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吉侯 《新中医》1994,26(7):43-44
试述痰瘀不育王吉侯主题词不育症,男性/中医病机,痰(中医),血瘀,不育症,男性/中医药疗法不育症是男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复杂,治疗棘手,临床从肾论治者多,而从痰瘀论治者少。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痰瘀互结常常是其主要病机,对此进行比较系统探讨,有一...  相似文献   

2.
列缺穴为主治疗寒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寒痰,是痰饮的类型之一,为肺脾胃气虚弱,不能宣行水谷,使痰水结聚于胸膈之间。其原因,一是屡感风寒,失于表散,则寒邪沉入肺俞,内郁而成;二是经常饮食生冷,寒饮内停,损伤脾阳,使上焦津液不布,凝聚而生;三是病后阳虚或素体阴盛,气不化津,痰浊壅聚,致使寒痰...  相似文献   

3.
4.
痰病刍议     
痰作为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其致病涉及范围较广,诸如急慢性咳喘、眩晕、心悸、中风、昏厥、癫狂、皮下结节、肿瘤等证,都可由痰所致.故在临床上有"百病兼痰"之说.可见,正确认识痰证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骆忠元 《中医研究》2011,24(10):57-58
随着我国生活和物质水平的提高,现代医药得到广泛应用,静脉给药方法得到医生和患者的广泛认同,输液已成为现代医药治疗哮病最常用的方法。哮病患者体内不经消化系统被输入了大量外来液体,这些液体即使在炎热的夏季温度也低于机体自然体温,机体将这些液体升至正常体温将消耗大量的能量,使中医温、热之病因受到抑制,甚至热邪寒化;此外,在输液过程中,随着激素、抗生素的大剂量输用,  相似文献   

6.
胸痹赵某某,男,57岁,干部。1991年4月6日就诊。患者于1988年3月一次活动后出现胸闷,心前区下舒,经诊断为冠心病。1990年下半年以来,病情有所加重,稍有劳累或受寒即感胸闷不适,近两天因劳累,觉心前区闷痛不舒,牵引肩臂,伴心悸气短,神疲乏力,怯寒肢冷,心电图检查为心肌缺血,自服硝酸甘油片、丹参片等药,闷痛缓解,但症情始终不能稳定,要求服用中药治疗,查舌质淡胖而暗,舌苔白腻,脉沉细而缓。证属心肾阳虚、气血不和、痰瘀痹阻之胸痹。予益气温阳,豁痰行瘀,通脉法治之。处方:黄芪15g,制附片10g,桂枝8g,当归10g,瓜蒌皮15g,薤白15g,丹参20g,川芎6g,茯苓15g,枳壳15g,炙甘草6g。3剂。  相似文献   

7.
8.
历代医家痰病观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痰为诸病之源 ,有“百病多由痰作祟” ,又有“怪病多痰”之说 ,而历代医家对痰的学术观众说纷纭 ,在治痰上也各有心得 ,每使后学眩目。余谓诸家之论 ,各有发挥 ,但必综合观之始全 ,现就其痰病观作一总括分析 :1 仲景之痰病观 :当以温药和之痰饮一名 ,实始于《金匮要略》。仲景论痰饮基本上继承了《内经》的思想 ,从脾不“散精”、肺不能“通调水道”、膀胱 (肾 )不能化气行水 ,故而“水精”不布、“五经”不行 ,停积而为痰饮主论 ,进一步阐述了其病因病机。如《痰饮咳嗽病》篇中说 :“夫病人饮水多 ,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 ,水停心…  相似文献   

9.
采用清金涤痰汤治疗肺热型咳嗽病115例,治愈95例占82.61%,好转19例占16.52%,未愈1例占0.86%。总有效率为99.13%。且疗程短、疗效高。揭示该方有较强的清宣肺热,抗炎祛痰、止咳平喘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证治准绳》云:“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其实,痰病的治疗不能不治痰,也不能专治痰或专治气,应两者配合使用,例如治疗痰病的传统方二陈汤即是治痰与治气相互配用的方剂。兹就痰病治气的体会介绍于下。1痰病治气机理痰病治气是指在治疗痰病时配合使用治疗气病的药物,通过治气而达到治痰的目的。痰与气关系密切。首先,从痰的生成来看,虽与肺、脾、肾三脏相关,但主要在脾,《医宗必读》曾云:“脾为生痰之源,……。”脾气虚弱,运化失职,则体内津液代谢输布失常,而痰液滋生。其次,气之运行正常与否,与痰液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笔者自1989年以来,应用涤痰汤加减治疗眩晕病12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小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120例中,男36例,女84例;年龄最大者80岁,最小者14岁,其中14~20岁者3例;21~40岁者78例;41~60岁者26例;61~80岁者13例。病程1月以内者30例;1~6月者26例;7~12月者9例;1~3年者20例;4~5年者18例;6~10年者10例;10年以上者7  相似文献   

