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材》2019,(2)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QAMS)同时测定紫花地丁中6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方法:以槲皮素为内参物,建立槲皮素与金圣草素、香叶木素、木犀草素、山柰素、芹菜素的相对校正因子(RCF),分别采用QAMS法和外标法(ESM)测定6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比较二者的差异。结果:槲皮素与金圣草素、香叶木素、木犀草素、山柰素、芹菜素的RCF分别为0.2356、0.5838、0.4791、1.7367、0.5911,RSD2.50%,ESM与QAMS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以槲皮素为内参物同时测定金圣草素、香叶木素、木犀草素、山柰素、芹菜素含量的一测多评方法,可用于紫花地丁中6种黄酮类成分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
RP-HPLC测定独一味胶囊中木犀草素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志芳  刘云华  刘玉红  陈燕  易进海 《中成药》2005,27(10):I0001-I0002
独一味胶囊由独一味加工制成,收载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具有活血止痛,化瘀止血的功效.中国药典收载的独一味胶囊的含量测定方法系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1],独一味含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0-葡萄糖苷、芹菜素-7-0-新橙皮糖苷、槲皮素和槲皮素-3-0-阿拉伯糖苷[2],并不含芦丁,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定独一味胶囊总黄酮的含量似为不妥,且专属性差,难以控制药品的质量,有必要在原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单一成分的含量测定指标,提高药品质量的可控性.  相似文献   

3.
不同产地花生壳药材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花生壳是民间中草药,价格低廉,资源丰富,含有木犀草素等黄酮类成分,本文以木犀草素为对照品,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全国17个产地花生壳药材中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花生壳含黄酮类成分在0.25%~1.42%之间,但不同产地药材黄酮的含量差异较大,研究结果对花生壳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鸡冠花药材粉末颜色与其有效成分含量的相关性。方法:用电子感观分析法(色度计)测量药材粉末L*,a*,b*值,用RP-HPLC法同时测定鸡冠花4种有效成分含量,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鸡冠花总黄酮(以芦丁计)含量,用SPSS 19.0分析颜色值与有效成分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L*与木犀草素、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a*与木犀草素、槲皮素、山柰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b*与木犀草素、槲皮素、山柰酚呈极显著负相关。a*,b*与异鼠李素含量不相关,L*,a*,b*与总黄酮(以芦丁计)的含量不相关。结论:鸡冠花粉末颜色越暗、偏红程度越大,其木犀草素、槲皮素、山柰酚含量越高,而偏黄程度大,则木犀草素、槲皮素、山柰酚含量越低;鸡冠花异鼠李素含量仅与鸡冠花粉末明暗程度相关(负相关);鸡冠花总黄酮含量(以芦丁计)与其粉末颜色不相关。木犀草素、槲皮素、山柰酚代表了植物中最多的黄酮醇类化合物,因此用它们作对照品来分析药材有效成分与粉末颜色相关性有一定意义,且测定鸡冠花的颜色值用以评价其质量具有简便、节能的优点,可为鸡冠花的质量控制提供新的途径和参考。另外,鸡冠花主要色素类成分为红色素,鸡冠花粉末颜色值是否反应鸡冠花红色素的含量以及鸡冠花具体发挥作用的成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五味沙棘冲剂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味沙棘冲剂系根据《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收载的五味沙棘散进行剂型改进的品种 ,该方为蒙古族验方 ,由沙棘、木香、白葡萄干、甘草、栀子等五味药材组方。沙棘膏由沙棘果加水熬炼而成 ,沙棘果中含有7种黄酮类化合物〔1〕,其中含有槲皮素 (Quercetin) ,临床证明黄酮类化合物对缓解心绞痛 ,改善心律 ,特别是对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有显著疗效 ,为此我们测定了五味沙棘冲剂中以槲皮素为代表的总黄酮含量 ,以助于制定制剂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 Maxim.黄酮类化学组分的定性定量分析为基础,确定药材的主要指标性化学成分,为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确定红花绿绒蒿中的主要化学组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进行指标性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以Chrompsuper C18(4.6mm×250mm,5μm)为色谱柱,甲醇-0.2%磷酸溶液(60:40)为流动相,流速为0.6ml·min-1,检测波长为349nm,柱温为30℃。结果薄层色谱法可检出木犀草素,木犀草素的回归方程为Y=183250X+48493(R2=0.9995),木犀草素在0.084μg~0.8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2%,RSD为1.01%。结论该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稳定、重复性良好,可作为红花绿绒蒿药材质量的评价方法之一,为进一步制定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垂盆草化学成分、临床应用和药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垂盆草在我国分布广泛,在民间用于治疗肝炎;垂盆草中含有氰苷、黄酮类、甾醇类和三萜类等化合物;临床应用显示有显著的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作用;药理研究表明其有保肝以及免疫抑制等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不同产地独一味药材品质。方法根据2005版《中国药典》,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独一味中的总黄酮含量,RP-HPLC法测定黄酮类成分木犀草素的含量。结果测定了西藏江孜等6个不同产地独一味中木犀草素和总黄酮的含量。结论不同产地、同一产地不同部位独一味中木犀草素和总黄酮含量差异很大,其品质差异因素有待进一步考察。  相似文献   

