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告7年间69例82侧功能性颈廓清术的临床资料。术后5年生存率为62.5%(15/24),颈淋巴结癌复发率为7.3%(6/2)。结果表明,对于N0和N1病例,功能性颈廓清术和根治性颈廓清术一样有效。由于功能性颈廓清术后并发症少,无明显功能障碍,值得采用。由于手术难度大,术者须熟悉颈部解剖,操作熟练、准确。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放疗后颈部癌残留淋巴结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总结了我科10年来(1987~1997)对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残留的手术治疗和预后情况;本组术后随访5年以上的40例病人中,术后3年生存率为52.5%(21/40);5年生存率为40.0%(16/40);残留淋巴结的大小及周围组织受侵犯的程度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根据术后颈部淋巴结残留的病理情况分析,认为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残留的手术方法应以全颈淋巴结清扫术为主。只要原发灶已经控制,颈淋巴结残留的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补救疗法。它可以清除颈部的残留病灶,提高生存率。颈部淋巴结残留的手术治疗还可避免再放射引起的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244例腮腺癌治疗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我科从1964年1月到1991年6月诊治244例腮腺癌患者的治疗经验。男性147例,女性97例,30~60岁占62.3%。首发癌192例,其中临床Ⅰ、Ⅱ期占51.6%,Ⅲ、Ⅳ期占48.4%;复发癌52例。全组均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其中101例术后加用放疗,面神经被肿瘤累及切除82例(33.6%)。行颈清扫术或腮腺旁淋巴结切除术182例,全组颈淋巴结转移率为32.4%。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5%和59.4%,死亡111例,死于局部复发占55%。作者认为手术是治疗腮腺癌的主要手段,对临床晚期、病理分化差、手术姑息患者应加用术后放疗,以提高局部控制率;面神经被肿瘤累及应予切除;对颈部淋巴结肿大可疑有转移病例应行治疗性颈清术,对病理分化差患者应行选择性颈清术。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是否复发癌及首次治疗是否彻底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颈淋巴结清除术后乳糜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1987年3月至1994年6月间行施的472例颈淋巴结清除术,其中19例发生乳糜瘘(4.0%)。右侧颈清术259例,瘘4例(1.5%);左侧颈清术213例,瘘15例(7.0%);前上纵隔清除术11例,瘘8例(42.1%)。保守治疗16例(84.2%);再手术治疗(结扎)3例,占15.8%。并对锁骨上淋巴管和胸导管的处理方法、避免乳糜瘘的措施及疹发生后的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病理分型及其临床意义,在光镜下观察55例颈廓清标本的转移淋巴结。显示:单发型21例(38.2%),其中90.0%是潜在性转移,3年生存率为90.5%;多发型10例(18.2%),70.0%是潜在性转移,术后病理均是N2,3年生存率是70.0%;融合型24例,92%术前可触到淋巴结,3年生存率是54.2%。提示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病理上可以分为3型。此种分型具有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6.
隐匿性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附7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分析了本院自1973年10月到1997年10月收治的隐匿性甲状腺癌71例,占同期甲状腺癌病人的4.4%。其中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者28例,以甲状腺肿块为首发症状者43例。全部患者均手术治疗。随访1~24年。全组5、10、15、2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2.5%、90.0%、90.0%,其10年生存率与1、Ⅱ期甲状腺癌无明显差异。治疗上要采取积极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喉癌患者功能性颈廓清的长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告7年间69例82例功能性颈廓清术的临床资料。术后5年生存率为62.5%(15/24),颈淋巴结癌复发率7.3%(6/82)。结果表明,对于N0和N1病例,功能性颈廓清术和根治性颈廓清术一样有效。由于功能性颈廓清术后并发症少,无明显功能障碍,值得采用。由于手术难主大,术者须熟悉颈部解剖,操作熟练,准确。  相似文献   

8.
107例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治疗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总结我科自1956~1990年内共收治的107例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病例治疗经验。本组资料显示,该肿瘤好发年龄组为40~59岁组占52.3%,原发于粘膜者占93.5%,皮肤仅占6.5%。好发部位依次是腭部43%,牙龈35%,而唇、舌部少见。除10例失访外(作死亡计算)余下97例患者分别随访3~12年,随访率为92.4%,全组3,5年生存率分别是45.8%,31.8%。死亡病例79例,其中死于局部复发32.8%,远处转移44.3%,淋巴转移6.3%,其它死因占16.5%。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表明:①手术切除原发灶组3,5年生存率均为0%。冷冻治疗原发灶组则为37.5%,31.2%。后者优于前者,有统计学差别。②选择性颈清25例,3,5年生存率为52.6%,30.0%,治疗性颈清37例,其3,5年生存率为40.6%,19.2%,无统计学差异,但提示前者组中患者预后稍好。本组资料颈清病检中淋巴结阳性率高达79.0%。cN_0有53%转移阳性率。作者建议做选择性颈清扫术是必须的。③107例中手术、冷冻及综合治疗三种治疗方法的比较,显示以综合治疗法为最好。因此,作者以为恶性黑色素瘤应该综合治疗,颈清也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9.
下咽及颈段食管癌不同修复方法的经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1981年4月-1991年4月用不同术式和不同修复材料对39例下咽癌和21例段食管癌行手术治疗。其中胃代食管术33例,结肠代食管术20例,肌皮瓣修复4例,胃大“胃管”代食管3例。下咽及颈段食管癌三年生存率分别为58.8%(20/34)及66.6%(10/15),五年生存率36.8%(7/19)及40%(4/10)。死于局部复发的占40.5%,死于颈淋巴结转移的占35.1%。术前颈淋巴结阴性术后病  相似文献   

