高度紧张.原因是公司引进好几个女研究生,她发现经理对那几个年轻人格外热情。自己好像被忽视、被冷落了。她开始失眠,并出现头疼、头昏、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症状。虽然去看了病,可是那些症状却越来越重,还出现了心律不齐、心慌、气短和喉头堵塞感。她说自己几乎绝望了,常常有自杀的冲动。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青少年试图自杀者增加新加坡每月都有100多名青少年给新加坡热线“乐善好施者”电话,其中一半人表示想自杀,27.2%的人宣称曾有过自杀经历。在打电话的青少年中,14─18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数近年来大大增加。拨打热线电话的青少年大多在与他人的关系上发...  相似文献   

16.
2004—2007年邹城市居民自杀死亡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邹城市居民2004—2007年自杀死亡的流行特征,为该人群自杀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邹城市2004—2007年居民自杀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研究。结果邹城市2004—2007年中,自杀死亡是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占伤害死亡的44.88%,自杀年平均死亡率为34.79/10万,男女性自杀死亡率比例为1.11:1。自杀死亡率年龄分布高峰为60岁及以上年龄组。自杀死亡率与受教育水平之间呈负相关。自杀死亡高峰出现在夏季,自杀方式以服毒、自缢及投水为主,自杀原因主要为家庭婚姻纠纷,不同年龄组自杀原因存在差异。结论尽管邹城市近4年来自杀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仍为高发地区。建立由国家政府支持、社区介入、各相关学科协同的危机干预和自杀防御体系是自杀预防的一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沿海中等城市自杀住院患者的特征,为预防和减少自杀提供依据。方法对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214例自杀住院患者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14例自杀住院患者年龄最小12岁,最大95岁;21~40岁115例,占53.74%。男女之比为1:1.46;但41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男:女:1.61:1。自杀多发季节顺序为:秋,夏,春,冬。第一自杀原因是“与人争吵”,占43.46%,其中“与家人(包括配偶、父母、公婆等)争吵”占83.87%。但城市男性与61岁以上老年人第一自杀原因是“躯体疾病”,分别占35.48%和62.50%。自杀方式多达10种,以服毒(药)为多,占85.50%。农村自杀患者25.90%服除草剂。治疗无效率9.35%;死亡率5.14%。结论构建和谐社会,避免家庭矛盾,关爱身心疾患者,加强自杀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是预防自杀的重要措施;对中年男性尤其城市男性的身心健康问题,社会应给予足够重视。对发生情感激烈冲突者及时给予疏导,并管理好各种毒物和有毒性作用的药品、用品,可以减少冲动型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自杀相关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了解在校青少年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对自杀的态度现状,探讨自杀意念产生的原因,为自杀行为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原则,对900名学生进行调查,得到有效问卷737份。并对自杀意念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7.64%;自杀计划发生率为2.71%;29.72%的学生对自杀行为持不同程度的肯定态度;16.96%的学生对于身边流露出自杀念头的人会设法寻求他人帮助;33.38%的学生从未听说过有青少年心理热线;24.56%的学生从未接触过防止自杀的健康教育、69.74%的学生认为需加强相关内容的宣传教育;压力承受能力、家庭支持、睡眠质量、人际关系和朋友的支持、家族遗传史、学习压力、恋爱以及家庭成员病重是自杀意念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青少年自杀问题不容忽视,应以学校为基础开展综合性心理危机干预,有效降低自杀意念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呼和浩特市1086~1991年自杀死亡资料,为防制自杀提供依据。呼市六年间自杀死亡共205人,自杀率为3.8/10万,男性为4.2/10万,女性为2.9/10万。男:女为1.6:1。最小年龄12岁,最大年龄95岁,平均年龄37.2岁。高发年龄段为21~40岁。不同职业自杀率的高低依次为农民、工人、职员,学生、家务劳动者,个体劳动者与待业人员,退休干部、临时工人。  相似文献   

20.
突发情况,一身冷汗 晚上11点多,突然手机响了,拿起来一看,心立马凉了半截——科里的电话!接到这个电话准没什么好事。果不其然.病房有病人自杀,而且是我主管的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