9.
药用植物生长环境对其药材品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鲜见药用植物生长环境-化学成分-相关活性作用紧密结合的联合分析研究,因此该文探讨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垂盆草利湿退黄功效与黄酮类成分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比较35%~40%(T1)、55%~60%(T2)、75%~80%(T3)、95%~100%(T4)田间持水量条件下生长的垂盆草其水煎液中黄酮类成分含量,以及对湿热黄疸小鼠肝功能指标、肝脏炎症和氧化损伤情况的影响,并对药理指标和黄酮类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垂盆草水煎液中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均以T1处理最高,T3处理次之,槲皮素、山柰酚及异鼠李素含量则分别以T2、T1、T3处理为优。不同水分处理垂盆草以T3组降低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及肝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效果最好,T2处理次之,且对谷草转氨酶(AST)降低效果最佳,T4处理效果最差。相关性分析表明,小鼠AST、ALT、AKP水平与槲皮素及3种黄酮成分总量呈显著负相关;丙二醛(MDA)与总黄酮及山柰酚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莲须的显微特征指数与5种黄酮类成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容量分析法测定莲须花粉粒的显微特征指数;采用高效液相法对莲须中异槲皮苷、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及异鼠李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莲须中花粉粒显微特征指数与异槲皮苷、槲皮素有相关性,与木犀草素、山奈酚及异鼠李素无相关性。结论:初步建立了一种基于花粉粒显微特征指数测定的莲须药材质量评价的新方法及技术,可为莲须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为其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马鞭草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sL.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理化鉴定和光谱分析确定其结构,结果均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木犀草素(1)、山柰酚(2)、槲皮素(3)、芹菜素(4)和4′-羟基汉黄芩素。其中化合物1,2和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药夏桑菊复方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乙醇提取,不同有机溶剂萃取,硅胶与凝胶柱色谱分离纯化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成分,分别为山奈酚(Ⅰ)、槲皮素(Ⅱ)、木犀草素(Ⅲ)、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Ⅳ)、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Ⅴ)和芸香苷(Ⅵ).结论 所得到的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夏桑菊复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小飞蓬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飞蓬全草中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对小飞蓬全草乙醇提取物的各个萃取部位进行反复柱色谱,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小飞蓬干燥全草中分离得到12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7-O-β-D-吡喃半乳糖苷(1),槲皮素(2),木犀草素(3),芹菜素(4),5,7,4′-三羟基-3′-甲氧基黄酮(5),槲皮素-3-O-α-吡喃鼠李糖苷(6),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7),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8),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甲酯(9),4′-羟基黄芩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0),黄芩苷(11),芦丁(12).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菊科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和9为首次从飞蓬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7~8,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西南地区不同居群葎草中总黄酮和木犀草素的含量.方法 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葎草中总黄酮的含量;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葎草中木犀草素的含量.结果 葎草中总黄酮与木犀草素的含量在不同居群间差异显著,以四川和重庆产含量较高.结论 该方法适用于葎草的质量分析,可以为葎草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金银花及叶中的黄酮类物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金银花和金银花叶提取物中黄酮类物质槲皮素及木犀草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0.02%磷酸(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50 nm。结果槲皮素、木犀草素分别在4.0~20,3.8~19μg/ml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它们的加标回收率在95.07%~97.98%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0.32%~3.34%。结论此方法简便、灵敏、快速,可用于金银花药材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
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黄酮类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目的:研究药用菊花中主要黄酮组分,对药用菊花质量进行评价,同时对其不同黄酮成分动态积累进行测定。方法:稀酸水解药用菊花总黄酮提取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中主要黄酮苷元的含量进行比较测定。结果和结论:桐乡菊花类型中特种亳菊总黄酮、槲皮素和芹菜素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9.81%,4.17‰,17.02‰,射阳红心菊木犀草素质量分数最高为6.84‰;江宁菊花类型中特种亳菊总黄酮质量分数最高为7.59%,异种大白菊槲皮素质量分数最高为2.78‰,射阳小白菊木犀草素质量分数最高为4.27‰,济菊芹菜素质量分数最高为11.20‰。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中不同黄酮类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相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在不同产地黄酮类成分含量也不同。  相似文献   

17.
菊花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现对菊花主要黄酮类单体芹菜素、木犀草素、黄芩素、槲皮素、香叶木素对眼部的保护作用进行归纳总结,探究其能起到明目作用的原因,以期为将来的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8.
醇提法和超声波法提取金银花中黄酮类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Lonicera Japoneca Thumb)的干燥花蕾及初开的花,味甘、性寒、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外感风热,热毒血痢。金银花中含有木犀草素(lutcolin)及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异绿原酸、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现已证明黄酮类化合物中的绿原酸和异绿原酸是金银花的抗菌有效成分。本文利用醇提法和超声波法探讨金银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为金银花有效成分提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兰香草药材中总黄酮和木犀草素最佳超声提取工艺,并探究其在不同采收期的含量动态变化趋势,寻找最佳采收期.方法:正交试验结合单因素考察筛选出超声提取兰香草中总黄酮和木犀草素的最佳工艺,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采收期兰香草中总黄酮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采收期兰香草中木犀草素含量,分析其含量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20.
扶芳藤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扶芳藤药材质量标准,为控制该药材的质量提供实验依据。采用经验、显微鉴别法对该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进行描述;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相关方法,对该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采用薄层色谱法,分别以卫矛醇和对照药材为对照,对该药材进行定性鉴别;在成分分布和组成分析的基础上,以苷元槲皮素和山柰素为指标,通过系统的方法学考察,建立了药材总黄酮醇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含量测定方法采用C18色谱柱(4.6 mm × 250 mm,5 μm),以甲醇-0.1%甲酸溶液(51:49)为流动相,在366 nm波长下对槲皮素和山柰素进行定量分析,再根据换算系数计算总黄酮醇苷的含量。该药材性状、显微、薄层鉴别方法具有较强的专属性,水分平均为8.76%,总灰分平均为6.48%,酸不溶性灰分平均为0.31%,醇溶性浸出物平均为17.48%,总黄酮醇苷含量平均为0.211%。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扶芳藤药材质量标准,所建立的质量标准可用于扶芳藤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