10.
自1981年4月~1991年4月用不同术式和不同修复材料对39例下咽癌和21例颈段食管癌行手术治疗。其中胃代食管术33例,结肠代食管术20例,肌皮瓣修复4例,胃大弯“胃管”代食管3例。下咽及颈段食管癌三年生存率分别为58.8%(20/34)及66.6%(10/15),五年生存率分别为36.8%(7/19)及40%(4/10)。死于局部复发的占40.5%,死于颈淋巴结转移的占35.1%。术前颈淋巴结阴性术后病理阳性率42.1%;气管食管沟及上纵隔淋巴结阳性率27.2%。对5例局部复发和8例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再手术切除率分别是2/5和3/8。认为结肠代食管、结肠-咽吻合术更符合生理功能,成功率高,局部复发率低,生活质量好。  相似文献   

11.
喉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资料完整的135例喉部分切除术的喉癌患者进行了疗效分析,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7%和83.8%。Ⅰ和Ⅱ期的3、5年生存率为93.8%和90.6%,高于Ⅲ和Ⅳ期(76.4%,70.4%);声门区癌3、5年生存率(90.5%,87.7%)高于声门上区(73.3%,66.7%)。局部复发14例,颈部转移11例,远处转移2例,14例行再次手术治疗,术后2年生存率为64.3%。所有患者的发音功能均可保留,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62.9%的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误吸,经训练后大多可正常进食,只有1例需二次手术关闭喉口。76.3%的患者可拔管,在已拔管的患者中有21.4%诉有轻度呼吸不畅,但不影响日常工作。提出喉癌患者行喉部分切除术后的疗效评价应包括两个方面:肿瘤切除的彻底性(生存率)和喉功能恢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乳头状癌Ⅵ区淋巴结清扫非劣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未行含Ⅵ区的择区性淋巴结清扫术的分化良好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复发情况;探讨分化良好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否要常规行含Ⅵ区的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方法:不同时期处理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267例,按时间分成2组:A组为近期行含Ⅵ区的择区性淋巴结清扫的甲状腺乳头状癌151例;B组为早期未行Ⅵ区择区性淋巴结清扫的甲状腺乳头状癌116例。原发灶处理2组均一致:肿瘤发生侧行甲状腺全切除,甲状腺峡部全切,健侧甲状腺次全切除;若肿瘤两侧同时发生,则行双侧甲状腺全切术。统计第1组中Ⅵ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随访第2组患者,观察头颈部淋巴结复发情况以及生存情况。结果:A组151例患者中59例仅行Ⅵ区淋巴结清扫,其中发生转移者22例,其余92例同时行Ⅱ、Ⅲ、Ⅳ、Ⅵ区颈淋巴结清扫,其中各区都没有转移者31例,Ⅵ区和其他区均转移者33例(35.8%),只有Ⅵ区颈淋巴结转移者17例(18.4%),除Ⅵ区外其他区域淋巴结有转移者11例(11.9%)。即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中Ⅵ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7.7%(72/151)。B组11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有颈淋巴结转移者47例,占40.5%;5年生存率为99.3%;复发率为6.0%(7/116)。A组颈淋巴结转移率(54.9%)高于B组(40.5%)。结论:分化良好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较多的转移到气管前和喉返神经周围淋巴结,Ⅵ区淋巴清扫可成为常规。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肿瘤血管生成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关系的意义,应用CD34单克隆抗体,以免疫组织化学法,通过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对58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微血管计数。结果:30例颈淋巴结转移组平均微血管密度为41.44±16.94个/200×,28例非转移平均微血管密度为19.74±10.11个/200×,及9例正常喉组织平均微血管密度为9.14±3.87个/200×。3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瘤内微血管密度与颈淋巴结转移有明显正相关性。认为喉鳞状细胞癌微血管定量与颈淋巴结转移有重要意义,可预测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性,可作为喉鳞状细胞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效果,探讨外科治疗最佳方案。方法:对我院1984-1996年收治的22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分析。228例患者中肿瘤位于单侧叶者162例,狭部18例,双叶34例,侵犯甲状软骨及气管14例。颈淋巴cN0148例,cN^ 80例,术后均随访5年以上。结果:cN^ 者行功能性(41例)和根治性颈清扫(39例)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7.8%(36/41)和87.2%(34/39)。。腺内型cN0伴被膜侵犯者行选择性颈清扫21例,随诊观察20例,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90.5%(19/21)和90.0%(18/20),腺内型cN0不伴被膜侵犯者均未行颈清扫,其5年生存率为99.0%(99/100),5年内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率为1.0%(1/100);腺外型cN0行颈清扫4例,5年内发生对侧转移为1/4,3例未行颈清扫者5年内发生颈淋巴转移为2/3。腺叶切除术后对侧复发率为2.47%(4/162)。行全甲状腺切除的5年生存率为85.7%(12/14),被膜内全甲状腺切除的5年生存率为85.0%(17/20)。侵犯甲状软骨板及气管者,行喉全切除,其5年生存率为3/5,保留喉功能的5年生存为6/9。结论: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提倡功能性颈清扫;腺内型cN0者主张随访观察,发现淋巴转移再生颈清扫;腺外型cN0病人主张同期颈清扫。原发灶位于单侧行腺叶及峡部切除,位于峡部及左,右叶各1/3切除,位于双侧行被膜内全甲状腺切除,侵犯甲状软骨板及气管者尽可能保留喉功能。  相似文献   