13.
论痰在癌症中的病机变化及治疗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苹  金源 《福建中医药》1995,26(1):36-37
  相似文献   

14.
黄全诚  章晋斌 《陕西中医》2002,23(9):852-854
痰病在中医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有两种涵义 :即有广义的痰和狭义的痰。狭义的痰 ,是指呼吸道的分泌物。广义的痰 ,是体内津液不循常道 ,积聚而成。这种痰可以停积、阻滞、积聚在体内各个组织和器官或经络之中 ,而致各种各样的病证。狭义的痰可咳出 ,容易为人们觉察和理解。所以本文只谈广义的痰。痰的产生 :痰是一种病理产物 ,不是机体本来就有的 ,是由于津液不循常道 ,在机体气机郁滞的情况下 ,体液停滞积聚逐步蕴结而成。中医最早书籍《素问、经别论》说 :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 ,水…  相似文献   

15.
论《金匮要略》痰饮水气病方中甘草的取舒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草作为经方常用药,在《金匮要略》痰饮水气篇多有应用,其配伍意义除与健脾药合用以培土制水、与辛散药合用以辛甘化阳外,与利水药配伍,又可借甘草和缓之功使速下通利之品滞药于中,以缓缓渗利中焦水饮。  相似文献   

16.
17.
痰与饮都是脏腑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致津液气化失常,因而水湿停聚,凝结于机体而形成的病理产物。痰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是指呼吸道的分泌物,咳吐出的痰液,广义是指体内的津液不循常道逐渐积聚,停积在体内的经络、脏腑各处,表现为不同的症候,水聚成饮,饮凝而成痰。痰主要是由于外感、内伤等引起肺脾肾等脏腑的气化功能障碍,三焦水道通调失常,导致体内津液代谢紊乱,影响津液的正常输布或排泄,  相似文献   

18.
略论痰淤同病的病证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痰饮(包括水湿)、淤血都是津血不归正化的病理产物,也是一些疑难杂症的致病因素。痰淤互结同病,其临床表现广泛而复杂,本文仅就主要病证特点分述如下。心悸胸痹心痛心悸、胸痹、心痛,是各种心脏病的共同表现,多与痰淤互阻有  相似文献   

19.
痰饮系一病理产物,亦为致病因素之一.乃过量之体液(或胃肠道分泌物,或呼吸道分泌物,或某些病变器官组织内积存的分泌液等)停留于体内的某一部位,不得输化的一类疾病.痰与饮是有区别的,其水液质地稠厚或凝成块者曰痰;质地清稀或具有流行性者曰饮.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痰是肺部的渗出物和呼吸道所分泌的稠浊物,咳咯而出又有形可见,易被人们察觉和理解,又称有形之痰.广义的痰是由于机体气机郁滞和阳气衰微,脾、肺、肾脏腑功能失调不能正常运化津液,使体内停留积聚的水液,逐渐蕴结而成,但痰和饮同出一源--水.痰水饮之间关系密切,即水积成饮,饮凝成痰,统称为痰饮.  相似文献   

20.
杜惠芳 《河北中医》1998,20(6):378-378
痰饮一证最早由仲景立四饮名,并倡导“病瘘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大法.唐至金元,痰证诸说虽有所发展,然饮积即生痰,故痰之与饮,既有区别,亦相关联仍为一般观点,所以在治疗上仍不外“温中饮自消”、“理气痰自顺”等法.明代王纶力主郁痰源于火,治当清润;王肯堂认为阴血不足,虚火上逆,津液凝而生痰.这些学说,严格来说,终未形成定法.直到清代,叶天士在胃阴学说基础上,进一步充实了痰饮学说,治疗从调理阴液精血出发以杜绝生痰之源,兹浅述如下.1 清养济阴,金水双收脾胃为后天之本,太阴湿土得阳始运,而阳明燥土得阴自安,其生理特性决定病理变化及用药原则.东垣论脾胃,详于治脾而略于治胃.与之不同,叶天士认为“胃易燥,性喜柔润”,“胃主通降”,“所谓胃宜降则和者,非用辛开苦降,亦非苦寒下夺以损胃气,不过甘平或甘凉濡润以养胃阴”.因先天精亏津少而后天失其调摄,或外感温热、燥邪与五志过极及误用汗、吐、下法伤津,皆能损伤胃阴.胃阴既伤,失其通降,则水谷聚生痰浊.胃燥津竭,土不生金,则肺燥生痰;又胃阴虚火旺,虚火循胃脉上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