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艳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6):39
"人以胃气为本"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的主要学术思想,后世称他是"脾胃派"的创始人.李东垣认为脾胃为阴阳气血之根缔.现将其学术思想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脾、胃阴虚阳虚四个方面对其证治进行了论述。叶天士首倡脾胃分治,创立甘寒养胃之法,补充了李东垣脾胃学说的不足,值得后世师法。 相似文献
3.
4.
慢性肝炎是由急性肝炎迁延而成 ,它以多脏腑功能失调 ,正气虚衰 ,虚实夹杂为特征。故病程较长 ,病情复杂 ,临证用药当立足于辨证论治 ,标本兼治。疏肝的同时应重视调理脾胃气机的升降肝炎的病位在肝 ,病机为肝气郁结 ,治疗理应疏泄。然慢性肝炎亦有疏之不应者 ,虽属邪气郁结 ,肝失疏泄 ,但脏腑相关 ,久病必伤脾胃。中医学的基本观点强调整体调节 ,不拘于病灶之所在 ,故在疏肝不应的情况下 ,必须重视调理脾胃功能 ,尤其是脾胃气机的升降 ,以纠正肝脾失调及肝胃不和 ,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人体脏腑功能的发挥离不开阴阳的升降 ,而升降的枢纽在… 相似文献
5.
关于脾胃的阴阳属性问题,历来多所论争。个人认为,脾阴胃阳之说,是古人根据脏腑、阴阳特性而在组织结构上的一种归类,它并不是指脾胃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我们知道:在阴阳属性的划分中,凡是流动的外泻的属阳,静止的内藏的属阴;在脏腑条件的规定中,凡藏而不泻的为脏,泻而不藏的为腑。脾符合脏的条件,故为脏,符合阴的归类,故为阴;胃则反是,故为腑为阳。经络中的足三阴从足走腹,足三阳从头走足;脾既属阴,故配阴经(足太阴),胃既属阳,故配阳经(足是明)。可是有人误将古人这种从人体结构认识上提出的脾阴(藏精气而不泻)胃阳(传化物而不藏)的理论,广泛地类推到生理病理的各个方面。擅专脾胃学说的李杲就曾在《脾胃论》中说:“脾为死阴,受胃之阳能上升水谷之气于肺(大肠小肠五脏皆属于胃胃虚则俱病论)”。“夫脾者阴土也,至阴之气,至静而不动;胃者阳土也,主功而不息(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这 相似文献
6.
7.
脾胃是气机升降的枢纽,升清是脾最基本的生理活动形式,降浊是胃生理活动的根本概括.纳运结合,升降相因,燥湿相济,阴阳相合是脾胃生理关系的概括.脾失健运,清气不升反陷,胃失其常,浊气不降反逆,或清浊相干,是脾胃失调的主要病理变化.辛开苦降、健脾降胃、化湿和中、升阳泻火是脾胃同治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健康与否,无不与脾胃有关,然影响脾胃失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无论外感、内伤所致诸疾,最后都能使脾胃功能失调,乃至脾胃衰竭,生化气血之源竭绝,而致病转危殆。脾胃功能失调,实则是脾胃之阴阳、升降失衡。脾胃的功能是要升降无阻,阴阳协调,才能健运如常,腐熟水谷,化生精微,以奉生身。脾与胃,二者的生理之性又恰是相反的,即脾气升则健,胃气降则和,水谷的运化,则 相似文献
9.
<正> [篇题解释] 本篇从生理、病理等方面,对足太阴脾与足阳明胃经脉脏腑之间的表里关系,进行了论述,故以“太阴阳明”作篇名。高世栻注:“太阴,脾土也。阳明,胃土也。胃纳水谷,借脾气运行,充于腑脏,而经脉以和,四肢以荣,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为太阴阳明论。” [本篇主要内容] 一、论脾胃的表里关系及脾胃因阴阳、虚实、逆从、内外的区别而发生的疾病也不同。二、阐述脾主四肢、旺于四时的道理。三、强调脾为胃行其津液的生理功能及脾病的病机和病侯。以下分兰段讨论: [原文]黄帝问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岐伯对曰: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 相似文献
10.
11.
阴阳燥湿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时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4):14-17
从阴阳各具潮湿、干燥之性,燥邪当属阳邪之列,进而言阴阳偏盛偏衰,可致燥湿之病,阳盛则热而生燥,阴盛则湿多兼寒,阳虚则湿,甚则寒,阴虚则燥,甚则热。其治阳盛则清热为先,润燥即在其中,阴虚则润燥为先,其甚则滋阴盛火并行;阴盛则祛寒兼燥湿,阳虚则视其在脾在肾,在脾宜温燥,在肾宜温润。药性的刚柔燥润,与四气五味结合,对药物性能、功效的认识就更全面了。阴阳燥湿论宜与阴阳寒热论相结合,以构成中医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2.
13.
脾胃在气机阴阳互变中的作用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气机运行与自然界四时相对应。阴阳互变即气机的阳化阴变和阳变阴化。土气在阴阳互变中具有偶联和控制作用。脾胃在气机的阴阳变化中分别主司阳化阴变、阳变阴化的过程。脾胃功能正常是人身气机顺利交接更迭的前提条件。在养生及治疗时,应当结合调理脾胃法以使气机阴阳互变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15.
阴阳并举调理脾胃法的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根据李东垣“善治病者,唯在调脾胃”之说,在临床工作中无论脾胃自病还是它脏致病,皆时时处处注意保护胃气,照顾胃气,明显改善了预后,提高了疗效。对脾胃自病者,单纯的脾气虚或胃阴虚治之较易,而阴阳俱虚者,治之较难,我们采用阴阳并举调理脾胃法治疗,疗效卓著,现选临床病案3例加以讨论。例1:丁某,男,58岁。患者1997年4月因食管癌行手术治疗,术后出现厌食、恶心、呃逆频频,稍食不久,不吐即泻,伴有气短懒言、自汗、盗汗、口干舌燥、面色黄白、形体瘦削、舌质光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