15.
喉癌临床N0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喉癌临床N0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特点,为颈淋巴结处理方式选择提供根据。方法40例临床N0喉癌患者被随机分为选择性根治性颈廓清术(radicalneckdisection,RND)及功能性颈廓清术(functionalneckdisection,FND)两组,分别完成13及27例。将获得淋巴结逐一行病理检查,以确定转移情况。结果RND组平均每侧获淋巴结34.2枚,FND组为27.4枚,差异无显著性(t=0.86,P>0.05)。两组颈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0.8%(4/13)及33.3%(9/27),总转移率为32.5%(13/40)。13例颈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例中12例(92.3%)转移淋巴结位于Ⅱ,Ⅲ区。33枚转移阳性淋巴结中32枚(96.9%)位于第Ⅱ和Ⅲ区。两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69.2%(9/13)及77.8%(21/27),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χ2=0.3418,P>0.5),总的3年生存率为75%(30/40)。结论对临床N0喉癌患者行肩胛舌骨肌上或侧颈廓清术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贾深汕  孙秀威 《耳鼻咽喉》1998,5(4):224-226
为探讨声门上型临床颈淋巴结一喉癌病人颈淋巴结转移规律并为外科治疗的选择提供理论根据,对35例CN0声门上型喉癌被随机分为选择性根治性颈廓清(ERND)及选择性功能性颈廓清(EFND)两组,分别完成12及23例。ERND组平均每颈获取淋巴结32.5枚,EFND组29.8枚,差异不显著。两组颈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3.3%及30.4%,总转移率为31.4%,11例颈淋巴结PN病例中有10例(90.9%)  相似文献   

17.
报道45例喉癌颈清扫标本连续切片观察结果,发现阳性转移癌22例,占总数的48.9%,阴性23例占51.1%。阳性转移癌均分布在颈前三角的上颈深和下颈深区,而颈后及颌下三角均未发现阳性转移癌。原发灶属于T_1和T_2的病例,颈淋巴结转移率远低T_3、T_4病例。N_0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为92.9%,而N_+者仅为30.0%。本研究对于喉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及其处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声门上型喉鳞癌临床颈淋巴结阳性患者81例,随机对照研究术前放疗40Gy对控制颈部复发的意义。放疗加手术32例,单纯手术49例,随诊3年以上。颈部为复发的主要部位占62.9%,放疗加手术组颈部复发率21.8%,单纯手术组30.6%,但无统计学差异(P=0.9)。两组颈部复发率与T分期和N分期(除N_3外)大小无明显关系。因此术前40Gy对颈部复发无显著意义,建议对所有患者做临床阳性侧颈清扫术,术前放疗剂量提高到50Gy,或术后放疗60Gy以上。  相似文献   

19.
1975年7月~1991年12月收治住院成人喉乳头状瘤42例,单发35例,多发7例。平均年龄52.4岁,均获随访。42例中11例恶变(26.2%)。19例伴上皮非典型增生,占45.2%。成人单发喉乳头状瘤手术治疗应留有一定的安全缘,而多发性的应用电烧,术后辅助干扰素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并对其病因、恶变、恶变与上皮非典型增生的关系以及治疗复发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1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14例患者中,行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79例,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173例,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侧颈部改良根治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62例。手术中清扫出淋巴结1~55个,其中阳性淋巴结0~14个。结果:314例患者中经病理证实共有168例(53.50%)患者有淋巴结转移,其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159例(50.64%),中央区+侧颈转移淋巴结55例(17.52%),单纯侧颈淋巴结转移9例(2.87%)。患者年龄、肿瘤直径、甲状腺被膜受侵犯、临床分期是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最常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应常规进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